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当代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新进展(2010-2020)(梦山书系)

書城自編碼: 390167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冯建军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96692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0.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全2册)
《 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全2册) 》

售價:HK$ 170.2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美丽的地球:高山(呈现世界70余座宏伟高山,感受世界的起伏) 》

售價:HK$ 112.7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下一个风口: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投资逻辑 》

售價:HK$ 80.4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傻钱:社交浪潮与散户革命 》

售價:HK$ 78.2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猎头高情商沟通实务 》

售價:HK$ 56.4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桃花夭夭,灼一世芳华:古代蕙心女子的诗情词韵 》

售價:HK$ 48.3
生活在低处
《 生活在低处 》

售價:HK$ 64.4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售價:HK$ 5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2.7
《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
+

HK$ 132.0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精装本 第2卷(系统了解苏霍姆林斯》
+

HK$ 57.5
《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
+

HK$ 70.2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
+

HK$ 51.2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HK$ 72.9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內容簡介:
1998年和2012年,我社先后出版了瞿葆奎先生和冯建军教授主编的《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社会反响良好。《当代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新进展(2010-2020)》是这一系列中的第三本,在形式上与上述两本保持一致。本书以教育基本理论为论域,以2010—2020年的研究为限度,对中国教育学的建设、教育本质与立德树人、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与育人方式变革、教育与社会新发展、教育正义、教育现代化、公民教育与价值教育、教育评价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伦理等10个主题,按照研究概况、主要观点、反思与展望三个方面,对上述10个主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它是对这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总结和整理,是一种学术积累,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研究指南和新的研究方向。本书适合于教育理论研究者了解研究状况,把握研究的动态,寻找研究前沿,可以作为研究的工具书和教育学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關於作者:
冯建军教授,系教育bu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现任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国内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学者。
目錄
第一章 教育学与中国教育学的建构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属性
二、教育学的学科边界与学科立场
(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
(二)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三、教育学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变革
(二)教育学的发展
四、中国教育学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中国教育学:发展、危机与诉求
(二)中国教育学的建构路径
(三)生命·实践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建构的典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教育本质与立德树人
一、新时代教育本质研究的困境和理论定位
(一)教育本质研究的时代困境
(二)教育本质研究的理论定位
二、教育本质研究主题分析
(一)思维方式:从本质思维转向关系思维
(二)教育本质说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育本质新说
三、教育本质研究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
(二)认识教育本质研究的学科价值
(三)明确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知识性和育人性
四、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和思想渊源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二)立德树人的理论渊源
五、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发展要求
(一)重视教育的完整性
(二)突出教育的育人性
六、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
(一)宏观层面的机制建设
(二)中观层面的机制探索
(三)学校微观层面的机制落细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关注教育目的的内在性
(二)关注人的存在状态
(三)强调教育的儿童立场
(四)指向公平的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内在规定性
(一)主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二)实践人格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协调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培育时代新人
(四)民族性与世界性并重,培养 “中国人”
三、人的全面发展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历史演进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深化
(三)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四)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误读与澄清
四、全面发展视域下的 “体美劳”教育
(一)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劳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五、五育融合及其实现
(一)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内涵
(二)五育融合的价值
(三)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实现路径
六、教育目的的反思与全面发展的实现
(一)教育目的的演进与调整
(二)教育目的的时代转型
(三)当前教育目的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核心素养与育人方式变革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
二、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核心素养的本质
(三)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四)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五)核心素养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关系
(六)核心素养与 “双基”“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育人方式改革
(一)核心素养的具体化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变革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主题
(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二、教育与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教育内涵、价值、内容研究
(二)生态文明教育范式研究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与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的内涵
(二)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三)教育与国家安全的议题
四、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二)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教育的主要议题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教育正义研究
一、教育正义的价值研究
二、教育正义的原则研究
三、教育正义的哲学基础研究
(一)教育分配正义及其批判
(二)教育关系正义理念研究
(三)教育承认正义理念研究
四、教育正义的实践研究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教育现代化研究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研究
(一)在澄清与现代化的关系中理解教育现代化
(二)在超越二元对立中理解教育现代化的文明属性
(三)在对现代化的特征观察中深化对教育现代化特征的理解
二、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研究
(一)教育现代性
(二)人的现代化
(三)教育生活方式的现代文明化
三、教育现代化的外延研究
(一)教育治理现代化
(二)学校教育现代化
(三)农村教育现代化
四、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一)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二)教育现代化指标评价的反思研究
五、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的研究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公民教育与价值教育
一、公民教育研究
(一)公民教育的本土探索与他国镜鉴
(二)公民教育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发展
(三)公民教育的全球视野与国家认同
(四)公民教育的视域拓展与研究展望
二、价值教育研究
(一)价值教育的本土探索与他国镜鉴
(二)价值教育的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价值教育能力
(三)价值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本真回归
(四)价值教育的视域拓展与研究反思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教育评价改革
一、教育评价问题与改革取向
(一)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
二、教育评价改革设计
(一)政策引领
(二)顶层设计
三、教育评价改革难点突破
(一)破除 “五唯”弊病
(二)高考改革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伦理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其侧重点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与途径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二、教师专业伦理研究
(一)师德研究的伦理转向及其内涵
(二)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困境
(三)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路径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本书是一本以教育基本理论为主题带有综述性质的研究著作,时间跨度是2010—2020 年。本 书 是 我 和 团 队 完 成 的 《教 育 基 本 理 论 研 究 20 年(1990—2010)》(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的续篇。
之所以做这类综述性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我想这类研究或者这类书主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是本研究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较为系统的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构成了学科史、学术史上一个个珍珠,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梳理、归类和总结,使后续的研究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后续的研究者必须知道前人已经研究了什么,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避免无谓的重复研究,而且是为了发现新的领域、新的问题、新的突破。张斌贤教授在 “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丛书序言中指出,“创新源自继承”。只有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才可能找到继续挖掘的主题,才可能开展新的有意义的研究,推动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地发展。
我国的教育研究者不是非常重视学术史梳理。学术史梳理只有在课题论证或者学位论文中才有,期刊发表的论文习惯于自我表达,这与西方论文有较大的差异。不过,近年来也有刊物如 《教育研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强调要进行学术史的梳理,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别人研究基础上 “接着讲”。别人已经讲了什么,你的研究是怎么发别人之未发,在什么地方是创新的,只有注重学术史的梳理,才能避免那些打着 “创新”旗号的 “假创新”“伪创新”。
学术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纵向地通过对学科重要主题研究的文献梳理,
才能全面总结学术的进步,发现学术发展的规律和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更好地建设一个学科。同时,为后来的学习者快速进入学科、了解学科提供一个便捷的路径。
本书的领域是教育基本理论。什么是教育基本理论,在我看来,是一个既清楚又不清楚的问题。说它清楚,是因为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人,都明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哪些范畴、主题,如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等等。因此,我们在上一本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 (1990—2010)》中,基本上是按照这些基本范畴来安排章节的。说它不清楚,是因为当说到某一个研究主题时,就很难判断它是否属于教育基本理论的范畴,比如说教育与社会,何以判断它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主题,不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再如,教师与学生,很难判断它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主题,不是教育政策学研究的主题。这就不能简单看范畴了,需要看具体的研究内容,看是否具有教育基本理论的特质。教育基本理论的特质是什么,李政涛教授在一篇 《什么是教育基本理论》的长文中指出,教育基本理论是 “一种把握教育存在的方式”,是教育生活中的 “形而上学”,是在存在层面、智慧层面、意义层面、原理层面对“教育”的整体把握。这个看似清楚的界定,在实际判断中也很难把握,怎么把握只能看综述者自己对基本理论的 “道行”了。
本书依然按照教育基本理论的范畴圈定研究主题,但在研究主题的具体表述上,主要是反映这十年的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和变化。这十年是与新时代(2012—2022年)交叉重叠的十年,新时代教育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新时代的教育理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努力反映新时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的成果。这期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教育学界出版了很多有分量的回顾著作,如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教育学科新发展”丛书、 “共和国教育学70年”丛书 (侯怀银主编)、“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丛书 (张斌贤主编),等等。这些著作都很好地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为我们全面了解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基本理论不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而是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下的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领域。因此,本领域的综述,没有按照学科的发展史论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组织的发展等,而是展现了主要的研究主题的学术观点。限于研究的篇幅,主题的选择也难以涵盖教育基本理论的全部,只能是主要问题。所以,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看作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问题史。
我们在这本书中主要对教育基本理论的范畴和主题研究进行了客观的综述,至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过多地展开,客观上因为我们能力不足,视野不够;主观上我们希望后续的研究者或者读者自己发现问题。毕竟,每个人的知识面不同,关注点不同,对问题看法的角度不同。不可能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我们不想以 “一己之见”代替大家的思考。这虽然是个 “偷懒”的想法,但也是真诚的想法。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每个专题后,不仅知道前人研究了什么,更希望发现哪些研究还存在 “漏洞”,可以完善,哪些问题尚需要深入探讨,哪些问题还是空白点。阅读此书的人,若能达到这个效果,就是我们撰写此书的最大期待。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特别适合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关心教育理论发展的学者和研究生阅读,对学习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等相关课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我和我的团队合作完成。具体执笔人如下:前言、第一章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第二章严从根、陈丹琴 (杭州师范大学),第三章吉永桃(南京师范大学)、胡金木 (陕西师范大学),第四章武秀霞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五章第一节张孟源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节刘霞 (南京晓庄学院)、第三和第四节徐芳健 (南京师范大学),第六章雷晓庆 (宁夏大学),第七章张权力 (盐城师范学院),第八章王惠颖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第九章曾慧娟 (南京师范大学),第十章江春燕 (南京师范大学)。各位执笔人在完成初稿的基础上,雷晓庆对书稿进行了初读,主编对书稿进行修改和完善。由于我们能力有限,无论是综述的全面性,还是综述的深度,都存在着诸多不足,恳请各位学界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也是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VAA220010)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感谢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支持。出版之际,特别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沈群编辑为出版此书付出的辛劳和智慧。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学人的神圣使命,愿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