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編輯推薦: |
█多学科知识综合,充满见地
作者从进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加强对直觉本能的认知,了解它为何不适用于目前环境,分辨我们的本能试图达成的结果。
█揭秘七大本能陷阱,颠覆思维方式
系统论述生存恐惧、性别认知、多样性追求、自我欺瞒、寻求归属感、惧怕他人、信息收集等七大本能陷阱,破解行为背后的基因法则,就此颠覆你的思维方式,帮你突破判断中的情绪化时刻,让大脑做出最佳决策!
█适合每一个人,能够帮助每一个人
让我们安全了 20万年的大脑,今天却阻止我们过上更幸福、更快乐、更富有成效的生活。这一事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样的,因此,就本书主题属性而言,它对所有人都适用。
作者针对每一种本能陷阱,都提出心态或行为上的应对策略,并且在每章最后,都整理数条要点,人人可用,用了即会产生效果。
█随书附赠精读本,提炼要点
随书附赠精读本,提出拓展问题,提炼全书要点,帮助读者只管、深入地理解全书。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压力过大,对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不满意,缺乏真正的目标?为什么我们似乎在自我设限,阻碍我们的幸福和成功?答案就在于我们的本能。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从商业到人际再到健康,我们都是凭着本能在行事,这些本能是为了帮助我们在被匮乏和危险统治的世界上生存而建立的,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丰富选择和无限联系的多样化世界,这些本能已经过时,而且阻碍了我们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取得成功。书中,进化生物学家丽贝卡?海斯博士为我们提供了简单、可操作的方法,重建我们的本能思维,重新引导它们为我们服务。
|
關於作者: |
进化生物学博士,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她的职业生涯主要致力于揭开人类思维方式的悖论,致力于帮助他人过上没有恐惧和压力的生活。通过开展演讲、讲座等形式,海斯博士与观众分享她的每一项研究,并希望借此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海斯博士的研究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为是具有“革命性”的。她曾在南卡罗来纳州州长科学和数学学院任教,后来被聘为创始教师之一,创办了一所创业学校,以培养企业家思维为主。
|
目錄:
|
第一章 生存:快中有慢
第二章 性:重新定义性别角色、领导力和责任
第三章 多样性:“更少”,却意外地更满足
第四章 自欺:我知道你是谁,但我又是谁?
第五章 归属:合作方能共渡难关
第六章 对他者的恐惧:为什么陌生人始终是危险的信号
第七章 信息收集:在混乱中保持好奇心
结语 变得(不再)心怀畏惧
致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引言
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为当下的世界而生,而是为了应对远古危险重重且物资匮乏的环境而生。在超过20万年的漫长时光中,人类一直在发展各种本能行为,以帮助自身在异常艰险的日常中存活下来。这些本能一度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但时至今日,它们反而给我们享受充实的生活造成了阻碍。
工业革命之后,科技迅猛发展,人口大幅增加,人们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切让我们的世界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了突飞猛进的演变。然而不幸的是,相比之下,生物学运行的速度就缓慢太多了。因此,我们的本能依然在按照石器时代的方式运转,在潜意识中指引着我们去追求并不真正需要的财产、做出在当代的全新社会中可能带给我们伤害的行为。比如,我们会在本能的驱使下对“他者”心怀畏惧,但这为工作场合中的不平等和偏见提供了条件。这种本能推动着我们与同事展开恶性竞争,而不愿意跟他们合作。潜意识中最原始的指令,甚至会逼迫我们为了消灭它视为竞争对象的目标而采取欺骗的手段,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造成毫无必要的破坏。而这一切本不必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做出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这本书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各位读者在某一类本能发挥作用时对它有所觉察,并且明白它为什么与当前的环境不匹配;了解上述本能试图达成何种结果;最后再活用本书中所提供的本能干预技巧,来推动自己在行动、理念和经验上达成一致,从而获得预想中的积极结果。讲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本能并不“坏”,但它们也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本能本身无法用道德层面的好坏来定义,只有它们导致的后果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被定义为积极的或者消极的。
拜上百万年的进化所赐,我们的大脑十分擅长发现危险,并且可以在我们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之前立刻做出保障我们安全的反应。恐惧正是保障我们生存的根源,是恐惧驱使着我们的祖先远离掠食者和竞争对手,是恐惧驱动着我们狩猎、采集,以及寻觅合适的伴侣。恐惧让我们的双手得以在意识到烫之前就从滚热的炉灶上弹开,让我们在小巷中还没有遇到陌生人就感到后背发凉,并加快脚步。
不过问题在于,大脑的运行遵照的依然是十分古老的程序——它早已不再适合当代的生活环境了。在生物学上,祖先的“幽灵”依然在我们身边萦绕不去,我们的思绪依赖的依然是早已过时的本能反应,而这些反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痛苦、磨难和不幸。
你可能完全无法相信,你的大脑依然认为你生活在石器时代。这完全不奇怪,因为自欺正是我们处于核心地位的本能之一(自欺本能是本书第四章关注的重点)。在一般美国人的表述中,他们最恐惧的三样东西是当众发言、高处以及蛇和虫子之类的动物。哪怕只是想想要当着很多人的面讲话、从悬崖的边缘往下看,或者看见什么动物悄无声息地在草丛中游走,我们的压力水平都会飙升。如果你是一个穴居人,那么这一切当然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你很清楚,被部落放逐、陡峭的悬崖或者毒物的利齿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可是据我所知,没有人会因为做了TED(“技术”“娱乐”“设计”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演讲而丧命,而你在从停车场走进超市的路上踩到毒蛇的概率也基本为零。
实际上,当代美国人的第一杀手是心脏疾病,有数据显示,大概每4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会死于心脏病。这样看来,我们精密复杂的大脑岂不是应该被“本杰瑞”牌冰激凌吓得半死吗?我们难道不应该一看见巨无霸汉堡就吓得心率飙升吗?我们难道不应该满怀着不亚于对灭绝的恐惧的激情,去拥抱日常锻炼吗?可惜事实恰恰完全相反。我们的大脑渴求的正是这些对生命造成威胁的食物——来自祖先的思维最痛恨把能量浪费在锻炼上。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保存能量和增加脂肪和糖的消耗是我们生存的关键,这在物资稀缺的时代更是至关重要。为了抵消这些不合时宜的行为,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背后推手是潜意识中的本能,而不是有意识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总是求助于本能呢?因为大脑要接收超乎想象的海量信息,而这就需要让其中绝大多数“数据”直接进入处理速度更快的潜意识。生活在如今这个由80亿在全球彼此联通的个体组成的高科技社会中,我们的大脑平均每秒要负责处理超过4000亿比特的数据。乍一看,这像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一般人的大脑都包含800亿个独立的神经元(细胞),并且和其他脑细胞共同构成了成千上万组连接。区区不到两千克重的大脑包含的神经元就像银河系中的星星一样多。然而,我们的显意识运行起来却是有意识且缓慢的。我们只能有意识地察觉(并处理)相当有限的数据,而身边的世界又有那么多事件发生,所以大脑绝大多数的信息处理都是在潜意识之壁背后进行的。
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心理学及管理学专业的特聘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和知名工程师兼发明家罗伯特·拉奇(Robert Lucky),都曾分别独立估算出显意识处理数据的能力是大约每秒120比特。说得更直观一点,当我们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听一个人讲话时,我们每秒大概处理60比特的信息,那么同时与两个人谈话时,我们显意识的信息处理就达到上限了。只要简单做做算术,就能明白为什么神经科学家会说我们一生中95%~99%的时间都是在潜意识状态下度过的了。这也就是说,在大概99%的时间里,你对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决定是没有意识的——更不要提是什么在背后驱动这些了!这是一个既惊人又令人不安的发现。原来,在努力让大脑战胜本能这方面,我们并不比石器时代的祖先进步多少——哪怕实际上我们确实拥有脑力这样做。
我们预先编好程序的本能,决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因为面临险境时,批判性思考不仅毫无必要,甚至还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不妨设想一下你在应对狮子的攻击时怎么分解步骤。我们的大脑由此开发出了处理此类情况的快捷方式(比如战斗或逃跑或冻结反应)。然而,这一点在当代环境中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假如我们需要精密且严谨地处理与事业存亡紧密相关的信息,大脑会如何反应呢?事关情感关系的情况又如何处理?此时的风险实际上就完全被逆转了:本能会推动我们直接做出反馈,而不会经过仔细的考量和批判性的思索,然而,这些正是应对此类挑战所必需的,结果就是,这种本能反应会给我们的生产力和事业带来意外的损失。
好消息是,我们对此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潜意识做出更好的反应。何况我们的大脑十分灵活,地球上没有第二种动物的额叶像人类一样发达,而正是发达的额叶赋予了我们精准掌控自己行为的独特能力。作为一名CEO兼生物学家,我在工作中曾帮助过很多客户和其他寻求相关策略的人,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无惧、更富成效,并且更自主。本书可以被视作一本操作指南——一本为你准备的训练计划书。它可以帮助你克服掉那些根深蒂固但早已不再有用的旧习,增强能力,从而在生物学的角度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本书接下来的七个章节,我会向各位读者提供各种观点和建议,以此帮助你们来干预自己早已不合时宜的本能。在第一章,我们会一起探索最原始,也是为诸多本能奠定基础的一种本能——生存本能,并探究大脑是如何在本能的驱使下让我们受困于恐惧而无法快速放松下来。不过在掌握了几种简洁明了的干预手段之后,你就能学会如何在最开始先慢下来,再逐渐适应身边世界的快节奏。在第二章,我们要探讨的是不同的性别角色在生物学上具体有什么差异,我还会向你揭示,为什么一条在绝大多数“防职场性骚扰手册”中缺席的政策,有着为企业节省上百万美元的潜力。第三章“多样性”主要着眼于为什么“少”就是“多”。置身于这个看似有着无穷选择的世界之中,对多样性的渴求本能时常让我们感到焦躁不安、难以满足,但我会给各位提供一系列干预手段来改变大脑对满足的认识,同时不需要你在驱动力方面做出妥协。第四章的关注点是“自欺”,这项本能是我们祖先的保命绝技,可是如今它却会为我们个人的生活与职业生涯带来巨大的损伤。不过,我会在书中给各位读者列举一些简单的小技巧,帮你们辨认我们对自己讲的哪些谎言是有害的,同时做好更有意识地审视这个世界的准备。你还会在这一章中发现,辨认并干预这一项本能甚至可以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第五章“归属感”揭示的则是人类最强大的原始指令之一,你会在这一章中看到,在这个推着我们与彼此竞争的世界里,合作——不论是以团体还是个人的形式——实际上会带来更多好处。在第六章,我们会一起探究“对他者的恐惧”有多容易对我们的决定造成影响,并因此导致具有伤害性的行为。我也会给出简单的步骤,让你得以积极主动地找出自己的不适之处,并训练自己的大脑停留在一个更加自觉且压力更少的区间里,从而让自己的决策更精准、更有创造性。在第七章“信息收集”里,将探讨为什么虽然每一天都感觉很繁忙,但我们的“邮箱”总是填不满;虽然收集信息的本能让我们消费着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却还是感觉自己错过了什么关键信息,而且总是无法把握客户、朋友和家人的需求。
我们当然要感谢来自祖先的大脑让我们成了独一无二的成功物种。不过作为进化至今的人类,现在也是时候开始将人生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幸运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有能力开始为这个新世界重新塑造自己的本能。本书为你提供了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帮你对你的本能进行辨认、干预和优化,用直接有效且顺应生物学规律的干预手段武装各位。在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在工作、家庭和所有人际关系中做出更好的决定,过上一种完全清醒的新生活。
街头乐手
2017年1月的某一天,一名身穿牛仔裤、头戴棒球帽的男子在华盛顿地铁一处繁忙的站台上摆摊拉起了小提琴。他的提琴盒子敞开着放在脚边,以便路过的成百上千个通勤族里有人愿意给他的表演投下一点奖赏。
在整整43分钟的时间里,音乐大师们的名作一刻不停地从提琴上倾泻而出——这些直击人心的美妙音乐来自巴赫、马斯内、舒伯特与庞塞。在全世界的音乐厅中,都会有乐迷为这些杰作所倾倒。然而,这里却几乎没有一个人在意它们。行色匆匆的人群中似乎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名他们全然不曾理睬的乐手正是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而他手中演奏的乐器是当今最昂贵的小提琴之一——一把1713年制作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贝尔从小在小提琴方面就天赋异禀,他在交响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不仅场场爆满,甚至有观众情愿站着听完他的整场演出,而他的出场费也高达每分钟1000美元。但此时,他以一副和乞丐差不多的模样站在地铁站台上,人们就对他的演奏充耳不闻了。人们只是匆匆忙忙地从他身边路过,就像已经迟到了一样——不论他们到底要去哪里。而且讽刺的是,也许有些人正是为了能买到一张贝尔音乐会那极其抢手的门票才如此匆忙。
贝尔最终只收获了路人匆匆投在提琴盒里的几美元。在从他身边走过的1070个行人中,只有7个人对他的表演投入了1分钟以上的注意,而且这7个人还是以孩子为主。绝大多数通勤族只是按部就班地走在自己的固定路线上,甚至不愿抬头多看一眼。
这能说明我们社会中的什么现象呢?首先报道此事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吉恩·温加腾做出了十分精准的总结:“如果我们不能从日常生活中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来欣赏顶尖艺术家演奏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如果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巨浪强压之下,居然能对这样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我们还有什么好错过的呢?”
如果忙得连停下脚步留意一下身边音乐的时间都没有,那我们还有什么好错过的呢?日常生活的压力究竟剥夺了我们多少乐趣?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如今物质丰富、设施先进的环境中对那些动人的音乐无动于衷呢?我想这可能都要怪我们的本能。
相当讽刺的一点是,即便一部分人有财力去听每分钟1000美元的音乐,可以坐着私家飞机到处旅行,还能自由选择想要的食物——而不是有口饱饭吃就谢天谢地了——他们的大脑也同样困在“生存”这个循环之中。现代世界的日常生存,迫使我们进入一种持久的繁忙状态,即便是在“居家令”实行期间也是如此。我们倾向于把时间看成一种既宝贵又稀缺的资源,就好像我们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件事情做好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从洗衣机到外卖送餐,拜近200年内的技术进步所赐,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空余时间,可我们却总是让自己沉浸于时间更少的错觉之中。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自己的日常安排。也许今天你也是伴随着闹钟刺耳的铃声醒来,喝下一杯热气腾腾的提神饮料,然后要么投身于地铁站台上拥挤而陌生的人群,要么坐在私家车里,在拥堵中度过整个早晨。9点钟刚过,你终于冲进了办公室,或者登录上自己的Zoom会议,悄悄盼着没人发现你迟到了几分钟。在接下来一整天的时间里,你都会忙着跟各路陌生人打交道,并且尽你所能理解各种信号(往往还是在不能以表情和语调作为辅助的情况下)。到了晚上6点,你下班了,但是没做完的工作依然让你感到焦虑不安,你还惦记着手头那份似乎永远没法搞定的报表。你从日托班接上孩子,向这些你甘愿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托付给他们一整天的陌生人道谢。然后,你伴侣的双亲又突然打来电话:他们临时决定来你家一趟!晚饭该准备点什么?最终,所有人都睡下以后,你歪在床上漫不经心地刷着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消息,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新鲜事。接近午夜,你才躺平了准备睡觉。接下来辗转反侧的六小时睡眠中,你不时会被手机里不断蹦出的提示惊醒,直到响个不停的闹铃开启第二天的循环。
把这一套写下来就已经让我有点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了,而我还只是写写而已。压力原本是能够挽救我们生命的刺激机制,它能够触发我们的战斗或逃跑或冻结反应——这种行为会推动我们去与捕食者战斗,或者逃到安全的地方,又或者原地蹲下,希望自己别被发现。然而,我们的大脑却相当不擅长区分真实存在的威胁和被感知到的威胁。所谓“真实存在的威胁”,是饥饿 的老虎半夜跳进你的卧室,这种事在当代环境里实在是不太可能发生。但大脑并不会因此而放弃“保护”我们不受它感知到的威胁的伤害,并为此在并不合适的场合下激发战斗或逃跑或冻结反应——比如,被与自己完全不同的陌生人包围;遭遇严重的堵车;或者听到急需处理的邮件提示音响起。与祖先相比,我们的生活乍看之下当然更安全、更轻松,可我们的大脑却依然执着于生存,就好像我们吃个午饭都能碰上100只老虎一样!可以说,我们的大脑体验到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现实世界。
结果就是我们的大脑被锁定在生存模式上,它会不断阻拦我们享受令人愉悦的片刻时光——地铁站里偶然听到的小提琴声,或者面包房里飘出的新烤面包的香气——或者在这种愉悦中停留太久。愉悦与生存相比,只能居于次要位置,所以我们会去排除身边的所有“危险”,这样当然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那些“奢侈”的活动了。但是,让人错过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刻,还不是我们早已过时的本能唯一的负面效果。它还会对我们的健康和日常表现造成严重的冲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