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蓄力篇

書城自編碼: 390593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许高山,孙金岭,王利,邱军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99998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0.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售價:HK$ 170.2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售價:HK$ 193.2
谜托邦:故事新编
《 谜托邦:故事新编 》

售價:HK$ 90.9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售價:HK$ 82.8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售價:HK$ 101.2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售價:HK$ 64.4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HK$ 66.7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售價:HK$ 67.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8.0
《民法学(第二版)上、下册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
+

HK$ 122.5
《外科护理学(第7版/本科护理)》
+

HK$ 211.2
《网络工程师教程(第5版)》
+

HK$ 60.3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景区接待服务(第三版)》
+

HK$ 46.0
《创造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开发》
+

HK$ 71.4
《创新创业教育(翻转课堂)》
編輯推薦:
本书的编写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四大原则:社会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能力导向原则和创新原则,旨在达成“一本教材就是一门课程”的目的,内容丰富、简洁明了、理论联系实际。本书按照“立大愿、定目标、细计划、落行动、做复盘”的思路进行内容重构,基于“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教学思路,再加上完整配套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了教学和自主学习的需要。本书具备以下特色:1.重构内容,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材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反映产业升级、技术变革、教育思想及社会观念更新带来的新要素,更要为学生的高水平发展和高质量就业打牢基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了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基于这个迫切需求,本教材的内容编排遵循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社会性原则,旨在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选择和编排了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为将来职业发展蓄力、为其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2.创新构思,从“规划”延伸到“规划管理”,为职业发展蓄力如今职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个人职业的发展也充满了变数。例如,兴趣志向发生了转变或教育深造所产生
內容簡介:
本书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在大学阶段就要有生涯规划及职业规划的意识,培养其职业规划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落实职业规划需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就业积蓄竞争力。本书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为起点,延伸到实现职业规划相关技能和职业发展基本素质的培养,以期帮助在校大学生为其将来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蓄力。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各年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重要教材,也可供有志于职业发展的广大读者参考。
關於作者:
1997年加入中兴通讯,历任中兴通讯北方市场总监、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杭州分公司总经理、黄冈教育谷CEO,拥有近20年的ICT行业项目与管理经验,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一直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助力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准职业人”,为各大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人才。
目錄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蓄力篇

第一篇职业生涯规划篇

项目一职业生涯唤醒3

任务一职业与职业意识4

一、你了解职业吗——认识职业4

二、你了解职业意识吗——树立职业意识15

三、如何培养职业意识——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18

任务二生涯唤醒20

一、如何认识生涯——生涯彩虹图20

二、如何完善生涯的发展——生涯发展理论26


项目二自我认知34

任务一性格认知35

一、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重要吗——性格与职业生涯发展35

二、我适合做什么——MBTI职业性格测验37

三、如何完善职业性格——完善职业性格46

任务二兴趣认知47

一、兴趣对职业生涯发展重要吗——兴趣与职业生涯发展47

二、我喜欢做什么——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49

三、如何培养职业兴趣——培养职业兴趣52

任务三价值观认知53

一、价值观对职业生涯发展重要吗——价值观与职业生涯发展53

二、我工作的动力是什么——职业价值观55

三、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职业价值观61

任务四能力认知62

一、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重要吗——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62

二、我能做什么——职业能力的构成测评65

三、如何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73


项目三职业环境分析80

任务一家庭环境分析81

一、我了解家人的职业吗——家人的职业类别81

二、案例分析83

任务二专业、行业、岗位分析84

一、我了解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吗——行业分析(大数据为例)84

二、我的专业对应什么就业方向——岗位分析(大数据为例)91

任务三职业人士访谈95

一、如何进行职业信息访谈——职业信息访谈内容95

二、如何进行生涯信息访谈——生涯信息访谈内容96

三、案例分析98


项目四职业生涯决策与规划105

任务一职业生涯决策106

一、我需要做生涯决策吗——职业生涯决策概述106

二、我该如何做职业生涯决策——职业生涯决策的方法108

三、我是怎样做职业生涯决策的——探索决策风格120

任务二职业生涯规划123

一、我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吗——职业生涯规划概述123

二、我做职业生涯规划有依据吗——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128

三、我该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130

四、我该如何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格式与要求137

第二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篇

项目五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行动147

任务一设定目标与行动计划148

一、我要去哪里——目标的重要性148

二、我如何去那里——设定目标和行动计划的实用方法149

三、案例阅读与思考155

任务二时间管理157

一、我需要时间管理吗——时间管理概述157

二、如何高效管理时间——时间管理的实用方法163

三、案例阅读与思考170


项目六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与反馈177

任务一我该如何评估——职业生涯评估的内容和方法178

一、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的必要性178

二、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的内容179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方法179

任务二我该如何反馈——职业生涯反馈的类型和方法181

一、职业生涯反馈的定义与意义181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类型182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的方法184


附录良好决策制定指南191


参考文献193
內容試閱
前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蓄力篇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2007年,*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宗旨,就是为了支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成长,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学业方面的指导,提升就业能力;同时,高考改革倒逼学生需要提前规划未来。高校教育要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应当将实施国家新型人才方式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通过职业规划教育途径积极引导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近年来,虽然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不少企业反映,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无法满足企业需要,应届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人才教育与企业期望出现脱节,大大说明了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能力培养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书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为起点,延伸到实现职业规划相关技能和职业发展基本素质的培养,以期帮助在校大学生或初入职场的读者,为其将来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蓄力。内容包含两大篇章,第一篇聚焦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生涯唤醒、自我认知、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决策与规划;第二篇顺势聚焦到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能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行动、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与反馈。本书采用学习目标、任务驱动的模式,细化了完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基于“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教学思路,再加上完整配套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了教学和自主学习的需要。本书具备以下特色。1. 重构内容,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材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反映产业升级、技术变革、教育思想及社会观念更新带来的新要素,更要为学生的高水平发展和高质量就业打牢基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了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基于这个迫切需求,本教材的内容编排遵循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社会性原则,旨在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选择和编排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为将来职业发展蓄力,为其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2. 创新构思,从“规划”延伸到“规划管理”,为职业发展蓄力。如今职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个人职业的发展也充满了变数。例如,兴趣志向发生了转变或教育深造所产生的变动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和环境需要,对其做全面了解后确定职业规划的目标。一方面,本书从生涯规划、自我认知、职业环境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引导大学生“立大愿、定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其职业规划力;另一方面,本书从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反思复盘的方法进行阐述,引导大学生“细计划、落行动、做复盘”,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升其基本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蓄力。3. 设计活动,用活页式教材为载体进行能力导向训练,实现能力提升。本书采用的活页式教材,强调了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匹配性,让整个教学活动的“学生中心化”色彩更加明显,在内容上更加强调精炼简洁,降低了学生的理论学习难度。与此同时,本书创设了符合学生特质的课堂实践活动和任务训练,引导学生在融会贯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实践中练就相关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为其职业发展蓄力。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案部分:全书共分为两篇,共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几项任务,共15个任务。建议授课老师每个任务使用1.5~2课时进行授课,总学时不超过24课时。本书由许高山、孙金岭、王利和邱军四位老师合作编写。其中,许高山老师编写项目一,孙金岭老师编写项目二,王利老师编写项目三和项目四,邱军老师编写项目五和项目六。上述四位老师分别来自黄冈教育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南昌职业大学、国信蓝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因此,本书是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共同成果。本书不仅可作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的重要教材,也可供有志于职业发展的广大读者参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论著、教材和期刊等,特此说明并致谢,因各种条件受限,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敬请谅解。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判指正。编者2023年7月

对于怀揣梦想还未进入职场的人来说,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然而,职业门类极其繁多,如何选择一份理想的职业呢?如何迈出关键的一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合适的规划呢?毫无疑问,对职业生涯规划中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成为我们的切入点,它可以引导我们全面认识自己,从而合理择业,充分发挥自我潜能。本篇主要从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生涯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个人的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职业环境的内容,最终形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框架思维,以提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




项目一职业生涯唤醒

项目一职业生涯唤醒
学习目标

1.了解职业的概念、分类及职业的发展变化。

2.掌握职业的探索方法、树立正确职业意识的方法。

3.了解职业意识的内容、生涯的概念。

4.理解生涯彩虹图的横向和纵向含义,理解生涯彩虹图中各种角色转变之间的关系。

5.会用生涯彩虹图描述自己的一生。
思维导图


课前自学
任务一职业与职业意识

一、你了解职业吗——认识职业

(一)学生与职业人的差别

扬帆起航,你准备好了吗?

当我们拿着录取通知书,拖着行李箱走进校园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开启一段新的征程。这段漫长的求学之路,亦是我们迈向个人生涯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生涯?什么又是生涯发展?和我们将来的就业又有什么关联?这些问题都将在本书得到答案。过去,很多老师告诉我们,上大学后考试分数只要及格就行了;如今,也有很多人认为“毕业即失业”。事实果真如此吗?是不是我们对学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认知还不够?是不是我们没有完全构建对生涯发展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是不是我们对职业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足?人才市场上的招聘单位要挑选的人才多种多样,选拔人才的方式不仅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企业招人、用人也变得愈加理性。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只是才华横溢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一个能够为企业甚至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职业人。那么,学生与职业人究竟有什么差别?

1.学生与职业人的责任不同。

学生是以学习、探索为主要任务,如果迟到、旷课、挂科仅耽误你自己的学习,不会给学校和他人造成太大的损失,不用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就好像有着天然的“豁免权”。学生的奖励主要以客观标准和优点作为考核的基本要素。职场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获得利润,职业人在其中处于客体地位,必须为职场和团队服务。职业人如果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不仅会给所在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个人还要独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职业人的奖励通常以领导的主观标准和个人判断作为考核的基本要素。

2.学生与职业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是简单且安静的,整体氛围较为轻松和单纯。在学校里,老师鼓励学生讨论,以知识为导向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式地学习。当学生一旦成为职业人后,更多面临的是紧张、快速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没有了寒暑假,甚至周末时间还会加班,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为稀缺。在单位里,领导通常对讨论不太感兴趣,更关注以结果(利益)为导向的具体工作,甚至有时候很独断。职业人既要面对复杂的同事关系,还要适应不同的组织文化和习惯,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开始工作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感觉工作压力很大,部分人甚至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

3.学生与职业人的交往圈不同。

学生在学校的人际氛围较为单纯、平等、民主、自由,同学们大多以志趣、习惯、情感为纽带进行交往,人际关系较为简单。同学之间的相处即使不太融洽,对自己的学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但是职业人之间有着复杂的、明确等级的工作关系,同事之间更多的是以工作绩效、利益关系为纽带相互交流和相处。职场的人际关系十分微妙,稍有不慎,就会让自己陷于被动。职业人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更需要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调整,让自己适应多变的人际关系,并最终为解决问题而赋能。

通过对学生与职业人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与职业人在行事规则、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点。职业人需要在工作状态中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将工作做到位并做好。与此同时,职业人还要提升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能力,与同事建立与组织文化相符合的、有效的合作关系。这些都将助力我们成功地改进自己在组织中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但是,学生作为职场新人进入工作的时候,可能体会到一些“入职冲击”,这是因为职场环境和校园环境的不同造成的。怎样减少“入职冲击”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怎样扩充自己的职业认知的边界?怎样理性地构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怎样找到以终为始的生涯发展的原动力?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话题。我们将聚焦这些话题,深入更多细节,从职业的概念、职业的分类、职业的探索方法等去唤醒我们对个人生涯的展望,以及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

(二)职业的概念

职业的存在和演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自从人类劳动有了分工,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就被烙上了职业的印记。我们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随着职业认知的视野拓展、视角转换的能力而逐渐深化和具体的过程。职业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人们对于职业世界是怎样区分和识别的?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和职业生涯发展都要求个体了解自己,也需要个体对自我认知、学习领域、职业领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认知和探索。在当今世界,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式非常多,甚至多到令人难以承受。然而,要在这种复杂的全球性经济环境中高效且明智的生活,意味着我们要深入了解各种选择,了解各种选择之间是如何组织以及相互联系的。我们将对职业领域的信息进行探索,并了解这些信息是如何组织,以及如何查找和评估它们。一切与职业相关的内容,都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认识职业的意义,可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管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职业是满足个人需求的媒介,只有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自我实现,才能使职业的效率得到最大的发挥和满足。

“职”字包含着责任、工作中所担当的任务等意思;“业”字包含着行业、业务、事业等意思。美国社会学家泰勒认为:“职业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套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发展与职业意识形态的显现”。我国学者吴国存认为:“职业是社会地位、人际关系、权力与国家授予的活动”。我国管理专家程社明认为:“职业可定义为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由此,我们可以将职业(occupation)归纳为不同行业和组织中存在的一类似的职位,人们通过获得某种职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并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是经济特征、社会特征和技术特征的有机结合。职业问题不是简单的工作问题,它既体现了专业分工,又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从个人角度来看,职业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的来源,是个人维持家庭生活的手段;职业也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手段,当个人从事的职业能使个人的特长、兴趣得到充分发挥时,也就促进了个性的充分发展。从社会角度来看,职业是分配、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社会资源的重要措施。从职业的要求来看,任何职业都有相应技术要求和技能要求,并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司机必须考取驾照才能合法驾驶骑车。同时,我们需要对职业相关的概念进行区别和确认。

职位是指组织中所从事的一组任务,它是由重复发生或持续进行的任务构成的一个工作单元。任务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工作行为单元,这个单元以小时计而不是以天计。职位形成于当组织划分出某个知识领域或某些任务时,这些任务的完成将使整个组织体系运转得更好。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在不同的职位上工作,即使是在同一个公司里或同一个机构里。

工作是指由具备某些相似特征的人从事的带薪职位,也泛指机器、工具受人操纵而发挥生产作用。工作还包括个体经营,对于特定的组织,也可能会有特殊含义。工作由人来完成,以任务、结果和组织为中心。我们可以这么来比较“职位”与“工作”的不同:人们失去或得到工作;组织失去或得到职位。

职场通常是指个人所处的工作环境、场所、职业岗位以及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

职责是指在职位上必须承担的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某小学数学老师为例,他的职业是教师,职位是小学教师,工作是备课、授课、学情沟通等,职场是学校,职责是教学。

对大部分人而言,职业虽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但很多人对其了解甚少,出现了诸如“冲动选择职业”“盲目选择职业”的情况,导致部分人对就业的结果不理想,甚至丧失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职业不仅能够满足个体的物质需要,还能够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同时职业是个人实现名誉、地位、成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于敏,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厉以宁,大爱无疆的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围绕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或同事关系等带给你的不良感受,而是要学会从中提升多样化的职业能力并发掘潜力。因此,我们要正确选择职业,必须先了解与职业的有关知识。

(三)职业的分类

职业分类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对社会全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类经济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活动的对象、性质、内容、形式、功用和结果进行的类型划分和归纳。职业分类主要体现在分工体系的每个环节上,如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具体形式都有特殊性,职业之间的主要区别即是这种特殊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对国内外的职业分类情况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建立起对职业领域的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1.国外的职业分类。

(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把受雇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和“蓝领”两类。

“白领”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要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统称,指接受过一定教育的,有工作经验的,有稳定的收入、工作条件较好穿着整洁的职员,主要从事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如管理人员、办事员、会计、医生、律师等。“蓝领”是和“白领”相对应的,“蓝领”指的是以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者,“蓝领”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主要从事手工艺及服务性行业的工作,如运输装置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采矿工人等。

(2)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

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以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据的,该理论把职场人格类型划分为6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

(3)按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工作领域进行分类。

国际劳工组织(ILO)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工作领域对职业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ISCO),为各国的职业分类提供了统一的准则。2008年最新版本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简称ISCO08),它将职业分了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其中,10个大类分别是管理者,专业人员,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办事人员,服务与销售人员,农业、林业和渔业技术员,工艺和相关行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与装配人员,非技术工人,军人。ISCO08比之前的版本分类更加细化,技能水平和技能的专业程度被明确为划分标准。

2.我国的职业分类。

我国在职业分类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职业的分类不仅关系到对职业岗位的考查,而且影响各行业阶层人员对职业方向的把握,同时也是相关行业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我国现行的职业分类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199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它是国内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职业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和更新。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包括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农业经理人、电子竞技员等。2020年又增加了25个职业,包括健康护理师、城市管理网格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信息安全测试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为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发展,2021年由人社部牵头,联合行业单位、企业、院校的专家学者及一线从业者和有关工作人员历时一年多,反复论证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2022年的修订版本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79个中类、450个小类、1639个细类。其中,8个大类具体包括如下。

(1)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该职业分类的修订参照我国的政治制度与管理体制现状,对具有决策和管理权的社会职业依组织类型、职责范围层次、业务相似性、工作复杂程度和所承担职责的大小等进行划分与归类,包括6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职业。

(2)专业技术人员。该职业分类的修订着重考量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水平,包括11个中类、125个小类、492个职业。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该职业分类的修订主要依据我国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中从业者的实际业态进行分类。修订后的第三大类强化了公共管理、企事业管理等领域的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属性,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36个职业。

(4)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该职业分类的修订主要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别关注新兴服务业的社会职业发展,主要按照服务属性归并职业。修订后的第四大类包括15个中类、96个小类、356个职业。

(5)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该职业分类的修订以农、林、牧、渔业生产环境、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技术应用、生产分工与合作的现状为依据,参照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修订后的第五大类包括6个中类、24个小类、54个职业。

(6)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该职业分类的修订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生产制造业发展业态,以工艺技术、工具设备、主要原材料、产品用途、服务和技能等级水平的相似性进行分类。修订后的第六大类包括32个中类、172个小类、671个职业。

(7)军人。该类职业包括4个中类、4个小类、4个细类。

(8)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该类职业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在本次修典中我们发现,大量新涌现的新职业都与民生相关。在农业生产和经营、农村生活变革中产生了很多新的专业化活动,出现了如农业经理人、乡村建设工匠、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新职业。在社会治理、专业技术、社会服务、农业水利、生产制造等领域中的职业变化中都可以看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数字职业,如5G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也包括数字传输类职业,如数据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还包括数字内容生产类职业,如商务数据分析、数字资产管理、互联网营销、数字出版编辑等。新职业的产生代表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同时还体现了技术变革推动产业结构出现的重要变化,高质量生产与服务的发展引发社会分工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和调整,导致职业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是各国政府进行职业分类体系修订的蓝本,也为促进国际之间相关领域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既体现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个人开展职业指导提供了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指引。我们可以借助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信息,理解各职业的横向和纵向发展的关联职业,帮助劳动者分析其职业发展的路径,并通过数字职业、绿色职业标志等工具,帮助劳动者理解技术应用对其能力要求的变化。

(四)职业的探索方法

职业世界中有太多的信息,往往让我们难以抉择。我们在面对广阔的职业世界时,如果无法准确锁定自己想要探索的职业,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信息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职业探索方法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范围,便于进行有效的职业选择。常见的职业探索方法有以下4类。

1.工作世界地图法。

工作世界地图法由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依据普里蒂奇(Prediger)的理论开发而成。普里蒂奇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人—事物”“数据—概念”两个维度,人是指能够为之服务、为之提供帮助、提供信息或是售卖商品的人;物是指机器、食物、木材、金属等材料;数据是指事实、数字、文件、计算等程序;概念是指理论、洞见等一种表达方式,将职业群体的具体位置标定在坐标图上(见图11)。

图11工作世界地图
(1)“人—事物”维度:一端表示与人相关的工作,如咨询师、教师、服务人员等;另一端表示与具体物体相关的工作,如机械、养殖业、能源等。

(2)“数据—概念”维度:一端表示与具体的事实、数字、计算等打交道的工作,如数据分析师、财务人员、程序设计师等;另一端表示运用理论、思考、创意等新形式表达或运作的工作,如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等。

工作世界地图将近500种职业划分为6个工作族群和26个工作领域,每种工作领域的位置都按照人、物、数据、概念这四个工作对象的位置来确定的。与人有关的职业类型在左边,与事物有关的职业类型在右边,与数据有关的职业类型在上面,与概念有关的职业类型在下面。职业在地图上的不同位置,也是对这两组维度的不同体现,如Y.社区服务类,处于“人—概念”象限中,说明该职业类型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且在工作过程中要运用到思考和创新能力。又如I.农业、林业及相关行业,处于“事物—数据”象限中,说明该职业类型主要需要强调秩序,与人交往较少,与事物交往较多。对工作世界地图的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的职业方向。

2.调研法。

调研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与自己的性格、兴趣、专业等相关的职业信息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搜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就业状况、调研报告等材料,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就业,也可以开展个人或团体调研。调研职业领域的相关信息时,一般考虑以下6个问题。

(1)这个专业毕业后都能做什么工作。了解自己专业的毕业出路是很迫切的,每个专业都是和社会上的职业相对应的,因为专业的设置是根据社会上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专业和职业的对应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制定的专业描述来了解日后的职业,也可以根据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了解。

(2)学这个专业的成功人士都有谁,成就怎样。了解专业领域成功人士的成功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很有参考的。如果你能在其中确定自己的专业学习榜样,那你的进步也是很快的。

(3)在这个专业领域权威的企业、机构有哪些。每个专业都有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与这个专业相关的权威企业。研究它们可以让自己保持专业上的领先,并且可以了解和确定一些未来可能就业的企业。

(4)学这个专业的前几届毕业生的目前状况怎样。了解本校、本城市大学、国内本专业、国外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和目前状况,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很有参考价值,因为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个人的发展轨迹可能相似。

(5)这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对毕业生有哪些要求。了解专业对应的职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个人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准备自己。

(6)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专业,学习的圈子和资源都有哪些。你要了解如何才能学好这个专业,包括重点学习的专业内容、专业的学习资源,如网站、论坛等,还有学习的圈子有哪些,如一些学术沙龙等,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3.查阅法。

主要是探索政治法律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区的文化特点、技术更新速度、人才整体需求状况等环境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宏观影响。在探索宏观职业环境时,要多浏览政府网站信息,尤其是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这些网站往往包含职业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例如,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每个季度都会公布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可以了解不同职业的需求状况。大学生可以尝试分析这些资料,从中总结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总体状况和特征。

4.参观和实习法。

参观和实习是探索行业环境、组织环境及岗位环境常用的方法。参观是到相关职业现场短时间地观察、了解。通过观察,可以了解职业相应工作的性质、内容、职业环境及氛围,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感受。参观法的优点是能得到切身的感受,缺点是无法对职业的实质深入了解,易被营造的氛围迷惑。实习是到职业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打工、兼职或教学实习、实践。实习是一种比较全面地了解职业的方法。实习可以更深入、更真实地对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环境及个人的适应情况进行了解判断,可以了解工作的程序、报酬、奖罚、管理及升迁发展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与工作人员的实际接触,感受职业对人的影响。

(五)职业的发展变化

说到个人职业发展,大家首先往往想到的是,积极地充实自己,争取在行业里有进一步的发展提升。这种想法在社会平稳发展、经济向上线性增长的大环境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随着社会信息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新科技、新产业不断更新换代,旧行业不断淘汰、蜕变、演化,作为社会大生产中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人力,在考虑自身生涯问题时既需要兼顾方向性的判断,又能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以社会变迁的视野关注社会的一切宏观和微观的变迁。社会的变迁、世界的改变都会在未来持续影响我们的生涯发展的方向和决策方式。无论现在你是大学生还是职业人,我们都需要去扩宽视野,了解最新的全球化经济变化,理解多元化的组织与文化、新型的工作方式等,从而建立对职业发展变化的认识模型。

1.新的全球化经济的变化。

彼得·德鲁克、罗伯特·赖克、杰里米·里夫金就世界经济都发表过相关著作,他们的核心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生涯发展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变化与方向。

彼得·德鲁克预测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一个组织机构的世界,每个组织相互依存但在概念、观点和价值观上有差异,每个组织机构致力于某个特定的任务。领导团队将会是“知识型工作者”,这些知识型工作者将以机构或团队成员的形式开展工作,且每个人都有限定的目标。

罗伯特·赖克认为当今世界大量的小型组织通过快速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大量价值。为了确保这些小型组织的工作的有效性,他们彼此之间的沟通通常是直接地、快速地。赖克将这些小型组织描述为高价值企业,即使它们是非常短寿的组织,但是这些新的企业组织和关系正在塑造着全新的全球经济。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工作的终结:后市场时代的来临》指出:计算机、机器人、电信和其他技术将改变我们的传统工作方式,特别是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机器正在越来越多地替代雇员工作,这些技术变革会让公司裁员、业务重组和工作场所的重新规划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会改变全球化经济。他还认为,在这个后市场时代,我们要减少工作时间,这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完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为更多的工作者创造了工作机会,同时他还预测虚拟公司和工厂在未来会逐渐取代工作者,每个国家和个体都应该重新思考对工作的看法。

尽管“机器替人”已成趋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不再需要新鲜血液。相反,随着生产线低端操作岗位的减少,对具备新能力的技师及工程开发人员的需求却极其的旺盛。据我国工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人才缺口接近3000万人。以三一重工为例,在2017年,该公司的蓝领工人人数为9600人,技术人员2700人,到2022年,这组数字分别为1.45万人和1.22万人,而到2025年,三一的规划是0.3万人和3万人。用人总数在增加,人才结构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对“传统制造业”的理解,并全力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扶持。

2.多元化的组织与文化。

组织机构是我们大多数人花费大量时间工作的场所,组织文化是我们很多人的生涯将展开的背景,个体的生涯发展与组织的整体发展关系紧密。在过去,工作者对组织忠诚并为组织提供服务就能工作到退休。但是,现在很多组织把工作者看做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当工作者都确切地知道自己在组织目标中的地位并践行其工作使命时,组织目标才能实现。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人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工作,如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组织、协会等。组织的分类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组织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必须在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运作并完成它们的任务,才能不断进步。

作为一个组织的新成员或雇员,学习组织文化是非常必要的。组织的信念、核心使命、存在的理由、组织的发展等都是构建组织文化的要素。当我们是组织中的一员时,是否理解和认同组织文化就会影响我们是否能成为领导者甚至影响个人的生涯发展。很多组织不止有一种文化,不同的部门或团队都可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可以通过对工作者生涯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目标和新的成长,个体的生涯发展与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强度依赖于组织文化。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工作者都会与那些和自己很不一样的人一起工作,因为组织正在寻求那些在文化多元化、技能多元化、经验多元化的工作者。当我们考虑生涯发展时,我们就不仅仅只考虑职业、职位等信息,而是借助组织背景和文化去构建新的思考模式——我们能发展什么新技能?我们在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能学到什么新的知识?我们是想一直留在这里?还是要自己创业?

3.新型的工作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结构和文化的转变、全球化的经济变革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工作方式,如非全职工作、弹性工作、加班工作、轮班工作、兼职或多重职业、工作共享、远程办公、自由职业者、外包、员工租赁等。这些新型的工作方式使多才多艺和多重技能的工作者受益很多。同时人们的安全感也在发生转变,由过去对工作或就业的安全感转移到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安全感上。对新型的工作方式的全面理解帮助我们认识到一份职业将是不断变化的,同时还需要使用某些跨专业的知识去解决不一般的问题。无论哪种工作方式,我们都应意识到个人必须认真分析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影响了全民的生活和社交方式,更是创造性地提供了数以亿计的职业岗位。而在这一方面,我们仍然存在着极大的误读和轻视。2023年有一份网络直播行业的报告显示,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超过1.5亿个互联网直播账号,超过10亿个内容创业者账号,带动就业机会约一亿人。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过程,职业市场发展也是和这个过程相适应的。最近五年,我们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性转型的阶段,加上近三年的疫情,作为“国民经济发动机”的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了抑制,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情况。以经济周期的视角来分析当下及未来的职业市场,有哪些变化呢?

(1)岗位晋升竞争加剧,上升通道变窄,收入水平增速降低,薪资增长水平与企业盈利水平、行业景气度、经济周期息息相关。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过剩产能出清,导致很多工厂利润变薄,甚至难以为继。大部分工作薪资增长空间有限,甚至可能会持续一段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岗位需求度下降,导致了岗位竞争加剧,企业会倾向使用价格更便宜的劳动力。

(2)岗位内在需求发生转变。工作在本质上是向所需要的机构提供以个人劳动力以交换劳动报酬的行为,因此,我们要考虑的基础出发点是,“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要什么”。求职者一般会希望有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待遇,更有前景的职业晋升途径,但这大概率取决于社会整体处在GDP增长,企业的盈利不断改善,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的环境中,企业才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同时专业和岗位可以适当匹配。

目前我们国家处在向第二个百年的建设过程中,建成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核心是科技强国,夯实第二产业,产业立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国家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信息科技、新能源等新型产业方面,也会出现很多新的交叉学科。但这部分的人才供应是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如果能够在择业的时候,考虑这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随着企业一起发展,个人也许会得到更长远的收益。简而言之,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和以往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老方法来应对未来漫长职业生涯和人生,需要重新调整心态和策略,选择大于努力,顺势而为。

职业的变迁自古已有,只要社会在发展,技术在层出不穷,职业的变迁就不会停止。社会需求是职业变迁的根本动力,而技术迭代是职业变迁的直接原因。许多职业都是在技术的更新迭代中实现淘汰和新生的。每一种科学技术刚出现时,无疑都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而随着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技术也会不断更新换代,从而完成旧职业的淘汰和新职业的诞生。职业转型,是社会发展形势所迫,也是提高职业生命力的必要举措。我们需要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知自己不足,知未来所需,必将在未来大放异彩!

二、你了解职业意识吗——树立职业意识

一个在学业上刻苦努力的人总有希望达到认知的巅峰;一个在职业上立志进取的人,就有可能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有关学者对国内外一些在事业上有突出成就的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影响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结果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取得的成就是由意志和性格决定的。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以往经历过的学习和工作的背景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职业运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路径;最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职业意识。好的技能和运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作为支撑,成功的机会势必会很少。总之,职业意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提升我们的职业素质,也是塑造未来职业道路的基石,更是追求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植点。

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就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的态度和看法。择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的看法和要求。职业意识不仅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每个人的职业意识不同,会导致各自的发展不同。正确且成熟的职业意识有助于求职者职业兴趣的产生和职业选择的顺利推进,成熟的职业意识还有利于求职者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优化及个人素质的提高。

(一)职业意识的内容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职业意识具体表现为:人们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声誉和地位;人们对职业本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期望和要求;人们对职业的劳动或工作条件的看法和要求等。人们在认识和规划职业生涯时,将职业意识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同时也体现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和实现的过程中。职业意识具有社会共性,是每一个人从事工作的岗位基本要求和自我约束的前提。职业意识主要包括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多个方面。

1.诚信意识。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企业、一个职业人的信誉是可以用价值(金钱)来度量的(信誉度),所谓名牌、品牌可以作为无形资产。诚信是求职者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自律意识。

求职者一定要分清职业与业余的区别,从而在进入职业角色时能够克制自己的偏好,克服自己的弱点,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3.学习意识。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人们要想使自己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4.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竞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个人进步也需要竞争。有竞争自然就会衍生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加强自己、突破自己,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与此同时,我们要重视公平竞争,在合作中竞争。

(二)职业意识的发展阶段

职业意识伴随着每个人个性的成长而发展,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意识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树立职业理想和选定职业目标阶段。

大多数人的职业意识是在青年学生时期初步形成的,人们在这个阶段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职业意识的第一个阶段。虽然在这一阶段,大多数人的职业意识没有完全定型,还会受到某些因素影响而有所调整,但它已经能对个人的学习、社会实践及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实践阶段。

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实践阶段是职业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胜任自己所追求的职业,并找到理想的工作,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看作自我完善的阶段。

3.实现职业理想阶段。

实现职业理想阶段其实是经历前两个阶段后的自然结果,也是求职过程的最后冲刺。在这一阶段中,求职者首先需要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其次需要掌握求职技巧,并尽快适应追求已久的工作。

(三)影响职业意识发展的因素

明确了职业意识的发展过程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影响职业意识发展的因素,从而培养成熟的就业意识。

1.自身条件。

由于个体的知识技能各异,体质、兴趣、素质修养有别,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职业意识。

2.价值观念。

有人把知识、能力作为向社会索取的筹码,有人把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奋斗目标。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影响下,每个人也会发展出不同的职业意识。

3.家庭伦理观念。

家庭伦理观念对个体的职业意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某些父母不让孩子远离居住地上学就业等,导致孩子的就业思维和就业范围受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4.就业制度。

就业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大学生原有的职业意识和人生理想发生变化。

5.经济观念。

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淡化了大学生“业有高卑”的观念,但同时也使大学生对个人收入和生活条件的考虑日渐增多,这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6.社会观念。

虽然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尽己所能,自由择业,但职业“热门”和“冷门”的社会舆论导向仍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会直接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等选择适合的专业,然后结合社会需求、自身的职业目标等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职业生涯发展,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不断地完善自我,把就业择业与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

三、如何培养职业意识——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了解了职业意识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后,大学生就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逐步培养正确且成熟的职业意识。

(一)塑造诚信形象

“人无信不立”,即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于世。可见,讲究诚信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诚信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为人处世真诚,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大学生应该努力塑造诚信的形象,这样他人才愿意与你深交,愿意竭力为你提供帮助。一个明智的员工会在为人处世方面十分诚实和坦率,以此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赢得同事与他人的尊重。

(二)增强责任感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责任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勇于承担的能力和行为。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利己,又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具体地讲,就是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为负责。在大学里,大学生认真学习,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服从老师和学校的安排就是一种责任。在职场里,工作就意味着责任,不论你的工作现状怎样,尽职尽责不仅仅有益于公司,而且最终受益的也是自己。

(三)打造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通常指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是一种执着于工作的规范、要求、品质等要素的严谨作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有全心全意地去做,不断累积工作经验,精进工作知识与技能,就能打造专业精神。专业精神强的人,往往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大学生在培养专业精神时,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学习还是社会实践,都要集中精力、主动积极、全力以赴。

(四)提高成就欲

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工作总是充满着挑战,让人处于兴奋之中。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明确的成就动机,做好一项工作是很难的。人的成就欲也称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去从事、去完成自己认为很重要或很有价值的工作,并想使之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一个人成就欲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绩效的好坏。如果一个员工的成就欲不够,那么他对工作的态度可能是得过且过;反之,如果一个员工的成就欲很强,他将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会尽力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所以只有对工作抱有乐观态度,并有坚信成功的信念,将困难看成是考验,不逃避、不畏惧,并将优势与潜能化成克服困难的利器,才能获得成功。大学生应从学业中战胜困难中获得启发,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已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能发挥你潜能的专业素养。

(五)提高挫折承受力

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客观事实,人们怎样认识挫折、对待挫折更具有现实意义。挫折承受力是指人们在遭遇挫折时,能否承受得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大学生要提高挫折承受力,首先应正确认识自我,这样在做事情时才能制订出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如果目标过高,会导致结果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太大,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如果目标过低,会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出实力。其次,大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遭遇挫折时,大学生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向亲戚、朋友倾诉,或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大学生平时可以拓宽自己的兴趣。兴趣是保护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最后,大学生要学会变通,及时调整目标。如果在一件事情上遇到的挫折接连不断,大学生就需要考虑是不是目标出了问题。如果是目标出了问题,大学生就应学会变通,及时调整目标。

(六)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其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个体与集体利益相互统一,促使团队高效运转。简单来说,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非常关键。大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应该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

正确的职业意识可以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人生产生正面影响。第一可以改变我们工作的原动力。正确的职业意识可以改变自身工作的原动力,使人可以更主动、更努力地去工作。第二可以提高个人绩效。当你更努力、更主动地去工作时,个人的业绩也会相应地得到极大提高,促进职业生涯的成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