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編輯推薦: |
产品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从产品内部系统的要素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品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考查对象,从整体目标出发,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跟踪和系统优化,系统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产品系统设计是一门核心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流程的系统性、产品微观系统设计等知识,能够很好地区分产品设计与产品系统设计的关系。
|
目錄:
|
第1章 系统与中国传统系统观 001
1.1 系统概论 002
1.2 中国传统哲学的系统观 004
1.3 产品系统观 011
1.4 系统观与产品系统信息化 012
1.5 案例:中式现代厨房设计 016
第2章 产品与产品系统 023
2.1 产品系统的构成 024
2.2 产品系统的特征 028
2.3 产品系统的类型 031
2.4 消费电子产品系统 032
第3章 产品系统设计要素 041
3.1 产品系统的宏观要素 042
3.2 产品系统的微观要素 069
3.3 电子信息产品系统要素 078
第4章 产品模块化系统设计 083
4.1 产品模块化系统设计 083
4.2 产品模块化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087
第5章 产品系列化系统设计 095
5.1 产品系列化系统设计概述 096
5.2 产品系列化系统设计的类别 098
5.3 产品系列化系统设计的作用 101
5.4 产品系列化设计的步骤 105
第6章 产品系统设计方法 107
6.1 产品宏观思维系统设计 108
6.2 产品模块化系统设计方法 117
6.3 产品系列化设计的创新设计方法 121
第7章 全生命周期产品系统设计 125
7.1 全生命周期 126
7.2 全生命周期模型 129
7.3 全生命周期产品系统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130
7.4 全生命周期产品系统设计的评价 135
7.5 可持续全生命周期产品系统设计 135
第8章 基于服务模式的产品系统设计 141
8.1 服务设计 142
8.2 产品系统与服务 142
8.3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144
8.4 产品系统服务设计程序 149
参考文献 153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产品系统设计”课程的配套用书。对于产品设计专业来说,“产品系统设计”是一门核心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目前产品设计领域关于系统设计的教材大部分侧重于产品设计流程的系统性和产品微观系统的设计等方面,而对于产品系统观的营造和产品系统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的关注不够,使得在教学中,很难区分产品设计和产品系统设计的关系。
整体来看,本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
本书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性系统思想,运用整体性思维创新,通过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懂得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吸取养分,形成良好的系统性思维观。
2.跨学科系统论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
本书运用跨学科思维,将系统论的思想引入设计领域,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科学的新角度看待设计,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思想去对待设计创新,使得整个设计创新过程变得更加可控,让设计也更具有科学性。
3.通过系统思维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产品系统思维观
本书通过大量系统论的讲解,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产品系统思维观,让学生学习应对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系统分析,从而寻找到创新点,形成立体的创新思维角度。
4.通过大量实际案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产品系统设计
产品系统设计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本书采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及学生优秀作业,形象地展示出产品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增加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为从系统的角度展开产品设计创新提供了参考。
本书可以作为各大院校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产品设计”或“产品系统设计”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设计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同时还可以作为产品设计从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由叶德辉、齐伟、薛晨虹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刘昱岑(2019级学硕)参与了第1章、马晨子(2020级专硕)参与了第2章、郭富菊(2020级专硕)参与了第3章、杜方麟(2020级专硕)参与了第4章、陈燕萍(2021级学硕)参与了第5章、孟灵肖(2020级专硕)参与了第6章、薛晨虹(2020级学硕)参与了第7章的编写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敬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