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对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标识性概念、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学理化研究、学术化阐释、通俗化解答。
|
內容簡介: |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导,就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何以现代、如何理解“两个结合”是“第六个必由之路”、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新的文化生命体”等原创性概念、如何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及其原则等十八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学理化研究、学术化阐释、通俗化解答,有助于广大干部更好理解“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更好把握和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關於作者: |
周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当代世界文化与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哲学。
|
目錄:
|
目录
第一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第三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第四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第五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第六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第七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八个问题
如何理解“两个结合”是“第六个必由之路”
第九个问题
如何从总体上理解“第二个结合”
第十个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
第十一个问题
如何从“第二个结合”理解共产党人的“心学”
第十二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第十三个问题
如何理解文化主体性
第十四个问题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第十五个问题
如何理解新时代关于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第十六个问题
如何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第十七个问题
如何理解秉持开放包容
第十八个问题
如何理解坚持守正创新
|
內容試閱:
|
2022 年10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时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2023 年6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产生热烈反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文化实践深入开展,新文艺、新学术、新史学、新民俗、新传媒等新文化蓬勃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选择。 那么,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阐释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亟须我们领会和贯彻。譬如,系统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大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且每一个突出特性都有“根本所指”。就连续性来说,“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就创新性来说,“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等等。再 如,首次提出“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是继党的二十大提出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之后新的理论创新,是“第六个必由之路”,并且明确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又如,突出强调“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新的文化生命体”等原创性概念,明确提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首次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作出“十四个强调”的系统性概括,明确提出“新的文化使命”。 “文明”最早见于《周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朝经学家孔颖达释:“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又疏:“经天纬地曰文,照 临四方曰明。”所谓“文”,与“质”是相对的,文明意味着告别野蛮、蒙昧,意味着后天教化、以文化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文明作为一个生命体,拥有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和自我更化、自我革新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古老中华文明的推倒重来,不是断裂的,而是连续的。 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连续生长,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那么,中华文明何以现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提供了科学解答。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双向奔赴,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一方面,文明 是一切创造性活动成果的总和。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这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文化建设是正在发展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也蕴含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当中。 立足新时代十年文化建设开创的新局面,以高度自觉的文化主体性和文明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书系笔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研究”(编号22AZX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的哲学研究”(编号23ZDA011)的阶段性成果。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部分学者的观点,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 表示诚挚的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