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 茅盾文学新人奖、汪曾祺文学奖得主、《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全新小说集
▲充满王小波式的戏谑、夸张与幽默,背后隐藏的是对时代以及时代中人类处境的反思
作为《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对王小波的整体创作和个体性格均极为熟稔,其作品中亦充满王小波式的戏谑与夸张,背后则是作者对时代和时代中人处境的理解、同情和反思。比如假扮的杭州鲁迅先生的真实心境如何,“历史的残酷在于,它只能将一个小人物以丑陋的方式钉在《鲁迅全集》之中,而我想打捞他,让假鲁迅和真鲁迅同处于一个历史关注时空。”
▲ 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王小波……关注“作家人生终点”,以及文学大师的樶后时刻
本书中大部分作品聚焦关注文学大师或文学写作者的樶后时刻,鲁迅、张爱玲、郁达夫、张资平、王小波、女频写手……他们的死亡事件中,深刻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更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学风景与中国现代性经验。关注文学大师的樶后时刻,从中照见文学、历史、政治、巧合乃至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等对文学个体的影响。“当故事逼近死亡,天堂与地狱的对话,仿佛就变成了人类精神至暗时刻的喃喃低语。”
▲ 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间杂推理与幻想,拼贴历史与
|
內容簡介: |
《杭州鲁迅先生》是房伟樶新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他近些年创作的题材、类型多样的八篇作品,呈现新奇多变的样貌。
三百年后地球成为巨型社区后的“侧写师遗情录”,在家中被神秘谋杀的女作家,挣扎在不堪重负的现实与网络世界的女频写手,以及假冒的杭州鲁迅先生“历险记”,苏门答腊夏天郁达夫意外失踪的秘密……房伟自由穿梭于作家与学者身份之间,间杂史料与推理、穿越与幻想,拼贴起历史、当代与未来元素,以历史狂想与黑色幽默向荒诞虚无、沉闷往复的人生发起总攻,书写关于自我、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另一重想象。
|
關於作者: |
房伟,1976年出生于山东滨州。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有《王小波传》《融合与再生: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中的“宏大叙事”》等学术著作6部,另在《收获》《当代》《十月》《花城》《天涯》等期刊发表中长短篇小说数十篇,著有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血色莫扎特》《石头城》,小说集《猎舌师》《小陶然》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汪曾祺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欧阳山文学奖等。
|
目錄:
|
“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
苏门答腊的夏天
一九九七年“海妖”事件
寒武纪来信
谋杀女作家
外卖员与小说家
侧写师遗情录
惜琉璃
后记
|
內容試閱:
|
后 记
小说集写完,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将很多想法以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这些故事有的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子,有的则是充满隐喻的未来狂想。感谢译林出版社,他们的热情和坚持,最终推动《杭州鲁迅先生》这本小说集呈现在了读者朋友面前。这本小说和我的学术专业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我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近十几年来,我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高校里教授这个专业,并围绕着这个专业申请课题,写相关的学术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很多作家史料,对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死亡问题产生了兴趣。
作家比一般人敏感,他们隐秘的生命体验与诉说的冲动,诉诸文字,就形成了种种“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故事。美国作家欧茨的小说集《狂野之夜!》,就曾写了海明威、狄金森、爱伦坡等五位美国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与欧茨的写作有差异,除了作家的人生特异性,我也关注“处于时代”之中作家的“行动性”,他们的死亡事件,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中国文学风景与中国现代性经验。“作家与死亡”的题材,也寄喻着人类利用文字想象自我,探索未知的可能性与限度。当故事逼近死亡,天堂与地狱的对话,仿佛就变成了人类精神至暗时刻的喃喃低语。
这部小说集的第一篇《“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发表在《收获》杂志上,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杭州真假鲁迅事件”为蓝本,虚构了一个来自绍兴的、不得志的小知识分子对鲁迅的复杂情感。我甚至想象在“一·二八”事件之中,让“真假鲁迅”共处于一个时空,但却始终让他们无法交流。当“真鲁迅”死亡,“假鲁迅”最后一次打扮成鲁迅,走到上海街头,却发现“鲁迅死亡事件”已变成了全民的“符号盛宴”。当“假鲁迅”和爱过他的“女骗子”在极司菲尔公园上演《祝福》话剧,历史的狂想与黑色幽默油然而生。第二篇《苏门答腊的夏天》则以“郁达夫死亡谜团”为切入点,以日本学者寻找郁达夫案件为背景,展开有关历史的双重想象。和这两篇作品相比,《外卖员与小说家》《侧写师遗情录》则带有科幻色彩,一篇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展现当代作家的窘迫境遇和新科技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另一篇则以“废土未来世界”为背景,展现文学型仿生机器人“爱玲”与“文学侧写师”之间的未来之恋。其他的几篇,我也各有打算,力争做到每篇都有不同创意,不重复主题,也不重复写法。小说集最后一篇,是有关“网络作家与死亡”的故事。在虚拟世界之中,作家实现了虚幻的自我价值,进而沉溺于此,不可自拔,直至最后的死亡。因为种种考虑,有的作品,以扎实的史料考据为基础,多反映现当代著名作家的真实死亡事件,有的篇目,则由于现实顾虑和其他原因,不得已隐去作家的名字,而代入一个“似假还真”的情境,在“本事亦真亦假”的情况下,展开我的想象与虚构。
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创作的道路艰辛而寂寞,正是朋友们的鼓励支持,让我勇敢地走下去,来处已知,归途也已明了,但一切还有诸多偶然与可能性,文学在此生根发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
春天来了,上海的风还透着湿冷。某日下午,章谦来和我讨论鲁迅的话题。他四十出头,师从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金教授,近些年致力于鲁迅交往史。我们都是大学教师。在上海这座热闹的现代化都市,他独自蛰居在我楼上,像安静的蜗牛,不问世事,整天研究学问。
章谦坐在我那张发霉的床垫上,摆弄着床边凌乱的书籍。他瘦高,忧郁,头发有些花白。言辞木讷,却有双细长灵动的手。那个下午,章谦的手神经质地抖动着,翻翻书,又插回口袋,好像兜里藏着什么东西。看他兴奋的样子,应该是有好事。
老章,有什么好玩的?我问。
杭州鲁迅事件,知道吗?章谦说。
我晓得,没啥大惊小怪。
我用这个素材写了一篇小说。章谦又说。
想混点润笔?我笑着说,还是骗骗女学生?
就是好玩。章谦涨红了脸。
我劝他不要不务正业,评上副教授才好过活。他没房,没车,没女人,连朋友也没几个,虽然勤奋钻研学问,但文章发表得少,人到中年,职称还无法解决。
这样的男人不会有了,这个世界上。章谦喃喃自语。
简直穷酸让人倒牙。有这工夫,不如帮出版社编资料,或者上几节函授课,都能搞些快钱。这么多年,我还真没看出章谦有啥“创作才能”,这纯属瞎耽误时间。
室内陡然黯淡,我寒碜的教师宿舍仿佛深穴幽墓。我揉揉酸涩的眼,仰起头。一束莫名的光从铁锈斑斑的窗棂猛地射进,落在章谦纤长灵活的手上。那双手抖动着,掏出一叠写好的稿纸。
匆忙间,我只看到“鲁迅”两个字。
章谦的手按在稿纸上,继续抖动,好似跳到烈日滩头的鲑鱼……
一
我姓周,绍兴人。我写作。民国十六年冬,我就在杭州孤山,家里人都称呼我大先生,但这里,没人认识我。
初级师范毕业,我在绍兴本地教书,勉强度日。绍兴的学校解散,我又冒着初春潮冷,来孤山附近的小学谋食。我时常倦怠,懒得上课,懒得吃饭,也懒得说话。不知何时,我开始咯血。我自小瘦弱,家贫无力调养。父亲病逝后,母亲艰难养大我们兄妹,后来妹妹远嫁苏北。我把血咳在手绢里,不敢让别人看到。手绢沾染暗红的血,被我攥在手心,好像破碎的心脏。
学校有一百多个孩子,十名教师。校长总忘记我的名字,叮嘱我干杂活,才挠着头,含糊地说,那个周什么先生,辛苦跑一趟。我应着,下次他找我,还是记不住我的名字。
校长不爱读书。他原本是洋布贩子,趁着国家动荡,赚了几个钱,又要附庸风雅,这才活动当了校长。他还在上海小纱厂投了点股份,格外关注时局,什么上海工人罢工失利,红党被清除后在南昌暴动,蒋司令大婚,都是他在校务会上讲的。只是学校太小,没什么左倾分子,让他拿来做进身阶梯。我和同事也少有言语,只和梅先生谈几句。梅先生很年轻,和我一样穷。他只读过中学,黑矮,肥胖,是个大大咧咧的山东男子,似乎有点义气。他总拍着胸脯说要帮我。我曾听他在校长那里告我的小状,说我上课经常走神。当然,那也许的确是事实。
女同事中只有一个未婚的姜小姐,和我一样教国文。她也是初级师范毕业,自小发蒙上过“女学”,不欣赏白话文,喜欢班马史笔,韩柳古文。我和她说不到一起。她圆胖的脸上落满雀斑。我不喜欢她,她也没正眼看过我。学生也愚笨怯懦。他们大多出身小市民家庭,有的来自附近乡下,对大多数人来说,读到小学就可以了。即便如我这般,多读了点书,出路也有限。
我悄悄读鲁迅的作品,对这个有名的同乡非常羡慕。有消息说,鲁迅离开厦门,又出走广州,将来杭州隐居。我期待着,如有可能,要当面向他请教困惑。我已不是青年,不过比他小几岁,但也急盼他指点一二。像我这样,既无财产,也无能力的小知识者,如何才能找到活路?想要从文,写的东西浅陋,投稿石沉大海;即便闹革命,像我这般衰老,革命党也不愿顾看我。年轻时我便无胆气。有当革命党的同学,也曾劝我入伙,我不敢应承。还有同学跟着秋瑾起事,被贵福知府砍了头,我当时还庆幸命大。死的革命党同学成了烈士,受香火供奉;活着的大都当了官,飞黄腾达。我是活着,但卑贱谨慎,默默无闻。如今共党又闹工农起事,我衰弱老病,连“壮烈”的机会也没有了,不过挣扎着“不死”罢了。
我秘密地热爱文艺。冬天黄昏,最后一节课,我给高年级学生讲解嵇康的诗,不知为何,就扯到白话文,不知不觉讲起了鲁迅。学生们当然是不通,懵懵懂懂地被我严肃悲哀的样子骇得不敢说话。我低声朗诵《呐喊》自序:“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我的童年比鲁迅先生更不堪吧。先生出入当铺,好歹是大户人家,我的父母不过是开小商铺的普通人。这生意不好的小铺,也因洋货冲击倒了灶。父亲欠下高利贷,吐血而死,只剩下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可怜母亲凭着几分姿色,周旋于本家几位富有叔伯,才给我争来学习机会。我年幼就知道,觉得丢人,只想早些挣钱,不让她太辛苦。革命的事我断不敢参与。我年轻时候的梦,是做文学家,写出让人赞叹欢喜的小说。这个可怜的梦,我现在也大半忘却。
我又向孩子们讲起小说《在酒楼上》。破落的小教师吕纬甫,简直是在说我!我甚至怀疑鲁迅先生早知道我。我是山阴县人,离会稽不远,先生祖父介孚公是翰林,大家都晓得。
我的同学也有和先生相识的,只不过我们不认识。鲁迅怎知道我说过类似的话呢?“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天色愈发昏暗。我背对黑板,黄昏的光流过,仿佛在我身上涂上一层暗金。那行白粉笔痕迹也模糊了。我剧烈地咳嗽,嘴角有点腥甜的东西钻出。我使劲抑制住胸口剧痛,抿着嘴,许久才平抑住了。我缓缓转过身,教室很静。学生仰着小脸,呆呆地看着我,鼻子和眼睛慢慢融化了。他们的表情也在我眼中渐渐模糊了,飞散了,好似荒野漂流的白蒲公英。
先生!一个瘦高个子男学生站起,兀自喊道。
我被唬了一跳,难道校长来了?我慌乱地看向四周,没有校长的身影。也许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厌倦了这里的一切,学校的薪水不固定,时断时续,我早想离开这里,去别处谋生,不过没有一刀两断的勇气罢了。
您是周先生,男生的脸上迸发出极大光彩,嘴角抽搐着说,您一定是周先生……
我是周先生呀。我不解。
不!男生摇头,营养不良的脸竟充血到了红润,您是鲁迅先生,我在报上看过您的照片。
我哑然失笑。这个男生是班里天分最高的学生,喜欢阅读思考,家境贫寒,经常饿肚子我有时接济他,也借给他书看。
您是鲁迅先生,男生激动地跑上讲台,揪着我的衣衫,我看过您用毛笔写的小说草稿。您和照片上的鲁迅就是一个人!
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都是绍兴人,我也个子不高,清瘦,蓄须,浓眉。如果穿上鲁迅先生的大褂,留起先生式的短硬直发,还真有八分相似。从前也有同乡开过这方面的玩笑。我的那个同学,和鲁迅兄弟都认识,就惊讶地说,预才,你长得真像鲁迅,如果刻意模仿一番,能乱真了。
我没想冒充鲁迅。我将男学生劝回座位,宣布下课,自顾自地踱回宿舍。不知怎的,我的步履分外轻盈,连咳嗽也几乎忘记了。回到房间,我平复了心情,拿出《狂人日记》想抄写一遍,再去吃饭。小学有包饭。我们几个单身教师都在门房凑合,每月交伙食费。正在这时,梅先生冲进来,看到我,一下子停顿住,有些拘谨紧迫。我问他什么事。
梅先生悄声说,大先生不赌钱,也不叫局,安安静静地写东西,您是有大志之人。
我怀疑地看了他一眼。我写东西的事比较隐秘,还有我的私人称呼,他如何得知?因为我在家中是老大,家人朋友通信,都称我为周家大先生。我给母亲写信,也是这样题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落款是“大男 预才 恭请 金安”。
梅先生黑黝黝的脸泛起酱红色。他讷讷地说,我,我偶然发现先生抽屉没上锁,就学习了大作,都是顶好的文章。看来先生准备在这里蛰伏休养,再拿出去发表吧。
您是不是……梅先生激动地结巴了,他指着我,好半天才说,是鲁迅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