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部仿《朱子语类》体例编纂的语录体要籍,体例整饬,内容丰富,《朱子语录》之后实属罕见,且不立门户,如四库馆臣所说“诂经兼取汉唐之说”,“讲学酌采陆王之义”,具有很高的思想与史料价值。
|
內容簡介: |
《榕村语录》30卷,《榕村续语录》20卷,清初理学名臣李光地著,记录了李光地与门生之间的讲论问答。《榕村语录》,内容广博,大体包括经义、性理、诸儒、诸子、史书、史事、治道、诗文诸类。《榕村语录续集》除了上述诸项外,增加了清朝人物、时事两类,记录了李光地的生平行事及对朝政是非、大臣得失的议论。此次点校,《榕村语录》以《榕村全书》为底本,《榕村续语录》以傅增湘藏园刊本为底本。
|
關於作者: |
李光地(1642—1718),清初理学名臣,福建安溪人,字晋卿,号厚菴,学者尊为安溪先生。康熙九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著有《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周易折中》《四书解》《性理精义》等。
陈祖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古代学术史,尤以清代学术史用力最多,著有《清初学术思辨录》《清儒学术拾零》《中国学案史》《清代学术源流》等。
|
目錄:
|
上册
点校说明
榕村语录序
榕村语录跋
榕村语录跋
榕村语录卷之一
经书总论
大学
榕村语录卷之二
上论一
榕村语录卷之三
上论二
榕村语录卷之四
下论
榕村语录卷之五
上孟
榕村语录卷之六
下孟
榕村语录卷之七
中庸一
榕村语录卷之八
中庸二
榕村语录卷之九
周易一
榕村语录卷之十
周易二
榕村语录卷之十一
周易三
榕村语录卷之十二
书
榕村语录卷之十三
诗
榕村语录卷之十四
三礼
中册
榕村语录卷之十五
春秋一
榕村语录卷之十六
春秋二
榕村语录卷之十七
春秋三
孝经
榕村语录卷之十八
宋六子一
榕村语录卷之十九
宋六子二
诸儒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
诸子
道释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一
史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二
历代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三
学一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四
学二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五
性命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六
理气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七
治道一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八
治道二
榕村语录卷之二十九
诗文一
榕村语录卷之三十
诗文二
下册
榕村语录续集序
榕村续语录卷一
经书总论
大学
上论
下论
榕村续语录卷二
上孟
下孟
中庸
榕村续语录卷三
易
书
诗
榕村续语录卷四
三礼
春秋
榕村续语录卷五
宋六子
诸儒
榕村续语录卷六
诸子
异端
榕村续语录卷七
史
榕村续语录卷八
历代
榕村续语录卷九
本朝人物
榕村续语录卷十
本朝时事
榕村续语录卷十一
本朝时事
榕村续语录卷十二
本朝时事
榕村续语录卷十三
本朝时事
榕村续语录卷十四
本朝时事
榕村续语录卷十五
本朝时事
榕村续语录卷十六
学
榕村续语录卷十七
性命
理气
榕村续语录卷十八
治道
家政
榕村续语录卷十九
诗文
榕村续语录卷二十
诗文
|
內容試閱:
|
《榕村语录》大致以经义、性理、诸儒、诸子、史书史事、治道、诗文为类,记录了李光地一生与门人儿孙的讲学问答。《续语录》则于诸项外,复增本朝时事、本朝人物二大类,对李光地自述生平行事、议论朝局是非、大臣得失等内容,均作了详尽记载。就所涉及的学术领域而论,不惟有对理学传统范畴的讨论,而且博及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天文历算、律吕、音韵诸学。其论究内容之广泛,自《朱子语类》之后,在理学家众多的语录体著述中,实属罕见。固然由于一意求博,学力不济,以致时有浮光掠影的空泛之论,甚至是穿凿附会,强为解人,但是无可否认,其中亦确有真知灼见。
……
《榕村语录》及其续编,以大量篇幅,依次对《易》、《书》、《诗》、《礼》、《春秋》诸儒家经典作了训解。就总体而言,李光地的经解以宋学为宗尚,侧重义理,疏于考证。然而他也不废汉儒经学,且能取其所长,融为己有。一方面,他从尊朱的立场出发,确认:“解经在道理上明白融会,汉儒自不及朱子。”另一方面,又肯定了汉儒经学的不可偏废。他说:“至制度名物,到底汉去三代未远,秦所澌灭不尽,尚有当时见行的。即已不存者,犹可因所存者推想而笔之,毕竟还有些实事。不似后来礼坏乐崩,全无形似,学者各以其意杜撰,都是空言。此汉儒所以可贵。”(《语录》卷十九《诸儒》)李光地一生,在经学上最为用力者,是他的《周易》研究。他在《语录》中说过:“某治《易》,虽不能刻刻穷研,但无时去怀,每见一家解必看。今四十七年矣,觉得道理深广,无穷无尽。”正是由于长期究心,博采众长,因而使他成为康熙一朝大臣中最深通易学者。康熙中叶以后,李光地之所以日渐宠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他在易学上的远胜熊赐履、汤斌诸人,从而可以随时为康熙帝提供学术咨询,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康熙帝学术修养的加深,李光地这种无可取代的地位便越发突出。所以对于他的故世,康熙帝深感痛惜,给他以“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清史稿》卷二六二《李光地传》)的盖棺定评,就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全祖望批评他的“以筹算言图书,则支离之甚者;言互体更谬,不合古法”(《答诸生问榕村学术帖子》),则属似是而非之论。在经学史上,对《周易》的训解,素有象数、义理二派之分。汉儒说《易》,走的是象数一路,讲术数,论互体,乃汉易家法,从焦赣、京房到马融、郑玄,一脉相承。魏晋以后,象数学衰微,魏人王弼注《易》,一改汉儒旧辙,专以义理为依归,开宋明易学义理派风气之先。宋明数百年,是义理派的天下,程颐的《伊川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以讲求义理而高踞正统地位。其间虽有邵雍、朱震诸象数学大家承汉儒衣钵,然而涓涓细流终究以“易外别传”而不能汇为巨川。李光地治《易》,既重在义理,赞成朱熹关于《易》为卜筮之书的判断,同时又受其乡先辈黄道周象数学影响,由黄道周而朱震、而邵雍,一直溯源至汉儒易学,从而形成荟萃众长、自成一家的易学风尚,渊源有自,不悖古法,巧容有之,支离则无。因此全祖望拘执宋易矩矱对李光地所作的讥弹,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赞成它。
谈李光地学术宗尚者,无不以程朱为说。倘若依理学家的习惯用语来讲,称做“晚年定论”,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同历史上众多的学者和思想家那样,李光地的学术思想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探讨这一过程,不仅是全面评价李光地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对于透视清初的理学界也是有意义的。在这个问题上,《榕村语录》及其续编所提供的资料,足以补李光地的文集及其他著述之所未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