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解析大量案例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规定转化为清晰具体的经济业务处理指导,全面提升读者的会计实务操作水平。
一、与时俱进,严格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制度
本书以财政部最新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结合企业财务工作实际,围绕新准则下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方法的构架进行编写,尤其结合财政部新颁布的《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对财务报表格式以及信息列报等编制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详细地论述了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体系严谨,纲举目张,内容系统而齐备
本书分会计科目介绍,在每个科目的分析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帮读者厘清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时在每个科目的分析要点中,作者经常结合其他科目进行关联分析,使读者整体阅读后能够清晰地掌握各科目之间的联系。
三、专注于解决实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引入大量鲜活、实用的案例
本书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且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全书通过上百个案例将各个科目立体展现,涉及不同市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企业。所选取的案例对国内和国外资本市场均有涉及:一方面注重行业领域的全
|
內容簡介: |
编制会计分录,是学好会计的关键环节。本书专为会计专业人士尽快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实务运用大量案例分析而编写。本书框架体系整齐完备、案例契合经济发展现状、讲解深入清晰,是会计专业人士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经济业务处理的系统化读物。本书既可以作为会计专业人士的案头可用工具书,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用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的各种疑难与困惑问题的参考读物。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资产类业务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业务
一、库存现金
二、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业务
一、应收票据
二、应收账款
三、预付账款
四、应收股利
五、应收利息
六、其他应收款
第三节 金融资产业务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四节 存货类业务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六节 固定资产业务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七节 无形资产业务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
二、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第八节 长期待摊费用业务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概述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第九节 投资性房地产业务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述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第十节 资产减值业务
一、资产减值的概述
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第二章 负债类业务
第一节 短期借款业务
一、短期借款
第二节 应付及预收款项业务
一、应付票据
二、应付账款
三、预收账款
四、应交税费
五、应付利息
六、应付股利
七、其他应付款
第三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第四节 应付职工薪酬业务
第五节 长期借款
第六节 应付债券
第七节 长期应付款
第三章 所有者权益类业务
第一节 实收资本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二节 其他权益工具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三节 资本公积
一、 业务概述
二、 账务处理
第四节 其他综合收益
一、 业务概述
二、 账务处理
第五节 留存收益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四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类业务
第一节 收入
一、收入的概述
二、账务处理
三、关于合同成本
四、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 费用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三节 利润
一、业务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五章 特殊业务
第一节 或有事项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三节 债务重组
第四节 政府补助
第五节 借款费用
第六节 股份支付
第七节 外币折算
第八节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第六章 所得税
第七章 租赁
第八章 会计调整业务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第三节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第四节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第五节 差错更正的处理
第六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第七章 企业合并业务
第一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
一、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直接投资及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二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
一、非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非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三节 内部商品交易的抵销处理
一、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的抵销处理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销售商品的合并处理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合并处理
第四节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五节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
一、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概述
二、账务处理
第六节 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处理
一、内部债权债务抵销概述
二、内部应收应付款项及其坏账准备的合并处理
三、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应收款项及其坏账准备的合并处理
第七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一、合并现金流量表概述
二、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需要抵销的项目
第八节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二、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三、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
四、交叉持股的合并处理
五、逆流交易的合并处理
六、其他特殊交易
第九节 所得税会计相关的合并处理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内部应收款项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处理
三、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处理
四、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等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处理
|
內容試閱: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1.1 查账的定义
查账,又称财务检查,是指通过对企业账证及有关资料的检查,查核企业会计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经济违法行为的一项检查活动。
1.2 查账与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1.2.1查账与审计的联系
(1)二者目标相互依存
审计的目标应是社会对审计存在的最高要求,即谓促使社会各项活动达到社会效益最优化(观念上或实际上的)。总的来说,审计的目标要使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理、合规和有效。而查账的目标,则是通过查账检查了解有关单位及其内部各部门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制度办事,会计核算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即检查有关单位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所以可以看出,审计与查账在目标上有一致的地方。
(2)二者的作用相互支持
审计的作用是纠正错误,防止舞弊,并向社会证明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具有一般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具有审计监督固有的保护性作用;而且有建设性作用。具体为:维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证各种经济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财经法纪,保证财政、财务计划的顺利执行;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健全完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防范错弊措施,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对经济活动进行见证。
查账可以说被任何体现监督职能的学科或部门所采用,是一种论证执行监督者所代表的一定意志的监督技术方法和手段,是审计在对经济生活中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见证中为掌握事实依据时所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检查监督对象的合法性、合规性及合法性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1.2.2查账与审计的区别
查账与审计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有相互不同的一面,所以在了解查账与审计的相互联系时,有必要认清它们的区别,以利于进一步正确认识和理解它们各自的内涵。
(1)性质上的区别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它根据所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国家意志(具体为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审计标准等),按照超然(克服任何有违自然发展规律的)形式,由独立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外的社会指定公认的审计人员,对社会各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活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审核与稽察,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揭发弊端,挖掘潜力,达到改善社会经济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查账是各种经济监督学科或部门为体现其各自职能而广泛采用的监督技术方法。“账”的含义外延很广,具体部门有不同的范畴。可以说查账是实现各监督职能的工作过程或程序的一部分,是监督的具体体现。从上面二者概念的区别就可以看到各自的本质内容。
(2)职能上的区别
审计的职能包括三方面,首先是监督职能。我国宪法第91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监督职能是审计的主要职能,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依法对审计对象进行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会计的监督检查)。其次是评价职能。评价就是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分析,以事实为依据,按评价标准作出客观、公正、符合社会意志的“两点论”的评价,既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且提出恰当的建议。最后是见证职能。不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要进行见证,以使被审单位以见证的形式获得社会的公认,虽然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内部审计职能的内涵也在发生转变,但内部审计见证职能不会改变,相反将更加明显。
会计检查的职能是通过会计业务本身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具体为检查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政策性;检查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评价会计工作的质量及会计人员的水准。
(3)目的上的区别
审计的目的具有会计检查目的所没有的有效性,是防错查弊,加强社会经济控制和管理,提高社会经挤效益。而查帐目的是保证符合各职能经济监督的准则或规则,提高工作质量。
(4)主体上的区别。
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专业人员,他必须具有超然的第三者,与委托人和审计对象无任何利害关系,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而查账则不同,它可以由企业的会计人员、稽核人员,或财政、税务、银行等经济监督机构人员执行,他们受所从事的专业性质的限制,不能像审计人员那样超脱,因而独立性较差。
1.3查账怎么查
1.3.1查账的基本流程
查账的基本流程大致可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确定查账的目的和任务,拟定查账工作方案。在查账之前,查账人员必须明确其所面临的工作形势、查账的工作性质,以及委托人所要求的目标,明确为实现该目标所涉及的工作深度和广度,进而完成查账工作的心理准备;选派查账人员并适当分工,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查账小组人员的配备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工作特长、性别结构等因素,各成员应当能够综合解决诸多专业问题,形成整体合力;搜集有关资料。在检查前,查账人员应当根据查账目标和要求搜集被查单位的财务资料、生产经营资料、行业信息等相关资料,对被查单位的各个方面有一个适当的了解,找出其薄弱环节和漏洞,确定查账的重点;制定查账计划。在确定查账重点的基础上,根据查账任务和要求,对查账实施的步骤、分工、协作、重点、时间安排等做出具体计划方案。科学合理的查账可以使查账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围绕重点内容开展工作,避免重复劳动或无效劳动
实施阶段主要工作有查账人员到达被查单位后,向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说明查账的目的、任务等有关事项,并索取有关账簿,凭证,报表及合同书面资料;根据掌握的情况,拟定需要进行检查的有关资料;对发现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查清,详细准确地记录,掌握必要的证明材料。对确有必要进行外部调查的事项,对与被查单位有联系的单位和个人查询,进行延伸查账,认证有关问题的准确性;按类别和性质对有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实事求是地认定问题的性质。
完成阶段应做的工作包括综合整理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由查账小组负责人或小组成员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实施阶段搜集的证据,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查账人员集体会审,形成查账结果初步报告。整理完查账资料后,查账人员应将所有问题的性质、现状、处理意见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在查账小组内部形成共识。此时可邀请单位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政策咨询人员参加,以确保处理意见准确合理;征求被查单位对初步报告的意见。查账小组内部统一意见后,应征求被查单位对查账工作和处理结果的意见,对提出的有异议的问题,应与被查单位仔细核对,逐项落实定案。应允许被查单位保留意见并做出相应记录;查账小组与被查单位统一意见后,应出具查账报告并向委托人和有关领导与部门递交。查账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被查单位的基本情况、查账的目的、要求与范围、查账的情况和方法、查出的问题和性质、最终处理意见、对被查单位经济活动的评价与建议等。
1.3.2查账应用10大基本方法
(1)顺查法
顺查法是按照一笔交易在会计记录中的顺流程序,以确定交易处理是否完整的过程。顺查法的检查过程为:第一,逐笔审查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录的合法性、真实性;第二,审查每笔经济业务记账凭证记录的账务处理、对应关系,以及金额计算的正确性;第三,审查各种账簿记录是否正确一致;第四,审查会计报表与有关报表的一致性。
顺查法从会计凭证入手,顺着记账顺序依次核对,比较容易弄清楚问题、查明原因,而且顺查法由于对每一会计资料都要进行检查,不会有所遗漏,可以保证查账的完整性。但是由于顺查法必须对每张凭证、账簿进行逐一审查,在实际执行时难免耗时耗力,比较适合业务量较少的小型企业。一般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在少计漏计嫌疑的情况下采用。
顺查法可以详细把握本单位账务信息,但必须对每张凭证、每本账簿逐一审查,费时费力,难以抓住重点。
(2)逆查法
逆查法是按照一笔交易在会计记录中逆流程序核查,以确定入账的交易是否正确的过程。逆查法的检查流程为:第一,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第二,核对账簿;第三,核对记账凭证;第四,核对原始凭证。
逆查法从报表分析开始,从大处着手,由表及里,一步一步追溯到会计凭证、检查会计报表中各项指标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正确性与合法性。采用这种方法,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通常不全部加以检查,只有对某笔账目与经济业务认为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时,才查看其原始凭证与相关记录,以查明真相。
逆查法简捷省力,易于快速发现问题,但对查账人员的个人经验要求更高。
(3)详查法
详查法是对查账期间的全部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审查。详查法既要对凭证、账簿、报表审查,又要审查有关的经济资料(工程立项、合同协议等)并加以分析。适用于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简单或为了揭露重大问题而进行的专案审查。
详查法审查内容全面,结论和评价准确、科学,但工作业务量大。
(4)抽查法
抽查法是查账期间从全部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资料中抽取部分项目进行审查并据以推断全体情况的一种审查方法,即有目的地对几个账户,几个品种或特定时间的有关会计资料作重点检查。
抽查法节省时间和人力,但抽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审查的结论和评价准确性较差
(5)核对法
核对法是指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会计记录间的有关数据进行核对,确定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准确的一种方法。
核对法又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核对、凭证与账簿的核对、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核对、总账与会计报表间的核对。
核对法容易发现问题,但比较费时。
(6)鉴定法
鉴定法是指超出查账人员的能力,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对书面资料和有关经济活动进行鉴别的方法。如对资料真伪的鉴定,字迹真伪的鉴定,质量、价格的鉴定,经济活动合理性、有效性的鉴定等。
(7)审阅法
审阅法是指对凭证、账簿、报表、计划、预算与合同等文件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审查。通过有关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借以发现一些疑点和线索,以抓住重点,缩小检查范围。
(8)查询法
通过询问单位内外的相关人员取得口头或书面证据,以证实某些书面资料和客观事实的一种调查方法,可分为面询法和函询法。面询法是指由查账人员向被查单位有关人员当面征询意见、核实情况的一种查账方法。
函询法是指查账人员根据查账的具体需要,设计出已定格式的函件寄给有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获取有关资料,或对某些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查询方法。
查询法适用于对所发现的可疑账项或异常情况,对内部控制的调查,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审查都可向有关人员查询,收集真实可靠的证据。在采用查询法时,事先应明确查询什么问题,找什么人查询,如何查询,要讲求方式方法。
(9)盘存法
盘存法是指对各项物资进行实地盘存,查证实物的数量、品种、规格、金额等实际状况,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检查方法。盘存法有直接盘存和监督盘存两种。
盘存法用于各种实物的检查,如现金、有价证券、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固定资产等。
(10)计算机审查法
计算机审查法是指运用Excel、SQL2008数据库、财务审计专用软件等帮助审计人员计算、复算、复核、分析审计数据,查阅分析会计账簿、凭证等数据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已实行会计电算化记账单位,计算机审查法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增加准确性、减轻劳动量。
1.3.3查账小技巧
1.2.3.1重点账户重点检查
(1)资金账户
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通过翻阅银行存款、零余额用款额度明细账,抽取大额支出银行转账单进行核对,查看对方单位与本单位是否有正常的经济业务事项,着力发现有无挪用公款行为。
现金检查现金账户,主要是对出纳人员保管的库存现金进行突击检查办法,对现金实物进行盘查,着力发现是否存在现金账与总账不相符、现金余额超标准、白条抵库、涨库亏库(现金长款短款)等现象,并查明原因,特别是对压库存里没处理的条子要逐个检查分析,弄清楚顶现金的白条子是什么条子,为什么没有处理。白条抵库亦称“白条顶库”,以不符合财务制度和会计凭证的字条或单据顶替合法单据,挪用库存现金的行为。定性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开户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收付,账目要日清月结,做到账款相符,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处理处罚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与警告或处以罚款: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按凭证额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
(2)往来账户
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有些单位将本应计入收入的款项虚列“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意图坐收坐支。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应付账款,应当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核销的应付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对那些长期挂账未归还的款项要进行重点审查,看对方是否与本单位有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借用公款、假借他单位(人)名义虚列应收款项以掩盖其使用公款的目的、已收回款项未交回财务或者先挪用后交回等现象,需要核对相应的业务是否合理,可以找对方对账。逾期3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到所购物资和服务,且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的预付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3)收入类账户
收入分类:(1)行政单位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出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2)事业单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他收入是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查账要点如下:(1)从非税收入票据入手掌握收入收款票据的管理领用情况;(2)检查票据使用情况,发现存根联中作废的发票一式各联票据是否齐全,是否有大头小尾票据,是否有被涂改、缺号等情况。
(4)费用类科目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很多违纪违法资金都是通过费用报销当时完成的,我们要仔细看每一明细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度,与其实际业务对照分析,查看支出的合理性,对有异议的明细科目,要分笔核实票据,查验票据的真实性。重点查看在费用报销时是否存在“虚列支出”“借壳报销”“搭车报销”“重复报销”“擅自提高报销范围和报销标准”等问题。
1.2.3.2重点关注异常事项
(1)异常数字
每一类经济事项在一定时期内都有一个正常的变动范围,根据检查对象经济业务数量的变化,从中发现超过这一范围之外的特殊业务,作为检查的重点。
1)从数值的大小变化发现问题前提是要掌握经济事项本身的界限,如本单位当月的燃油费超过上月的一倍或数倍就是奇异数字,需要进一步调查,以便弄清疑点。
2)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问题前提是要掌握经济事项本身的正负性,如库存现金科目,一般来说为正数,如出现负数(红字表示)则为奇异数字,需进一步详细查明。
3)从数字的精准度发现问题会计核算的数字一般要比财务预算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中,该精确地不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可认定为奇异数字。如单位购买一批煤,发票价税合计10000元,散货买卖一般很难出现这样精确的数字,是否为虚假发票或虚假事项需进一步调查。
4)从数字与单位实际业务不相符发现问题会计数字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业务情况,如果会计数字中有明显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符的经济事项,应该引起重视,需进一步调查了解。如某一单位自公务用车改革后已无公务用车,但发现在账务中出现车辆修理费、燃油费等公车运行维护费用报销票据。
(2)异常销货单位
异常销货单位主要包括:
1)从业务范围发现奇异销货单位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有一定的业务范围,如果发现有的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事项与出具凭证单位的业务范围明显不符,则应引起重视进一步调查。如一个车辆维修厂开具了一份出售办公用品的正规发票。
2)从购销单位、收款单位的矛盾发现问题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购货单位是付款方,销货单位是收款方,如果发现购货单位是A,而付款单位是B,或者供货单位是C,而收款单位是D。
3)从结算的期限长短发现奇异销货单位一般正常的单位开支中其经济事项发生具有一定规律,办公用品、车辆维修等都有定点单位,如果发现有的销货单位名称陌生、经济事项稀少、交易金额较大,则应引起注意,需进一步查明是否是虚列销货单位,虚构经济事项。
4)从关联单位和关联个人的往来中发现问题对关联单位和关联个人之间的资金往来要特别引起重视,尤其是挂账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经济事项。必须要弄清一个单位的内部情况,包括机构构成、人员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社会联系情况等。如某学校资金运行情况良好,又有国家政策扶持项目,但在财务资料中发现其他应收款科目挂有教育局某领导的款项,且挂账时间较长。
(3)异常银行账户
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支付方式已转为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基本户已全部撤销或不再使用。在授权支付过程中,某单位会将资金从单位零余额账户转账到单位会计、出纳或本单位其他人员银行账户中,形成体外循环,逃避资金监管,形成“小金库”。
(4)异常时间
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发现奇异时间。如果原始凭证单据中没有反映经济事项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事项的内容有明显矛盾,都视为奇异时间。如部分单位存在节假日燃油费发票、原始单据中无经济事项发生时间。
(5)异常地点
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奇异地点在单位的采购事项中,同一商品、物资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价格、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应就近采购,如舍近求远、又无质量等特殊原因,应视为奇异地点,需进一步调查原因。
从物资运动流向发现奇异地点物资运动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地点的规律性,如果地点与经济事项的内容无关或者与经济事项的内容相矛盾,则视为奇异地点。
(6)异常结算方式
目前的结算方式主要以零余额账户、银行存款、现金等进行结算,在检查财务资料时如发现大额提现、大额现金支出应引起重视,重点查看现金支出的原始凭证是否合理,附件是否充分,现金结算起点有无超过1000元,报销内容是否在现金结算报销范围内。《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开户单位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一)职工工资、津贴;(二)个人劳务报酬;(三)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六)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七)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前款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1.2.3.3重点问题重点处理
(1)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
1)对于有收费的单位,可以检查其所开具的收费票据、收据等资料,检查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现象,重点查看作废的票据、收据存根联和票据联是否都粘贴完好,将票据存根联的合计数与入账数进行核对,确定票、账是否相符。
2)将单位收款人员和缴款人员保存的单据进行相互核对,验证是否存在差额,若有则需进一步调查,追查资金流向。
3)通过网络、走访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查清单位收入项目和规模,再与账务资料进行核对,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乱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2)虚报冒领费用
主要舞弊手段有:伪造、盗用、涂改、重报、虚开或购买假发票和费用单据。
1)重点审查报销的原始凭证的合理性,查看报销票据是单位还是个人出具的,票据中有无单位印章或个人手印,特别是代开发票方为本单位个人的发票应重点关注,若没有印章且无明细资料则可能存在虚构经济事项、套取资金问题。
2)针对账务中发现的问题疑点,找领款人或收款单位进行核对,查看其手中的发票记账联、收据与报销的附件项目、金额是否一致,以获取虚报冒领证据。
3)对已获取的证据采用鉴定法进行进一步审查,如对笔迹、手印、印章等进行专业鉴别,以验证真伪性。
(3)票据真伪性
目前单位虚假发票开具内容主要有办公用品、燃油费、维修费、广告宣传费等。如果这几方面的支出奇高,就有可能存在开具虚假发票的问题。应重点审查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所在的月份,是否存在开具虚假发票掩盖其滥发福利和公款送礼的事实。
1)审查发票的填写内容。看发票报销联的抬头、时间、数量、单价、金额是否填写齐全;看发票物品名称是否具体、正确、清楚,如果写的诸如办公用品等类名称且金额较大,对这种情况不论付款用现金还是转账,都可能存在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开具有关问题的公告》(2017年第16号)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销售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发票内容应按照实际销售情况如实开具,不得根据购买方要求填开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内容。如果开具汇总办公用品、食品等发票,必须附上税控系统开出的《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发票专用章,否则取得的发票将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2)审查物品名称是否为开票单位的经销范围。如家电维修部开具的发票,物品名称却是书。
3)审查开票单位同发货单位、收款单位的名称是否相符,可登录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进行查询,可以查出发票领购方、详细开票信息等,进而验证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事项等问题。
4)审查发票中印章是否存在模糊不清、盖有已倒闭经营企业的公章或税务专用章等现象,税务部门代开发票只盖代开发票专用章,而没有经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个体经营者私章。
5)对于账务中频繁出现且金额较大的某企业或个体户开具的发票,应到税务大厅实地调取其开具发票详细信息,确定其是否具有真实经济事项。
6)在检查票据时注意票据正面或背面是否有特殊标记或手写字样,有无刮、擦、涂、改等“痕迹”,发现蛛丝马迹并加以判断。
7)注重查看发票票号与开票日期的逻辑关系,如某一销货单位开具的发票,票号是连续的,但日期却相差甚远;同一天从某一销货单位开具购货内容相同发票,但发票票号相差甚远。
8)运用盘存法,对于发票中记载的品名、规格、数量与实物进行实地核对,以确定有无实物入库,是否存在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
(4)防范“小金库”
主要资金来源(13个)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
主要表现形式(8个)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等不入账;资产处置、出租、经营等收入不入账;代收款项返还的提成或手续费不入账;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咨询费、维修费等名义,代开发票转出资金;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转出资金;虚列支出转出资金;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采取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
查处方法:1)核实收入。摸清被查单位机构设置及职能,收入项目及收取方式,所有收入的来源渠道和环节,以利于我们确认是否所有收费都已入账。如被查单位有无门面房等租赁事实。2)盘点现金。盘点时保险柜、抽屉等要全部打开,将清理借条、收费票据、现金支票、空白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相结合,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相结合。3)审查支出。首先分析支出项目增减变化情况,查看有无异常现象,如有的单位自某个月开始加班费、值班费、招待费等不合理支出没有了,而办公费、维修费等却突然增加了。其次要审查会计凭证后所附的原始单据,考究其真伪。最后关注账面上违反常规的奇异收支事项,如发现支付汽车保险费的车辆总数超过固定资产中的车辆总数。4)抽查票据。审查各种收费票据的购买、领用、缴销登记薄和收据存根,抽查提供的存根及其反映的内容、金额是否真实、完整,开出的收据是否及时、全额入账。5)核查往来。重点了解被查单位的下属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财务体制、经济业务往来等情况,选择一定比例的下属单位进行延伸调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用普通收据收取下属单位管理费和水电费,但该单位账上却没有发现此类收入。
(5)防范重复报销
重复报销是指将一张单据报销两次或记账联、发票联各报销一次,把已经挂失或作废的单据又私自报销,把前一个年度已入账的单据抽出在下个年度报销。
查账方法:一是重点审查入账的票据是记账联还是发票联,记账联为销售方做销售收入的记账凭证。二是审查票据发生时间,查看是否是当年当月发生,对于跨年度票据,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要重点审查。三是账据核对,查验是否重复报销。四是全面检查时要注意在不同科目之间或“小金库”中是否有相同的报销业务。
第2章 查账与专项审计
2.1专项审计的定义
专项审计,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针对某个项目或者某个内容进行的审计。而大家熟知的常规审计则是审查企业内部业务控制流程公司内部财务状况是否存在问题,财务核算是否合理、企业账目是否真实,并且出具一份正式的报告来证实审计人员的看法。一般来说专项审计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广,包括但不限于离任审计、清算审计、年检审计、企业高新企业认定、工程决算审计、清产核资审计、经营绩效审计等等。通俗点理解,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有点儿类似于点和面的关系。虽然专项审计只涉及某个项目或者某个方面,审计范围相对于常规审计来说比较小,但审计的难度却很大。针对常规审计,审计人员一般是从宏观的方面给出相关的建议,而专项审计则需要寻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收集可以证明相关问题的证据。
2.2专项审计的特点
一般来说,专项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的宏观性。由于专项审计调查是对经济领域中带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特定事项进行系统调查了解,因此,专项审计的目标具有宏观性。
(2)范围的广泛性。从对象上看,凡是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属于专项审计调查的范围。从资料来源上看,专项审计调查的证实材料既可以是账册、会计、统计数据,也可以是用调查走访有关人员等方式所收集的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其他资料。
(3)方式的多样性。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和调查的有机结合,因此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审计调查。
(4)作用的时效性。专项审计的目的是为上级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作出审计调查结论和提出审计调查建议必须要在上级有关部门作出决策之前。
2.3专项审计的主要类型
有关于专项审计常见的审计类型,其主要有:
(1)离任审计:针对企业高管在职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开展的审查。
(2)清算审计:一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破产后需要对公司的债权债务清偿情况、资产变情况、费用支出等一系列进行审计。
(3)经济责任审计:就是企业高管在职期间,对于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相关的责任审查,其实这个可以包含在离任审计当中。
(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通过对近三年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确定公司符合相关规定的研发费用是不是占企业营业的要求。
(5)其它专项审计:如工程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双软认证审计、软件企业专项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经费支出审计、年检审计等等。
2.4专项审计与审计的区别
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范围从审计范围的广度来看,常规审计涉及的业务种类较广泛,几乎所有开办的业务及工作都要纳入常规审计的范围。而专项审计的审计范围则具体到某一项的业务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专门对某一项业务进行专项审计。正是由于审计范围广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在审计深度上的不同。专项审计相对常规审计来说,审计工作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化。涉及到每一步具体的操作,从整个流程的开头直到结尾,从前台的操作到后台的内部控制。而常规审计由于业务量大,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不可能做到审计工作如此细化,只能针对某些重要环节进行审计,不可能关注到每一方方面面。
(2)审计目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定的总体目标是:“对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并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翻译成人话,常规审计就干两件事:拿到整张报表查账后发表意见,出具报告。其实专项审计的目的也可以套用在执业准则规定的总体目标上去理解,只不过专项审计并不需要获取合理保证,审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只有针对某项特定业务涉及到的交易或事项进行检查、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程序,最后发表的意见和出具报告的适用范围也只针对本次专项审计的项目。
(3)审计作用常规审计是加强日常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对各项业务一些重要环节的审计,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起到事前防范的作用,同时可了解到日常经营情况。常规审计的审计报告和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包括附注)往往会放在一起使用,它们的预期使用者覆盖的范围比较广,除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之外,还会包括股东、公司债权人、证券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专项审计由于具体到某一业务,审计结果也比常规审计更加详细具体,能够起到常规性审计不能起到的作用,比如了解到每一个细节的内部控制情况,同时可根据专项审计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控制措施。此外,专项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往往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人员如管理层。
(4)专项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是检查、询问、重新计算,必要的时候现场盘点或重新执行。
2.5如何做好专项审计
做好专项审计可以先从被审计单位内控开始着手,检查企业运行管理制度,针对性的从制度薄弱的地方开始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访谈啊,获取资料什么的。制度的健全性,落实情况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审计思路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那么对于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大小问题都不要放过,逐项落实,追本溯源。对于财务信息记录载体(记账凭证),企业运行主要是资金流,财务信息记录也是重要检查项目,更应当关注附件业务的真实,合理性。从合理性出发,能得到更多审计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专项资金的审计有时不够全面深入,其主要原因是往往忽视了专项资金审计的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注重账簿审计的同时,千万别忽视实际项目的审计。审计往往只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送达审计组,审计完后即为审计结束。即使到实地查看工程,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丈量、记录,也没有计算材料实际用量与账面决算数所使用数量是否一致,看是否有高估冒算或实际使用量小于决算量的现象。
(2)注重账面的收支凭证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银行票据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传统方法是看账面收支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合规,而对银行票据的真实性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容易忽视。由于某些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多数采用配套资金空运行方式,即真拨付、后转回、账面反映配套资金到位了,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查阅开户行银行对账单所反映的收支明细与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收支栏目,就可能反映同等金额的一收一支,而且时间相近;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账上反映现金增加而银行对账单没有记录付出,则采用现金支票存根联入账,提款联没有取款、主观上也不想取款,客观上也无款可取。只要重视加强对银行票据系列的审核力度,弄虚作假的现象便一目了然。
(3)重视资金使用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资金使用效益。主要看在建工程项目借方数或专项支出数,累加后与上级下达计划指标进行对比,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视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被挤占、挪用,忽略了该项资金的使用经济效益,有的即便在审计报告中有所反映,也总是很勉强,其数据不够准确真实。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地区或部门为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早日投入,项目立项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对当地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的可行性论证,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工程项目竣工时间较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益不明显;三是由于审计人员少,时间短,根本不可能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反映效益。
(4)注意资金到位率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资金到位的时间性。在对各项专项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总是查找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然后与同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额进行对比,计算资金到位率,比例大则资金足额到位,比例小则到位小,并在审计中予以评价。但是,较多当年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由于财力有限调剂其他用途,下拨渠道不畅等,拖欠到年底,有的甚至到第二年底才勉强拨付完毕,资金到位时间迟缓,严重影响工程项目设施建设。
以上四个环节的审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同等对待,相互对应,互为牵制。这样才能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资金收支的全貌。
本书将专项审计作为查账的补充内容,以期帮读者更好地理解查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