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中国青年报》连载,四十余年《民族魂》,还原一个完整、有血有肉的大先生:鲁迅。多元价值下鲁迅研究的一股相对客观的清流,一代代青年与学生认识、学习鲁迅的入门书。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郜元宝、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锡荣重磅推荐!全新修订,新增两篇力作,全面呈现鲁迅与冯雪峰、瞿秋白的文坛往事和深厚友谊。十幅版画风格插画,重现每一个阶段“有棱有角”的鲁迅。赠“横眉冷对千夫指”书签。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鲁迅传记中的经典之作,原在《中国青年报》连载,初版于1983年,几经再版,历久弥新。本书首要追求目标是用真人真事来塑造人物,在选材方面,力求择取那些既能顾及鲁迅一生战斗业绩的各个方面而本身又比较生动亲切的史料加以提炼;在语言方面,则力求在准确再现形象的前提下讲究文采。本书不夸张、不神化鲁迅其人其事,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观照,是多元价值下鲁迅研究的一股相对客观的清流,亦是一代代青年与学生认识、学习鲁迅的入门之书。
|
關於作者: |
陈漱渝,男,1941年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原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室主任。参与1981年版《鲁迅全集》修订工作,任2005年版《鲁迅全集》编辑修订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民族魂:鲁迅传》《假如鲁迅活到今天——陈漱渝讲鲁迅》《本色鲁迅》等20余种。
|
目錄:
|
第一章 兽乳养大的英雄
第二章 “从来如此,便对么?”
第三章 “戎马书生”
第四章 浮槎东渡
第五章 “新生”运动
第六章 “木瓜之役”
第七章 迎接光复
第八章 教Y部供职
第九章 为前驱者呐喊
第十章 阿Q诞生
第十一章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第十二章 长安行
第十三章 甘为泥土护春花
第十四章 在战士的血痕中
第十五章 向“金钱世界”挑战
第十六章 弥天大夜战旗红
第十七章 如此香港
第十八章 “我可以爱!”
第十九章 景云深处是吾家
第二十章 妻子·秘书·学生
第二十一章 从两人世界到三口之家
第二十二章 窃天火的人
第二十三章 海外知音
第二十四章 盟主和他的战友
第二十五章 正气冲天地,丹心映雪峰——鲁迅与冯雪峰
第二十六章 “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第二十七章 一场特殊的战斗
第二十八章 千古知音最难觅——鲁迅与瞿秋白的并世情
第二十九章 战斗的“北平五讲”
第三十章 “又为斯民哭健儿”
第三十一章 写于深夜里
第三十二章 奴隶之爱
第三十三章 共产党人的诤友
第三十四章 比黄金更贵重的心灵
第三十五章 壮烈的冲刺
第三十六章 伟大的民众祭
附录一 献给民族魂/田间
附录二 鲁迅先生年谱/许寿裳
新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兽乳养大的英雄
稽山千岩竞秀,鉴湖明澈如镜。我们祖国的如画江山,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世世代代哺育了多少仁人志士!
但是,中华民族的近代是一个蒙尘的时代。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敲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我们这个西方冒险家眼中的“东方黄金世界”,便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神州大地,风雨如磐;镜水稽山,黯然失色。就是在这样一个国运艰难、危机四伏的年代,鲁迅在被称为“报仇雪耻之国,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山清水秀之乡”的浙江绍兴呱呱坠地了。他诞生在1881年9月25日。这时,距鸦片战争爆发有四十一年,距太平天国失败有十七年。鲁迅出世之后,按照绍兴的习俗,家人依次给他尝了五种东西——醋、盐、黄连、钩藤、糖,象征他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先要备尝酸辛,经历磨难,最后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甘甜。事实也恰恰如此,这个被人爱称为“胡羊尾巴”的聪慧灵巧的孩子,自从来到人间,就跟我们的国家、民族一起,过早地承担着时代的忧患。
鲁迅的童年是在一个败落的封建家庭中度过的。他原名周樟寿,后改字豫才,改名树人。祖父周介孚,仕途充满了坎坷。父亲周伯宜,长年卧病在家。母亲鲁瑞是乡下人,思想比较开通。继祖母蒋氏是一个幽默诙谐的老人。每逢夏夜,她常常坐在堂前的桂花树下,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给躺在小板桌上纳凉的长孙讲述美妙动听的民间故事,这使鲁迅从小就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善良淳朴的保姆长妈妈,替鲁迅买到了一部他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这是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然而,骤然而来的风雨打破了这个小康之家短暂的安宁。十三岁那年,鲁迅的家庭遭遇了一场很大的变故:他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被捕,在杭州府狱被关押了整整七年。每年秋后,官府都趁机勒索。鲁迅家中仅有的四五十亩水田卖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当度日。病情加剧的父亲又为庸医所误,终于在三十六岁那年去世。
在家庭败落的过程中,少年鲁迅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这种环境的重大刺激,使他对熟识的绅士阶级产生了极度的憎恶;与此同时,他又得到了更多深入农村接触农民的机会。混进“野孩子”群中,呼吸“小百姓”的空气,成为鲁迅后来的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这段难以忘怀的农村生活,不仅使鲁迅养成了农民化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吃农家的炒饭,爱听深夜的犬吠;更为重要的,是使他开始跟劳苦大众建立了紧密的精神联系。这对他形成“下等人”胜于“上等人”的观点,以及日后创作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都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影响。
鲁迅外婆家在绍兴水乡,因此鲁迅童年时代能跟母亲来到农村,同农民的孩子一起放牛钓虾,摇船摘豆。最为迷人的,是在朦胧的月色中,乘着大白鱼似的航船,嗅着豆麦水草的清香,到仙山楼阁般的宝殿去观赏社戏……这一切,都激起了鲁迅美好情感的浪花,增强了他对劳苦大众和祖国山河的热爱。然而,旧中国的农村并不像田园诗人描写的那样无忧无虑。自从祖父入狱以后,鲁迅有较长一段时间在乡下避难,对农村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在跟泥土一样浑厚、淳朴的田夫野老身上,他得到了从称他为“乞食者”的亲戚本家那里所得不到的慰藉和温暖。而劳苦大众“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的非人生活,又激起了他改革进取的强烈愿望。在鲁迅的少年时代,绍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地主租船到,心头别别跳,虚田要实收,像在油里熬……”还有这样一首渔歌:“一日七百,一日八百,两日勿落(指两天不下江捕鱼),饿得发白……”在曹娥江边的镇塘殿,鲁迅曾目睹盐工们在炎夏酷暑中一把干柴一把火地熬盐,褐色的脊梁弯成了弓形。在野兽出没的富盛山区,鲁迅又耳闻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管坟的劳动妇女,整日辛劳,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一天,孩子在门前剥豆,被野狼叼走了,脸上、胸部的肉和肠子都被吃得精光。“城里来的小倌人”啊,你面对这些血泪斑斑的生活图景想到了什么?你可曾想到了儿时的好友章运水?此刻,那位英武矫健的少年正在杜浦村的沙地上如成人般地从事着繁重的劳动,终日不停的海风刀子似的刮在他紫色的圆脸上。你可曾想起了土谷祠里的阿桂?此刻,他正赤着膊替人舂米,而财主的大竹竿顷刻间就会劈向他的脑门……就这样,少年鲁迅逐渐看清了这样一个铁铸般的事实:劳苦大众并不像古书和师傅所说的那样,过的是花鸟一般的安乐生活。他们正在死亡线上挣扎,连阳光和空气都不能够跟上等人平等地享用。
走出四角高墙的深宅,来到河网纵横的水乡,鲁迅不但了解到了农村的生活状况,懂得了一些农业生产的知识,而且还从那些在生活的重轭下受难而始终不屈的贫苦农民身上,吸取了斗争的智慧和力量。在上演目连戏的戏台上,鲁迅看到了一段《武松打虎》——“这是真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作品”。开始,武松的扮演者拼命地打虎,他对虎说:“不打,不是给你咬死了?”接着,演员互换位置,虎的扮演者拼命咬武松,他说:“不咬,不是给你打死了?”在后来的斗争生涯中,鲁迅时时记起这个跟《伊索寓言》相比也毫不逊色的杰作,总结出了“被压迫者对于压迫者,不是奴隶,就是敌人,决不能成为朋友”的斗争规律。在海塘边,鲁迅跟农家孩子一起“拨草寻蛇”。他们用竹竿打动塘边的芦苇,几十条受惊的蛇一齐从芦苇丛中钻出,在他们身后紧追。他们来一个急转弯,趁蛇继续前窜的时候,狠狠打它们的七寸。后来鲁迅也跟朋友说起这段往事,并用当年学得的打蛇的方法施之于恶人。至今,在鲁迅寄居过的皇甫庄还流传着一个“鲁迅打狗”的故事:那时,村里有个恶霸养了一条狗,咬伤了十多个穷人。少年鲁迅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便跟小伙伴一起打死了这条专欺穷人的势利狗。恶霸气势汹汹地要求赔偿,并提出要用葬人的仪式安葬他的狗。鲁迅挺身而出,驳斥道:“你家这条恶狗,不知咬伤了多少人,你要我们赔狗,首先你要赔人。”农民都支持仗义执言的“鲁家外甥”,理屈词穷的恶霸只好悻悻而退。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思想家赫尔岑,曾经把那些出身于名门贵族而反抗沙皇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十二月党人”比喻为“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作为绅士阶级逆子贰臣的鲁迅,也正是兽乳哺育的英雄。不过,作为贵族革命家的“十二月党人”因为脱离人民而惨遭失败,而鲁迅却在走过曲折的人生道路之后,最终投入了他的乳母——民众的温暖怀抱,成为民众的忠诚的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