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編輯推薦: |
★ “一代通儒”“史学四大家”之一,钱穆先生阐述、分析中国史学观的重要著作,是史学爱好者以及专治史学者们不容错过的经典。
★ 大师读史、学史方法论——兼具义理、考据、辞章,史学大家教你如何正确掌握读史、学史的思维要点。
★ 史学大家写给中国人的史学导言。全书对中国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民族性、历史与人生等重要问题阐幽发微,全面开启读者对于中国历史的概念认知。堪称“《国史大纲》作者序”。
★ 一部探索中国历史原委的史家经典。领略中国人读史、学史的精要大义,解答中国人绵亘五千年的历史母题。对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必附随有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集钱穆先生探讨中国史学本体、中国历史精神的精要纲领,是一部探索中国历史原委的史家经典。
钱穆先生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有史识基础,要有关切国家、民族的情怀,要从历史时间、事件、人物三方面着手,如何看透中国文化特质和民族性,才是史学研究的关键。史籍浩繁,本书则提纲挈领,探本穷源,简要而玄通。
面对浩瀚绵长的中华五千年,这是史学大家写给中国人的史学导言,全面开启读者对于国史的认知。
|
關於作者: |
钱穆(1895—1990)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后移居台北,于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一生著述丰富,学识博达,被誉为“一代通儒”,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
目錄:
|
目次
国史漫话 / 001
中国史学之精神 / 031
史学导言 / 041
中国历史精神 / 117
中国文化特质 / 157
中国民族性与中国文化之特长处 / 203
历史与人生 / 219
中国史学中之文与质 / 233
民族历史与文化 / 245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 / 257
庄子“薪尽火传”释义 / 299
略论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例 / 309
世界孔释耶三大教 / 325
|
內容試閱:
|
序一
中国学业相传,向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学最早,但实惟有《诗》《书》两部。《诗》三百,迄今犹存。《书》则惟商、周两代少数几篇政治文件,或最先当起于盘庚以后。至唐、虞、夏代,如《尧典》《禹贡》之类,皆出战国后人撰写,非孔子前所有。至于礼,《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则礼非成书,故称“执礼”,与《诗》《书》不同。《仪礼》仅属士礼,乃孔子以下人所造。《周官》更属后起,当在战国之晚世,或当在《虞夏书》之后。乐则无专书记载。即孔子时,郑、卫之声,已非古乐。孔子在齐闻《韶》,《韶》乐乃自陈达齐,但亦决非传自舜代。惟在孔子时,已属南方之乐之稍古仅存者。至孟子时,古乐、今乐已显相分别。《易》虽古代相传,但孔子时亦仅为一卜筮之书。《易传》则当出秦始皇时代,已杂采儒、道两家义成书。孔子前虽有《诗》《书》,亦不称之为“经”。盖古代学术尚未流通,惟政府最高层始掌有之。故孔子曰:“《春秋》,天子之事。”
学术传于社会下层,其事始于孔子。战国诸子著书,墨家最先有经。汉代诸儒以孔门相传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学,遂误称“六经”。而实是《诗》《书》《仪礼》《周易》及孔子《春秋》,只五书,尚缺一《乐经》。汉武帝乃立“五经”博士,后代经学惟“五经”有传记注疏,此外不再有增。则虽有经学之名,而其学术相传,则惟传述,无创作,与史、子、集三部有不同。
先秦诸子相传为九流十家,最先起者为孔门儒家。孔子为中国自古相传私人讲学之始,前后门弟子共七十七人,后世讹称七十二人。然姓字见于《论语》者,不达半数。《论语》乃孔门师弟子相聚讲论语言之记载。然其书相传,至孟子后,始正式编纂为上下二十篇。故在《孟子》书中,亦尚不见《论语》一书名。墨翟继孔子而起,但墨家先有成书。如今传《墨子》及《墨经》,其书皆出《论语》为书行世前。其他各家成书,则全出儒、墨后。但独有小说一家,则其成书当尚有在孔子之前者。
九流各成一家之言,以其门弟子相聚相传,如同属一家,故称“家言”。家族之“家”,指血统言。诸子成“家”,乃指其所讲贯之道统言。独小说家则不然,因小说家所汇集之诸书,尚远起在孔子儒家讲学之前。古代有史官,由周天子分派于列国诸侯间,世袭其位。又有正史、稗史之别。“正史”居诸侯之国都,“稗史”则散居国都外城乡间。其有关稗史所记载之文字,散见于今传《左传》诸书中者,尚不少。余已在他篇论及,此不详。战国小说家言,则即由其时之稗史来。
如是则在子学中,岂不即包涵有史学?其实不止于此,即如纵横家言,岂非即战国时代有关当前国际事件一种互相分派之争论与抗议?其实尚不止此,即如孔子为儒家开山,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又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则孔子之意,乃欲上承周公。后儒则又自周公上推尧、舜、禹、汤、文、武之唐、虞、三代。墨翟继孔子起,自为家言,则曰:“非大禹之道,不足以为墨。”是墨家于唐、虞、三代中,独取夏禹一人为法。道家继儒、墨而起,乃更上推黄帝,而唐、虞、三代皆在其下。但又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创为农家言。其次如阴阳家,则庖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以至三代,凡中国史历古相传诸帝王,皆在网罗取法之中。而秦之统一,则其君自称始皇帝,是亦上承杂家吕不韦《春秋·十二纪》来。则凡先秦诸子学,实可谓乃无一而非源自
史学。
…………
国史漫话
此稿成于云南宜良,在余《国史大纲》成书之后,继《史纲·引论》发表于昆明之某报,张君起钧剪存之。携赴重庆,又转恩施,并挟之以赴北平。嗣又携此稿来台。辗转数万里,历时三十载。张君检以示余。余久忘之,重获展读,深感张君郑重此稿之美意。张君重欲将此稿刊布于《自由报》,特附识此一因缘以告读者。(一九六八年七月)
一 国史规模的宏伟
去年五月中旬,始草《国史大纲》(以下简称《史纲》),迄今年六月成书。《史纲》辞尚简要,意有未尽,偶为《漫话》。
草《史纲》既竟,特标四信念于端,曰:凡读吾书,请先具下列四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尤必附随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否则等于只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
三、所谓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无一点价值,亦无一处可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而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前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此乃表示其国家民族文化之堕退与消失,并非表示其国家民族文化之发皇与向前。
右列四信念,标之今日,似为突兀。然静待时间之经过,此四信念,终将为我国人所首肯而接受。否则,久而久之,窃恐所谓中国史,亦将追随于埃及、巴比伦之后,为世界热心考古之士,提供以一种所谓“东方学”之资料而已。既根本无所谓国史,则自谈不到上举之所谓信念。怀不能已,复标举之于吾《漫话》之首。义取共鸣,无烦详说。
治国史有一首先应当注意之点,即国史之“大”。所谓大,并非故自夸大。乃有客观事实,可以数字明确指陈者。要言之,一则我国史所包疆域之广,一则我国史所含人口之多。中国为一广土众民之国家,自古迄今皆然。此实使我国家民族能翘然特立于斯世。若不注意于此,则对我国史已往之精神与意义,将索解无从。
西人治史,多盛推罗马。又以罗马建国,与我秦汉略同时,故论中西史,每喜以罗马与秦汉相拟。其实罗马立国规模与秦汉大异(《史纲·引论》中已及之),即就大小一端论,便见两者之迥乎不侔。罗马初创,版图不过四百方哩。以孟子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说相绳,则略相当于我春秋时期一子男之国,如郑、许之类。
罗马之扩大,始于腓尼基战役开端之后。第一次腓尼基之战,罗马围攻阿格立真坦(Agrigentum),阵亡及病死者不下三万人。第二次腓尼基之战,康纳(Cannae)之役,罗马大发禄为汉尼拔所败,罗马军队之阵亡者可五万人,俘虏亦万人。量其情形,约略相当于我国初期梁惠王称霸前后之列国兵争。就时间上横切面言之,则第一次腓尼基之战,正当于中国史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于长平。此年即罗马海军迈利之战,对迦太基获第一次胜利之年。第二次腓尼基之战,则当在我东方豪杰革命亡秦,楚、汉相争之时代。就鸿门宴一时言之,项王兵四十万,而沛公兵十万。汉尼拔撤马(Zama)之败,战于迦太基之附近,则正值项王垓下之围之年。兵卒之众,杀人之多,殊不足为其民族国家历史之荣耀。然场面之阔大,牵动之繁复,亦不失为估量当时才力意气之一种标准。楚子玉治军,不能逾三百乘。而韩信自许,将兵多多益善。此正可见双方军队组织力之强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