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博物学书架 认识北京常见植物(木本篇)

書城自編碼: 391954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物世界
作者: 刘莹 韩烁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0135473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0.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书法的历程
《 中国书法的历程 》

售價:HK$ 89.7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58.7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售價:HK$ 181.7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售價:HK$ 66.7
大国人口
《 大国人口 》

售價:HK$ 90.9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售價:HK$ 112.7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售價:HK$ 2631.2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售價:HK$ 229.9

 

編輯推薦:
本书有别于常见的植物博物书籍,特地介绍了通过叶片和枝条来识别北京常见木本植物的方法,并强调充分运用人们的致知能力来感受植物,以一种简单、容易的方式引领人们认识身边的植物,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內容簡介:
春花秋实,夏叶冬枝,不同季节的植物,有不同的展现方式。人们通过识别花叶、枝干的特点,分辨不同类型的植物,欣赏自然环境的优美。本书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了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和辨别植物的简单方法,详细描绘了北京地区常见的80种木本植物,并辅以精美图片,展现“绿色王国”的多彩生机,特别适合北京地区的植物爱好者作为参考指南。观察身边的植物,不仅是学习,更是认识自我、领悟自然和谐的过程。
關於作者:
刘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对博物学有着天然的热爱。作为《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博物》杂志的内容总监,刘莹活跃于科学传播第一线,在工作之余,曾参与英国科学家在亚马孙丛林的科研工作,游历、考察过南美洲、南极洲等地,出版了《自然之旅》《南美洲》等著作,还创办了“博物课堂”系列活动。
韩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态学硕士。毕业后在北京汇文中学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自幼喜欢生物,倡导科普与兴趣教育。参与众多野外植物考察和生态研究工作,并为《中国国家地理》《博物》《少年科学画报》《我们爱科学》等杂志撰写科普文章,参与编写《华北野花》《甘孜野花》等植物识别手册。
目錄
序 充分运用个体的致知能力来感受植物
法 认识植物五步法
释 识别木本植物的基础知识
阐 八十种北京常见木本植物介绍
诀 春花识别小窍门
內容試閱
充分运用个体的致知能力来感受植物
这是一本指导初学者认识身边植物的小书。
不同于专业教科书或者某一地区的综合性植物志,它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而是讲究实用性,以引领大家进入“植物界”(vegetable kingdom 或plant kingdom——英文字面意思是“植物王国”)。全世界有植物30 多万种,中国分布有
大约3 万种,北京地区也有2000 多种,可谓种类众多,因此将植物界称为“植物王国”也恰当。
我们是普通人,认识、探究身边植物的方法与专业学者的做法可能不同,也可以不同。科学地辨认植物以及科学地研究植物,十分专业、十分必要,但是它只适合世界上很少一部分人。科学值得尊重、学习,但是它也只是一种或者一类重要的研究方式和知识体系,除此之外世上还有许多别的探究方式和知识类型,不能说前者重要后者不重要。特别是,不能因为我们暂时没有成为或者将来也无法成为科学家,而放弃感知、认知、理解植物的机会和权利。因此,我愿意鼓励大家,一开始就记住两个字——“我能”!
普通人能不能认识植物、认识足够多的植物,比如50 种、100 种、300 种、1000 种、2000 种?回答是,没有问题。即使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也能做到。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农民、家里的老人。先不说100 种以上的情况,就以50 种为例,任何人都有能力认识50 种身边的植物,实际上这个数字被严重低估计了。走到大街上、走进校园里一眼就能看到许多植物,上了餐桌,一顿饭就能遇到许多植物,只是我们是否留意了它们。它们叫什么名字,如何区分它们,它们开花时什么样?
认识50 种或更多种身边的植物,用什么办法?有许多办法,都是可行的,可以做到殊途同归。在大学有大学的讲法,在小学有小学的讲法,在社会有社会的讲法;在农村有农村的做法,在城里有城里的做法。本书也提供了适合初学者的方法,如“五步法”“叶子识别法”等。实际上,为了让大家树立自信心,我愿意这样讲:“怎么都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致知能力。面对未知物,只要我们用心关注它,不管用“五步法”还是用“望闻问切”(中医)、“视触食嗅”,都有可能搞定它,甚至我们根本不需要知道方法的名称。比如,我们都认识身边关系密切的一些人(朋友和亲戚)和远方一些不相干的人(政治人物、娱乐界明星和体育健将),问一下自己:用了什么办法?恐怕一时说不清楚。也就是说,我们“稀里糊涂”就认识了他们,这个必须得肯定,它是一个基本事实。当然会涉及一些方法,但在方法之前,更重要的是“关注”。因为没有“关注”,就不会“动用”方法,对人体而言,就不会“启动”我们的致知能力。“关注”算什么本事?不算大本事,但是一个人关注什么,体现一个人的品位、能力,预示着人生前景。关注身边的植物,绝对值得,丰富的植物值得我们一生关注。为了提升认知能力、改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了维系平衡的生态,我们都有必要关注不起眼的植物。但我不是说只能关注或者必须关注植物,不喜欢植物的也可以关注眼前的飞鸟、蜘蛛、昆虫、岩石等,大自然足够丰富,“总有一款适合你”。
有了“关注”,就会有相应的初步观察。就像你喜欢一个人一样,你会在多种环境下轻松地识别出他(她)。你是如何做到的?你不可能去量其鼻子的尺寸、脚的大小、小腿的长度等,但只望一眼背影甚至只听到一声咳嗽,你就能断定是他(她)!通常非常准确,也有出错的时候,但不多;即使有,但因为你有学习的本事,会马上修正,下次就不会犯同类错误了。于是,“关注”是一种动力、一种能力。现在,所需要的只是把关注的对象从人物扩展到植物。不是让你放弃你原来的喜爱,而是拓展一下。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关注的东西多了自然会分散“能量”、降低认知效果,但是同时也可以触类旁通、彼此促进。对于年轻人来说,认知潜力巨大,几乎是无限的,不会因为兴趣的一点点拓展而耗尽身心资源、能力。简单点说,大脑不会被占满,反而会被激活,并发挥更强大的认知能力。
在不晓得什么方法最适合自己时,不要为方法而纠结,可以单纯地记住20种、50种常见植物,然后再慢慢总结规律性。想一想自己以及他人是如何提取规律性的,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能提取特征形态信息及其他信息,不断练习、巩固,我们自己的个体认知能力就会提升。科学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特别强调个人致知和个人知识,他写了一本大书就叫《个人知识》。初听起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在公共知识、客观知识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为何要强调个人知识?简单说,人类个体要想创造新知识,必须经历个人知识的阶段;反之,要学习已有的公共知识,也必须
得把它下载、化归为个体知识才能为自己所掌握。
我不是说只能敝帚自珍,只关注自己的一点小心得,那样做是不经济的、不聪明的。关于植物,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关于辨识植物,已有许多可用的靠谱方法,它们经过了反复检验。到了一定阶段,聪明的你一定不要拒绝它们。
最后,再说三点:第一,单个地认识植物有时反而难,一时摸不到头脑,可以一类一类地认识。全球30 多万种植物可分作一定的类型,最基本的分法是分“科”(family)。科数并不算多,一共才400 多个“科”,北京的植物一共才100 多个“科”。这些“科”相当于“筐”或“抽屉”。某种意义上,接触不认识的新植物,不要急着一下子分到“种”,而是先猜一下它属于哪个“科”,即应当放到哪个“筐”中。“科”确定了,它所属的大“家庭”就清楚了,想进一步查所在的“属”和“种”也就容易了。长期关注一些植物的“科”,自然而然就能总结出它们的共有特点。第二,认识植物不宜贪多求快,不要强迫自己。可以慢慢来,重要的是坚持。我给出的建议是:一周认识1 种植物(当然你也可以一天认10 种、30 种),这个不难吧?但想一想,一年有50 多周,坚持一年也就能认识50 多种植物了,积累三年就会小有收获。况且过程中不会是单纯数量的积累,到了一定时候知识自然会融会贯通起来,能力会加倍提升,那时就进入正反馈循环,可以快速认识更多植物了。其间,一定也会有挫折,有搞不定的情况,本书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一直看到它开花!”如果植物就在附近,一时认不出也没关系,只要一直关注着,时常观察,等到它开花,就好办了。花是比较稳定的分类器官,看到花的形状,你就容易判断它具体是什么了。第三,不要轻易打听植物的名字。这个劝告似乎与通常别人给出的相反。可以适度询问,但不能一直问。通过自己的努力,认出一种植物,是一种成就。关于植物的名字,“不懂就问”其实并不值得鼓励,因为那样得来的知识是廉价的,自己印象不深,很快就忘了。
愿大家与植物为友,学习、生活快乐!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