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編輯推薦: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特点和功效。
內容簡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和根本政治制度的由来、1954年宪法如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1982年宪法确定不搞两院制和三权分立,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法的制定修改与立法体制的发展完善、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城乡选举权平等、中央9号文件夯实县乡人大的基础等十件大事。
關於作者:
王振民,曾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法律部部长。主要研究: 宪法学、行政法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胡健,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Master of Common Law),清华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现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作多部。
目錄 :
绪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 1
一、从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多个政治方案以失败告终 2
二、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探索和实践 5
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9
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施行和挫折… 13
五、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发展和完善 … 15
六、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7
第一章 宪法确立和巩固发展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 27
一、民主集中制还是“三权鼎立”? 29
二、单一制还是联邦制? 31
三、“一院”制还是“两院”制? 33
四、四项基本原则要不要写入宪法? … 35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国家机构”孰前孰后? …
六、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自身建设? 37
七、如何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43
八、要不要恢复设立国家主席? … 45
九、要不要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 46
十、如何改革乡镇政权? 47
十一、要不要确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8
十二、如何实行“一国两制”? 49
第二章 人大代表选举循序渐进发展 51
一、坚持选举权普遍性原则… 53
二、坚持选举权平等性原则…
內容試閱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 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 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 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 选择。政治制度是用来调整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维护国家稳 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2018年,是 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2019年,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成立65周年、赋予省级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权40周年、县级以上 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踏上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 年。结合这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 探索、选择、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 从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多个政治方案以失败告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世界四大 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 卓越贡献。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亡国的阴影如噩梦般笼罩着 中华民族,国破山河碎、风雨漫天愁,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 荡、人民流离失所。“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 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就是当时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写照。 特别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 终,清政府迫于日本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 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 机,人民处 于 苦 难 与 屈 辱 之 中,大 大 加 深 了 中 国 社 会 半 殖 民 化 程度。 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 孜不倦寻找着适合国情的制度模式,各阶级、各阶层围绕在中国建 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 烈斗争。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 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 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也都以失败 告终。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提出设立 议院、召开国会、制定宪法等变法主张,想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制取代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 的强烈抵制与反对,他们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 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光绪皇帝被囚,维新派的康有 为、梁启超流亡海外,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 失败后不久,1900年发生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首都被占 领,清王朝被逼上了绝境。迫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清政府妄图 用君主立宪制挽救灭亡的命运。1906年慈禧下诏宣布实行所谓的 “预备仿行立宪”,同意成立国会、组织内阁,国家设立资政院,地方 设立省谘议局,二者相当于中央和地方的临时议会。当时许多人 对西方的国会制度十分崇拜,认为开国会是救亡图存的灵丹妙药, 在立宪派的号召下,一时间全国掀起了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高潮。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被迫正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明确规 定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被迫组织责任内阁, 历史上第一次设内阁总理大臣。奄奄一息的清王朝直到垮台前 夕,还把君主立宪制作为救命稻草,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 的成立,宣告了在中国君主立宪制这条路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