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多年来,何占豪的大名常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连在一起。在半个多世纪里,何占豪创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累计有一百五十余部(首),有些作品影响也很大,只不过音乐艺术的主要审美方式是凭借听觉,除了专业作曲家,很少有听众会去查询作者。所以,有些乐迷听着、哼着何占豪的作品,却不知作曲竟是他。这套作品集的出版将告诉世人,除了小提 琴协奏曲《梁祝》,何占豪还有这么多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今年恰逢何占豪教授九十寿辰,这套作品集既是作曲家艰辛探索现代民乐创作的多年心血,同时也是他奉献给祖国的“丹心谱”。
作品集共收录了27首作品,其中古筝协奏曲6首、二胡协奏曲5首、独奏曲8首、合奏曲8首。这个集子虽尚不能包含作曲家创作的所有民乐作品,但足以展现他的文化态度与艺术倾向。这些作品题材各异,内容却十分集中与鲜明。一是赞颂古今英雄,二是致敬优秀传统,三是咏叹娇美江山。
翻开乐谱,似打开史册。作曲家用民乐对传统经典戏剧作品进行再创作,用旋律串联、展现漫长的中国历史画卷。基于自身的人生体验,作曲家用音乐表现着人间美好,表达着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爱。
|
內容簡介: |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民族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音乐家在各个时期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音乐作品。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道路。他的作品中西交融、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何占豪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包含了其至今创作的大部分民族管弦乐作品以及民乐协奏曲的总谱、分谱及全新录制的音乐CD,全套分为古筝协奏曲卷、二胡协奏曲卷、独奏曲卷、合奏曲卷共四卷(27首作品)。我们本着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宗旨,力求最大限度地将中国民族音乐的里程碑式作品保留下来,并传播八方。希望通过这套作品集的问世,能再一次掀起中国民族音乐的热潮,进一步提升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在全世界的地位。
|
關於作者: |
何占豪(1933—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次受聘出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专业评委会主任等职务。曾于2013年获中国音乐艺术最高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14 年被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2019年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21年获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古筝艺术特殊贡献奖”。 主要创作的大型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合作)、《盼》《洪湖》,交响诗《龙华塔》,交响南音《陈三五娘》,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梁山伯与祝英台》《过节》,二胡协奏曲《别亦难》《乱世情》《英雄泪》《重上井冈》《莫愁女幻想曲》,民族管弦乐与女声合唱《送别》,二胡、乐队与合唱《鉴湖女侠——秋瑾》,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越国西施》《东渡》《山水情》,古筝与乐队《云山组曲》,筝乐诗《陆游与唐婉》,笙协奏曲《清照情》,箜篌协奏曲《清照情怀》, 阮组曲与童声合唱《吟诗感怀》三首,民族管弦乐组曲《高原风情》等。
|
目錄:
|
01 临安遗恨
02 西楚霸王
03 孔雀东南飞
04 梁山伯与祝英台
05 山水情
06 陆游与唐婉
注:正式出版物中各个作品单独装订,不附目录, 此作品目录仅供参考。
|
內容試閱:
|
何占豪的大名常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连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梁祝》既成就了作曲家,也淹没了作曲家。《新民晚报》首席编辑吴南瑶的特写,标题起得好——“何占豪 我的人生并不只有《梁祝》”。
《梁祝》是何占豪26岁时与陈钢合作完成的处女作,至今已有64年。除此之外,在半个多世纪 里,何占豪创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累计有一百五十余部(首),有些作品影响也很大,包括不少声乐作品,如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就出自何占豪笔下。只不过音乐艺术的主要审美方式是凭借听觉,除了专业作曲家,很少有听众会去查询作者。所以,有些乐迷听着、哼着何占豪的作品,却不知作曲竟是他。
现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这套《何占豪民族管弦乐作品集》,至少将告诉世人,除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何占豪还有这么多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其实,在此之前,作曲家已结集出版过多 部交响乐作品。至于单个作品的出版,则起始于他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时代。 这套《何占豪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分设“古筝协奏曲卷”“二胡协奏曲卷”“独奏曲卷”和“合奏曲卷”四卷。今年,恰逢何占豪教授九十寿辰,这套作品集既是作曲家艰辛探索现代民乐创作的多年心血,同时也是他奉献给祖国的“丹心谱”。 一般来说,作者的文化态度与艺术倾向,是通过一定数量的作品来呈现的。这套作品集共收录了27首作品,其中古筝协奏曲6首、二胡协奏曲5首、独奏曲8首、合奏曲8首。这个集子,显然尚不能包含作曲家创作的所有民乐作品。然而,仅凭此,也足以读出作曲家的艺术追求与炽热情怀。
纵观这27首作品,不难发现,虽题材各异,但内容相当集中与鲜明。一是赞颂古今英雄,二是致敬优秀传统,三是咏叹娇美江山。
翻开乐谱,似打开史册。你可以看到手举长枪策马平天下的项羽(《西楚霸王》),也可以听到岳飞的“仰天长啸”(《临安遗恨》);穿越历史风云,还可见到潇湘英烈杨开慧(《英雄泪》)、“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山水情》)等。除了上述作品,还有好几部未入选这套作品集的同题材名作:如描摹近代民主革命开拓者孙中山的《送别》,颂扬民主革命先驱秋瑾的《鉴湖女侠》,展现卓越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情志的《江南第一燕》,热烈赞叹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上井冈》等。山高水长,风卷云舒。何占豪用旋律串联、展现出一幅漫长的中国历史画卷。崇敬英雄,弘扬大义,似乎是这位作曲家的“情有独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何占豪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何家山头村。他是家里的长子,上有姐姐,下有弟妹三个。贫困农家,难熬饥寒,五个孩子,不堪负担,姐姐不得不背井离乡,进纱厂打工,受尽欺凌。 何占豪在少年时代经历了残酷的抗日战争,1942年,诸暨惨遭沦陷,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他见证 了战争对山河的摧残,对文明的践踏。读小学时,他天天见到矗立在校园中心的孙中山先生雕像,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12个字铭刻在怀的同时,革命的种子也萌发于他纯真的童心。
当五星红旗飘拂在诸暨城乡,何占豪与中华民族一起新生,荣幸地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音乐工作者,大作连连,名扬四海。他对中国共产党满怀感恩,对祖国无比热爱,对英雄先辈从小崇敬。这样的政治觉悟和浓烈情感,完全出自他的人生体验。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就是一种坚定的艺术自觉。何占豪曾说:“每位英雄都是为我们而牺牲的。歌颂他们,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良心。忘记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就是背叛。”英雄崇高的道义,似烈焰般在他的作品中燃烧。
这套作品集还有一大特点,是用民乐对传统经典戏剧作品进行再创作(《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陆游与唐婉》等)。当跌宕挚爱的凄美同戏剧具体的叙事情节相剥离,便更加集中于悠扬的旋律。这些作品的立意划破封建黑暗笼罩的长夜,深情歌唱自由的阳光,充满对人间美好未来 的憧憬。世上表现人间爱情的佳作,无不是这样充盈浪漫的情调,喷绘理想的色彩。
此外,在这套作品集中,还有作者对祖国娇美江山与民族风情的纵情咏叹(《竹楼情》《彝寨山景》《伊犁河畔》《节日赛马》《胡腾舞曲》等)。这些作品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无比绚烂的情景。旋律里,升起七彩云霞的万里云天,映现辽阔的锦绣河山。跳动的音符,迸发出作曲家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爱。
可以稍稍注意下,作曲家擅长用民乐演绎传统经典戏剧作品,得益于他从小在乡村时,耳濡目染的越剧。作曲家童年的家,面向碧波荡漾的白塔湖,背靠浓绿的天子山。他的山河恋情,早就孕育在何家山头的青山碧水之间;而他的英雄情结,也是缘起于童年的家乡。显而易见,是故乡赐予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激情与源泉。从他的作品里,我们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故乡的赤诚热爱与眷恋。爱家乡,就是爱祖国。敬英雄、颂理想、爱祖国,是贯穿何占豪作品的“主旋律”。也由此可见,艺术家对创作题材的选择及其为实现这些题材的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往往是由他们特有的人生经历所决定的。
这位作曲家的坦诚与直率,是惊人的。他从不讳言自己出身农村,甚至常在公众场合高调自称,“阿拉是乡下人”。正因为他“乡下人”的人生底色未曾消退,所以他的艺术审美始终能与社会民众的审美高度契合,他的作品也总是能获得民众最大程度的接受。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主旋律”作品,旋律性强,特别动听。我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也是一种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声”吧。
今年5月20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的“何占豪九十寿辰庆典音乐会”上,满是民族管弦乐作品,现场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我暗自为作曲家高兴:在“5·20”的美妙之夜,那么多观众放弃与爱人同庆,而选择与民族音乐在一起,与何教授在一起,共同为他庆生,可见作曲家本人及其作品的魔力。而这,也应该是他这么多年坚持民乐创作的自信所在。当晚上演的作品大多收入本套作品集,所以,是否也可以说,这场音乐会为本次出版提前开了个新书发布会?
这套作品集以乐器种类和演奏形式作为分卷依据,“古筝协奏曲卷”为首卷。据我揣摩,这样的编排也许是作曲家的意图,因为他有“筝”情。
相比二胡,古筝的作品历来比较少。受古筝定弦的影响,很多作曲家对古筝创作望而却步。何占豪因为邻居里有古筝教授,会时不时受邀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学生写一点毕业作品,也算“委约”创作吧。后来接二连三,大小作品写了好多。他认为,“在中国乐器里最能够丰富、深刻地表现内心感情的,就算是古筝了”。他还曾充满自信地预言,“古筝最有希望成为国际通行的乐器,如果将来可以改进的话”。
“要让古筝走向世界,请外国乐队为我们古筝伴奏。古筝要在国际乐坛上占一个位置。”我相信作曲家的预言,他也正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在“筝”途上继续谱写着新的乐章。他要用民乐,在国际上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这是作曲家奉献给祖国的一片丹心;同时,这套作品集也是一部教书育人的好教材。
说出来,常人可能不敢相信。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晚年,九十高龄的何占豪依然天天在“劳作”。 他每晚六点晚餐,七点半上床休息,十点起床,吃一碗方便面开始创作;写到凌晨三点休息,早上八点起床工作:或是教学,或是接待,或是去开会,或是继续创作。何教授这张作息时间表,在海内外音乐界大概都是独一无二的,也算是一个“独创”。更了不起的是,在民乐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高龄” 还能“高产”。这是为什么?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学生时代的何占豪与陈钢,接受祖国的感召,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创作了蜚声四海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何占豪持续六十多年艺术人生的发端。一路走来,作品无数。他的创作方向始终没有“移位”,他一直将“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使命。一个伟大的志向,熔铸他毕生的信念。
他在民族的土壤中生长,他接受民族文化的滋养,他胸怀民族自信的理想,他谱写民族奋发的乐章。何占豪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艺术家。 歌德曾经在论述民族作家产生条件时这样说过:“他在他的民族历史中碰上了伟大事件……他自己被民族精神完全渗透了,……他正逢他的民族处在高度文化中,……他搜集了丰富的材料,前人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尝试都摆在他眼前,这许多外在的和内在的机缘都汇合在一起,……就可以趁他生平最好的时光来思考和安排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一心一意地把它完成。”我以为,歌德先生的这个精辟分析,似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位高龄、高产的现象级作曲家的认知。近百年来的中国,天翻地覆,从积贫积弱到崛起于世界东方。作曲家的九十人生,正是经历了中华民族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件”,并始终与其命运同在。“外在的和内在的机缘都汇合在一起”,何占豪自觉接受澎湃前行的历史大潮的洗礼与鼓舞,其创作激情也似大江开闸之水一般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我与何占豪教授结交45年。那时,我与他在上海市政协同一个文艺界小组。他高出我一辈,是我的兄长与榜样。出于私情,真希望他九十之后,不要再呕心沥血。中医认为,思虑过重伤心脾,有害健康。然而,奇怪的是,多少年深夜伏案到天明,不见他身体抱恙;而始终是身板硬朗,天庭饱满, 满面红光,步履矫健。加上他特有的风趣、诙谐的语言方式,怎么看,也不像如此高龄。莫非艺术真的可以这样使人年轻?鲐背之年,新作还是“鱼贯而入”。如此“高龄高产”,中外音乐史上都不可多见。这也是个生命奇迹。
在我看来,创作已成为他久有的一种生存方式,犹如呼吸空气般不可或缺。生活与创作,似乎就在他生命张弛的一呼一吸之间。他不断汲取生活的养料,呼之欲出的满是旋律。他需要创作,创作也需要他。
振兴中华的大业,呼唤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而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祖国,需要更多像何占豪这样有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音乐家。
何占豪说:“音乐的本质是美,核心是情。”在他所创作的旋律里,绽放的是大美,激荡的是豪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