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桂派中医是在广西主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独具一格的地方性中医学派,既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广西区域自成体系,拥有文化独特性。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著作,从汉以前的八桂中医起源,到八桂医学康续下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实践,归纳整理了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数十年的探索与改革成果,全面介绍了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教学特色和经验成效等,“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全书,对于培养输送桂派中医人才、传承和发展桂派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
關於作者: |
姚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会长,广西本科高等学校中医中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目錄:
|
第一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源流 / 001
第一节 八桂医学发展历史/002
一、 秦汉以前 /002
二、 晋唐时期 /010
三、 宋金元至明清时期 / 011
四、 民国时期 /014
第二节 八桂医学与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017
一、 八桂医学传承特点 /019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021
第三节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意义/024
一、 发展中医事业 /024
二、 培养中医储备人才 /027
三、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029
四、 辐射我国港澳台地区 /030
五、 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030
第二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发展历程 /033
第一节 起步阶段(1934 年—新中国成立前) /034
一、 逆势而起,延续薪火
——延续八桂医学的坚守与抗争 /034
二、 中西并重,锐意改革
——开展院校教育,引入西医教学 /037
三、 医教协同,促进发展
——教育与服务并重,支持广西卫生事业 /040
第二节 探索阶段(1956—1998 年) /044
一、 复兴之初的探索历程 /044
二、 探索阶段的办学经验 /050
第三节 改革阶段(1999—2011 年) /056
一、 中医人才培养院校教育的回顾和思考 /056
二、 “新师承”思路下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058
第四节 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062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背景 /062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063
三、 以桂派杏林师承班为改革试点取得的教学成效 /064
第三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以桂派杏林师承班为例 / 067
第一节 桂派杏林师承班改革的基本构架/068
一、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办学理念 /069
二、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办学思路 /075
三、 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实践路径 /083
第二节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三维目标构建/088
一、 知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基础 /089
二、 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核心 /091
三、 素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关键 /093
第三节 基于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095
一、 通识课程 /095
二、 学科基础课程 /098
三、 专业课程 /101
四、 特色与创新创业课程 /104
第四节 基于BOPPPS 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107
一、 学习目标 /108
二、 学情分析 /109
三、 教学内容 / 112
四、 教学过程 / 113
五、 教学评价 /121
第五节 基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124
一、 师德师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义 /125
二、 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127
三、 教学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 /130
四、 教师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132
第六节 素质教育导向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136
一、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37
二、 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 /139
三、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140
四、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142
五、 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 /142
六、 专业技能活动 /143
第七节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145
一、 质量管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 /146
二、 质量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 /148
三、 质量文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引领 /149
第八节 基于桂派中医传承的师承教育/152
一、 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中医师承教育改革 /152
二、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中医师承教育方式和方法 /155
三、 以中医思维为导向,开展中医师承评价 /171
第九节 桂派杏林师承班实践教学体系/173
一、 构建贯穿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173
二、 发挥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的主体作用 /181
三、 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182
第四章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效与展望 /187
第一节 主要成效和特色/188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效:传承发展八桂医学,
初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性医派——桂派中医 /188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特色 /193
第二节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思考与发展愿景/202
一、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面临的发展任务 /202
二、 桂派中医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 /203
参 考 文 献 /207
后 记 /209
|
內容試閱:
|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千百年来,中医药学在广西的传承、嬗变中,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有“八桂”之称,在区位、地理、气候、物候、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等条件的多元作用下,经秦汉时期、晋唐时期、宋金元至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萌芽和发展,地方医学体系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八桂医学。
为赓续传承八桂医学,着力培养桂派中医人才,1934 年,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身)成立,开办公立中医教育,培养本科层次中医人才,标志着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1956 年南宁中医学校正式成立,并于1964 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2012 年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派中医人才培养开启了新篇章,促进了中医药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于2012 年创办桂派杏林师承班,实施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坚持“铸医魂、重经典、强临床、突特色、促融合”的培养思路,以更好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历经新时代十年的改革创新发展,桂派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更加扎实,培养模式更加完善,教学体系更加合理,并在原有办学模式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特色:一是在培养理念上,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以文化人、知行合一;二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融入桂派中医药民族医药内容,传承发扬八桂医学;三是在人才培养机制上,通过医教协同、“三导”(学业导师、经典导师、临床导师)接力、道术相融的培养方法,培养中医精诚大医。
九秩弦歌响杏林,百年树人谱华章。广西中医药大学办学近九十年,成为近百年来广西乃至全国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历史的见证者、探索者、实践者、收获者和贡献者。自中医教育从传统师承教育为主转变为现代院校教育为主后,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中医人才、如何培养中医人才等中医教育教学重大问题,我校一直致力于中医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积极探索和构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造就了以班秀文、韦贵康、黄瑾明三位国医大师为代表的桂派中医大师,为中医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本书系统回顾了我校近九十年来办学的历史沿革、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和成效特色,阐述师承教育改革发展在桂派中医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以我校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创立发展与改革实践为例,全面总结研究我校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国内外中医教育改革发展与中医人才培养提出“桂派方案”,为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编撰人员辛勤付出,专家学者悉心指导,出版社鼎力相助,这些都为书稿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本书付梓出版之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有限,缺憾与纰漏恐在所难免,诚请同行专家、读者斧正。
姚 春 莫锦荣
2023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