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內容簡介: |
表演,是古时先人与神明交流的方式,是人类交往时不自觉的反应,是不同媒介中变幻的世间百态。唱念做打、声色影画,表演,一直贯穿于中国的表意体系之中。本书梳理了1905~1949年中国电影表演的历史。自1905年《定军山》徐徐拉开中国电影的大幕,中国电影历经了“活动照相”中的“不自知”的原生表演,于舞台与银幕的光影之间,逐渐建立起最初的表演范畴。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如火如荼,中国电影迎来了默片的表演高峰,电影表演开始显露出对现实与人生的理解。有声电影等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的电影表演带来了阵痛与成长。1937~1945年,政局的动荡造就了众象纷呈的表演,并于1946~1949年逐步勾勒出现实主义民族表演体系的雏形。本书立足当下,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早期电影表演做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考察,尝试为当代中国电影表演的发展提供参照与启发。
|
關於作者: |
王涛,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曾就职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南昌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江西文化艺术基金项目评委、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表演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表演)建设点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项,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艺术基金项目5项。发表各类期刊论文近20篇。参与撰写《中国电影史学》,该项目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首个电影史学研究出版项目;参与撰写《延安文艺档案》,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现主要从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电影历史及理论、戏剧历史及理论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
目錄:
|
绪论
一范围和定义
二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原生形态:“活动照相”中的表演(1905—1911年)
一初识光影梦幻
二记录时期的银幕表演特性
三初入期的电影表演实践——戏曲类型片及其表演
四早期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电影表演
五为电影表演而准备
第二章范畴初建:“影戏”的表演(1912—1931年)
一萌芽期的电影表演
二镜头以外的表演
三多彩的银幕表演
四探索中的电影表演理论雏形
第三章语系嬗变:新兴电影运动下的表演现象(1931—1937年)
一新兴电影运动下的形象塑造
二默片的表演高峰
三有声电影、技术对表演的影响
四现实主义表演观念的滥觞期
第四章众象纷呈:观念形态分歧下的“表演”(1937—1945年)
一抗战环境下的表演意图
二为“宣扬”而表演的大后方
三纷杂的“孤岛”群像
四香港制造
五现实主义表演的深化
第五章话语重建:趋向同一的表演(1945—1949年)
一观念形态的“社会表演”
二社会、人文交织的银幕形象
三现实主义民族表演体系的雏形
第六章早期中国电影表演发展之当代启示
一中国早期电影表演体系研究对当下电影技术的启示
二中国早期电影表演艺术审美对当下电影的启示
三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理论溯源与启示
四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对于当下电影民族性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表演这一古老的艺术,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已呈现形式繁多且样式多彩的艺术形态。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地域环境及历史时期中,表演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在不断变化、扩展的。从原始的祭祀仪式到现代戏剧,再加上对舞蹈、音乐、美术等内容的融合,表演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电影表演作为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一项独立的艺术审美活动,并且不断地细化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电影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对于电影表演的研究逐渐被纳入文化研究中。同时,对表演的研究逐渐从审美研究跨入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如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女性学、符号学、现象学等,这些研究与对表演本体美学的研究相互影响相互启发,让表演这一电影银幕最直接的呈现结果产生更多的文化价值。
本书将视点对准1949年以前的中国电影表演状况,从美学、技术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的实践和理论进行历史剖析。首先,展现中国电影表演如何从舞台记录脱离出来并走向成熟,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独立体系。其次,探索中国电影表演如何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不断自我改进和完善,为当前正在发生剧变的电影技术与工业体系下的电影表演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最后,将中国电影银幕上的艺术表演与社会生活结合,探寻中国电影表演发展的内在动力,探索表演与社会思潮、表演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表演审美、表演文化的交织与纠葛,使人与社会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通过银幕上的审美表演共同绘制出中国电影发展的文化历史脉络,探求中国电影表演发展的图谱以及全面梳理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的发展历史。本书将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分为五个时期:从舞台搬演到无意识地运用电影特性进行表演(1905—1911年);有意识地从“文明戏”中汲取灵感,旁征博引,逐渐试图形成一套电影理论体系(1912—1931年);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电影技术的革新,中国电影表演面临着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挑战(1931—193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