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編輯推薦: |
针对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要求,本书篇幅在机械类机械基础综合实验教程的基础上做了缩减,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主要针对常见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及可操作性较强的互换性实验项目做具体操作上的指导。互换性实验项目考虑采用较实用的实验内容,同时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不高,没有采用万能工具显微镜等较昂贵的设备,方便更多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同时在教材后附上了相应的实验报告,方便学生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填写。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内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实验内容,具体包含机械认识类实验、机构测绘实验、机构创新实验、齿轮参数测量实验、齿轮范成实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塞规测量实验、齿轮偏差测量实验、直线度测量实验等。附录提供了各实验对应的实验报告。本书主要面向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学生,可供安全工程、过程控制与材料成形、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食品安全与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等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
關於作者: |
何军,1974年4月生,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师从*教学名师黄平教授,2008年评为高级工程师,1997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团队,目前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教学实验国家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机械学系副主任。
|
目錄:
|
实验一机械认识实验(1)
实验二机械零件认识实验(4)
实验三单缸柴油发动机拆装实验(9)
实验四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16)
实验五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21)
实验六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实验(28)
实验七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实验(32)
实验八轴系结构设计实验(35)
实验九圆柱体塞规外径尺寸测量实验(37)
实验十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验(39)
实验十一齿轮齿厚偏差测量实验(42)
实验十二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实验(44)
实验十三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实验(46)
附录实验报告(49)
实验报告一机构认识实验报告(49)
实验报告二机械零件认识实验报告(51)
实验报告三柴油发动机拆装实验报告(53)
实验报告四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报告(55)
实验报告五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59)
实验报告六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61)
实验报告七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报告(63)
实验报告八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65)
实验报告九圆柱体塞规外径尺寸测量实验报告(67)
实验报告十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69)
实验报告十一齿轮齿厚偏差测量实验报告(71)
实验报告十二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实验报告(73)
实验报告十三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实验报告(75)
参考文献(77)
|
內容試閱:
|
实验教学是工科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课程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为将来的学以致用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中国高校大大增加了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学生的实验学时数也相应增多,学生有了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本书主要面向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而编写,以方便机械设计基础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学生通常修读机械设计基础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课程的实验内容一般较机械类专业为少,实验的总学时数亦较少,通常仅为10~16学时不等,若将机械类机械基础综合实验教程用于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则显得教材及实验报告内容过多,造成很大浪费。为减轻学生的负担,针对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基础实验编写了本书。本书篇幅在机械类机械基础综合实验教程的基础上做了缩减,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主要针对常见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及可操作性较强的互换性实验项目做具体操作上的指导。互换性实验项目考虑采用较实用的实验内容,同时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不高,没有采用万能工具显微镜等较昂贵的设备,方便更多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同时在教材后附上了相应的实验报告,方便学生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填写。本书可供安全工程、过程控制与材料成形、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食品安全与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等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本科教学使用。本书由何军、冯梅担任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冯梅编写实验一、二、五;何军编写实验三、四及实验六至实验十二;刘新育编写实验十三。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23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