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編輯推薦: |
271万粉丝微博大V房昊讲述有关大唐的故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国仇连三年都等不了就要报的李世民,诗人友情典范的白居易、元稹,女皇帝武则天,神探狄仁杰,具备强大野外生存知识的玄奘……4种精美手绘明信片,随机掉落一张。以“从前有个书生”开篇,在主人公人生高潮处揭底,带着读者一起猜谜的同时,经历古人的生离死别,或波澜壮阔,或百折不回,或情词缱绻,或山河辽远。房昊用如短刀一般的笔触,带着大家回到大唐那个诗歌之国,感受千年前的雄浑气象。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是知名作者房昊继《从前有个书生:魏晋篇》《从前有个书生:北宋篇》之后创作的新作。本书以人物为纲,讲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唐著名“书生”的故事,作者文笔流畅、视角独特,将丰富的史料、严谨的论述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展现出来,是一部可读性较高的历史类读物,适合年轻读者阅读。本书展现了大唐“书生”的奋斗、爱国等优秀品质,通过对在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魏征、张九龄、岑参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刻画展示了大唐时期的文化风貌。部分文章在微博、公众号、知乎等平台上颇受好评。
|
關於作者: |
房昊,上海金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作家。微博知名博主,知乎高赞答主,参与电影《悟空传》主题曲《齐天》作词,曾是《今古传奇武侠版》常驻作家。著有《世事如刀,我来领教》《那年,我拔自己成刀》《山河骨:古代的君臣、师友、兄弟情仇》“从前有个书生”系列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万国来朝的贞观
一 三年都忍不了的灭国复仇 003
二 所向披靡的少年意气027
三 李世民的一天059
四 边疆夺目的刀光065
五 背负盛世的书生071
六 房玄龄与魏征076
第二部分 此身合是诗人未
一 布衣真的可以傲王侯吗083
二 李白的爱情故事096
三 脱发的杜子美100
四 羌村三首断人肠107
五 未老莫还乡114
六 十年一觉扬州梦120
七 那些诗句我已忘了125
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130
九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141
第三部分 大唐的姑娘
一 相爱相杀的皇帝夫妻167
二 姑娘,你提刀的样子,很好看193
三 缘,妙不可言207
四 扫眉才子知多少211
五 血染木钗的风采216
六 大唐杀妻案221
第四部分 不屈无畏的气节风骨
一 筋骨岂止在笔墨229
二 一斧劈断五十年蹉跎234
三 末路天子的挣扎241
四 大唐豪侠的风姿246
五 文起八代之衰的反佛达人251
六 守一城而震天下263
七 寻隐者不遇267
八 那场西游的传奇272
第五部分 那场由盛转衰的大祸
一 那场本该早早结束的祸患299
二 乱天下者,岂此人哉304
三 一个死太监的独白310
四 二十年前曾少年322
第六部分 文丞武尉
一 赘婿的逆袭331
二 死里逃生的名臣336
三 银枪白马的小将342
四 皇帝、男宠与名臣346
附录:速读李唐皇室355
|
內容試閱:
|
一 三年都忍不了的灭国复仇
那年天下不太平,北边的突厥控弦百余万,史称“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无论百姓还是诸侯,对突厥人而言,都是可以肆意凌辱的鱼肉,任意勒索的肥羊,往往是去年在此地烧杀抢掠,今年此地的诸侯,还要为他们备好金银珠宝。
颉利可汗高视阴山,有轻中华之志。
武德九年,从玄武门杀出一条生路的李世民刚登上帝位,颉利可汗就兴致勃勃,要给新主事的“肥羊”一个下马威。
二十万兵马长驱直入,扑到长安城外、渭水桥边。
他要跟李世民定城下之盟。
八百年前,汉高祖初定天下,被匈奴人在白登山围了七天七夜,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江山残破,人心思定,面对强大的外族只能忍气吞声。
大汉忍了百年,这百年之中,边关多少家破人亡血,多少妻离子散泪,都藏在文景之治的荣光之下。
李世民当然也只能先忍。
只是他才二十八岁,他没有刘邦老成持重,年少气盛的人忍不了那么久。
大唐忍了三年,这三年里李世民顶着水灾蝗灾、零星叛乱,硬是把国力撑了起来,然后整军出塞,北伐突厥。
历史上控弦百万,前所未有的强盛的游牧帝国,被一战打残。
连颉利可汗都被擒回长安,开启了他载歌载舞的后半生。
他当然也有怨气,他或许还诅咒过大唐,心说你三年就来北伐,一定会民不聊生,我等着你这天下水深火热,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然后一天天过去,颉利可汗就蒙蒙地看着大唐蒸蒸日上,看着大唐万邦来朝。
颉利可汗到死都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第一次对上突厥,还是李世民十六岁的时候。
那年隋炀帝杨广避暑汾阳宫,北边就是突厥,他想起自己这些年四海归心的丰功伟绩,志得意满,顺路去北疆巡视。
然后迎面撞上洋洋洒洒的突厥兵。
有人说是二十万,有人说是四十万,总之无边无际,把整个雁门郡围得结结实实。
雁门郡四十一城,突厥军连破三十九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而杨广被围雁门,漫天箭雨落在身前,还未伤他分毫。这位惯把百姓的伤亡当盛世数字的千古一帝,当场恐惧大哭,史称:目尽肿。
这般情境下,十六岁的李世民登场。
那年李世民正在云定兴军中,云定兴匆匆率兵赶到雁门时,望着层层叠叠的突厥军,目瞪口呆。
隐隐约约,他们似乎还能听到突厥始毕可汗的大笑。
对这位可汗,云定兴很熟悉,十六岁的李世民也很熟悉。
当初突厥内乱,始毕可汗的父亲启民可汗来大隋求援,正是大隋的支撑,才让他夺回地盘与兵马。这本来很正常,扶持弱小的,攻击强大的,是经营北疆的不二战略。
只是没想到启民可汗的对头忽然病死,几年之后,东突厥再次一统。
那时杨广还沉迷在四海归心的虚荣感里,对启民可汗大加赏赐。自始毕可汗上位,杨广又开始把他的其他梦想照进现实。
大兴徭役,修运河宫殿,又发兵辽东。
无数流民逃去突厥,始毕可汗望着麾下越来越多的兵马,忽然就明白了。
既然你都鱼肉自家百姓,那我凭什么不去烧杀抢掠?当初中原人强横,所以我爹隐忍,多年隐忍不就是为了今日出头吗?
无刀无枪的庄稼汉都不愿任打任杀,我百万大军凭什么陪你做千古一帝的春秋大梦?
遂围困雁门,劫掠四方。
这是杨广的报应,代价却要由边关百姓承担。
云定兴没想这些,他想雁门城里的粮食只够撑二十天,二十天能有多少勤王部队赶到?
自己这是来救驾,还是来送死?
云定兴又想,那如果不冲过去送死,日后杨广脱困,自己死罪可免,乌纱怕也没了。
云定兴对未来也很恐惧。
李世民没想这些,自入雁门以来,他见到的都是尸骨,赤裸的姑娘也好,肝脑涂地的婴儿也罢,更多的地方空空荡荡,全被突厥掠走。
边关的朔风吹来,夹杂着牛羊马粪的气息,宛如刮骨弯刀。
李世民想:我会为你们报仇的。
十六岁的少年振衣而起,世家门阀里的责任感混杂着草莽游侠的中二情怀,李世民望着这些画面,油然生出一股“我来收拾江山”的豪气。
于是忧惧的云定兴,见到了无畏的李世民。
“你能献策退敌?”
云定兴上下打量着李世民,这少年英姿勃发,目光凌厉,走路龙行虎步,一举一动都带着意气风发与肆意跳脱。
十六岁的李家二公子啊,云定兴忽然觉得自己老了。
李世民施礼,随后一双明眸落在云定兴脸上,缓缓道:“其实不用破突厥,也能救天子。”
云定兴一头雾水。
李世民又道:“如果能吓走突厥,自然不用打这一仗。”
云定兴坐直了问:“怎么吓走突厥?”
李世民的声音稳定而清朗,他说:“我们知道没有多少援军抵达,突厥知道吗?突厥知道如今江山动荡,他们知道动荡到何等程度吗?突厥多骑兵,本就没多少攻城器械,能捞一把已经是心满意足,这时老有大军赶到的迹象,突厥凭什么不信,凭什么不走?”
云定兴有点呆,他下意识道:“你这是在用陛下的安危赌……”
“陛下在雁门,本就千钧一发,何谈赌与不赌?”李世民断然开口,直视云定兴道,“将军能救陛下,只有这一条路!”
云定兴倒吸一口凉气,盯着李世民上看下看,李世民就站在那儿,站得笔直,宛如擎天长剑。
咬咬牙,云定兴大手一挥,决定听李世民的。
其实雁门救驾,也算是饱和式救援,有远在北方的和亲公主诈称突厥边疆动荡,请始毕可汗回军,而四方援军也切实在赶来。
所以李世民最后布出疑兵之计,就成了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始毕可汗决意退兵。
那一次,不少人都记住了这个十六岁的少年。
而李世民望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突厥兵马,只记住了路边赤裸的姑娘、倒毙的婴儿。狗天子的哭声其实不算什么,但那些画面,足以称得上屈辱与仇恨。
且把这份血债记下,李世民拨马回头。
云定兴后来也想过,虚张声势这一招其实不难,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出呢?
几年过去,他想明白了,因为自己只看到了自家江山如何,只看到了两军交战难以取胜,从没想过突厥人要什么,突厥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更看到自己性命与陛下生死息息相关,所以才不敢战也不敢赌。
为什么李世民能洞察突厥的目标,为什么他敢赌?
当一个将领,目光不只落在战局上,还落在突厥的开战目的,落在双方的心态,连一朝天子的安危也可以排除在胜负之外,这是什么样的将领才具备的天赋?
云定兴脑子里掠过刘邦、刘裕、杨坚等名字……他打了个寒战,决定什么都不说。
都是大佬,惹不起。
再遇到突厥人的时候,大隋的江山已七零八落,诸侯林立。
而无论是刘武周还是薛举,乃至李渊起事,只要想在西北立足,都要为突厥献上金银珠宝,承诺年年进贡,才能换来快马强军。
李渊这边,一力推进与突厥联盟的正是李世民好友刘文静。
李世民就是这样见到突厥人的。
刘文静还劝过李世民说:“如今大家都这样,你不这样,就发育不起来,发育不起来,就没办法报仇。卧薪尝胆这回事,你比我懂吧?”
没法子不懂,李渊对突厥称臣,在外交上断了西秦一臂,使李世民浅水原一战打得更加酣畅淋漓,彻底打出了他前线固守,四方侵袭,制造战机,一击决胜,最后千里追杀,一把火烧穿这个天下的名将风采。
如果突厥人在,李世民最后的千里追杀,或许就不能逼降西秦首领。
所以他看着自家老爹对突厥称臣,重金贿赂,让突厥人放弃支援西秦,也不得不说这是外交上的妙棋。
庆功宴上,李世民多喝了几杯。
回头拉着好朋友唐俭,双目通红说:“要是我够强,能将西秦和突厥一起灭掉,是不是就不用对那群狗东西低头了?”
唐俭打了个哆嗦,说:“你小子犯什么病啊,跟三岁小孩似的。”
李世民嘿嘿一笑,说:“算了,我先强着试试,真有那一天连突厥带叛逆一起打,我不能没这份底气。”
唐俭瞅着他,一时分不出他是醉话还是真话。
唐俭只知道,几年以后的李世民,是真的强到令人发指。
柏壁之战力挽狂澜,在太原城破、山西已失的情况下把宋金刚、刘武周打残,打得尉迟恭怀疑人生——凭什么他能断我粮,而我一分兵就能被他预判伏击?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三千破十万的神话固然有所夸张,但只要李世民提弓上马,亲率三千玄甲军冲阵,所有大唐儿郎都明白,这一战已经稳了。
几年间风云变幻,大唐已有气吞天下之势。
这突厥就坐不住了啊。
四方诸侯对突厥来说不是诸侯,全都是肥羊,无论窦建德、王世充,还是宋金刚、刘武周,乃至李渊,这些肥羊年年上贡,奉上财货。
如今就剩一个李渊。
而李渊上交的财货还跟以前一样多,突厥却平白少了四五份供奉!
这期间始毕可汗病逝,他弟弟颉利可汗继位,封始毕可汗的儿子为突利可汗,两叔侄也不是没想过维持中原大乱的局面,几次三番进攻李唐。
入雁门,围并州,一次掠取男女五千余人,纵横来去。
这就让李渊压力很大。
天天两线作战,随时提防突厥人莽到脸上,李渊的心态特别不稳定。
直到前线传来消息,自家二儿子跟敌军对峙良久,一战破阵,摧枯拉朽般解决了所有抵抗势力,李渊忍不住恍惚起来。
他瞅瞅东边,再瞅瞅北边,冥冥之中有个预感。
那个前所未有的游牧帝国,或许运气不太好,它碰上了同样前所未有的天之骄子。
只是这样的预感很快在突厥人的压力之下被李渊抛诸脑后。后来突厥几次入寇,虽然都被赶走,但每次都换来突厥更猛烈的反击。
武德七年,颉利可汗以举国之力,提刀向南。
关中震动,有人告诉李渊:“这是突厥人眼红长安城的繁华,而长安之所以这么繁华,就是因为定都在此。只要迁都,就能避开突厥。”
李渊坐立不安,想了半天觉得这人是在扯淡,但迁都这建议是真的贴心啊。
那会儿李渊都开始派人南下寻觅新都了,太子李建成当然也不会在这种事上跟老爹叫板。
满朝公卿,无一反对。
除了李世民。
八月多雨,李世民就在大雨滂沱里拉住李渊说:“父皇何至于此!夷狄边患由来已久,多少年杀我同袍,掳我子民,汉高祖忍辱负重也就罢了,何至于迁都!”
二十五岁的李世民目光灼灼,里边烧出来的都是火,他说:“爹,汉朝忍了三代百年,我不用百年,十年都不用!几年之后,我一定灭了突厥,把颉利可汗擒回长安!”
李渊望着李世民,欲言又止,半晌才道:“那眼下……”
“儿臣领命出征!”
李世民跪在雨里,溅起满地波光。
李渊叹了口气,拍拍李世民的肩膀说:“吾儿早日归来。”
这场仗当然不好打。正是大雨倾盆的时节,关中粮饷转运断了,李世民到了前线跟突厥也没法长久对峙,人困马乏时,那两个突厥可汗领一万骑兵掩杀过来。
身后军心惶惶,身前刀光霍霍,生死一线之间。
你怎么打?
潇潇雨歇,长风猎猎,几百突厥前锋迎面冲来。
李元吉的腿已经开始抖了,他这会儿忽然记起李世民是他二哥,说:“兄长,就一万骑兵,守城还守得住吧?”
李世民摇头说:“守不住。”
李元吉当场心态崩了说:“别啊,凭啥守不住啊!”
李世民没答他,以李元吉守老家太原都能弃城而逃的表现来看,多余跟他废话。如今军心不稳,战已难战,放任万余骑兵四处劫掠,隔断粮道,情况只会越发糟糕。
届时,就只能苦等援兵。
否则就要尽早撤离。但你能跑得过突厥兵吗?即使你能跑得过,身后的边关百姓呢?
所以不能守,不能撤,打也很难打,对面的几百骑兵已经冲到眼前了,还能怎么办?
“颉利为什么这个时候来呢?”
前锋已经冲到城下耀武扬威,李世民还有工夫沉思,李元吉都快哭了,说:“我们粮都断了,突厥人当然会来。”
李世民点点头说:“是啊,我们的粮都断了,那突厥呢?”
李元吉一怔,没懂,什么叫“那突厥呢?”
阴云似铁,秋风肃杀,李世民沉吟片刻忽然回首一笑。
“玄甲军来一百人,随我出城!”
当李世民提枪下城,城门洞前已经列好了百来人的队伍。他安排人盯好了李元吉,盯好了这座城,然后长枪一挥,城门洞开,百余骑兵如风卷残云,冲出城外。
李元吉目瞪口呆。
这是要干吗?
一百来人去冲突厥军阵?
大旗猎猎飞扬,百骑踢踏如雷,溅起的雨水便是拖曳的电光,而电光的起点,正是所向无前的李世民。
数百突厥骑兵眨眼间就被冲过,更远方的一万铁骑蠢蠢欲动,李世民停都不停,直杀到突厥大军面前,杀到那两位可汗面前。
隔河相望!
李元吉惊得要逃,他心说李世民疯了,他疯了!
这还没完,李世民勒马江边,戟指骂道:“大唐无负于突厥,可汗屡次犯境,背信弃义,所为何来?我,秦王也,可汗但凡还要几分颜面,上前,与我拔刀生死!可汗若是不来,只想动兵,我这一百袍泽也奉陪到底,必不让可汗得利!”
声音落在水里,溅起天地岑寂。
长河两岸,城头上下,望着大风吹动李世民的大旗,人人失神。
孤军挑战上万铁骑,这是什么样的胆魄?
颉利可汗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跟李元吉一样,都在想:这小子疯了?
但颉利可汗毕竟不是李元吉,他想:大唐平定天下的第一功臣,怎么可能在阵前发疯?一定是有所凭恃。
四周儿郎都瞅着颉利可汗,等着他的回应。他一时想不通,既不敢过去跟李世民单挑,也不好大手一挥全军渡河。
他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大雨连绵,唐军的后勤受到影响,突厥又岂能毫发无伤?
望着进退两难的颉利可汗,李世民目光更亮,突厥之所以选在此时进攻,不是要打决战,而是一种试探!
这么多天的雨水浸泡,突厥的强弓不知废了多少,再僵持下去,鬼知道是大唐先丧失军心,还是他们先丧失战力。
所以颉利可汗来了。
所以李世民百骑出城,凭的就是颉利看不穿唐军虚实!
望着颉利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李世民又动了。他策马前行,移至突利可汗对面,忽然大声道:“当年你与我指天为盟,急难必相助,今日若还念着这份香火情,不如你来与我一决生死,以定天下局势!”
突利可汗一头雾水。
突利可汗有点蒙。前些年他是见过李世民,那会儿他爹始毕可汗还活着,李渊还称臣,两方的来往也还密切,所以酒宴上的场面话也多,你何至于当真呢?
突利可汗没反应,李世民重重叹了口气,这声长叹重到令河对岸都听得清楚。
颉利可汗眉头一皱,觉得李世民今天极其不正常。
然而更不正常的来了。李世民只带百骑,见叔侄俩都不与他单挑,他竟真的长枪一挥,当先渡河!
颉利可汗眼皮猛跳,千钧一发之际,他终于想出李世民的凭恃!
指天为盟,急难必助。
自家兄长的这位儿子,很可能就是李世民的援军!
否则他怎么敢百人冲阵?那句以定天下局势,焉知不是用我的脑袋来定的?
玄甲军冲开阵脚,突利乱中鸣镝,完事兜头箭雨洒落自己头顶。
这剧情颉利可汗刹那间就脑补完整。
所以思绪电闪,一念未止,颉利可汗已陡然抬头,对将渡过河水的李世民扬声喝道:“秦王何至于此!我本无意刀兵,只是来与大唐议事,与秦王议事耳!”
这话说完,颉利可汗犹觉不够,当场挥出令旗引军后撤。
突利可汗一头雾水。
怎么就撤了呢?对面送过来了你咋还撤了呢?
河对岸的城头上,李元吉也蒙了,他从头蒙到尾,半点儿都看不懂李世民的操作。
是原来只要莽上去,突厥就会自己退兵的意思吗?
这是一出经典的空城计,莽过去的勇气,暗藏玄机的说辞,显得李世民又腹黑又霸气。
望着突厥兵缓缓退走的黑潮,李世民也没什么得意之情,其实要唱空城计,往往是不得已,真有本事早直接动手了,谁费脑子离间恐吓啊!
李世民吐出口气,心想:你等着,不出五年,我叫你能歌善舞。
那年的长安不太平,玄武门后的血还未干,渭水河畔的狼烟又起。
刚刚反杀了亲兄弟,保住了战场袍泽的李世民抬眼向北,似乎能见到颉利可汗那张贪得无厌的笑脸。
其实有时候李世民也庆幸,颉利可汗毕竟不是冒顿,他虽然有轻中原之意,却没有五胡乱华之心,永远想的是抢一波就走。
所以这次李靖也对李世民说:“长安空虚,咄苾图财,倾府库之财,足以让他退走。”
这时的李世民还不到三十,他摆了摆手说:“你不用管我,你去北边,沿路领兵,给我断了这群狗东西的后路。”
李靖沉默了一下,领命而去。
尉迟恭也在边上候着,略显兴奋地说:“怎么着,先打他娘的一仗?”
李世民笑起来,说:“不错,既然他们远道而来,长安再没兵马,也得打他娘的一仗!”
尉迟恭带队去了前线,在离长安城四十里的泾阳阻击突厥侧翼兵马,大获全胜。李世民则发动长安百姓,穿上戎装夹杂在万余兵马里,当颉利可汗一到就在城头上一动不动。
寒光照铁衣,别有一番声势。
颉利可汗觉得这场面有点熟悉,好像前几年刚发生过。
空城计,这看起来还是空城计!
颉利可汗不傻,还知道派出心腹当使者,去长安城里探虚实。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派出去的使者回不来了!
使者很恐惧,他来的时候有多嚣张,在见到李世民之后就有多恐惧。他刚说了一句话,说:“二可汗将兵百万,今至矣。”
话音未落他就听李世民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突厥人还要不要脸了!朕没少给你们金帛,也不是没跟尔等和亲,三番五次引兵深入,烧杀抢掠,你们就算是夷狄,也总该当个人吧?不心怀愧疚,还来朕面前大放厥词……”
李世民顿了顿,目光如刀,盯着使者道:“朕现在明白了,有些人不去死一死,是没法懂事的。”
使者迎着那目光,下意识涌出一个念头:他是认真的!
使者扑通跪下,疯狂叩头,只说:“饶了外臣性命,且容外臣把这些话带给两位可汗。”
李世民不说话。
几位大臣来劝,李世民忽然笑了,他指着使者道:“现在放了他,咄苾还以为朕怕了。”
“不用放,什么时候他的可汗走了,再让他跟着走吧。”
拍拍袖子,李世民起身出殿,要亲自去见兵临渭水、长安城外的颉利可汗。
大臣们惊了,说:“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空城计也不是你这么玩的啊!
李世民还在笑,他指着城外说:“其实这次不用吓唬他们,这也不是什么空城计,朕本可以死守长安,等李靖断了他们后路,尉迟恭骚扰突厥侧翼,朕领兵劫营,必能击溃突厥。”
“颉利可汗人不傻,他没拦住李靖,又没打退尉迟恭的时候,就该想到此处。”
大臣们茫然,说:“既然如此,那陛下为何还要出去?”
李世民反而不笑了,他叹息说:“‘死守长安’四个字,要死多少百姓?‘击溃突厥’四个字,又有多少后患,多少散落在中原的血案?”
“天下初定,该让百姓休养生息,朕丢点脸,不算什么。”
天策上将李世民说完这句话,面无表情踏出殿门跨上马。任谁都能看出来,丢点脸这件事对他来说,可太算什么了。
这点脸不找回来,他就不是李世民。
当日李世民去渭水河畔,还是把颉利可汗骂了一顿。颉利可汗瞻前顾后,还是不敢上,他也不是完全看不出对面的军容有点诡异,但他草原儿郎控弦百万,随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何必要跟你赌城下输赢?
反正是自己兵临城下,这一路上已劫掠不少,再跟你定城下之盟,你不当场给我点财货,也得在盟约里定点东西吧?
几天后,李世民跟颉利可汗杀白马为盟,各自退兵。
回城之后的李世民,脸色肉眼可见地沉下来。
城下之盟啊,老子什么时候受过这委屈,空城一次就很丢人了,要不是李靖、尉迟恭靠谱,还要空第二次!
朕不要面子的啊!
反攻,一定要反攻!
只是想反攻,就要有军备,有钱粮,这些年天下大乱,民生凋敝,上哪儿去搞出塞的钱粮?
“休养生息”四个字,汉朝花了四十年,李世民要花多少年?
要怎么治理天下,怎么休养生息,这当然要找一群大臣来开会。下面一群人在吵,二十八岁的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
封德彝跳出来说:“乱世里走出来的人,多少有点轻生死、重钱粮的感觉,想要稳定局势,就要学大秦,严刑峻法。”
魏征笑了:“呵呵。”
封德彝瞪他,说:“你笑什么?大乱之后想要大治,去除残忍好杀之风,贤明之人为政百年,先以严刑峻法为约束,再用仁德礼仪来教化,才有望达成,岂是容易之事?”
李世民点点头,颇以为然。
魏征幽幽开口,说:“百年而治,那是庸人,真有明君施政,上下一心,四方响应,三年成功犹嫌太晚。”
封德彝一头雾水。
李世民激动了:“这个好这个好,就要三年成功犹嫌太晚。来,展开讲讲。”
那时魏征刚从太子府转过来,这是他作为同僚,第一次来到群臣面前露脸。他说:“百姓久经战乱之苦,对安宁稳定如鱼渴水,只要能让百姓有口饭吃,百姓就愿意配合,反而严刑峻法,动辄得咎,才会激起百姓对乱世的记忆。”
封德彝恼了,说:“书生之言,误国误民。三代以下,人心日渐诡诈,所以秦朝专以严刑峻法,汉朝王霸并用,不是不想教化,而是不能教化。到你这儿要宽仁以待,此败乱之道也!”
魏征冷笑,说:“既然你也知道三代之前,大乱之后就能大治,逐鹿之战结束后,仍旧可以缔造太平盛世,凭什么现在不能?凭你说人心日渐诡诈吗?人心真要是这么易变,几千年过来人间的全该是鬼魅,什么王道霸道,谁都别治了!”
封德彝哑口无言。
李世民朗然大笑,说:“好,朕所好者,正是尧舜孔周之道,以此治国,不可暂无!”
定下施政方针后,李世民又多看了魏征几眼。
啧,这人还挺可爱的。
彼时的李世民还不知道,自己将在未来的很多年里,被他从公到私盯着怼。
只是要行仁政,就肯定得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就没钱北伐。
房玄龄这会儿站出来,说:“其实我们是可以有钱的。”
李世民挑了挑眉,说:“钱从哪儿来?”
房玄龄说:“朝廷有朝廷的难处,也该让这些世家子体谅体谅朝廷的难处了。当初先帝为笼络人心,割置州县,官吏之多数不胜数,只要把这些官吏都免了,自然能省一大笔钱。”
房玄龄顿了顿,又说:“只是天下初定,这么一来恐怕各地会有乱子。”
李世民笑了,说:“让他乱,正愁没地儿练兵呢。”
遂削平州县,划为十道,真正把大唐的统治深入到县级吏员之中。长安城里三省六部越发精简,房玄龄把改完的官位呈上去,比原来少了五分之四。
李世民哈哈大笑,说:“房相好大的魄力!”
这么一来,固然四处蠢蠢欲动,但在李世民的目光之下,硬是掀不起大浪。
而精简官员带来的良性循环,正是地方官对朝廷政令的尽职尽责。三年过去,大唐硬扛着天灾,竟还真有了盛世初开的景象。
真是硬扛天灾啊。
贞观元年,日食、灾荒;贞观二年,蝗灾;贞观三年,旱灾。
第一年李世民就派钦差巡察各地受灾农田,救济百姓;第二年遍查关内,百姓已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发金银替百姓赎回儿女,李世民发罪己诏,说:“若使年谷丰稔,天子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咎。”
是所愿也,甘心无咎。
那个飞扬跳脱的少年,同样也是殚精竭虑的好皇帝。
贞观三年,大唐旱灾的同时突厥大雪,其实前两年突厥的风雪也不小,只是颉利可汗显然没有李世民处理灾情的诚心。
他的应对方式,就是再苦一苦百姓。
先苦一苦其他部落的百姓,压榨牛羊来补充自己的部落,然后再苦一苦自家部落,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和三军的忠心。
这些年,大唐的名将被李世民一个个丢去了边关,他处理灾情的同时不忘北伐的战略布局,就像他打过的那些名场面一样,先把突厥人逼得不得不战,再制造机会一击决胜。
那三年里,边关战事未曾断绝,有大臣提议重修长城,被李世民否决了。
他笑嘻嘻地说:“不用不用,秦朝修长城死了多少人,其实灭了突厥,就不用修长城了。”
大臣一头雾水。
自贞观二年起,李靖就被李世民送去了边关。临行的时候,李世民拍着李靖的肩膀,说:“到了那边你全权指挥,我就提个建议。前些年我离间过颉利跟突利,这会儿突厥压榨其他部落,草原上乱得很,要是有机会,你把突利给挖过来。”
李靖这人平时很稳重,沉寂了几十年,向来不说大话。
他只说:“臣尽力而为。”
然后就把突厥的内乱挑得更大。突利可汗跟颉利可汗打了一场恶仗,突利可汗南逃归唐。
像这样的布置还有很多。李绩去了并州,张公瑾屯田代州,常年窥见突厥虚实,终于在贞观三年上奏,说:“颉利众叛亲离,突厥虽大,一战可破也!”
随后,就是李靖狂飙突进,连夜翻过阴山,长途奔袭,三千人直捣黄龙,沿途放出消息说大唐三军已尽数杀到。
颉利可汗一日数惊,又不知大唐兵马在何处。当李靖带着三千人浩荡冲来之时,前面全是他各个部落的溃兵,惊得他全无战意,仓促抵挡之下,李靖风一般就杀进了定襄城。
颉利可汗当场跑路。
三千兵马破袭都城,打法极其干净利落,一战梦回冠军侯封狼居胥。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这种。
这场举重若轻的战役之后,颉利可汗终于慌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控弦百万的突厥怎么就一败涂地了呢?他想一定是天气原因,他开始请降,要等来年春暖马肥,再卷土重来。
只可惜他没有机会了。
李世民派人跟颉利可汗和谈,派去的人正是李世民的老朋友唐俭。唐俭口若悬河,在突厥大营里跟颉利可汗相谈甚欢。
李靖的兵马忽然就到了。
唐俭一头雾水。
唐俭来的时候就有这种预感,自己的谈判只是幌子。李靖这人一到战场就跟疯了一样,全然没有平时稳重的模样,他也好,才三十岁的当今圣上也罢,绝对是要趁势灭了东突厥的!
但没想到李靖连个招呼都不打啊!
其实李靖出兵的时候,就有人提醒过他使者还在那边。
李靖说:“正因为使者在,可汗必不防备,能一网成擒。当年韩信攻齐,不就是这副样子?灭突厥后,我再向唐兄请罪。”
唐俭一头雾水。
要是我死在里头你上哪儿请罪去?
唐俭没死,因为这波灭突厥之战着实打得太果断。
那会儿苏烈于李靖麾下听命,正是先锋,二百人趁着夜间大雾,摸到了可汗营寨附近。
天公不作美,恰巧大雾就在此时散了,苏烈和袍泽都在显露身形。突厥人和苏烈都面面相觑,儿郎们看着连绵的突厥营寨诚惶诚恐,问:“现在怎么办,撤吧?”
苏烈笑了,说:“逃?不,我们干他娘的。”
遂以二百人突袭大营,突厥人手忙脚乱,被苏烈的刀光点燃,烧成了一片飞灰。
李靖大军随后杀到,突厥人溃不成军。颉利可汗连杀唐俭的时间都没有,他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听到帐外的杀声越来越近。
颉利可汗掉头就跑。
唐俭面带微笑,内心慌得像狗。
颉利可汗最终还是没跑掉,被其他几路大军擒获,东突厥至此灭亡。
顺便提一嘴,这里的苏烈苏定方,后来征讨西突厥时又披甲上阵,那会儿苏烈六十三岁了。
苏烈赶到战场的时候,唐军被敌军夹击围困,艰难得很。
部下变了脸色,说:“赶紧去救吧。”
苏烈摇了摇头,说:“你们看见突厥人的后军了吗?我们绕到那儿去。”
遂率五百骑冲入敌阵,大破敌军,追奔二十里,杀一千五百余人,获马两千匹,死马及丢弃的盔甲绵亘山野。
苏烈横刀沙场中,顾盼自雄。
天策上将麾下,真的是名将辈出。李世民的战略目光和用人不疑,缔造了从城下之盟到灭国复仇只用了三年的传奇故事。
前半生作威作福的颉利可汗,在太极宫里载歌载舞的时候,怎么也想不通这故事的逻辑。
而原本从太极宫搬到太安宫,自玄武门之变后就一直心有忿忿的太上皇李渊,在欣赏了颉利可汗的舞蹈后,立刻想起了自己给突厥当孙子的那些年。
于是郁郁寡欢三年的李渊忽然就想通了!
自己这是被儿子忤逆了吗?
这儿子眼瞅着就身兼文景,功比汉武而去了,这不是儿子,这是史书上的千古一帝。
望着颉利可汗,李渊越看越兴奋,当场给颉利可汗弹琵琶助兴。李世民在旁高歌,父子一笑泯恩仇。
欢声笑语,前所未有的游牧帝国轰然倒塌。
而这只是贞观三年。
酒醒后,李世民端坐金殿,四望大唐江山,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