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目錄:
|
“京剧与现代教育”——第九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代序)
一、理论与政策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谈京剧的守正创新、继承发展
为京剧而奋斗的父子革新家
面向现代的京剧教育
张庚先生与戏曲学科体系建设
从剧场文化学看戏曲演出模式的特色
口述史与教科书:《舞台生活四十年》的写法和读法
新中国十七年戏曲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问题与路径
职业教育视野下戏曲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新旧交织的民国戏曲教育
京剧男旦艺术的文化成因与现象思考
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戏曲教化功能的再评价
经典化的难题:民国国语文教科书戏曲类选文研究
论王诗英戏曲身段教学的理念与成就
交织表演文化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戏曲
中国京剧选本之编选作者与编辑出版探论(1880-1949)
京剧对昆曲的反哺——从1959年的一份档案说起
齐如山能不能教梅兰芳身段?——兼谈戏曲“教身段”的三种形式
反对阐释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确证
现代教育背景下京剧教育刍议
京剧现代戏与表演程式技术运用——以向钱浩樑老师学习现代京剧《红灯记》李玉和为例
京丑艺术与萧长华的京剧教育
浅谈京剧濒危流派传承过程及其问题对策
二、科班与剧场
富连成社对京剧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富连成社与中国戏曲教育传承刍论
“富连成社”对京剧教育的启示
回望富社寓旧于新
京城戏曲科班富连成社剧目教育与传承
新科班戏曲学校——中华戏校戏曲改良观念研究
近代实业家张謇的戏剧改良计划——南通伶工学社艺术教育现代转型研究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京昆戏曲活动
尚小云戏曲教育成就及其思想论略
尚小云与陕西戏校
演剧商业化:晚清民国堂会戏的运作与议价机制
上海一所茶园戏园遗址迷踪溯源
20世纪初戏曲舞台空间美学观念嬗变与视觉拓新
……
三、教学与实践
四、域外视野及其他
|
內容試閱:
|
2021年11月5-7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京剧与现代教育——第九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院党委书记李必友、院长尹晓东以及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著名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致辞,副院长冉常建、张尧等出席会议。
李必友指出,本届研讨会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给全院师生回信一周年之际,是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一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时点特殊、主题重要、形式创新、参与广泛、成果丰硕,是一次戏曲艺术的学术盛会。他强调,要用好本届研讨会的成果,注重搞好转化运用,助力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把京剧学研讨会持续办好,重视并着力抓好这个重要平台和品牌建设;加强京剧学科学化研究,形成更多的标志性成果;共谋戏曲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对接融合和转化跃升;合力提高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好院校、院团、社会等各方面作用,致力于戏曲人才培养和戏曲艺术发展。
尹晓东回顾了17年来京剧学学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肯定了我院京剧学研究团队在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以及我院在戏曲理论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未来我们将全面总结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宝贵经验,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贯彻到学院“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围绕“高水平特色型”分类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国家和首都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传承与创新中心、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中心”。
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法国、丹麦等海内外的戏曲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院团管理者及社会各界京剧爱好者近150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110多篇。大会以“理论与政策”“科班与剧场”“教学与实践”“域外视野及其他”四个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了京剧与现代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也涉及国家政策对于京剧教育发展的作用,富连成等民国时期的科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对于京剧人才培养的贡献,剧场、校园、社区等场所对于京剧演出的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当前戏曲的人才培养,域外视野对于京剧教育、京剧传播的聚焦,等等问题。与会学者研究视野开阔,研讨广泛深入,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京剧如何面向现代教育
冉常建认为,现代教育是一个复杂、多样、动态的综合与统一的概念,一般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到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关系、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观念、制度和物质层面的教育现代化等内容,它是现代经济、现代科技及现代生活方式发展的要求和必然产物,培养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其最终目的。现代京剧教育的目标是立体的,即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全面发展的京剧人才;因此,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他梳理了京剧教育“由科班向学校”“由无学历的学校教育向有学历的学校教育”“从中专教育向高等教育”的三次转型,强调京剧面向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促进戏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建立现代京剧的知识体系”“强化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艺术素养教育”“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育人模式”“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京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
“现代化有多种不同的道路可以选择,中国选择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走得很成功,所以要总结经验,加深人类对于现代化模式的认识”。傅谨教授认为,现代化有多种模式,文化多元本身就是现代化的理念,文化多元、文化自信来自民族觉醒、文化自觉,所有成功的现代化都是从自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内生的现代化,而不是外来的。京剧内生的现代化,就是从京剧的训练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出发,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丰富、完善和提升。内生的现代化才是京剧人才培养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真正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道路,京剧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定是符合京剧人才培养历史脉络和基本规律的道路,只有遵循历史脉络和艺术规律,京剧人才培养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对京剧和现代教育这个话题的探讨才有可能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徐龙飞从传统戏曲中的教化意识是否适应戏曲在今天及未来的发展、戏曲的教化功能应继承还是抛弃等角度探讨了京剧现代化的问题。他在《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戏曲教化功能的再评价》一文中提出,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往往挖掘和展现人的性格历程、把人生错误展现给人看,而重在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人伦的视角展现善恶混杂的人间社会,“将善展现给人看”。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一反一正,殊途同归,完满展现人类教化的两个向度,而戏曲这样一种极具中国特色,形式感极强的艺术样式,以它来接纳异质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困难的,只要戏曲守自己之正,肯认自己之价值,又能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定能走出一条既有益于国人,又能贡献于世界的康庄大道。
一部近现代戏曲史,同时也被公认为是戏曲社会史与戏曲启蒙教育史,戏曲教育研究者多着力于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方面,或将戏曲视作娱乐教育、通俗教育、社会教育的利器,广泛考察其从内容到形式与社会变革间的联动,或以科班、戏校为重点,考察梨园内部在“东西”“新旧”碰撞中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江棘关注了上述研究视野之外的盲区,即现代学制教育体系中普通学校的戏曲选文,考察了在新文学史观与新旧剧论争的双重“约束”下,在不断变化的政治时局中,教科书编选者以何种标准遴选和解读戏曲作品及戏曲史。她认为,深入现代公民教育、美育、国语文教育的核心诉求,揭示古典戏曲文本在现代学制体系内“再经典化”的历程,包括其间始终未能解决的难题,有助于探讨中国戏曲研究现代学术转型与现代戏剧学科创建等问题。
京剧群体调度极其重要,中国戏曲学院阎俊副教授说,目前戏曲院校基本不开这门课程,理论研究也很欠缺,而且不系统不全面。随着老一代艺人们逐渐离去,一些传统的规矩法度也被他们带走,有的院团几乎出现了整体性的失忆,导致传统被异化、规矩被肢解。因此,他呼吁京剧现代教育要重视对京剧群体调度的研究,建立京剧群体角色学,以“群体角色”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群体角色表演,群体调度套路,群体人物服饰、化妆、脸谱,音乐曲牌以及美学等。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
学院荣誉教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在致辞中,特别强调了戏曲教育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他呼吁在京剧的人才培养中应加大重点人才的实践力度和实践机会,同时也强调作为京剧人,要对京剧艺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对京剧的文化内涵、艺术范式、审美理想认识得越深,技术技巧掌握得越牢,运用起来才会越得法,也才有可能避免舞台表演的机械化。”叶先生此论,可谓切中肯綮的肺腑之言。
傅谨对比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富连成、南通伶工学社、中华戏校、中国戏校、北京戏校、易俗社、三意社等各种戏曲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得失,也特别强调作为身体训练为主的京剧艺术,必须高度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和上台演出的机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成功的?他说,大道至简:一是基本功,一是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