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儿童友好与儿童发展

書城自編碼: 394788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马列坚 主编,竺倩伟 杨雄 副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37814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內容簡介: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儿童友好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本书作为“儿童发展前沿丛书”之一,收录了近年来上海儿童发展招投标课题和上海妇女儿童发展研究成果奖中的20篇优秀论文,从儿童友好型环境、家庭养育支持、儿童健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角度探讨了儿童友好理念与实践,为促进儿童发展,更有力推动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關於作者:
主编简介:
马列坚,曾任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共青团黄浦区委书记、党组书记,黄浦区半淞园路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浦区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区经委主任、区粮食局局长,黄浦区金融办筹备组副组长(行政工作召集人),长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职。现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目錄
儿童友好型环境
从儿童视角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何彩平等/003
城市建成环境对上海市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行为的影响 张毅/029
上海市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综合治理研究 何树彬/048
上海市儿童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培育的研究 赵芳等/080
指向跨学科素养的少儿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周建中等/122

家庭养育支持
支持家庭育儿的公共政策研究 黄娟娟/155
0~1岁婴儿家庭的育儿社会支持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何姗姗/181
隔代照护、照护社会化和照护社区化的路径选择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上海心翼家庭社工师事务所/218

儿童健康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徐晓莉/235
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报告 袁媛/253
上海初中生隐匿性自伤行为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程文红/284
基于ESDM技术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初探 王洁等/321
PRT技术对提高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会沟通与交往的实证研究 沙英姿/333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以上海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体系为视角 吴燕/361
受害儿童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王春丽等/383
论困境儿童监护的法律保障及其完善 夏燕华/432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防范体系研究——以上海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为视角 陈怡怡等/449
关于上海市崇明区留守儿童委托监护权的适用研究——以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为视角 朱丽娜/469
性侵害刑事案件受害儿童救助制度研究 张宇等/479
检察视角下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的探索 白婴曦等/505
內容試閱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和儿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重大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列入重大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进100个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到2035年命名100个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推动儿童友好从“概念”变成“实景”,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高品质生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2022年,上海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连续两年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直辖市,随之出台《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不断推动“一米高度看城市、看世界、看未来”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全领域。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为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在破解儿童发展瓶颈问题、为政策供给提供科学依据、落实儿童优先原则等方面作用,早在2005年,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依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了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积累了一批在儿童发展基础理论、儿童工作实践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儿童发展前沿丛书”之《国际大都市儿童发展比较》《多维视野中的儿童发展》《儿童健康与社会福利》等书籍。本书作为“儿童发展前沿丛书”之一,收录了近年来上海儿童发展招投标课题和上海妇女儿童发展研究成果奖中的20篇优秀论文。从儿童友好型环境、家庭养育支持、儿童健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角度探讨了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与实践,对于回应儿童新需求新期待,为少年儿童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更有力推动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本书能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促进新时代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推动加强儿童发展相关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工作并积极将优秀成果转化落地,切实提升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儿童友好成为更好满足儿童和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动力,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四、 上海市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的实施建议
(一) 综合防治校园欺凌的六条建议
当前,校园欺凌的治理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同时也牵动着亿万家长的神经,成为难以治理的“校园痼疾”,其危害性与顽固性使校园欺凌治理本身面临着很多挑战。对于校园欺凌的治理,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其表象,即只看到了“冰山之一角”,而对于其背后深层次、系统性的因素却鲜有涉及。我们认为校园欺凌是一个生态系统,应该从理念、制度、技术、文化等方面入手,构筑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防护墙,为其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文化环境,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本研究提出综合防治校园欺凌的六条建议如下:

第一,主要是指精神—心理层面: 忌鸵鸟心理,宜正视问题,避免校园欺凌的持续扩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任何试图掩盖欺凌行为的心理都是万万要不得的;忌麻木心理,学生安全之弦时刻不能放松,学生安全无小事,不能对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想当然”;忌冷漠心理,不仅体现在对中小学生生理上安全的关注,更要关注其在心理上的安全感。没有安全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心理感受,学生就无法正常学习、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就无法得到知识、能力、人格上的提升。校园欺凌中,受害者遭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在心理上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所导致的担心、恐惧、害怕、焦虑,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受害者生活在威胁当中,一种是现实的威胁;另一种是潜在的威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现实威胁),这种强烈的不确定感更让受害者生活在恐惧中,无心学习以及不愿意参与学校活动,导致与学校的逐渐疏离甚至辍学,进一步导致其他高危行为如参与小团伙、青少年犯罪等。

第二,完善校园欺凌的法律和相关制度。首先,关于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才能有效地帮助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社区等在校园欺凌的认识上达成一致,才能避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产生更多的歧异。其次,校园欺凌的施暴主体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教师,有时候甚至找不到施暴对象,如通过网络传播谣言、人身攻击等,根本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因此校园欺凌政策的制定要经过认真的调查,如关于校园欺凌的行为分类、主客体、场所、调查程序、救济、教师培训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规定,侧重校园欺凌的行为界定、学生报告制度、教师能力提升等。再者,在反校园欺凌政策的具体实施方面: 要符合现实性,尤其是针对网络欺凌进行有效干预;多元性,在课程、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干预;及时性,及时回应受害者的反馈,将校园欺凌消灭在萌芽状态;可操作性,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实践;科学性,是指针对广大学生的需求,在追踪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概括而言,动态监护、及时干预、长效机制、预防的制度化是校园欺凌干预制度的核心特征。

第三,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氛围。真正落实依法治校,构建重视参与、民主管理的氛围。在学校制度的制定上,表现为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倾听学生的声音,对学生赋权。在民主参与的学校管理氛围当中,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己被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去遵守规则、保护规则,形成和谐的学校内在秩序。在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上表现为坚决性、连续性,能够给予学生合理的预期。在效果上,进行制度执行的评估与效果的反馈,形成制度化、有效、良性的运转。教师和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表达期望、积极引导、树立权威。

第四,主要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防护,即校园安防和网络安防。硬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新建设的学校,增加金属探测器、校园监控系统等。软件防护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网络社交的监控及时发现危机个案,通过学生语言的变化及其中的内容来观察学生的异常行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校园欺凌的评估、预防、干预上的积极作用。如对于高发时间段、高发地点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进行监控,对相关行为进行集成、分析,便于进行积极的预防,制定危机干预方案。

第五,构建积极的家校合作文化、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形成包容、多元、信任、同情的校园文化氛围。家校合作文化是基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基于“全人发展”理念,而非纯粹基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言。家校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是来自对教师专业性的肯定,来自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信任。师生之间的信任则表现在学生相信教师会公平、公正、及时处理校园欺凌行为。教师要树立权威和尊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积极向上的同伴文化则表现为,每位同学都要形成同情之心、包容之心、欣赏之心、感激之心、分享之心、援助之心,对他人的尊重与欣赏,对差异的宽容与尊重,形成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多元化视角。学校的文化可以分为正式群体文化和非正式群体文化。从价值导向上又可分为正向的、负向的群体文化。负面的非正式群体,如小帮派等更可能产生欺凌行为、抽烟甚至酗酒等,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得到传播。对这些小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守门人”式的同伴校园文化,同时,充分引导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等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对课外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为学生正常参与活动、积极交往、提升自己创造多样化、丰富性的机会。文化是向心力,它能凝心聚神,帮助大家形成共同的愿景。文化是黏合剂,它能稳固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个体和学校之间的牢固纽带。文化是无形的网,它将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维系在一起,构成学习共同体。文化是传帮带,它能够不断传递最美好的价值和情感,让美好的事物得以传播、扩散。文化传递希望、价值和意义。文化是爱的接力,对学校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伴的爱。文化的核心是建立认同感,建立对于学校的认同,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感受到成长中的进步,体会到自我的价值感、胜任感。

第六,上述五重保护都是外在保护,而让学生建立牢固的自我保护意识,则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本上要能够具有: 一是法律意识,中小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尊重、保护规则,懂得规则对形成学校和谐秩序的重要性。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知晓个体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二是求助意识,当自己或者他人受到侵犯时要知道怎样求助,了解和掌握求助的渠道、程序、方法。三是构建和谐关系意识,学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父母、教师、同学之间构建积极、和谐的关系。四是冲突解决意识,提升冲突解决能力,学会寻找解决冲突的可替代性方案。五是危机处理意识,具有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压力的能力,遇到困难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调节,化解外在危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学校不仅要构筑“摸得着、看得见”的防护墙,更要构筑“看不见、摸不着”的防护墙,真正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遏制校园欺凌产生的土壤和氛围,保障学生安全、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