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編輯推薦: |
言之有据 绝不妄说
30多年的积累,亲访数十处三国遗迹,几易其稿,终成本书
重新修订、增补调整,新增45幅手绘形势图。
|
內容簡介: |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战争不断、烽烟四起的时代。
三国,一个智计并出、连横博弈、合合分分的时代。
这是一部宏观全景的历史读物, 这是一部权威专业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见解独到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南门太守耗费3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访百余处三国遗址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几易其稿,撰写的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
本书从东汉末年开始写起,包括宦官乱权、何进被杀、董卓入京、酸枣会盟、献帝西迁、董卓被刺、王允误国、献帝东归、易京失守、席卷江东、征伐陶谦、辕门射戟、袁术称帝、青梅煮酒、吕布被灭、袁术败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盟、潼关之战、刘备入川等内容。
其中,赤壁之战仅是一场遭遇战、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而非诸葛亮等历史事实,历来被文学艺术夸张虚构。本书从史实出发进行正本清源,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给读者讲述真实的三国历史。
|
關於作者: |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文史学者、畅销书作家,著有《三国全史》《建安二十四年》《建安十三年》《三国冷知识》《三国英雄记》《三国英雄记前传》《细读三国一百年》《盘三国》《曹操秘史》《曹操》《曹操大传》《诸葛亮大传》《旷世雄才刘玄德》《生子当如孙仲谋》《司马懿》《我是温侯吕布》《三国往事》《三国的豪门》《浪花淘尽英雄》《曹操的孙子兵法》《画说三国》《画说曹操》《画说孙权》《画说刘备》《画说诸葛亮》《画说司马懿》《机关》《少年读三国》《南门太守讲经典·三国演义》《南门太守给孩子讲资治通鉴》《三国的日常生活》等。
|
目錄:
|
第一章 群雄混战
一、关东联军 / 02
二、最后的疯狂 / 07
三、浴血汴水 / 11
四、孙坚斩华雄 / 16
五、关东联军内讧 / 19
六、甄官井上五色气 / 22
七、孙坚死于意外 / 26
八、一场拥戴闹剧 / 28
九、乱世里的窝囊人 / 30
十、刺杀董卓 / 35
第二章 曹操崛起
一、书生误国 / 41
二、吕布的逃亡路 / 44
三、“王佐之才”荀文若 / 50
四、一场灭门惨祸 / 53
五、“屠彭城”真相 / 56
六、后方的密谋 / 59
七、曹操再征徐州 / 62
八、老朋友的背叛 / 63
九、艰难的时刻 / 67
十、曹军的冬季攻势 / 72
十一、东武阳的悲剧 / 76
第三章 浴血东归
一、两个女人闹长安 / 80
二、浴血东归路 / 85
三、“奉天子以令不臣” / 91
四、天道深远勿多问 / 96
五、慈者难带兵 / 102
六、公孙瓒的易京防线 / 106
七、张纮的“江都对” / 109
八、孙策席卷江东 / 111
第四章 大浪淘沙
一、陶谦“让徐州” / 117
二、来了不速之客 / 121
三、吕布辕门射戟 / 123
四、解决吃饭问题 / 128
五、人才纷至沓来 / 131
六、一场名位之争 / 133
七、刻骨铭心的一战 / 135
八、袁术的伪朝廷 / 141
九、安众突围战 / 147
十、杀此一人失英雄 / 152
十一、相见白门楼 / 155
十二、曹操感到一阵眩晕 / 162
十三、袁术想喝蜂蜜 / 166
第五章 官渡之战
一、刘备的许县时光 / 171
二、五千万买曹操的人头 / 175
三、孙策之死 / 180
四、关羽刺颜良 / 182
五、虎豹骑的闪电战 / 187
六、老将军的鼻子没了 / 192
七、袁绍抑郁而终 / 199
八、小青年挑起重担 / 202
第六章 统一北方
一、袁氏兄弟内斗 / 208
二、攻占袁氏的大本营 / 212
三、虎豹骑再扬威名 / 217
四、基本统一了北方 / 221
五、一场政治风波 / 225
六、越过长城险关 / 228
七、激战白狼山 / 232
第七章 赤壁之战
一、刘备寄寓荆州 / 238
二、孙权三征黄祖 / 243
三、刘表被吓死了 / 248
四、刘备脱险之谜 / 251
五、贾诩欲言又止 / 255
六、一封恐吓信 / 260
七、被忽视的兵团 / 263
八、周瑜故意摆谱 / 266
九、只打了一场遭遇战 / 268
第八章 弱者联盟
一、孙权出击合肥 / 274
二、曹将军惊为天人 / 276
三、九江郡平乱 / 279
四、一桩政治婚姻 / 282
五、不给刘备面子的人 / 287
六、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 294
第九章 潼关之战
一、马超造反了 / 300
二、好婆婆与好媳妇 / 303
三、曹操河上遇险 / 307
四、贵在现学现用 / 310
五、临事独断之权 / 314
六、一群小人物成大事 / 317
七、设立雍州刺史部 / 321
第十章 西据益州
一、刘璋坐不住了 / 325
二、“献地图”疑案 / 328
三、百日涪城大会 / 330
四、孙权营建濡须口 / 337
五、庞统死于雒城 / 342
六、诸葛亮率兵入蜀 / 346
七、来了一位神助攻 / 349
八、成都的两个府 / 351
九、这场仗没法再打了 / 356
十、稀里糊涂的胜利 / 359
|
內容試閱:
|
三国,那些有温度的故事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这个时期无疑是最特殊的:它存续的时间不算太长,但留下的历史积存却最丰富,活跃在人们集体意识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最多;它是乱世而非治世、盛世,但在思想和文化上却大放异彩,使它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时期,以至令人神往。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有“三国气”,先不论这句话为何而说,只说这“三国气”确实已深入所有中国人的内心。三国已不是一个纯粹的历史概念,它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之一,千百年来人们说三国、评三国、演三国、看三国,三国的话题总有很高的“点击率”,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文学、戏剧、曲艺、影视等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太遥远的不说,只说近代以来,从黎东方在剧场“细说三国”,到新时期新旧两种版本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热播,再到易中天“品三国”,三国题材经常能在不经意间引发新的轰动,成为永不过时、久盛不衰的文化话题。
三国的魅力究竟来自哪里?有人说,三国很热闹、故事很精彩,既斗勇又斗智,看他们的故事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也可以让人加重心机、学会权谋,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吃亏;还有人说,三国是个“草根逆袭”的时代,有梦不怕千里远、有志者事竟成,在三国故事中不仅有阴谋论更有成功学,这都是我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然而,用这些眼光看三国却失于狭隘和偏颇,正如战争可以被视为艺术而杀戮却不能那样,心机、权谋和所谓的“成功学”其实游离在智慧的大门之外,不能把谋略简单地理解为计谋,更不能理解为算计与钩心斗角,它们的区别既在于手段也在于目的,为一己之私、一人之欲或小集团、小团伙的荣辱得失而不择手段,是庸俗的也是卑劣的,即使成功了也不足道。
看三国,表面上看是一个个连横、合纵、反目、背叛、厮杀或斗智的故事,有些故事在色调上是黑暗的、在温度上是冰冷的,但当你将思维的触角探进这些故事的内部,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细细地体味,你就能品出这些故事的温度来。绝大多数的三国英雄都不是亡命之徒,也不是刽子手,他们有奋斗的目标,也有做事的准则和做人的底线,从他们的身上不仅能看到智慧和勇敢,也能看到忠诚、正义和追求。
这大概才是三国真正的魅力所在,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有舍生取义、忠贞不屈,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一谋动千危、一骑当千。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将勇力与智力发挥到极致,这些东西远远超越了阴谋与权谋,也超越了庸俗的成功学。它直通每一个人的心灵,即使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会被它深深触动。
因此,读三国要读那些真正的三国,而不是“伪三国”“俗三国”。一方面,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不将真正的历史与传说、附会杂糅在一起;另一方面,对历史要有自己的观点,是褒扬还是批判、是肯定还是否定,要有明确的说法,不能似是而非,不能在历史面前圆滑和世故。除此之外,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质,品读三国既需要用时代的语言,又要切合当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追求,读出时代的风尚。
但要做到这些是有难度的。首先,就三国历史而言,留下来的史料从量上说并不多,可供挖掘的空间非常有限,前人已反复陈说,难以品读出其中的新意;其次,关于三国的演义和民间故事、传说很多,且都已深入人心,真正的历史反而被淡化、弱化;最后,现存的史料有些支离破碎,早期的史家多以纪传体写史,从人物个体的角度读来没有问题,但要按时间顺序理出历史大事件的完整头绪却很困难,裴松之注《三国志》所引的一大批散佚杂史只保留下一些片段,其相互之间还存在大量矛盾之说,读来更难辨真伪、扑朔迷离。
顾颉刚先生说,按照正史的方法写一部《三国演义》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如此,对于热爱三国历史的人来说,用正史的方法和时代的语言讲述三国时期所发生的那些有温度的故事仍然是一种追求,这也正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初衷。
人们心目中的“三国”是个广泛的概念,不能把它理解为曹魏建国(220)到孙吴灭亡(280)的这 60 年,还应该算上汉末的一段,至少从董卓乱政算起,这样才能交代清楚三国的来龙去脉,《三国志》《三国演义》等都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本书也予以参照。
本书讲述的内容均来自《后汉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晋书》、《华阳国志》等史籍,以及三国时期的各种文集、诗集等,为保持阅读的流畅性,书中没有注明所引述上述典籍的出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原文对照阅读。
史书中的地名和官职名称历来是读史的障碍之一。关于地名,本书参照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加以古今对照,并在行文中予以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