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万绳楠先生的部分史学论文汇编,共收录作者文章34篇,这些文章大致按照所论述内容发生的年代顺序排列。
|
內容簡介: |
主要内容包括对安徽在先秦历史地位的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论述涉及这一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流动、社会阶层变迁以及主要历史人物等;对隋的统一、武则天与进士新阶层、南宋初年抗金战争以及文天祥诗歌作品的研究等,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书所录文章史料丰富,考辨细腻,文字洗练,是对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丰富的史学知识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的集中展现。
|
關於作者: |
万绳楠(1923—1996),江西南昌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42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受教于翦伯赞、陈寅恪、吴晗等。1946年大学毕业后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师从陈寅恪教授,成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后弃笔从戎,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文天祥传》等,并据20世纪40年代末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课程笔记,整理成《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发表论文百余篇。1984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198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目錄:
|
安徽在先秦历史上的地位……………………………………………………1
东汉窦宪打北匈奴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17
廓清曹操少年时代的迷雾……………………………………………………20
赤壁之战拾遗…………………………………………………………………30
扑朔迷离话赤壁………………………………………………………………39
曹操《短歌行?对酒》新解……………………………………………………52
解开千年之谜《短歌行?对酒当歌》…………………………………………53
关于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问题………………………………………………71
曹魏政治派别的分野及其升降………………………………………………79
论诸葛亮的“治实”精神………………………………………………………99
嵇康新论……………………………………………………………………113
略谈玄学的产生、派别与影响………………………………………………125
东晋的镇之以静政策和淝水之战的胜利…………………………………129
淝水之战新探………………………………………………………………141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147
五斗米道与孙恩起兵………………………………………………………161
晋、宋时期安徽侨郡县考……………………………………………………169
论黄白籍、土断及其有关问题………………………………………………179
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192
南朝时代江南的田庄制度…………………………………………………209
南朝田庄制度的变革………………………………………………………216
南朝的阶级分化问题………………………………………………………228
从南北朝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差异看南北门阀……………………………236
六朝时代江南的开发问题…………………………………………………248
魏末北镇暴动是阶级斗争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263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思想主流是什么………………………………………274
从陈、齐、周三方关系的演变看隋的统一…………………………………288
论隋炀帝……………………………………………………………………300
武则天与进士新阶层………………………………………………………309
关于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321
诗史奇观——文天祥《集杜诗》……………………………………………327
白门新考……………………………………………………………………334
什么是农民起义?什么人才可称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评《简明中国通史》关于农民起义问题的论述……………………336
编后记………………………………………………………………………3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