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凝集了王永炎院士对于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思考展望,充分体现王院士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的专著。此次整理出版,将王永炎院士多年来关于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的学术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建立了兼具专业性与完整性的中医药学学科建设文集,且蕴含了王院士诸多独到的学术思想。专著揭示了中医药学的学科本源,为年轻一代中医学人指明了学习与发展方向,对指导中医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王永炎院士论述中医药学的学科建设基础、中医药学的国学原理以及其生命美育文化、对高等中医教育办学60年的启示、数字化新纪元中医药学的学科创新,以及王院士对于未来15年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建议与见解。
|
關於作者: |
商洪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会长等职。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
|
目錄:
|
第一章学科建设基础/1
第一节关于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探讨/1
第二节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4
第三节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7
第四节中医药学科方向的变革与创新/10
第五节提高学科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21
第六节东学西学兼容为中医学发展拓宽时空/28
第二章国学原理及生命美育/45
第一节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哲学基础/45
第二节中医学证候体系的哲学基础/49
第三节诠释“恬惔虚无”及其哲学基础/54
第四节气的诠释/56
第五节人生哲学的思考/60
第六节健康、疾病、生命与国学之美/63
第七节中医中药国学之美/67
第八节形神兼养身心医学之美/70
第九节医生·护士·疾病·美学/74
第十节儒道互补启示中医中药之美/78
第十一节禅修与美育的结合/81
第十二节让医学回归人学——王永炎院士访谈录/84
第十三节提高生命美育,自觉优化医德医风/89
第十四节老年养生与实践美学/93
第三章高等中医教育办学60年的启示/99
第一节1956级毕业生感悟/99
第二节发展中医药学应有文化自觉/112
第三节中医学人需要宽松的学术环境/115
第四节全科医学技能与杂学知识/117
第五节白黑、显隐、生死的觉解——致中医高校毕业生
老学长的一封信/121
第六节给在读同学们的信/123
第七节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致中医药年轻
学人/126
第八节《惟仁惟学》为硕、博士生的讲座/128
第九节复读仁学净心明道树立优良医风/131
第十节重塑中医禁忌学学科的重要性/134
第四章面向数字化新纪元中医药学的学科创新/141
第一节试论中医药学科的科学性及现代性/141
第二节整合医学理念的形成与提出/145
第三节高概念时代的象思维/149
第四节新时代中医药学科技文明的研究方向/152
第五节整体观视角对中医方剂配伍的研究/157
第六节高概念特征与中医学/161
第七节后现代中医药学科学性探讨/165
第八节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174
第九节把握气运,谨守病机——清肺排毒汤治疗寒湿疫辨证
思路解析/183
第十节人文精神在信息智能时代的价值观/187
第十一节叙事医学的故事思维与中医学象思维/190
第十二节叙事医学的平行病历与中医学的医案医话/194
第五章未来15年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建议/201
第一节学科理念的多元化与人才培养的多模式研究/201
第二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提高文化自觉/204
第三节新时代的呼唤:医德建设与临床研究/207
第四节开创中医新理论必须做有思想的学术研究/210
第五节从《素问·天元纪大论》谈对象、气、神的认知/215
第六节解剖高概念指引下生命功能的关联性/219
第七节象思维视角诠释天道时空与人道顺天道/228
第八节领悟学科始源是创新的动力/233
第九节诠释人生格局的自然化/236
第十节易理医理相通气运易变之渊薮/244
第十一节把握气运寻踪国学原理诠释辨证论治/249
第十二节从五运六气学说认识疫病流行的经验积累/256
第十三节浅谈河图洛书对中医认识“气”的启发/261
第十四节读《太极图说》对人文医学的意义/266
第十五节反思促进中医意象结构和意境的完善/269
第十六节意力对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的主体作用/274
第十七节文明互鉴过程中中医存废论争的历史——启迪当代
中医学守正创新的自觉性/277
|
內容試閱:
|
学科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进入21 世纪的今天,在新时代的呼唤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创新是学科建设的不竭动力。为实现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必须重视中医药自身客观规律,正视发展中的矛盾,立足高远,在当前世界多元化的医疗学术格局中立下一席之地。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内容涉及王永炎院士从2003年至2023 年的相关文章、讲座、书信、访谈等,凝集了王永炎院士多年来对于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思考展望以及其独到的学术思想,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专业性与完整性的中医药学科论。本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中医药学科建设基础、国学原理及生命美育、高等中医教育办学60 年的启示、面向数字化新纪元中医药学的学科创新以及未来15 年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建议。本书紧扣中医药学科建设主题,始终坚持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现代性,为年轻一代中医学人指明了学习与发展方向,对指导中医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力量,对于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具有深远影响。
王永炎院士一直倡导“有学术的思想”,为原汁原味地体现传承,未对书中文字做过多调整,大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报告。譬如第一章第五节“提高学科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为编者整理的王永炎先生的一篇讲稿,为尽可能保留王永炎先生的风格特色,行文难免有些口语化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鉴谅。再譬如本书的第二章第十二节“让医学回归人学——王永炎院士访谈录”,本节记录了王永炎院士围绕中医领域实践叙事医学发展的一次访谈,王永炎院士从恩师的谆谆教诲,讲到自己的身体力行,讲到学生的发扬传承,字字句句真真切切,这种原汁原味的传承,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丝启迪。
本书经全国多家单位中医同道共同努力,人民卫生出版社积极推进,得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书稿已成,终至付梓,或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23 年9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