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作者从事公文写作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写作经验。他根据自身经验和体会,结合*的规定要求,全面修订升级了《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使内容更新更全更突出。本书是一本完完全全的实用性公文写作教材。作者另有一本《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案例篇:晚晴*奏折里的写作秘笈》
也即将出版,与本书珠联璧合,一为理论篇,一为案例篇,相互印证学习,相信能给读者的公文写作水平带来质的提升。
公文高手系列是一套内容全面、案例丰富、技法讲解细致的公文写作书籍,其中《岳海翔讲透公文写作》《岳海翔讲透公文范例》《岳海翔讲透公文疑惑》由岳海翔老师所著,《岳海翔讲透公文写作》是作者多年积淀之所得,书中针对每种公文形式,都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和相关规范,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可谓一本书讲透公文文种撰写技法,让读者不再为公文写作发愁。
|
內容簡介: |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多年积淀之所得,作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体会,提炼总结了公文写作的诀窍和要旨,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剖析,直入公文写作之堂奥,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文秘人员、高校师生以及有志于提升写作能力的广大职场人士,均能从中获得裨益。
《岳海翔讲透公文写作》分别从公文写作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及表达等诸多方面阐述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深入浅出地探讨与解决方法问题,为具体公文文种的写作奠定基础,并普及了公文文种撰写技法,所涉及的文种均为广大公文工作者的实践中所常用,其中既包括党和国家公文法规中规定的各种正式公文,也包括公务活动中常用的各种事务性文书以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文书。考虑到实际需要,本书特将当前在公务活动实践中新生的文种如公示等,以及公文工作者自身在工作中使用的文种如竞聘演讲词等也收入进来。
|
關於作者: |
胡森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奖学金班学员,现任大型央企办公厅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兼任中央企业青联委员,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青年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能源评论》编委以及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著作多部,能源领域有《能源大变局》《破解石油迷局》,写作领域有《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一套三本(必修课,进阶课,精品课)。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讲授多门写作课程。主持过多项重大报告撰写、管理成果研究和行业政策调研,多次获全国性的新闻奖、文学奖、管理成果奖和行业研究优秀论文奖。
马振凯,男,1985年出生,甘肃庆阳人,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爱读古书,文字功底深厚,现就职于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曾负责多项重要文稿撰写,参与行业对标分析研究及报告撰写。
岳海翔,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4年生于河北迁安,1986年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公文写作教学工作,1989年开始从事公文写作理论研究并发表作品。十余年来,在杂志上公开发表公文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参编公文写作方面书籍近20部,主要有:《中国党政公文解疑指南》、《公务文书写作技法》、《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公文写作技法与赏析》等,作品多次获奖。因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1999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称号。
|
目錄:
|
修订弁言
例文目录
引言
I入门心法: 价值观是*位
·以道驭术
·遵道而行,会心不远
·“观世音菩萨”
·金蔷薇的故事
·让文风清新起来
【延伸阅读】 《我们在割稻子》 (《大公报》)
ⅡIIIIIIIII
Ⅱ初窥门径: 公文那些事儿
·公文姓公
·文有常法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文须谨慎 /
【延伸阅读】 谏逐客书(李斯)
Ⅲ Ⅲ来了
Ⅲ登堂入室: “六宜”与“六忌”
一、立意宜高,忌平
·意犹帅也
·破题“三字经”
·立意要“四思”
二、主题宜明,忌杂
·题好一半文
·船老大多了要翻船
·如何确定主题
·标题处理方法
三、结构宜紧,忌散
·不板不乱
·提纲与腹稿
·开头与结尾
·言之有序
四、内容宜实,忌空
·内容以实为要
·把准“三脉”
·观点、素材与意群
·八种逻辑关系
五、语言宜活,忌陈
·角色意识
·准确,再准确
·简为文章之至境
·接地气
·文贵创新
六、文气宜通,忌断
·意气、气势与气脉
·起承转合
·统稿:踢好临门一脚
·常见问题把脉
【延伸阅读】 怎样写好文件(节选) (胡乔木)
ⅣⅣ 进阶攻略: “四步成文法”
一、领悟:虚己应物
·学必悟
·颖悟与通达
·悟性的开启
·为文三悟
二、构思:神与物游
·神思与虚静
·灵感的奥秘
·运思四法
三、布局:胸有丘壑
·无三不成文
·用好分析工具
四、炼字:语意两工
·文章不厌百回改
·炼字、炼句与炼意
·八个环节
【延伸阅读】 作文与运思(朱光潜) / 232
Ⅴ 终极要诀: 功夫在诗外
·学好三门课
·练好三门功
·做好三件事
·勿忘工匠精神
【延伸阅读】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 / 258
ⅥⅥ 高手无招: 不忘初心
·专业主义与“道路自信”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文章寸心事,得失千古知
【延伸阅读】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附录:
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
加强文稿起草基础工作的八项规程
重大文稿起草流程规范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我与我的周旋(代后记)
章 打牢政策理论根基/001
节 公文的定义/002
第二节 构成公文的几个要件/004
第三节 公文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的差异/005
第四节 如何打牢政策理论根基/008
第二章 公文种类/025
节 准确把握公文文种的内涵与作用/026
第二节 现行法定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028
第三节 明辨相近易混文种/031
第四节 公文文种的运用规范和要求/044
第五节 常用公文文种的写作规范与要领/052
第三章 强化文字表达/111
节 注重使用规范的简化字,坚决纠正错别字/112
第二节 注重规范使用各种数字/116
第三节 注重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甚至八字句的多用 /122
第四节 注重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使用/125
第五节 注重使用陈述性、叙述性语句,少用或不用描写性、抒情性语句,文风讲究朴实无华/128
第六节 注重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少用或不用口语、方言和网络用语/132
第七节 注重运用简称(缩略语),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135
第八节 注重讲究“炼词”的艺术性,使用语恰切得体/140
第九节 注重使用中性、客观的词语,少用或者不用主观色彩过于强烈的词语/147
第十节 注重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交替使用/150
第四章 注意格式规范/155
节 公文格式的含义/156
第二节 公文的文面格式/158
第三节 公文的特定格式/168
|
內容試閱:
|
引 言
一
网络上曾经广为流传这样一篇文章——《语言和文字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作者濮实是一位在剑桥大学访学的学者,他通过与身边*学者们的交往以及日常观察,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得出“使用语言的能力决定人的发展潜力”这个结论。文章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作者非常尊敬的作家、写作教授,就是一个运用巧妙语言的典范,他去植物园散步,能边走边告诉大家每种植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征、如何辨别。他在说话和文字表达中很注重准确性,遇到新的词汇和信息,常常在小本上记下来,在蛋糕店见到新出的蛋糕叫不上名字,也一定要问清楚店员怎么拼写。作者写的一段文字,本来以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结果还是被他找出了一堆歧义。作者感慨地说,这位作家对语言的日常积累和准确使用语言的意识,真让人佩服。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共鸣,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觉得作者过分夸大了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而这种能力对自己来说没那么重要。其实仔细想想,作为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交往,要把自己的想法、需求、感受、情绪等信息传递给别人,也肯定离不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形式。人是思维动物,思维是靠语言传递的,所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形态,是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文字即是人的思想,是生活本身。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世界的外延。”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往往取决于历史是如何叙述的,而叙述即是语言表达和文字记述。那些影响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人,包括政治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等等,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可以说,语言文字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关系到人类文明的传承和知识积累,也关系到个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所以中国古人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从教育的角度看,人的教育*根本的是读写能力,因为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存在于语言文字之中,即便是口头传授的经验,其内容本身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
从工作和职场发展的角度看,有调查表明:一个人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有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语言使用能力的缺失往往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个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抓不住重点,说不清原委,让领导如何决策拍板?如果一个报告写得思路混乱、错漏连篇,又怎么可能得到领导的信任,进而得到事业的发展?
从日常生活和交往的角度看,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使用到了语言,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动权。
语言文字表达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是基本功,背后需要更深厚的支撑。一个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一定有很强的思想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有了这些能力基础,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做到说事清晰、说理透彻,让人易于接受、易于理解。不然的话,只能是干瘪乏味、思路不清,或者虽然外表华丽,却内在空洞,徒有其表而已。
二
语言文字能力的体现一是口头表达,二是书面写作,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也能互相转化,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本书探讨的是书面写作,对于读者来说,阅读优美流畅、思想深刻的文字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对于写作者来说,进行文字运思和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整理思路、拓展思路的过程。通过写作,把零星的感悟、片段的思考整合升华成为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文字,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打磨思想的过程,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人的思考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与口头表达的快捷和即时反馈不同,文字更需要沉淀,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反复回顾和检视,所以更有助于人深度思考。而且,写作大多数时候是有目标读者的,带着“读者意识”写作,也有助于写作者提高对人的认知。
除了专职的作家、记者、文字工作者等人员之外,大多数人并不直接以文字工作为生,但写作几乎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用到的一项技能。写作能力与我们的人生事业发展往往有着很大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个人软实力,是在现代社会立足所必需的一项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
《纽约时报》中文版曾经刊载过一篇叫《人文学科不该成为冷门》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曾在美国许多知名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他在文中提道:“在每个学期我都充满希望又十分恐惧,如果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我将没什么可教授给他们,而每个学期我都一再发现,他们还是不会写作。他们能够组合起一串串术语,堆砌起大段大段腹语般的句子结构。他们能够围绕碰巧得到的主题和意识形态概念四散转移,而仅仅这么做就能得到好成绩。但说到清晰、简洁地写作,毫无障碍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描述身边的世界——做不到。”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这件看来简单的事却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难怪克林肯博格在文章结尾时说:“写作,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何时获得——都知道,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
美国哈佛大学有六条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其中*条就是培养人清晰、有效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如前面所说,写作能力并不仅仅体现一个人的文字水平,更是一个人的理论素养、思想深度、创新能力、认识水平、逻辑思维、知识储量、文字功底等全方位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比如三个人同时去同一地方进行调查研究,听到的看到的都一样,撰写的三份调查报告却不完全一样,质量有高有低,原因就在于三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差距。可见,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人未来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提高,因此,人人都应该重视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写作的门槛更低了,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写作,通过自媒体发表,甚至通过复制粘贴可以批量生产大量文字产品。但越是在这样信息泛滥的时代,真正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才越能凸显其稀缺性;越是在这样人人都是写手,甚至一切产品都可以自身说话的时代,因渠道稀缺性而附生的传播价值日益衰减,内容本身的传播价值则更加彰显。所以,写作能力的提高,相比以往,不是不重要,而是更重要了。
三
写作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包括文学创作、新闻报道、广告文案、法律文书、应用文写作等各种门类,虽然都需要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作为基础,但在形式规范和内容要求上各有不同。本书研究的是公文写作,公文是运用广泛的一种应用文文体,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流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从党政机关到企业和社会,公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文体。公文写作能力也是职场人士的一项重要能力。
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辅政”“以文治国”的传统,公文在国家政治运行和社会运转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诏敕、奏章等其实都是公文。正是由于公文的重要地位,公文作者才在中国政治和历史舞台上始终扮演着主角,历代的贤相名臣、文人墨客,因一手锦绣文章登上舞台中心,甚至流芳百世的比比皆是。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如《谏逐客书》《治安策》《出师表》等都是公文中的“佼佼者”。
在革命年代,党的*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公文写作,许多重要公文都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亲自起草的,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等。这些文章在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唤醒民众、瓦解敌人等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公文依然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规章制度、部署工作措施、报告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发挥着规范行为、落实政策、部署工作、宣传教育、上传下达、联系左右、互通情报的重要作用。对于从事机关工作的人而言,公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功。你办事能力再强,办会水平再高,办文速度再快,但如果笔头不行,无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使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后你只能帮别人跑跑龙套、打打下手。所以,提升公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公文写作能力的要求,把培养“笔杆子”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能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写作,本身就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肯定。很多在公文写作岗位上历练多年的同志,由于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从而走上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正如唐浩明先生在《评点曾国藩奏折》一书中评价:“一个人能把公文写好,写出水平,就具备了相应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
四
从事公文写作的人成千上万,但能把公文真正写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起来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畏难,虽然干着这项工作,但始终不自信,觉得干不好,没有真正沉下心来琢磨和钻研,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浮气躁,自然在业务上不会有持续提高;有些人虽然想把工作干好,想在业务上不断提升,但由于眼界所限,得不到及时的指点,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虽然下了很大力气,却始终原地踏步;还有些人凭着一点灵气,一开始还能应付裕如,但随着工作要求提高,自己却没有及时学*结,补充养料,于是出现江郎才尽、才思枯竭的情况,最终半途而废;还有人一开始就基础不牢,马步不稳,又缺乏足够的训练,用心不够,每次任务临头都东拼西凑,把公文写成面目可憎的“八股”,在工作中始终无法独当一面。
每一个从事公文写作的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一旦到了这个岗位,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业务不断精进,进而希望自己不但公文写作能力持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能水涨船高,拥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强的职场竞争力。但事实上,公文写作虽然看似门槛不高,人人都能做,但真要做好它,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为基础,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规律,需要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和琢磨,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业务提升路径。只有这样不断努力,持续用功,才有望从初学者一步一步成为大手笔。
从菜鸟、小白,到大拿、大手笔,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武林当中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在不断摔打中,可能鼻青脸肿,甚至满身伤痕,但只要坚定信念,咬定目标,勤于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扎实练功,武艺自然会精进和提高,甚至一飞冲天,成为绝顶高手。每个武林高手练功的过程,都是一个值得诉说的故事。每个公文高手的成长之路,也同样有着不凡的经历。这中间,需要时间的淘洗,经验的积累,还有心志的历练。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其中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就试图从自身经历和体会出发,勾勒出公文写作的进阶道路,描绘出公文写作高手的成长路途。
本书命名为《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六章分别是入门心法、初窥门径、登堂入室、进阶攻略、终极要诀和高手无招。套用武学术语,反映的是一个公文高手的提高过程,对应的是公文写作者业务修炼的不同阶段,读者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下一步目标,从而知道努力的方向。
市面上关于公文写作的书不少,从格式要求,到写作心得,从范文赏析,到实例剖析都有,我为什么还要来凑这个热闹呢?说起来主要源于工作中的切身感悟。我在文字岗位上工作多年,操持各类公文已有时日,这些年经手的大大小小的公文也不少,工作中既有种种困惑,也有一些心得,各种酸甜苦辣都尝过,虽不敢说已成为“武林高手”,但确实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日常的交流和工作指导中,经常有人说,何不把你这些年的经验体会总结成文呢?想了想也是,将之整理编著成书,对自己是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也能借此与同道者分享,共同学习精进。
本书是在几次系统总结后的讲稿基础上扩充整理而成,其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从自身体验中提炼得来。书中引用了大量实际案例,完全是为了陈述观点和启发读者的需要。其中大部分案例出自我的亲身经历,少量来自第二作者,但为了表述的方便和意思的连贯,统一用*人称“我”指代,不做具体区分。由于公文写作所具有的集体性特点,书中列举的很多公文虽由作者牵头完成,但也融入了其他很多人的智慧和劳动,主观上虽不敢贪功,但客观上有掠美之嫌,在此特作说明并致谢忱。
希望每一个拿起这本书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普通读者能从中认识到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一鳞半爪。公文写作人员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拾级而上,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成为大手笔。如果读者觉得其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有一些创新和可取之处,吾愿足矣。就让我们踏上这充满艰辛又不乏乐趣的文字工作旅程吧。
以道驭术
中国人*喜欢讲道,道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周易》上也写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这些话里可以发现,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较玄奥,难以把握,但又很重要。道往往和术、器等相对而言,说明这是一种超越了具体器物和方法层面的抽象原理,或者可以理解成事物的本质性特征,事物背后的基本原则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你看不见它的存在,但它却在深层次支撑着你、影响着你。
《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可见,道是*位的,技法是被排在*后面的。而现代人虽然也学习《孙子兵法》,但多是注重其计谋和策略的论述,而其根本的、*重要的道的思想却常常被忽视,可以说是舍本逐末了。
在公文写作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道”,在我看来,这就是公文写作应该秉持的价值观。要写好公文材料,要成为文章大家,方法和技巧绝不是*位的,摆正价值观才是*位的。价值观层面的建设到位了,在公文写作的道路上才能行得稳、走得正,才能有足够的支撑和底气,不会一开始就陷入一味寻求方法技巧的歧途当中,或者陷入不断怀疑职业价值的焦虑当中。
所以说,价值观是“道”,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都是“术”,始终做到“以道驭术”,才是写好公文材料的*法宝。
在我看来,为文有三层次,首先是情怀,其次是见识,再次是文字。情怀处于*层次,指的就是价值观,是思想底牌;见识指的是视野,是经验,是逻辑,是思维方式;文字指的是笔法,是语感,是格调。如果一开始就本末倒置了,就很难有真正的建树。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认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提出“文以贯道”,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将其发展为“文所以载道”,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载的货物,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所以,如果不能承载“道”,“车”就是在“空驶”,不会对社会、对他人产生实际价值,徒耗人力物力罢了。
文章之道,或者说价值观是从哪来的呢?它不是文章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也不是作者之外的人附上去的,而只能来自写作者本身,是写作者所秉承的价值观、思想品格和精神信念的体现。一个人有正确的价值观,有高尚的精神力量,撰写的文稿也一定具有气质、品格和感人之处。而一个品格低下的人或许偶尔也能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文章,但不会持久,总有一天他会抖搂出自己的价值底牌。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就说:“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鲁迅先生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这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品格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
【导 读】
公文写作的首要条件,就是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策水平,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政策理论根基打牢。不然,就很难把问题讲准确、讲到位。可以说,公文写作是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的反映,文字表达能力只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更重要的则是必须打牢政策理论根基。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公文及其相关内容包括定义、构成要件,与文学作品的差异等有所了解。
节 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公文学科的基础概念,是文书中重要的一类,指文书中的公务文书。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三条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这一规定,首先使我们明确了党政公文形成的本质,即形成于“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过程之中。这就是说,党政机关公文源于党和国家的管理活动,服务于党和国家的管理活动,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活动中产生并发展、完善,又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公务活动中产生效力和作用。
其次,它又告诉我们,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属性,党政机关公文又具有两大特点,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效力,二是规范体式。党政机关公文的“特定效力”,表现为作者的特定性和内容的特定性。党政机关公文的作者是法定作者,即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或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这些作者是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其所制发的公文,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利益,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不仅具有领导和指挥的权力,其中某些内容还规范着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政机关公文具有极强的法定效力。党政机关公文的“规范体式”,是指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以及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制发的公文,文种的确立和使用、格式与标准、行文的方式和方向、处理程序以及语言文字等都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具有完整的规范标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现在,党和国家主管部门先后多次发布有关公文处理方面的规范标准,使党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不断趋于科学和完善。具体到每一篇党政机关公文而言,它应当载有哪些内容,都有特定的范围限制,任何人不能随心所欲。同时,对于这些特定内容,又应如何恰当、合理地加以表述,通过怎样的结构形式反映出来,也都具有特定的制作规范和严格划一的要求。在这方面,党政公文既不同于普通的文字材料,也不同于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图片、声像等其他材料,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性。
再次,进一步明确了党政机关公文的基本功能,即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在行使上述诸种职能时,党政机关公文体现出明显的工具性特征,亦即工具性是党政机关公文的本质属性。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既包括《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15种公文,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又泛指党政机关常用应用文,诸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讲话稿、典型材料、专用书信、大事记、简报、条例、规定、办法等,一般称为“事务文书”,或称“准公文”。狭义的公文,则专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正式文种。
第二节 构成公文的几个要件
一般说来,党政机关公文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定的使用范围
党政机关公文一般仅限于各级党政机关使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比照使用。
二、特定的形成过程
党政机关公文是在行政机关处理和推动国家、集体的公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它要体现党政机关的意志,是其处理公务须臾不可离的书面文字工具。公务活动是党政机关公文赖以形成和生存的客观基础和源泉。这就是说,没有公务活动,就不会产生党政机关公文;党政机关公文产生以后,又反过来为公务活动提供服务。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特定的拟制规范
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都有自己的行文方式和写作体例,具有完整的规范标准,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来写作。它不同于普通的文字材料,具有很强的程式化特性,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公文写作。
只有具备上述几个条件的公文,才能称为党政机关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