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的品格

書城自編碼: 39627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楼宇烈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29773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何以中国·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

售價:HK$ 112.7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文明的故事(全11卷-2024版) 》

售價:HK$ 2631.2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 (2024) 》

售價:HK$ 229.9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万有引力书系:金马 巴拿马铁路悲歌 》

售價:HK$ 112.7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人文与社会译丛:休谟的人生智慧 》

售價:HK$ 78.2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高效时间管理:巧妙且明智地利用时间 》

售價:HK$ 66.7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完美咨询 原书第4版 》

售價:HK$ 86.3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珍藏版) [美]茜拉·科尔哈特卡 》

售價:HK$ 7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1.4
《雄安“水木匠”:白洋淀边造船人》
+

HK$ 110.8
《中国香文化(典藏版)》
+

HK$ 47.5
《孟子诵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升级版)》
+

HK$ 145.2
《古文观止 插图珍藏本》
+

HK$ 64.0
《好好过节:传统节日践家风》
+

HK$ 70.8
《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 一场中国文化盛宴的邀请函 黄》
內容簡介: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撑。否则,我们很难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文化到底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品格与精神!
  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经济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支离破碎,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此应运而生,它是对中国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
  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学六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挚爱,厚积薄发,以聊家常般的平实语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
關於作者:
楼宇烈,汉族,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生于杭州。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曾任全国宗教学会副会长。
目錄
再版赘言 /1
再版缘起 /7
篇 中国文化的百年沉浮
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13
中西之争 /15
文化也要全球化吗 /26
路在何方 /29
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45
天人合一 /52
人文思维 /61
第三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
三玄、四书、五经 /67
五经要义 /69
三玄要义 /77
四书要义 /82
第四篇 儒家与中国文化
儒与儒家 /91
儒学的发展 /93
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103
何谓真儒者 /111
儒家教育之法 /116
第五篇 道家与中国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 /121
道家的发展 /123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36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3
第六篇 佛教与中国文化
起源:佛教的真实面貌 /147
冲突:“水土不服”的佛教教义 /153
磨合:发展中的中国佛教 /159
融合:中国文化的重要支脉 /168
第七篇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伦理的文化 /177
艺术的文化 /188
中国人的艺术与生活 /199
第八篇 中医与中国文化
中医理论之源 /203
中医之道 /206
中医养生要诀 /212
內容試閱
篇中国文化的百年沉浮
  近代以来,西方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西方的思想和理念开始冲击中国古老的文化。经过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西文化之争不断,时至今日,这种争执依然存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而人文精神正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品格。
  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什么叫文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等,跟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历史的载体。我们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朝代,而是指整个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有五千年。所以,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主体性失落了,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中断了,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丧失了。因此,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一点现在正受到巨大的挑战。
  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势不可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将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共存,如果世界文化的发展都趋向一元,那么既无法交流,也无需交流。
  遗憾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也在向全球化发展。当今世界上一些强国的强势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
  我们讲强势文化,说得坦率一点,就是美国文化。在当今世界上,美国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它正在以非常强大的力量和惊人的速度向全球推进。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同样也在影响着那些有着古老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所以目前在欧洲,不管是法国,还是西班牙、德国,同样都在思考,对于美国的强势文化,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应对。
  维护多元文化的存在,保持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民族为关切的一个问题。不然的话,自己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精神都会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地消退,而失去文化主体性以后,国家的独立性也就丧失了。
  但我们不能采取抵制的办法,干脆不交流,这是不行的。当前有一些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有时候就会采取一些完全排斥外来文化的办法来保护自己,比如现在的伊朗,甚至连一些美国的音乐都不准放。这样能不能解决问题呢?解决不了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因此,现在的挑战就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
  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一百多年来,我们实际上一直都在面对这个问题、处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没有解决!不但没有解决,形势还越来越严峻。在今天的中国人中,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人越来越少了。因此,在我们重新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回顾一下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中西之争
  近代的反思
  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着西方巨大的压力,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国家甚至面临着灭亡这样一种巨大的危险,所以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就是:怎样救亡图存?怎样使中国强大?方法是什么?就是向西方学习。因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是西方强大,中国弱小。于是,就开始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西化运动。
  我们初提出来的一个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提出来的。师,就是学习,夷,当时是指外国人;就是说,首先要学习外国人或者说西方人的“长技”,学习他们的优点。
  在当时中国人眼里,西方人的“长技”是什么呢?就是船坚炮利。大家觉得西方人之所以能战胜我们,就是因为他们技术比我们发达,能够制造出军舰、大炮这些现代化的武器。所以中国首先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学习西方人在技术方面的长处,学习好了我们再跟他们抗争。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就开展了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而洋务运动是从1861年开始的,当时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都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
  洋务运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师夷长技”。为此,李鸿章们开办了江南制造厂等现代工业,建起了一支很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而且也向西方派了一大批留学人员,造就了一批人才,大家都感觉不错。
  但是到了1894年,发生了甲午战争。我们都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大致知道是个什么状况。中国的北洋水师,经过30年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面对小小的岛国日本,居然一仗就被打垮了!被彻底打垮了!
  因此人们就开始反思,认识到仅仅只对器物方面进行改革,仅仅只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好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器物文明学得再好也没有用。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严复,他就总结道,西方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绝不仅仅是靠船坚炮利的器物文明,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个现代的、民主的、平等的政治制度,并且通过共和的形式或者君主立宪的形式来保证这种制度文明的有效运作。
  所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都来推动制度的改革。但对如何改革,大家显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主张学法国大革命以后建立起的共和制度;有的人主张向英国学习,搞君主立宪。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想搞君主立宪,因为当时和我们相似的日本,它的明治维新搞的就是君主立宪,既然它能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功?于是就有了戊戌变法。
  结果大家都知道,戊戌变法虽然推出了很多新政,但是后还是失败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现在有人简单地把它归咎到慈禧太后身上,我看也不公平。我想当时是很复杂的情况,是各种势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国外的势力,也有国内的势力。总之,戊戌变法失败了,有一些人也牺牲了,谭嗣同被推到菜市口给砍了头,其他一些人都流亡了,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流亡到日本去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光有器物改革不行,还要有制度改革,但制度改革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度本身也是不行的。戊戌变法结束以后,有人说,整个戊戌变法的改革后就剩下了一个成果,什么成果呢?京师大学堂,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其他的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照旧。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其实也不能说一点变化都没有。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以后,不可能完全退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一定会有所变化。
  另外,还有一批希望发动民主革命、建立共和制度的人,就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民主革命派虽然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却没能将辛亥革命的成果保存下来,后来被袁世凯窃国,复辟了帝制。所以辛亥革命也是不完整的,只是赶走了清朝的皇帝,就整个中国而言,改革还是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又反思,怎么回事?为什么改革始终不能成功?人们就发现我们深层的思想意识里有问题――我们的思想还是旧思想,观念还是旧观念,而改革一定要彻底地从思想观念上去改造,然后才有可能改变制度,改变器物。所以接下来就有人开始酝酿、发动新文化运动。
  一般认为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9年,其实早在1915年就开始了。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彻底地检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的人们认为改革之所以没能成功,就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存在的宗法的、血缘的、封建专制的观念太顽固。这些观念如果不破除的话,中国就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制度改革,更没有办法彻底地改革物质文明。
  新文化运动使改革深入到了意识形态这个层次。这个时候中国开始更加积极地向西方文明学习,比如创办西式学校,引进西方的各种思想,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武器对传统进行彻底的批判。从形式上来看,当时核心的批判集中于对儒家的批判,也就是所谓的“打倒孔家店”。
  比如有一位著名的四川学者,叫吴虞。他写了好几篇文章,认为中国的落后、贫穷,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顽固的宗法血缘制度和观念造成的,这同时也形成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他的文章影响很大,当时胡适就称吴虞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四川老英雄。
  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激烈地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只有破除传统的道德观念,我们才可以有一个新生的机会。同时,在新的教育制度的推动下,整个学科的构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研究学问的方式、方法也都发生了变化。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反思这样批判传统是不是有片面性,或者说有不够慎重的地方。特别是到1914年欧洲发生了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洲的学者都在反思,欧洲文明既然那么好,怎么还会发生这样一场残酷的世界大战呢?这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中国学者的反思。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很多人就到欧洲进行考察,比如梁启超,他是康有为的大弟子,是戊戌变法的主将之一。他到欧洲考察后,回来就写了一本书,叫做《欧游心影录》,记录在欧洲游历时的所见所闻。
  在欧洲,梁启超看到了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萧条的状况,这反映出欧洲文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于是他就反思说,我们过去想的就是一切都是欧洲的好,西方的好,中国的都一无是处,所以希望用西方的思想来彻底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但这样真的就对吗?
  就这样,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从欧洲考察回来以后,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感觉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看待西方文化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西方自然有他们优秀的一面,但我们自己也有一些优秀的传统,应该有所鉴别地学习西方的东西。
  这些从欧洲考察回来的人,当时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我们现在也讲国学热,当时也有一个国学热,也有国学讲堂。很多人觉得,经过对传统的几次批判后,回过头来看,中国文化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也应该认真对待。
  但是,在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还是向西化发展,有些人研究传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传统。比如胡适,胡适很早就提出要整理国故,而且也确实写了不少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有一些也很有见地。但是胡适的目的他自己就讲得很清楚,他说:“我研究国故的目的是要从国故里面去找那些垃圾,把这些垃圾给找出来,然后彻底地把它给清除掉。”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采取了比较客观的、公允的看法。比如说有的人提出来,我们不但要学习西方,同时也要认真地研究中国传统的东西,使得这两者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但是我刚才讲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整体还是倾向于全盘西化。
  西化思维的冲击
  当时人们还没有明确提出“全盘西化”的口号,但是人们的心中是这样想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西文化的争论还在激烈地进行,这时有一些学者公开地举起了全盘西化的大旗。1933年年底的时候,中山大学有一位教授,叫陈序经,他在《中国文化的出路》这篇文章里,就把当时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文化的主张分成了三派。一派他称之为“复古派”,即主张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还有一派他称之为“折中派”,就是提倡调和中西文化;第三派他称之为“西洋派”,即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陈序经自己非常明确地表示,他是特别主张第三派的,要让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至于理由,他说主要有两点:,西洋文化的确比我们进步得多;第二,西洋现代文化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都是现在世界的趋势。
  从当时的情况来讲,我想第二点理由是很有道理的,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就是西洋文化的趋势,无论愿不愿意都得接受,所以就应该完全向西方学习。如果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只会阻碍社会的前进,只会阻碍现代化。这个观点是有普遍意义的,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是这样认识的。
  而点就不能说对了,什么叫西洋文化的确比我们进步得多呢?陈序经对这一点有一点说明,这更是有点奇怪。他说西洋文化无论在思想、艺术、科学、政治、教学、宗教、哲学、文学上都比中国的好。不仅如此,他说就是在衣食住行的生活层面,我们也不及西洋人讲究。所以他的结论是,在西洋文化里面可以找到对中国的好处;反之,在中国文化里面就找不出对西洋的好处,这是他主张全盘西化的一个理由。
  虽然我们说这个理由有点奇怪,但我想现在很多人可能还有这种想法。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趋势,我感觉基本上还是全盘西化,尽管现在没有人公开地像陈序经这样讲。有的人可能也不赞成这样的说法,但实际上却是在不自觉地这么想。
  我简单举一个我自己比较有切身体会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学校里面作学术研究时,人们也都认为西方的研究方法比中国的研究方法来得好,处处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学问,这是很现实的情况。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可能都会听到或者感受到中医已经不行了。中医不行了,这是什么意思?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用西方医学的理论去诠释中医的理论,结果把中医的理论完全解构掉了,已经不是中医原来的那一套精神或者理论了。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许多研究也是这样。我认为,经过这一百年来的改造,很多对传统领域的文化研究都已经全盘西化了,尽管我们没有这样说,但事实上就是这样。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可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产生这样严重的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认为西方的理论、方法比我们先进这种不自觉的意识!
  近我常跟人讲,我们现在的状况就像禅宗里面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很贫困的人怀揣着宝珠,自己却不知道,只好沿街乞讨。佛教里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佛性就在你心中,可你老是看不到自己心中有佛性,只好到处去求别人给你讲,怎么样才能成佛啊?你告诉我,你教教我。其实成佛要靠你自己,因为佛性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所以说他是抱着宝贝到处去乞讨。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珠,我们看不到它,反而到处去求别人,别人的好像就是比我们的先进,比我们的好。
  中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医的理论那么丰富、那么深刻,可是不好好去钻研,《黄帝内经》居然成了中医学院学生的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还有关于戏曲的理论,明清以来的戏曲理论是丰富得不得了的宝藏,我们不好好去研究,却专门请一些导演来导昆曲,而这些导演都是用西方的那套戏曲理论来导!我们有那么丰富的宝贝不去用,却从这儿讨一点来,从那儿讨一点来,把我们的戏曲搞得不中不洋,不古不今,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