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人类的故事 房龙写给普通人的人类简史 1922年“纽伯瑞”金奖作品 全本全译无障碍阅读,内附导读注释初版插图

書城自編碼: 396309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中小学阅读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白马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5422815
出版社: 江苏广陵书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性心理学(裸脊锁线装,一部剖析性心理的百科全书,一本好读实用的性学指南) 》

售價:HK$ 64.4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抢人:数字时代如何快速吸纳精准人才(美国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图书) 》

售價:HK$ 66.7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 》

售價:HK$ 67.9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债务机器:美国的银行政策与个人陷阱 》

售價:HK$ 79.4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售價:HK$ 182.6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HK$ 78.2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售價:HK$ 66.7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HK$ 90.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0
《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孝经 (全本)/中华传世经典诵读文库》
+

HK$ 93.6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

HK$ 81.4
《历代诗词曲精选300首》
+

HK$ 180.3
《漫绘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全套10册(新版)第2辑小学生版三国演义》
+

HK$ 213.6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连环画(彩图注音版)》
+

HK$ 17.7
《快乐读书吧四年级下册-细菌世界历险记》
編輯推薦:
1.1921年横空出世,斩获1922年纽伯瑞金奖,不仅适合孩子阅读,建立世界史观,大人也可从中获益匪浅。
2.余秋雨梅子涵鼎力推荐,提高语文成绩,从读经典开始!
3.全本全译,精编精译精校,将房龙幽默风趣,简洁直白的协作风格原貌呈现。
4.导读专业精炼,注释丰富准确,房龙亲笔插图。
5.世界史入门读物。房龙说“人类历史就是一个饥饿的生命不断追寻食物的历史。”他用写故事的方式写历史,将人类的诞生、童年、成长、无知、求索、苦痛、斗争和进步的历程用64章近23万字娓娓道来。它不仅将镜头贴近局部和具体的英雄,也将更多的笔墨去描写一个个不知名却又实实在在发挥着影响的普通人,讲述了他们的困境、情绪和选择。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曾被许多历史学家阐述过,比如犹太人的漫游故事、大航海时代的探险故事、希波战争的复仇故事,等等,但从房龙笔下写出来,就特别过瘾。
7.重量轻,便于携带;版式疏朗,不费眼。收藏、馈赠俱佳。
內容簡介:
《人类的故事》是荷裔美国学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代表作。房龙用扎实严谨的资料和流畅生动的文字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娓娓道来,带领读者回到远古,讲述人类文明的源头、帝国的辉煌兴衰、文明精神的种种尝试和可能。将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生动活泼地一一呈现,也生动讲述了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在历史的维度上客观评述他们的成败得失。
關於作者: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
房龙青年时期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房龙在上大学前后,穷苦困顿,屡经漂泊,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工作,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有一度还曾经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技巧。1913年起他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直至去世。房龙多才多艺,能说和写十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的插图便全部出自自己手笔。
目錄
1??第一章?舞台布景
?6??第二章?我们最早的先人
?8??第三章?史前人类
10??第四章?象形文字
15??第五章?尼罗河谷
18??第六章?埃及的故事
21??第七章?美索不达米亚
22??第八章?苏美尔人
26??第九章?摩西
29??第十章?腓尼基人
31??第十一章?印欧人
33??第十二章?爱琴海
36??第十三章?古希腊人
38??第十四章?古希腊城邦
41??第十五章?古希腊的自治
44??第十六章?古希腊的生活
?48??第十七章?古希腊的戏剧
?51??第十八章?希波战争
?55??第十九章?雅典与斯巴达
?57??第二十章?亚历山大大帝
?59??第二十一章?小结
?61??第二十二章?罗马与迦太基
?72??第二十三章?罗马的崛起
?75??第二十四章?罗马帝国
?84??第二十五章?拿撒勒的约书亚
?89??第二十六章?罗马的覆灭
?94??第二十七章?教会的崛起
101??第二十八章?穆罕默德
106??第二十九章?查理曼大帝
110??第三十章?北欧人
112??第三十一章?封建社会
115??第三十二章?骑士制度
118??第三十三章?教皇与皇帝
124??第三十四章?十字军东征
128??第三十五章?中世纪的城市
137??第三十六章?中世纪的自治
141??第三十七章?中世纪的世界
148??第三十八章?中世纪的贸易
154??第三十九章?文艺复兴
166??第四十章?表现的时代
171??第四十一章?伟大的发现
183??第四十二章?佛陀与孔子
190??第四十三章?宗教改革
199??第四十四章?宗教战争
212??第四十五章?英国革命
225??第四十六章?势力均衡
229??第四十七章?俄罗斯的崛起
235??第四十八章?俄罗斯与瑞典
239??第四十九章?普鲁士的崛起
242??第五十章?重商主义
246??第五十一章?美国革命
251??第五十二章?法国大革命
263??第五十三章?拿破仑
273??第五十四章?神圣同盟
282??第五十五章?大反动
289??第五十六章?民族独立运动
307??第五十七章?发动机的时代
315??第五十八章?社会革命
319??第五十九章?解放
325??第六十章?科学时代
329??第六十一章?艺术
341??第六十二章?殖民扩张与战争
349??第六十三章?新世界
357??第六十四章?永恒的真理
內容試閱
种好处女地
??——“小书虫读经典”总序
梅子涵

儿童并不知道什么叫经典。在很多儿童的阅读眼睛里,你口口声声说的经典也许还没有路边黑黑的店里买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漫画好看。现在多少儿童的书包里都是那种漫画,还有那些迅速瞎编出来的故事。那些迅速瞎编的人都在当富豪了,他们招摇过市、继续瞎编,扩大着自己的富豪王国。很多人都担心呢!我也担心。我们都担心什么呢?我们担心,这会不会使得我们的很多孩子成为一个个阅读的小瘪三?什么叫瘪三,大概的解释就是:口袋里瘪瘪的,一分钱也没有,衣服破烂,脸上有污垢,在马路上荡来荡去。那么什么叫阅读瘪三呢?大概的解释就是:没有读到过什么好的文学作品,你让他讲个故事给你听听,他一开口就很认真地讲了一个低俗段子,他讲的时候还兴奋地笑个不停,脸上也有光彩。可是你仔细看看,那个光彩不是金黄的,不是碧绿的,不是鲜红的。那么那是怎样的呢?你去看看那是怎样的吧,仔细地看看,我不描述了,总之我也描述不好。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很多很多年来,人类一直在想办法,让儿童们阅读到他们应该阅读的书,阅读那些可以给他们的记忆留下美丽印象、久远温暖、善良智慧、生命道理的书。那些等他们长大以后,留恋地想到、说起,而且心里和神情都很体面的书。是的,体面,这个词很要紧。它不是指涂脂抹粉再出门,当然,需要的脂粉也应该涂抹;它不是指穿着昂贵衣服上街、会客,当然,买得起高价衣服也不错,买不起,那就穿得合身、干干净净。我现在说的体面是指另一种体面。哪一种呢?我想也不用我来解释吧,也许你的解释会比我的更恰当。
生命的童年是无比美妙的,也是必须栽培的。如果不把“经典”往这美妙里栽培,这美妙的童年长着长着就弯弯曲曲、怪里怪气了。这个世界实在是不应当有许多怪里怪气、内心可恶的成年人的。这个世界所有的让生命活得危险、活得可怜、活得很多条道路都不通罗马的原因,几乎都可以从这些坏人的脚印、手印,乃至屁股印里找到证据。让他们全部死去、不再降生的根本方法究竟是什么,我们目前无法说得清楚,可是我们应该相信,种好“处女地”,把真正的良种栽入童年这块干净的土地,是幼小生命可以长好,并且可以优质成长的一个关键、大前提,一个每个大人都可以试一试的好处方,甚至是一个经典处方。否则这么多年来四面八方的国家都喊着“经典阅读”简直就是瞎喊了。你觉得这会是瞎喊吗?我觉得不会!当然不会!
我在丹麦的时候,曾经在安徒生的铜像前站过。他为儿童写过最好的故事,但是他没有成为富豪。铜像的头转向左前方,安徒生的目光童话般软和、缥缈,那时他当然不会是在想怎么成为一个富豪!陪同的人说,因为左前方是那时人类的第一个儿童乐园,安徒生的眼睛是在看着那个乐园里的孩子们。他是在看着那处女地。他是不是在想,他写的那些美好、善良的诗和故事究竟能栽种出些什么呢?他好像能肯定,又不能完全确定。但是他对自己说:我还是要继续栽种,因为我是一个种处女地的人!
安徒生铜像软和、缥缈的目光也是哥本哈根大街上的一个童话。
我是一个种处女地的人。所有的为孩子们出版他们最应该阅读的书的人也都是种处女地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好好种,孩子们也应当好好读。真正的富豪,不是那些瞎编、瞎出烂书的人,而应当是好孩子,是我们。只不过这里所说的富豪不是指拥有很多钱,而是指拥有生命里的体面、高贵的情怀,是指孩子们长大后,怎么看都是一个像样的人,从里到外充满经典气味!这不是很容易达到。但是,阅读经典长大的人会渴望自己达到。这种渴望,已经很经典了!

译者序

房龙(1882—1944)是荷兰裔的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全名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年1月14日生于荷兰鹿特丹,尽管家庭富有,可是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因而他从小就喜欢逃避到“过去”中,在历史著作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房龙1903年后前往美国和德国求学。在美国期间,他在康奈尔大学完成了本科课程。之后前往德国,于1911年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但他没有从此开始纯书斋的学术生涯,相反,他颇看轻这种生活,他说:“学问一旦穿上专家的拖鞋,躲进了它的所谓华屋,且将它鞋上泥土之肥料抖去之时,它便预先宣布了自己的死亡。与人隔绝的知识生活是会把人引向毁灭中去的。”房龙一生漂泊不定。他周游世界,先后当过编辑、记者,也曾在美国的数所大学任教。他的天才、他的苦读、他的人生历练、他的刻意修炼(他一度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风趣的技巧),使他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能说和写十种文字,拉一手甜美的小提琴,他也喜欢画画,他所有著作的插图皆出于自己的手笔。这一切的一切,给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13年起,房龙开始写作历史书籍。1921年他以《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风靡世界。直至1944年去世,房龙一共写了二十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文明的开端》(《上古人》《古代的人》)、《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漫话圣
经》)、《美国的故事》、《房龙地理》(《人类的家园》)、《人类的艺术》、《宽容》(《人类的解放》)、《与世界伟人谈心》、《巴赫传》、《航行于七大洋的船舶》(《荷兰航海家宝典》)、《伦勃朗传》和《荷兰共和国兴衰史》等。房龙的作品在当时可谓饮誉世界。中国、荷兰、德国、法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日本、印度、苏联、西班牙、意大利、波兰、匈牙利、希腊等国家都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1944年3月11日,房龙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去世。他去世的当天,一家报纸刊登讣告时用了这样的标题:《历史成就了他的名声—房龙逝世》。房龙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博士,可是他没有把历史学限定在少数专家的领域中,他用生花妙笔把历史写成人人能懂且与人人相关的东西。
《人类的故事》当年一问世就引来了书评界的一致欢呼,并为房龙赢得了当年的最佳少儿读物奖。在五年之内,这本书就印行了三十余版,不下一千万册,房龙本人仅这本书的收入据说就达到五十万美元。确实,《人类的故事》一书看上去像是一本给孩子读的书,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房龙妙趣横生的语言引人入胜,而他亲自手绘的插图又把全书装点得格外光彩夺目。五年内大家疯狂地读着这本书。而十年之后,以至更长的时间内,人们还在继续读着这本书。它还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都把这本书当作那个时代最好的历史通史类入门书。人类生命史和命运史通过房龙对一个个细节的精雕细镂就变成了一场语言盛宴,读者们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得到了益处。甚至连那些本意是给这本书挑刺儿的职业历史学家,也在展读之后承认:在房龙的妙笔之下,历史上的那些化石般的人物都好像苏醒过来,一个个栩栩如生。
《人类的故事》一书内容的重点在古老的东方和近代的欧洲。在篇幅上明显以西方文明的发展为主。关于中国文化,房龙仅在《佛陀与孔子》一章中用不多的篇幅涉及。作为西方学者,房龙更关心西方文化的近代化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成为推动近几个世纪文明变迁的最大动力。
西方世界从文艺复兴开始。从“对神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关注”,这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种点点滴滴中的希腊精神的复兴,这种复兴和罗马法典的影响以及近代商业的兴起,奠定了近代世界的基础。在房龙的这本书中,历史在一次次交战中前进着,从东方古老土地上的一次次纷争,到雅典与斯巴达之争、罗马与迦太基之争,到基督教与伊斯兰的碰撞,到宪政国家的兴起,到殖民化运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房龙在本书中似乎要证明这样一件事:人类一直在探索一个更好世界的可能性。以理智和常识为基础的启蒙精神仍然在激励着人类寻找一个更好的精神家园,尽管屡遭挫折,人类仍然在惨淡地期望最终能以宽容之心抵挡住总是一再涌涨的无知和偏执的洪水。
房龙学识渊博,思想敏锐,文笔亲切而灵动,最终成为一个知名人士。可是他的启蒙工作带给他的常常只是孤独和寂寞。由于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宣扬进化论,所以这本书在当时无法进入许多州的公共图书馆;而《圣经的故事》一书中房龙关于圣母圣子的描写被视为不敬,使他颇受责备;还有那本强烈批判政治和文化专制、大力张扬所谓异端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读物《宽容》,也一度遭到冷遇。房龙终其一生都在盼望着人类的常识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能够成为建立一个更理性和更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基础。然而,他的社会理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他在一片怀疑和猜忌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房龙的一生中,他从来不曾气馁或陷入消极。房龙寄希望于更年轻的一代人,希望他们能把文明之光薪火相传。
中国出版界对房龙作品的译介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于1925年出版了沈性仁女士的译本,分上下两册。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报人和作家曹聚仁先生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后来在他的《书林新话》中有这样的记叙:书拿在手上后,他“一直就从真如看到了上海北站。又从北站看到了家中,从黄昏看到了天明,看完了才睡觉”。曹先生在后来的回忆录《我与我的世界》中又写道:

这五十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
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众所周知,房龙的书籍知识量很大,专有名词较多。且由于房龙本身站在西方人的文化立场,自然会在言说中产生许多中国读者不甚明了的提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书一方面尽量采用在学界比较通行的专有名词译法,另一方面做了大量的注释。注释部分参考和引用了200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内容。本书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提供一个能够与中国读者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新译本。
当然,此译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白马
2011年1月






给汉斯吉与威廉:
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一个叔叔—正是他使我爱上书本和绘画的—答应带我经历一次值得回味的探险,即:我将和他一起攀上鹿特丹①老圣劳伦斯塔的塔顶。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一位教堂司事拿着一把大钥匙—有圣彼得的钥匙一样大—打开一扇神秘的门。他说:“当你回来,想出去的时候,你摁一下门铃就好了。”随着生锈的古老锁链的沉重声响,他把我们与外面喧嚣的街市隔开,将我们锁进了一个充满崭新和陌生体验的世界。
这是我生活中第一次遭遇可以听闻的寂静。当我们爬上第一道楼梯后,在我有限的对自然的知识中又新添了一项—可以触及的黑暗。一枚火柴向我们显示向上的道路往哪儿延伸。我们到达了上一层,然后再一层,然后又是一层,直到我们记不清究竟已经到了第几层—接着总会又是一层。突然,我们的四周有了充足的光线。这一层与教堂的穹顶处于同一高度,它被当作储藏室使用。在数英寸②厚的积尘之下,横陈着若干神圣信仰的象征器物—它们已经被这个城市的善男信女们在多年前遗弃了。我们的祖先一度把这些物件视为象征生死的神器,现在却成了枯朽的垃圾。勤勉的老鼠在神人的雕像里筑窝,警觉的蜘蛛在一位圣徒舒展的臂膀上织起大网。
再上一层,我们才得知刚才的光的来源。庞大而敞开的众窗户(窗户上有沉重的铁栅栏)使得这间又高又荒凉的屋子成了几百只鸽子的巢穴。风从铁栅栏间吹过。空气中充满了奇怪而又悦耳的音乐。这是在我们脚下的市井之声,但距离已经将这种声音净化。大车的轰鸣声,马蹄的嘚嘚声,起重机和滑轮的轧轧声,耐心的蒸汽机发出的咝咝声(它们以成百上千种方式干着本来应该是人干的活)—这些都融汇成一种轻柔曼妙的沙沙低语,给鸽子们起伏的咕咕叫声提供了美妙的音响背景。
这里是楼层的尽头,却又是梯子的起点。在第一节梯子(这是一节古老的、光滑的梯子,我们不得不用脚去小心探索)之后,又是一个全新的、更大的奇观—城市之钟。我看到了时间的心脏。我可以听到疾行的秒针的沉重脉搏—一声、两声、三声,一直到六十声。然后突然出现了一声战栗。似乎所有的轮子都停止了转动,一分钟的时间从永恒那儿被切割下来。大钟不间断地又开始了下一分钟: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直到最后,经过一阵警告似的震颤,许多轮子摩擦着在我们头顶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向世界宣告正午的莅临。
再上面一层是钟楼,有精美的小钟以及它们可怕的姊妹。在中间是个大钟—当我子夜时分听到它的声响时,我会不寒而栗,因为那是在向人们警示即将到来的火灾或洪灾。在庄严的孤独中,它似乎在沉思着过往六百年的历史(在这六百年间,它分享着鹿特丹人的欢乐和哀愁)。在它的周围,整齐地挂着许多小钟,就像老式药铺里整齐排列着的蓝色罐子。每过两周,它会向乡里百姓奏响美妙的音调。在那个日子里,乡亲们会来赶集,或买或卖,打探大千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但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尚有一口孑然独立的黑色大钟—远离它的同类,肃然而严厉—这是宣布死亡的丧钟。
再往上行是更多的黑暗以及其他的梯子,比我们前面爬过的更陡、更险。忽然之间,空气清新的宽阔天宇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经抵达最高的楼顶,头上是天空,脚下是城市—一个小小的玩具般的城市,城里蝼蚁般的人群急匆匆地来回奔忙,每个人都一心想着自个儿的事。而在石头城墙之外,是开阔的乡村绿野。
这是我第一次目击了这个浩瀚的世界。
从那以后,一旦有机会,我就会攀上塔顶自娱。虽然爬楼梯很辛苦,但在我看来费这点力气还是完全值得的。
另外,我也知道我将得到怎样的回报。我会看到大地和天空。会听到我的更夫朋友讲的故事—他住在一个建在楼座避风处的小棚里,负责看管大钟,是这些钟的父亲。另外他还肩负发布火警的任务。但他也享受那闲暇的时光,在那些时候,他会点上烟管,沉浸在自己平和的思绪中。他在大约五十年前进过学堂,虽然几乎没读什么书,但由于在塔顶待了这么多年,已经从四面环绕着他的广阔世界中汲取了丰富的智慧。
关于历史,他知道得很多,对他而言历史是活生生的。“那儿,”他会指着河道的拐角对我说,“在那里,我的孩子,你看见那些树了吗?就是在那儿,奥兰治公爵凿开堤岸,淹没了土地,从而拯救了莱顿①。”或者,他会给我讲老默兹河②的故事。一直讲到这条宽阔的河流不再仅仅是一个方便的港口,而成为一条奇妙的通衢,载着德·鲁伊特和特隆普③的船队,开启那最后一次声名远播的征程—为了让大海成为所有人的大海,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还看到了那些小村庄,环列于护佑它们的教堂周围。许多年以前,那教堂曾经是它们的神圣护佑者的家。远远地,我们可以看到代尔夫特①的斜塔。就在离斜塔穹顶不远的地方,沉默者威廉②被暗杀;而也就是在那儿,格劳修斯③学会了造自己的第一个拉丁语句子。再远一些,是长矮型的高德教堂,那是伊拉斯谟④早年的家园。这个男人的智慧力量被证明比许多国王的军队更为强大,伊拉斯谟—这个救济院出身的人的大名现已为全世界所熟知。
最后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的银色海岸线。而就在我们脚下,与大海形成鲜明比照的是:斑驳的屋顶、烟囱、房屋、花园、医院、学校、铁路,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家的所在。但这座塔楼使我们得以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我们古旧的家园:嘈杂混乱的街道和集市、工厂和作坊,成为对人类能力与意志的极佳表述。而这一切中最好的东西,则是从四面八方包围着我们的浩瀚辉煌的过去。当我们重新回到日常生活所需面对的任务时,这辉煌的过去会给予我们新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问题。
历史是宏伟的经验之塔,它是时间在过去岁月的无边原野上构筑起来的。想要到达这古老建筑的穹顶,一窥它所赐予的全景,绝非易事。塔内没有电梯,但年轻人的双脚是强劲有力的,它们能使年轻人登攀而上。
现在,我把能打开大门的钥匙给予你们。
当你们回来的时候,你们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我热衷于此。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第一章?舞台布景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之下。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向何处去?
慢慢地,但凭着坚忍的勇气,我们把这个问号一步步推向遥远的界限,越过地平线—在那儿,我们希望能找到我们所要的答案。
我们还没有走出多远。
我们所知的仍然非常有限,但是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地:我们已经能够(以相当的准确性)猜测出很多事情。
在这一章里,我将根据我们现在深信不疑的知识告诉你们,当人类第一次出现之时,舞台布景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把动物在地球上得以生存的时间表示为一条长线(如下页图),那么长线的最上端这条细小的线,就表示人类(或者多多少少类似于人的生灵)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
人类是最后一个登场的,却是第一个运用自己的大脑来达到征服自然的目的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人类,而不是研究猫啊狗啊马啊或任何别的什么动物—尽管就这些动物自身而言,也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进化过程。














? 人类的出现

就我们所知,在最初始的时候,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是一个燃烧着的大火球,是浩渺的宇宙之海中一团小小的烟云。慢慢地,经过了几百万年,地球的表面烧光了,外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如注的大雨一直在下,击打在这了无生命的岩石上,磨蚀了坚硬的花岗岩,并把泥沙冲入山谷—在冒着热气的地球上,这些山谷隐藏在高高的悬崖之间。
当太阳破空而出时,最后的时刻来临了,它看到这个小星球上有几个小水洼—这些小水洼后来发展成了东西半球上的浩渺海洋。
然后有一天,伟大的奇迹出现了。本是无生命的东西,却创造出了生命。
第一个包含生命的细胞漂浮在茫茫海水之中。
在几百万年的光阴里,它都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但是就在这一漫长的时段里,它萌生出一些习性,使它得以更容易地在处境恶劣的地球上生存下来。这些细胞中,有些最喜欢待在湖泊和水洼的黑暗深处。它们在水中沉积的淤泥里扎下根(淤泥是雨水从山顶上冲下来的),于是它们成了植物。其他的细胞则喜欢四处游走,从而长出了奇怪的有关节的腿,就像蝎子一样,开始在海底爬行,它们的周围是植物和像水母一样的淡绿色生物。还有另一些细胞(覆盖着鳞片),依靠游泳动作,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找寻食物。渐渐地,它们使海洋里充斥了无数的鱼类。
同时,植物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它们开始寻找新的家园。海底空间已经不够它们居住了。它们不情愿地离开了水,在海滩或山脚下的泥岸上找到自己新的家园。一天两次,大海的潮汐用咸咸的海水将它们淹没。而其余的时间,这些植物尽量去适应不太惬意的环境,努力在覆盖地表的稀薄空气中生存下来。经过几个世纪的适应,它们学会了如何在空气中活得和在水中一样舒服。它们变得越来越大,长成了灌木林和树丛。最后,它们学会了盛开芳艳的花朵,吸引忙碌的大黄蜂和鸟类前来,把它们的种子带到远方的角角落落,直到整个地球都覆盖了绿色的草原,或是沐浴在大树的浓密树荫之下。
于是有些鱼也开始离开大海,尝试用肺来呼吸,就像以前用鳃呼吸一样。我们称这类生物为“两栖动物”,意思是:它们能在陆地上生活得跟在水里一样自如。从你面前的路上跳过的第一只青蛙就能告诉你,左右逢源的两栖生活是多么地逍遥如意。
这些动物一旦离开了水,就逐渐适应了陆地生活。有些成了爬行动物(这类生物像蜥蜴一样爬行),与昆虫共享森林的寂静。为了能在松软的土地上更快地移动,它们的腿日益发达。个头也越来越大,直至全世界都遍布了这样一些庞然大物(生物学手册称之为鱼龙、巨龙、雷龙)。它们一直长到三四十英尺①,能像大猫耍小猫一样地逗弄大象。
爬行动物家族的某些成员开始了树上生活(当时的树木常有一百多英尺高)。它们已经不需要用腿行走,但它们必须迅速地从一根树枝移动到另一根树枝上。因此,它们把自己身上的一部分皮肤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东西,它从体侧一直延展到前脚的小脚趾。逐渐地,它们在这个皮降落伞外面覆盖上羽毛,把尾巴变成转向杆,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成了真正的鸟类。
此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所有的大型爬行类动物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了。我们不知道原因。也许是因为气候突变,也许是因为它们已经长得太大,既不会游泳也不会行走和爬行,眼睁睁地看着巨大的蕨类植物和树木,但就是够不到,于是便饿死了。无论原因何在,持续了上百万年的巨型爬行类动物的古老帝国算是完结了。
然后,这个世界开始被完全不同的生物占据。它们是爬行动物的子孙,但它们与爬行动物全然不同,因为它们用乳房,用母兽的乳房来哺育幼崽。因此,现代科学称它们为“哺乳动物”。它们已经褪去了鱼鳞,也没有像鸟一样长出羽毛,而是长出了一身毛发。不管怎么说,哺乳动物发展出了一些特有的习性,使它们比之其他动物有着很大的优越性。母亲把幼子之卵置于体内,直到出生。而在此之外的所有动物—到那时为止—都让自己的孩子们暴露于寒冷、酷热以及受其他野兽袭击的危险之下。哺乳动物长期把幼子带在身边,在它们仍然太弱小、无法抗击敌人之时,护佑着它们。这样,哺乳动物幼崽的成活希望就大大增加了,因为它们能从母亲那里学会许多本领。如果你曾见过母猫教小猫咪如何照顾自己,教它们如何洗脸、如何捉老鼠,你就能明白这一点。
但关于这些哺乳动物我无须多言,因为你们已经知道得够多了。它们围绕在你们的周围。它们是你们在街上和家里的日常伙伴,而在动物园的铁栅栏后面,你们还能瞧见自己不甚熟悉的它们的
远亲。
现在,我们到了指明分界线的时候了:人类离开了浑浑噩噩、生生灭灭的生物种群的漫长队伍,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来造就自己种群的命运。
有一种哺乳动物,其找寻食物和栖身之所的能力要远超于其他族类。它学会了用自己的前脚拿住猎物。经过练习,它发展出了手一般的爪。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它学会了把全身的重心置于两条后腿之上(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虽然人类做这个动作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但每个孩童还得从头学起)。
这种动物半猿半猴,但比两者都要优越。它成了最成功的猎捕者,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可以生存。为了更安全地生活,它一般成群活动。它还学会发出奇怪的叫声,警告孩子们有危险迫近。几十万年之后,它开始用喉部发出的这些声响来交谈。
这种动物—也许你们很难相信—是你们最早的“类人”祖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