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1.精选2003年申遗成功以来古琴艺术领域57篇代表性学术论文;
2.汇集田青、丁承运、吴文光、李祥霆、陈应时、章华英、林晨、李村等名家名作;
3.采用精装、烫金工艺,尽显古朴气质。
|
內容簡介: |
《幽兰春晓》精选了2003年以来古琴艺术领域57篇代表性学术论文,涉及琴论、琴史、琴派、琴曲、琴指法、琴律与琴调、琴谱与打谱、琴人、琴器、评论等主题,从中我们得以窥见杨荫浏、查阜西、管平湖等前辈学者和琴家为保护和传承琴学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并乐见当代学者立足传统,采用新方法、新观念进一步挖掘古琴琴器及琴乐意蕴的创新和担当精神。
|
關於作者: |
田青,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艺术评论》《中国音乐学》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乐》《中国人的音乐》等多部著作,2017年出版九卷本《田青文集》。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将中国佛教音乐带到国际舞台,2004年曾作为艺术总监与星云大师一起率领两岸三大语系八大丛林组成的“中华佛教音乐团”巡演于港、澳、台及美、加等地,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及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
目錄:
|
上 册
琴 论
琴乐是一个不断变革发展的多元开放系统
——兼及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秦 序/003
中国古老音乐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建立“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的意义和价值 ..............袁静芳/029
古琴音乐阐释略论 ..................................................吴文光/041
高罗佩对古琴谱中“调意”“指法手势图”与“减字谱”的研究
——以《琴道》的论述为主.........................................李美燕/055
“自况”的行为方式及其求索
——从《溪山琴况》谈起...........................................宋 瑾/069
《溪山琴况》的演奏论主旨............................................刘承华/077
新时期陕西古琴研究与保护工作述略...................................李 村/099
从涓子到李贽
——“三‘心’一线”之古琴美学史意义 ..............................毛 睿/110
琴 史
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琴人文化身份探析......................胡 斌/121
中国古代琴僧现象的文化解读.........................................司冰琳/131
古琴西徂史迹寻踪
——由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想到的.................宫宏宇/139
口述历史书写的琴学实践
——以《蜀中琴人口述史》制作为例.................................杨 晓/170
故宫藏琴曲《秋鸿》图谱册因及元明徐门琴考证...........................王 风/182
由《琴书大全》管窥“调子”音乐.........................................薛冬艳/207
《仁智要录·调子品》与古琴“调意”之渊源与流变.........................丁承运/225
中国古琴东传朝鲜半岛考.............................................钟芳芳/235
《神奇秘谱》版本考..................................................吕 壮/246
琴 派
琴乐流派的结构研究法...............................................杨春薇/265
明代虞山琴派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述考.................................章华英/278
此是乔家正始音
——“淮阳琴派”史料再考察.......................................严晓星/292
琴 曲
从《凤求凰》看历代琴曲与时代同步发展之优良传统 ......................冯光钰/325
古琴曲《欸乃》辨说 ..................................................李祥霆/338
耶律楚材所弹《广陵散》研究
——兼考《广陵散》在宋元时期的发展...............................吴安宇/343
“胡笳”类琴曲研究..................................................王建欣/358
琴曲《流水》演奏版本比较.....................................蔡际洲 刘 曦/379
琴指法
古琴指法谱字研究 ..................................................杨秋悦/397
有无之间
——释古琴散、泛、按操作法中的衔接手势 ..........................杨 芬/410
古琴指法谱字分析
——以《良宵引》为例.............................................林 晨/422
下 册
琴律与琴调
论《东皋琴谱》的琴律 ................................................陈应时/447
管子律数与古琴徽位的嫩芽翠枝
——中国古代音乐史讲义备忘录...................................赵宋光/457
古琴减字谱中的隐藏智慧
——古琴谱中独有的律学资料展现出琴律发展历程 ..................李 玫/487
从半音阶到五声音阶
——明清琴曲音律实践与意识形态的汇合 ..........................谢俊仁/501
从《律话》背景材料看作者的学术路向及价值.............................谭映雪/525
从扎利诺音阶的实践看古琴音乐的纯律与“复合律制”问题.................喻 辉/532
古琴声学特性与音响表现关系解析.....................................杨 帆/542
深入研究古琴乐调 挖掘曾钟乐律内涵
——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 40 周年 ................................崔 宪/550
琴谱与打谱
多元多彩的传统古琴艺术
——部分琴曲“打谱”中的发现.....................................龚 一/571
《东皋琴谱》的打谱及其琴歌吟唱初探.................................戴晓莲/589
中国古代减字谱再认识...............................................吴志武/606
日藏明清古琴文献调查报告
——《步虚仙谱》研究 ................................鸟谷部辉彦 何子珺/619
琴 人
李允中与天津近现代琴坛.............................................李凤云/641
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之考订与若干问题研究...............................戴 微/652
我的演奏,我的创作
——成公亮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讲座记录稿 ..........................成公亮/675
巨擘遗规
——黄勉之古琴演奏特点初探.....................................吴 叶/693
以“操缦”观成公亮琴乐
——从《忆故人》谈起.............................................李 娟/704
弦 根
——管平湖与中国音乐研究所.....................................张振涛/718
琴 器
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的乐器工艺学初探...........................贺志凌/743
论古瑟对琴、筝乐器发展之影响.......................................付丽娜/763
让古琴醒来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上的发言 ....................田 青/773
让古琴醒来
——由浙江省博物馆藏琴声音品质检测到
传世古琴的保护.......................李明忠 崔宪 李村 冯卓慧/777
张之洞与谭嗣同的斫琴意向与政治隐喻 ................................孙晓辉/793
由“踞转而鼓琴”引申出的早期琴制问题
——兼与钱慧真君商榷...........................................吴跃华/818
评 论
一生的琴缘
——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国乐大师 CD 专辑”系列制品
述评《管平湖》...........................................乔建中/829
艰巨的工作在后头
——感于“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蔡良玉/834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对中国传统古琴艺术保护的贡献...............王子初/840
回顾、思考与展望? ?
——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五周年纪念... .............................................吴钊/848
保护古琴遗产!.....................................................许健/854
编后记 .................。............................................. 857
|
內容試閱:
|
编后记
2003 年 11 月 7 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此为标志,古琴艺术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二十年来,古琴艺术由被遗忘和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变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呈现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盛。从我国已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项目来看,古琴艺术的保护成效最为显著,对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措施,在传承、推广、研究等方面均达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古琴艺术不同于其他传统音乐形式,长期以来,其传承群体主要限定于文人阶层。只有具备识文断字能力的文人,才能阅读古琴谱,因此,弹琴也常被视为文人阶层身份的象征。当下,教育的普及扫除了学习古琴的门槛障碍,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对传统文化和古琴艺术的热爱加入其中。
20 世纪 50 年代,由查阜西先生主持的一项调查工作显示,全国能够演奏古琴者不足百人。普通民众无缘接触,也就无法感受古琴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这样一种文化内涵深厚、艺术情感丰富的音乐形式,需长期浸淫其中才能有所体味。所以,针对由于陌生而产生的疏离感,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导,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各地琴社、琴家,共同开展古琴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不同形式的公益性活动,通过演出、讲座、展览等形式,让社会各界接触古琴、了解古琴,进而热爱古琴。二十年来,累计举办千余场活动,现场受众数十万人。其中,“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把遗产交给未来”“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泰山北斗映蓝天”等活动已形成品牌效应,持续、有效地发挥着宣传推广古琴艺术的作用。据林晨女士统计,2003 年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保护机构举办了 50 余次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出版社出版古琴艺术书籍达百余部之多,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以千计。这些成果在挖掘传统、总结历史的同时,其本身也创造了历史,成为古琴艺术发展史上尤为厚重的篇章。
为了总结这二十年的保护成就,回顾古琴艺术的保护历程,进而揭示其衰落与兴盛所蕴含的文化机理,我们精选了 2003 年以来的代表性学术论,以发表时间为序,编辑成书。内容涉及琴论、琴史、琴派、琴曲、琴指法、琴律与琴调、琴谱与打谱、琴人、琴器、评论等不同领域,既是琴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古琴艺术二十年历程的学理性呈现。此外,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更加丰富的内容,体现更多作者的学术思考,编者不得已做出人均一篇的限定标准,由此也留下了许多艰难选择后的遗憾。
《幽兰》《春晓吟》是古琴作品中较为知名的二首,被视为富有平和中正、声微志远之气。本书冠名《幽兰春晓》,意在体现历史悠久、情感深邃的古琴艺术不再“厄于陈蔡”,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民族共识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书在编纂的过程中,得到了作者们的大力支持和真诚的鼓励。无论是琴界泰斗还是学界中坚,都将对古琴艺术的热爱注入于此,成为编者强大的学术后盾。他们对于每段文献、每个谱例,甚至对待排版格式的认真与执着,令编者颇为受益,也激励着我们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每一篇文稿。尽管如此,受限于编者的学力,错漏之处仍在所难免,还望诸方家不吝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古琴艺术的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并通过设立“院级学术研究项目”的方式给予支持,在此对相关部门的同仁表达诚挚的谢意。最后要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王红总编及诸位编辑老师,是他们专业、细致、高效的工作使本书得以如期付梓。
编者
2023 年 1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