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售價:HK$
79.4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的代表作
★流传百年的童话经典,让神奇的青鸟带你找到真正的幸福!
★其作品想象力异常丰富,充满了诗意的幻想,虽有时披上了童话的面纱,但仍展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并以神秘的方式牵动着读者的思绪,刺激着他们的想象力。——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青鸟》版本众多,为什么有经验的读者选择作家榜版?7大硬核入手理由—— 全新译本优美流畅:四川外国语大学名师胡博乔译自法国1920年原著原版,完整收录六幕十二场,译文忠于原文,优美流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乌克兰艺术家Ulyana Nikitina原创彩图81张,生动还原书中经典场景。内外双封宜读宜藏:量身定制内外双封面,质感细腻颜值爆棚。激发想象传世之作:作者荣获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奇幻之旅中带您发现幸福的真谛。原创导读讲透精髓:译者原创7200字长文导读,助您读透《青鸟》的精神内核。详实年表开拓视野:特别新增莫里斯·梅特林克年表,带您快速了解作者的传奇人生。装帧精美典藏之选:字大图美版式疏朗,宜读宜藏宜送人。
|
內容簡介: |
故事发生在一个盛大节日的前夜。
整个小镇都在灯火辉煌中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除了街边小屋中贫穷的小兄妹。哥哥迪蒂尔和妹妹美蒂尔趴在窗前看着别人的宴会和美食,羡慕他们的富有但并不嫌弃自家的困顿。
就在这时,破旧的木门突然打开了,一位老妇人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请他们帮助自己去寻找一只青鸟,这是一只象征幸福的青鸟,有了它,老妇人生病的孙女就会痊愈。
善良的兄妹马上踏上征程,去寻找那只无比神奇的青鸟。其实,老妇人是拥有魔法的仙姑,她能召唤光明女神,也能请出精灵,甚至还让兄妹俩见到逝去的亲人;陪伴兄妹前行的狗先生、猫小姐、面包人、糖公公、水精灵、火精灵……他们有的善良,有的虚荣,有的悲观,有的积极,透过他们精彩纷呈的对话,人性的本质和幸福的真谛一览无余。
兄妹二人穿越时空,历经磨难,感觉青鸟就在不远处,触手可及却又仿佛永远也得不到它,直到他们恍然大悟:幸福其实就在眼前……翻开本书,让我们放下纠结,扔掉抱怨,远离攀比,永远记得自己心中也有一只幸福的青鸟。
|
關於作者: |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
比利时家喻户晓的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享有“比利时的莎士比亚”之誉。
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市,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自然万物深怀热爱与敬畏。
12岁,入读根特圣巴伯学院,中学毕业后遵照父母要求攻读法律。19岁,进入根特大学学习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家乡短暂担任律师,但他并不热衷于此。
24岁,在巴黎结识了一批作家,内心燃起文学的火焰,踏上文学创作之路,后于《七星文库》发表首篇小说。次年回到根特,开始在《青年比利时》上发表诗作。
28岁,创作了诗集《温室》和戏剧《马莱娜公主》,广受赞誉由此信心倍增,而后几年相继出版了多部重要作品。
39岁,散文集《蜜蜂的生活》出版。45 岁,散文集《花的智慧》出版。46 岁创作了代表作《青鸟》,次年《青鸟》在法国出版备受好评。
49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梅特林克在全世界的声誉与日俱增。52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比利时被德国入侵后,开始用笔和演讲为祖国而战。
68岁,散文集《蚂蚁的生活》出版。
70岁,被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封为伯爵。
77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携妻子前往美国避难。85岁,回到法国尼斯的豪华别墅定居。
86岁,被法兰西学院授予法兰西语言奖。同年,回忆录《蓝色泡沫》出版。
87岁,在法国尼斯的家中逝世。
经典代表作:《青鸟》《蜜蜂的生活》《花的智慧》《蚂蚁的生活》《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译者简介
胡博乔
法语译者,法国尼斯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法语笔译研究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法语文学、尤其是象征主义文学的研究,近年来专注于体认翻译学的理论研究,并翻译出版了多部译著,完成的译作超过百万字。
全新译作《青鸟》系列,译文忠于原文,优美流畅,成功入选“作家榜经典名著”。
|
目錄:
|
导读
寻找青鸟:发现爱的真谛 /1
出场人物的装扮 /01
第一幕
第一场:樵夫的小屋 /001
第二幕
第二场:贝尔月娜仙姑的宫殿 /035
第三场:回忆之国 /050
第三幕
第四场:夜之宫殿 /071
第五场:树精森林 /104
第四幕
第六场:幕布之前 /140
第七场:墓地 /144
第八场:幕布之前 /153
第九场:幸福花园 /157
第五幕
第十场:未来王国 /195
第六幕
第十一场:告别时分 /227
第十二场:醒来 /239
附录
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258
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259
莫里斯·梅特林克年表 /270
|
內容試閱:
|
导读 寻找青鸟:发现爱的真谛 所有的故事都是生活的比喻
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奇幻剧《青鸟》,讲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童话故事——
贫穷的樵夫家有一对年幼的孩子:哥哥迪蒂尔、妹妹美蒂尔。在圣诞节前夜,两个孩子受到贝尔月娜仙姑的委托,出发去寻找一只通体蔚蓝、象征着幸福的“青鸟”。为了找到青鸟,孩子们探寻了诸多神秘领域:回忆之国、夜之宫殿、树精森林、墓地、幸福花园和未来王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冒险。
《青鸟》在巴黎刚刚出版的时候并没引起很大反响,直到1908年9月30日由导演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将其搬上舞台,才开始受到瞩目。随后,这部奇幻剧被译成英文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广受赞誉,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1911年3月2日,《青鸟》在海外的成功终于引起了巴黎戏剧界的关注,在奥德翁剧院和莫加多尔剧院两次重演,好评如潮。
《青鸟》的成功使梅特林克在全世界的声誉与日俱增,并和这部戏剧共同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梅特林克被评论家们称作“伟大的神秘主义者”“在世的象征主义者中最重要的一位”“比利时的莎士比亚”,《青鸟》则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深刻的作品之一”。1911年11月,梅特林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价:“其作品想象力异常丰富,充满了诗意的幻想,虽有时披上了童话的面纱,但仍展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并以神秘的方式牵动着读者的思绪,刺激着他们的想象力。”
该剧的改编记录令人印象深刻。数十年间,《青鸟》先后被改编成歌剧、小说以及多部影视作品。法国作曲家亚伯·沃夫根据梅特林克的剧本创作出一部同名歌剧,于1919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梅特林克的女友乔治特·勒布朗根据这部戏剧写了一部儿童小说。而《青鸟》的第一部好莱坞改编影片拍摄于1918年,导演是莫里斯·图纳尔,有人认为他是当时电影界最伟大的视觉大师之一。第二次银幕改编由沃尔特·朗于1940年执导,并请来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童星秀兰·邓波尔出演。第三次银幕改编由乔治·库克于1976年执导,由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简·方达等主演。
《青鸟》的影响不仅于此。引用法国现代文学教授安德里亚·托马斯的话,“青鸟的形象,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下来”。它出现在10欧元和50欧元的纪念币上,出现在数不清的流行歌曲的歌词里,出现在超级英雄的漫画里,成为网络社交媒体推特的商标标志,成为电子游戏中的人物,甚至成了日剧和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主题曲的名字。
只适合诵读,不适合演出的戏剧
尽管由《青鸟》改编成的舞台剧和影视剧不计其数,但莫里斯·梅特林克始终认为,《青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剧本。从创作伊始,他就将这个文本定性为一个“不可能被完美演出的剧本”,接受这个剧本的最佳方式,是通过诵读文本,而不是通过观看表演。
作者本人的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一代又一代的导演根据《青鸟》创作和改编舞台剧和电影,甚至不乏好莱坞的大制作,然而这些影视剧作始终无法跟剧本本身的受欢迎程度相匹敌。1940年的电影虽然有秀兰·邓波尔的加盟,却依然被视为是一部失败之作;1976年库克导演的版本,尽管众星云集,但票房惨淡;1918年,图纳尔导演的版本也算不上经典;而这部作品改编的舞台剧,也始终无法列入西方戏剧舞台常盛不衰的经典剧目……这与《青鸟》的剧本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不同的国家出版、始终受到读者欢迎的局面形成了强烈反差。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写作创造出来的华丽的魔法奇观,与改编后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乏味产生了巨大反差。
究竟何为象征主义写作?象征主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隐喻的方式表达思想和审美情趣的文学手法。它推崇对神秘事物的感知,善于营造奇幻的意境。万事万物,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日升月落、鸟叫虫鸣,抑或是城市中的车马川流、络绎人群,在象征主义作家眼里都包含着某种神秘的精神,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最伟大的象征主义作家之一,梅特林克是用文字营造神秘奇幻气氛的高手。他用精准优美、别具一格的句子,描绘了各种诡秘莫测、光怪陆离的场景,一如他对迪蒂尔首次转动钻石、施展魔法时的场景变化的描写,以及对第七场中墓地变化成花园的场景描写。
在象征主义文学中,文字是具有魔力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承担着类似于魔法师的职责,即用文字构建出一个个幽玄深奥的奇幻世界。可以说,《青鸟》的首要特征就是“奇观化”。在梅特林克所创造的奇幻世界中,不乏绚丽的色彩、灵动的舞蹈、悦耳的音乐相互交织的玄妙景象,然而对于梅特林克而言,能够呈现这一切的,只能是文字——他利用文字的暗示性,成功地实现了文字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之间的互通,营造出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而若利用舞台和影像将这些奇观“具体化”,文字所引发的无尽想象就会凝滞,从而使奇观失去大部分魅力。
寻获超凡智慧的“英雄之旅”
除了文字营造出的种种奇观,《青鸟》的故事本身也十分引人入胜。
开场时恰逢圣诞节前夜,迪蒂尔和美蒂尔兄妹俩在“陈设简单朴素,但并不显得凄凉”的樵夫小屋的卧室中准备入睡。这时,一个外表丑陋的“巫婆”突然造访,向他们寻求帮助,说自己的小孙女身染重病、危在旦夕,请他们去寻找一只青鸟来拯救孙女的性命。于是,两个孩子与光明女神、面包大人、水精灵、火精灵、糖公公、猫小姐以及狗先生一起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旅途。
从贝尔月娜仙姑的宫殿出发后,他们首先来到了回忆之国,见到了去世的爷爷奶奶和一众弟弟妹妹;随后他们到达了夜之宫殿,与黑夜女神周旋,见识了隐藏在黑暗中的奥秘;紧接着,他们被猫小姐骗到了树精森林,又侥幸逃生;之后,他们又先后游历了墓地、幸福花园和未来王国,各有一番非凡的经历和见闻。
他们不顾一切地想要找到青鸟,但每一次都与青鸟失之交臂。第十二场,也是最后一场,题为“醒来”:孩子们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虽然没能找到青鸟,但事情发生了神奇的转折——他们发现“屋内的一切,包括墙壁,都透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梦幻氛围,让人感觉无比清爽、欢乐与幸福。日光欢快地透过两扇关闭的百叶窗的每一个缝隙”,他们猛然意识到,青鸟原来就在自己家中……
法国文学研究者、精神分析专家安德烈·德松认为:“梅特林克笔下的人物是在梦境般的氛围中极力寻找自我。”这样的“寻找自我”之旅符合约瑟夫·坎贝尔提出的英雄历险神话模型。坎贝尔认为:“无论主人公是荒诞还是崇高,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是外邦人还是犹太人,他的旅程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也就是说,所有神话都遵循相同的模式,主角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一场这样的“英雄之旅”:离开平凡的日常生活世界,进入一个超自然的奇迹之地冒险,在那里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能力,通过种种困难和惊险的考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终,英雄从这次神秘的冒险中凯旋,并拥有了赐予同伴美好事物的力量。无论是中国的经典小说《西游记》,还是乔治·卢卡斯的电影《星球大战》、托尔金创作的《魔戒》或罗琳的《哈利·波特》,乃至大受欢迎的电子游戏《塞尔达传说》,无不遵循了这样的叙事模式。
《青鸟》同样如此。在《青鸟》中,是贝尔月娜仙姑向两兄妹发出了“寻找青鸟”这一冒险的邀请。而在他们的“英雄之旅”中,贝尔月娜仙姑和光明女神都充当了提供“护身符”、协助攻克难关的“保护者”角色。仙姑为孩子们提供了冒险所需要的神秘力量——一顶漂亮的魔法帽,转动帽徽上的钻石,就能打开神奇的智慧之眼,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光明女神则用自己的能力照亮黑暗,为孩子们指明方向。
两位小主人公在寻找青鸟的探险中,徜徉于一个又一个流动的、奇特而朦胧的梦境,并在其中经受一系列考验。每成功通过一次考验,主角都会获得新的领悟、成长和进步。
故事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设定,即对“青鸟”的处理。在旅途中,孩子们曾经四次找到“青鸟”,但“青鸟”每次都会变色、死去或者逃走。孩子们最终发现,他们从一开始就拥有青鸟——青鸟就是家中的斑!迪蒂尔感叹道:“为了寻找青鸟,我们走了这么远的路,它却近在眼前!”如此一来,兄妹俩的这次冒险之旅看似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拥有了想要获得的东西。然而,按照坎贝尔的观点,“英雄之旅”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到有形的宝物,而是为了变得更有智慧;换句话说,是学会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宝物”只是一个象征,得到“宝物”也不是最终目的。迪蒂尔和美蒂尔踏上旅程,是为了学会从另一个更加智慧的角度看待生活,是为了能够意识到他们一直拥有“青鸟”——这便是这趟旅程的意义。在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地对真理进行探索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真理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因此,兄妹俩的这趟“英雄之旅”,无疑具有一种“通过冒险获得超凡智慧”的性质。这在结尾处就能看出来,两人回到原本贫穷简朴的家中,却发现家里的一切都熠生辉,都被某种神奇的力量照亮,显现出魔法般的明亮欢快。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关系,孩子们与周围人和事的关系,都因他们在这趟“英雄之旅”中获得的智慧而得到了极大升华。这一卓越的智慧就是:发现庸常平凡的生活中隐藏着的神圣而玄妙的一面。剧情的开头和结尾,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现实,却因为主角所获得的智慧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看,这部剧实现了首尾呼应,形成了严谨的闭环。
从这样的闭环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梅特林克的真正用意。他想要通过文字来弥合“现实世界”和“神秘世界”的间隙,将二者融为一体。在他看来,真正具有智慧的人,能够打开自己的“智慧之眼”,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参悟到深奥精妙、不可思议的永恒真理。就像坎贝尔所说的:“两个世界,即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往往被描绘成相距甚远……实际上,它们是一体的。神的领域是我们的日常世界的一个被遗忘的维度,而‘英雄之旅’的全部意义,便是探索这个维度的存在。”
童话背后的“密码”
阅读《青鸟》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感受作品字里行间的奇幻色彩,通过剧情、对话和人物的行动,欣赏一部精彩纷呈的童话。正如美国作家贝蒂娜·利博维茨·纳普对《青鸟》的评论:“该剧以非常简单易懂的语言写成,仿佛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会被其吸引,沉浸其中。”第二种方式,则是了解作品背后的神秘主义讯息,破解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密码”。
“暗示”与“编码”是象征主义作家惯用的写作手法。万事万物在象征主义者眼中都不是其本身,而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作者往往不会秉笔直书,而是通过某种“象征之物”来“暗示”想要表达的思想,并在其明显的物质特征背后寻找隐藏的精神性,在所有发生的事件中探寻背后的联系和晦涩的意义。
因此,阅读象征主义作品,更像是在“破译密码”。梅特林克确实在文本之中留下了许多这类密码。
人物的名字便是其一。主人公迪蒂尔(Tyltyl)和美蒂尔(Mytyl),以及他们的猫蒂尔蕾特(Tylette)和狗蒂尔罗(Tyl?),名字中都有“蒂尔”(Tyl)这个字母组合。在梅特林克从小沉浸的弗拉芒文化中,“蒂尔”(Tyl)是“灵魂”的象征。在故事结尾,我们似乎得到了暗示,两兄妹的肉身一直都在沉睡,并没有离开卧室,他们实际上经历了一场“灵魂出窍”的神游,这个暗示在名字中早已埋下伏笔。
而两兄妹“保护者”的名字——“贝尔月娜”(Bérylune)更是暗藏玄机。她的名字由“祖母绿宝石”(béryl)和“月亮”(lune)组成。很显然,前者是在暗示仙姑给迪蒂尔的那顶祖母绿魔法帽,转动帽徽上的钻石便能打开智慧之眼,驱散噩梦、恐惧和幻想,可以让肉眼超越局限,窥见事物中隐藏着的神秘本质。正是因为这顶帽子,两兄妹才能够进入神秘世界,开启“英雄之旅”。“月亮”更是给仙姑的身份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月亮的阴晴圆缺、捉摸不定,也象征了仙姑喜怒无常的脾气和变幻多端的外貌。
该剧一共有十二场。作者在剧幕结构中使用的这个数字值得注意。古代文明以月相变化来计算一年的周期,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而在《青鸟》的故事中,兄妹俩的旅程所跨越的时间刚好是整整一年。本剧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夜晚,而且正如前面所述,数字十二所象征的“月亮”也对应了故事的重要人物——贝尔月娜仙姑,正是她为主角们开启了“英雄之旅”的大门。此外,在神秘主义文化中,“十二”的象征意义不胜枚举,比如黄道十二星座等。
在阅读第七场“墓地”的时候,读者或许会因为诡异的剧情而心生疑惑。在这一场中,兄妹俩来到了人类的墓地,想在这里探寻青鸟之所在。
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接受度较高的阐述是,作者想要通过这个情节来暗示死亡的虚幻。梅特林克认为,人在去世之后,灵魂一定会去往另外一个世界,而不是“人死如灯灭”,或者如孤魂野鬼一般只能待在阴冷潮湿的墓穴之中。因此,迪蒂尔在剧中的台词“这里一个死去的人都没有”,就像是作者对死亡这一命运的挑战式的宣言,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宏大的美感。
青鸟:终极秘密与自我觉醒
现在,我们需要破解的最后一个“密码”,便是“青鸟”这个象征符号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1912年,《青鸟》在伦敦海马克皇家剧院上演时,剧院的节目单上是这样介绍的:
青鸟是法国洛林民间传说中一个古老的象征,它全身呈现如梦似幻的蔚蓝色,居住在梦幻的蓝色国度,找到它的人,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许多文化中,“鸟”象征着“秘密与真相”。例如,诺亚方舟上的人们想知道洪水是否已经退去,就先后派出乌鸦与鸽子去寻找答案;在巴斯克地区的传说中,有一种有着特殊能力的蓝色鸟儿,能够说出万物的真相;《一千零一夜》中也有“能言鸟”,这种神奇的鸟儿是绿色的,能够揭示所有秘密,传递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
因此,能找到青鸟的人,也就是能够获知秘密的答案与真相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寻找到真正的幸福。
从叙事的角度来看,青鸟是贯穿故事的主线:孩子们所到过的每个地方都有它出现的痕迹,却总是无法真正找到它。他们本以为青鸟就在回忆之国的爷爷奶奶家,然而那鸟儿最终变成了黑色的;黑夜女神拥有真正的青鸟,她把它藏在夜之宫殿最深处的一道门里,藏在数不尽的以月光为食的蓝色鸟儿中,而孩子们最终还是错过了真正的青鸟。
青鸟本身充满了神秘色彩,它藏匿行踪、难以靠近,又生性多变、不可捉摸。此外,青鸟的颜色——天空般的蔚蓝色,更是凸显了青鸟本身的诡秘莫测。
在象征层面,蔚蓝色代表了“无限”,意味着高度和深度——上有一望无际的青天,下有深不可测的碧海。如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可至极邪?”歌德也在《色彩论》中提到,蔚蓝色象征着智慧,象征着向无限翔的精神。他认为:“这种颜色对眼睛产生一种奇特的、几乎无法形容的效果。它是忧郁、浪漫的色彩,归根结底,象征了人类因为认知的有限性而对世界和宇宙产生的巨大疑问。”可见,蔚蓝色也常常与幽深玄奥的智慧联系在一起。
因此,面对蔚蓝色的青鸟,就像面对神秘的天空和幽深的大海一样,我们唯一能够窥见的,或许只有它的颜色。法国哲学家、诗人加斯东·巴什拉认为:“蓝色是黑暗转化为光明的中间色。”这似乎就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蒂尔兄妹寻找青鸟失败时,鸟儿会变成黑色。黑色代表着坠入无知的晦暗的绝望,而蓝色却总吸引着我们继续探索和寻找。
从猫小姐与黑夜女神、橡树爷爷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当人类拥有了青鸟,就会知道大自然和宇宙中所有的秘密。得知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一切终极秘密的答案,就能实现内心的觉醒,最终获得真正的幸福。
蒂尔兄妹的这一趟冒险,也是一场认知觉醒的旅程:在回忆之国,蒂尔兄妹见到了过世的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们,懂得了纪念和怀念的价值;在夜之宫殿,蒂尔兄妹置身于光明无法照到的晦暗角落,直面世间存在的一切阴暗之物,明白了世界上还有着许多未解之谜;在树精森林,兄妹俩死里逃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会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在墓地,他们窥见了死亡背后的虚无;在幸福花园,他们了解了何为真正持久的快乐,懂得了只为满足欲望的享乐有时无限接近于痛苦,而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平淡、坚固而持久的幸福;在未来王国,兄妹俩看到了每个降临于世的人都会带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殊意义,理解了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与价值……
他们打开了内在的智慧之眼,在看上去平凡无奇的家中窥察到了非凡的意义。在追寻青鸟这个终极奥秘的答案之旅中,他们发现了万事万物的灵魂,明白了物质毕竟只是表象,而真正珍贵的是精神的价值。
因此,才有了故事末尾的一幕:迪蒂尔无私地献出了青鸟,帮助了邻家小姑娘。梅特林克想要告诉我们,大多数人从出生以来始终没有享受过身边的幸福,因为他们误以为物质享受才是幸福。其实,真正的幸福是用一颗无私的心帮助他人而带来的精神享受——助人为幸福快乐之本。
纵观《青鸟》的整个故事,我们会发现,作者想要利用青鸟来象征的那个幽玄深奥的秘密的终极答案,其实就是“爱”。梅特林克用整部《青鸟》,表达了一种“爱的哲学”:只有内心怀有深沉的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梅特林克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极其有趣的结尾。无论是蒂尔兄妹还是邻家小姑娘,没人能够获得青鸟——青鸟最终还是飞走了。不过,青鸟的飞离并不是令人伤心和绝望的,而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巨大可能性,它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勇气,邀请人们开始新的追寻。正如歌德所言:“我们爱思索蓝色,不是因为它向我们而来,而是因为它吸引我们朝它而去。”
《青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充满象征性的情节,概括了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全部哲学思想和艺术,是这位伟大的文学天才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梅特林克认为,世界是由可见之物与不可见之物、可见的肉体与不可见的心灵所维系的,因此,作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可见的表面现象的描写,应该进入精神的殿堂,挖掘隐秘的精神价值。基于这种哲学上的认识,梅特林克致力把生活的渊源和隐秘之处探索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戏剧诗人必须把他对未知事物的想法带到现实生活中,带到日常生活中。他必须思考,以何种方式、何种形式,在何种条件下,根据何种规律,展示那更高的力量、不可理解的影响、无限的原则——作为一个诗人,他相信宇宙是充满了这些原则的——这对人类的命运至关重要。”
当我们读完《青鸟》,或许一块面包、一颗糖、一股流动的水,都会在我们眼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果我们愿意追随梅特林克的脚步,去探寻平凡生活背后隐藏着的奇妙意味,谁知道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