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9.8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9.7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8.2
《
心跳重置
》
售價:HK$
60.7
《
云中记
》
售價:HK$
78.2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8.3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6.7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80.3
|
編輯推薦: |
◆ 庄雅婷暌违七年作品,关于人生的心灵断舍离。
收录资深媒体人庄雅婷近几年的54篇文章,用犀利直爽的文笔,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浮浮沉沉的生活里的所有心绪。从“日常哲思”“人际关系”“自我提升”出发,以洞察、改变、解决的路径,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缓解日常焦虑的当代生活指南。
◆ 呈现了一种与宏大叙事相对应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大剌剌地反鸡汤反矫情,在到处制造焦虑的当下,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如何不卷不躺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找到让自己舒服和自洽的方式:硬起心肠,守护自己的柔软,进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柔软。
◆ 你总是心太软,却忘记让生活好起来的人,都是硬心肠。
听过很多道理,总有一句,能过好这一生。人生在世,浮浮沉沉,心肠忽软忽硬,硬起心肠,断掉不甘心,舍去妄念,离开一切消耗,心肠坚硬,人生才会柔软。
◆ 人间清醒指南。听过很多道理,总有一句,能过好这一生。
焦虑、物欲、无效社交、不必要的随和、鸡肋情感、不甘心、得不到、已失去……庄雅婷用精准的文字讲述如何去做关于人生的断舍离。如何顺应生命的周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不怕不被爱,不怕跟别人不一样,不怕被讨厌
|
內容簡介: |
《硬心肠》是作家、资深媒体人庄雅婷的最新随笔集,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浮浮沉沉的生活里的所有心绪,一种与宏大叙事相对应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现代人总有各种各样的困境,怎样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自洽的生活状态,是对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的课题,庄雅婷也借着这些文字,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就是硬起心肠,守护自己的柔软,进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柔软。她大剌剌地反鸡汤反矫情,在到处制造焦虑的当下,身体力行地告诉读者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如何不卷不躺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找到让自己舒服和自洽的方式。她不把自己当作工具,不去自我合理化一些自己价值观不接纳的事情,不怕跟别人不一样,不怕被讨厌,也不怕不好惹,给人一种“生活中的不确定,我都能慢慢搞定”的希望感,为读者提供一份缓解日常焦虑的日常生活指南。
|
關於作者: |
庄雅婷
作家,媒体人。
曾任《东方壹周》编辑总监、《嘉人》杂志副主编。曾在《MISS格调》《周末画报》《vogue》《男人装》等多家报 刊杂志开设专栏。以耿直、有态度、犀利著称。
代表作:《那些有伤的年轻人》《爱你就像爱生病》《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
目錄:
|
DIYI章 在“来都来了”的世界“算了算了”地活
过好这一生,咬牙切齿给谁看
永远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若明白生之哀乐,你一定够软弱
在“来都来了”的世界“算了算了”地活
一错到底,也是对的
而我决定不去人多的地方
谁温情泛滥,谁就一塌糊涂
“做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
谁还不是命运拨弄,起起落落分分合合?
“那些年,你有 N 个待删除选项”
每当你打算做个温柔的人……
你有没有感受过生活中的步步惊心?
做人如修仙,修仙也很苦
多少人默默攥紧了拳头,决定再也不“断舍离”了?
一旦接受了“活着好累”这种设定……
挺住!我们能活!
愿我们都能遇见“心软的神”
再见波澜壮阔的这一年
第二章 别闹了,做人那么有趣干吗啊
没有边界感,就永远拎不清
且将薄情付旧日
你我线上常见面,线下别相逢
“死了吗?”“还没有。”
放下玩具,举起双手,都没有微词
别闹了,做人那么有趣干吗啊
“这位女士 / 先生,请问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被轻忽和暗算的中年人
人们不再相信复杂而丰富的人了
你今天被吸了吗?
糟糕,我被表情管理了!
明月觉得外人香
生活冗余的阻断法则
如何无微不至地搞砸一段关系?
从今天起,做一个知之甚少的人
所有人都开始不耐烦
当代女子沟通技巧
第三章 让我们都充满破绽地活着吧
突然有一天,再也说不出“可是”
那绵绵绵绵绵绵绵绵情意
“你还没有忘记那些过去吗?”
我累了,我真的累了
这把年纪了,你不必去做的几件事
所有无法诉之于口的痛,都变成了兴趣广泛
人生苦短,躺下说“算了”
你看不上他,却忘不了他
我们彼此撒娇,温暖的怀抱已经不够用
细数那些“可以但是没必要”的事儿
“我不想谈恋爱啊。”“不。你想谈。”
“请注意!您的人生经验即将过期……”
你是不是越来越不耐烦了?我觉得挺好
对方正在疯狂向你输出……
为什么中年人那么爱生闷气?
不撕行吗?
让我们都充满破绽地活着吧!
一只慢船去中年
那些年我们吃的那些教训
|
內容試閱:
|
过好这一生,咬牙切齿给谁看
但凡活到一定年纪,总有一些体悟忍不住要和人分享。良善一点来讲,也算是过来人愿后来人少走歧途、少受波澜;自私一点来想,是关于自我的一个验证,总想看看这样走来是不是走对了,此刻又行走在生物链序列的哪一个层次中;再庸俗一点,好为人师确实也是一种病,未尝不是一种焦虑感,也是要先占个高位,从另一角度证明尚未落败。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给自己当下的活法寻找合理性。也就是说,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总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证明:在我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我也做出过努力,在赚钱和开心还有责任感之间平衡过,认为这样的生活适合我,并且也许是我已经能做到的最好。
几乎所有的鸡汤和你以为的人生准则,都是基于这样的“自我开解”和“他人开导”得来的。所以我一直喜欢虹影写过的那篇《在东京拜访一事无成者周树人》,她在最后借言,“周树人近四十岁突然爆发,变成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变成的人:我在临近四十岁时渐渐沉静随遇而安,做一个努力模仿当年周树人的人——我终于敢做一个失败者”。
有些道理,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你拉远镜头,放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里看——也未必没道理,但未免有些“小”。当然,如果再宏观一点,那么虚无主义就又要冒头了,并没有什么意义存在,哪有什么真的“好”与“坏”。
我一向喜欢虚无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不执着。所以真的虚无主义都应该是金牛座,会更投入地纵情声色、耽于享乐、活在当下。就好比色或空其实都一样,过于强调色或空,都属于没明白。而何时色何时空,那才是人生大智慧,丝毫做不得假,全凭悟性。
我喜欢的很多词,都是看着不费劲的。比如从容、优雅、风流。这些词有的是仗着天生才华或悟性,或者是后来真的想得开,要么就是眼界高。当然,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真的不费劲,想维持这些词汇,可能要比旁人付出多很多倍的成本。事情好玩就在这里:一旦你字字血声声泪地说“你知道我付出了什么吗”之后,这些词就会“砰”的一声原地爆炸。剩下大家尴尬地站在那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所以我这些年喜欢看一些杂书或散文,喜欢那种“只谈生活、不讲道理”的生活方式。也很爱看大家买了些什么、去哪玩耍游乐、爱侣之间又有了什么黑段子之类。反正懂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不如顺流而下看风景,偶尔江心捞捞鱼;哪天心情好了,也能中流击水一下,砥柱五分钟,尽兴不尽兴差不多就撤回来。啊,听着可是真不讲究。
但也是没想到,近年来,就算看段子、杂文,也会经常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我胆子小,经常被吓到。我还比较敏感,从文字中经常可以看到心肠。所以,如今点开一篇文章,从对心灵的影响角度来说,跟点开一颗地雷也差不多了。
《没有买这支口红的女的没人要》《你睡觉的时候美国人都在努力工作》《中产阶级“落阶”的深层焦虑》《你为什么还这么low》《像我一样努力过,才有我一样的生活哦》《没有去过这里的人也敢说自己爱旅行》等等。也许你看过类似的文章,也许你大概了解我说的意思,很多事儿吧,不能说不对,但就是让人隐隐觉得不舒服。
可能是:太使劲儿了?太咬牙切齿了?
我很害怕某一类工作狂,他们努力的地方都在邮件或朋友圈、微信群里。刷的全是行业趋势和自己如何加班、如何心系公司、如何死而后已。你看不到他的性情和真正的工作状态,你只看到一个活体公司告示牌。这样的人,你问他一句“吃了吗”可能都会觉得亵渎他,因为可能引发系列“项目正在上线 / 上市关键期,很多人已经 N 天没有好好吃过饭了,等我们在庆功宴上举杯吧朋友”这样的宣传口径。
我还害怕某一类生活方式达人,他们传达出来的所有信息就是:你如果不这么过,你就没品位。你要像我一样控制我“寄几”,跑步瑜伽撸铁;你要像我一样对相貌负责,并且吃同款牛油果;你要像我一样去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旅行”;你要像我一样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否则,你一个不努力不自控不会花钱的家伙,没人爱,上不了层次,活该烂在家里的沙发上。
我还害怕鸡汤导师和情感专家,他们会告诉你,人必须努力、必须上进,因为世界是残酷的、资格是对等的。“你交往的人是和你一样的人,你必须进入那个圈层”“爱情是势均力敌,婚姻是门当户对”“只有努力过,爱搭不理才会变成高攀不起”类似这样的观点,都是过于放大了努力的作用。
听起来,这篇文章写到后面,好像在黑“努力”这个词。可是我真的没有啊。
我只是有一点惊讶,谈论生活,不应该是风流婉转眼波过处、当时寻常相逢一笑吗?为何都变成了恶形恶状、咬牙切齿?想知道当事人在对自己发什么样的狠。
努力没有错,朝前走也没有错。人一旦决定了自己行进的方向,就会甘之如饴。剩下的事,可能就是控制面部肌肉了。我说过很多次,你要站得高看得远,深信自己可以值得更好的东西,但假如声嘶力竭地招呼大家:“看啊,你们看我多努力啊,我值得啊。我美好啊。”就会给人一种慕容复再次疯了的感觉。
觉得是对当下生活过于焦虑,在还不笃定的时候过于急切地想证明自己。我大概明白之所以这些会让我隐隐觉得不舒服,就是因为我感觉到了生活的本质其实也是“尽人事,听天命”。更因为我害怕那种咬牙切齿的努力,那背后不应该仅仅是对美好的向往,可能更多的是急于告别过去的自己、一雪前耻的复仇感。那个感觉,可能跟一篇文章的标题有点像――《我特么努力了二十多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星巴克》……
我是觉得,总是把努力挂在嘴边,让所有人都看到你奋力拼搏、品位卓绝、思绪深邃,其实还是另一种捉襟见肘。因为那种咬牙切齿的感觉都没能很好地掩藏住,总会在美好生活的表象上流露出一些硬心肠。一想到这样的美好,都是吃了那么多苦换来的,也使幸福感打了很多折扣。
如何过好这一生,都是冷暖自知。可美好和成功,属于宇宙恩赐和报偿系列,搞成雪耻和复仇系列就不要了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