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內容簡介: |
《重阳》是当代散文名家梁衡先生继《觅渡》和《洗尘》之后的又一部语言优美、意味隽永的散文集。
梁先生写散文,既有读万卷书的深厚积淀,也有行万里路的细致考察。《重阳》全书分为“梦回塞上”“人文森林”“履痕处处”“大情大理”“为艺为文”五个部分,书中有政治历史的咀嚼,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有人生社会的思考。情感真挚热烈,语言流畅动人。全书体现了梁先生散文的一贯风格,说大事、大情、大理,在恬淡、悠远中透露出一种至情至性、悲天悯人的情怀。
|
關於作者: |
梁衡,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和科普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普首席人文顾问。曾任《光明日报》记者、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著有新闻四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署长笔记》《总编手记》, 散文集《觅渡》《洗尘》《重阳》《树梢上的中国》《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天边物语》等, 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梁衡文存》三卷。曾获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杂文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
目錄:
|
梦回塞上
风沙行
补丁
土炕
骑马
开河
搭车
打黄羊
挑水
泥墙小院记
吃瓜
人文森林
秋风桐槐说项羽
万里长城一红柳
死去活来七里槐
徐霞客的丛林
百年震柳
中华版图柏
中国枣王
万里黄河千里桑
霍山红岩松记
带伤的重阳木
济渎庙柏
铁锅槐
徽饶古道坚强树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来自天国的枫杨树
履痕处处
寻找缝补地球的金钉子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坐标之城三门峡
城中草原畅想
沙堆里的城隍
万鞋墙
何处是乡愁
南潭泉记
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
瓜果飘香的宾川
明月出天山
江南的春天
不如静对一院秋
高山韭菜坪
储存时间的溶洞
青檀树铭
老墙
歪房子记
辛弃疾的一瓢水流过千年
都市野趣
登珠峰女记
优待之忧
丑碑记
高官行
大情大理
将军几死却永生
戈壁深处夫妻树
方志敏生命的最后七个月
沈公榕,眺望大海150年
平凉赋
命薄原来不如纸
40年前开启国门的那一刻
享受岂能是头衔
为什么不能用诗作报告
韶山图书馆记
一片历史的青花
该这样去死吗
三木小记
退休感言
为艺为文
线条之美
谈意象
说形式
文章的思维模式
语言是文章的衣裳
艺术随感录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我的阅读经历
我的阅读三字经
人与文章一起老
常州城里觅渡缘
好诗只须要一首
文章为美而写(《天边物语》后记)
我们捧起了100个太阳
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西北文学的使命
文章的三层、五诀
|
內容試閱:
|
我有多种散文选本,大都是出版社针对不同读者,从不同角度甄选的。唯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这套三卷本的集子是从俯瞰时空的角度,按时间顺序顺流而下选排的。它既清晰地重现了作者的创作历程,又透过作品折射出了时代的脚步,前后凡半个多世纪。
作品来源于生活。我不是一个专业作家,我的生活平台是新闻。大部分时间是在当记者,中间还有一段时间为官从政,然后又办报纸。新闻本身就是社会的晴雨表,身在这个平台的好处是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工人、农民。因为要采访各行各业,又逼着你去读各种书;因为身在官场,又不得不思考各种社会问题;因为爱好文学艺术,自然要去研究美学。“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观之,思之,这一切就都融到了作品里。新闻人本来就是杂家,我就更成了一个杂七杂八的人。多年来的作品内容大致有山水游记、政治人物、历史人物、人生思考、艺术随笔等等。
我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山水游记,这与记者行万里路,与山水亲近有关。从1980年发表《恒山悬空寺》,1982年发表《晋祠》并入选中学课本到2023年在《光明日报》发表《城中草原畅想》凡50年,算是一幅山水长卷。从1996年发表写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1998年发表《大无大有周恩来》到2019年发表写张自忠将军的《将军几死却永生》,又是一幅人物长卷。除这两条主线外,其他题材穿绕其间,相伴而行。
我的写作宣言是两句话:一是写大事大情大理,二是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按照这个原则我写了许多大人物和小人物,许多名山大川和身边的风景,许多政治、生活和艺术的思考,皆尽量挖掘其中的人格美、自然美、哲理美。其社会效果最好的标志是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小学教材,且连续40年从未断线。这些作品跨越“文革”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我的心声也是时代的记录。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我的一本散文集,含1978—2003年间创作或出版的作品,取名《觅渡》。这是因为其中《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影响较大,曾刻碑于瞿秋白纪念馆,入选中学课本,后又拍成同名电影。根据当时的内容,目录编排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理性人生、域外风景、为艺为文等几个部分。以后这个体例就沿用了下来。2012年又出版了第二本集子名《洗尘》,作品创作或出版的时间跨度自2005年起共八年。书名取意于当时许多事情已洗去历史的尘埃,渐复原貌,更现真情。但这时我已身在官场,生活决定作品,于是增加了“为官为政”一节。2023年出版社决定继续出版第三本集子,作品创作或出版的时间跨度自2013年起共十年,取名《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英雄下夕烟。为保留风格,目录仍大致沿用旧例。只是我已退休,身心自由,再无政事之累身、案牍之围城,于是跋山涉水,田野调查,完成了人文森林学的初步研究,并产生了一本《树梢上的中国》。这回也选取几篇单成一节,名“人文森林”。另外又增加了回忆“文革”中艰苦岁月的“梦回塞上”。其余编排仍沿用旧例。还有几篇重要文章因故未能收入,读者可参看其他已出版的选本。
总之,《觅渡》《洗尘》《重阳》这三本书是以50年的亲历为纵坐标,以其间的大事大情大理为横坐标,是一个记者、学者、官员的所见、所思。冀能为历史留一点蛛丝马迹,且在读者心中激起一点美的涟漪。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