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能力发展模型
语言教学领域已存在许多各式不同的语言能力参考标准,在各国均有较受公认的能力框架,比如由欧洲委员会与欧洲多所顶级高校学府共同制定的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CEFR)详细描述了不同程度语言水平应有的语言运用能力;另有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ACTFL)推出能力标准指南和量表,旨在评估全球学术和工作场所语言的使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设定语言能力的九个等级,分别对应小学至高端外语人才的语言水平要求。这些语言能力参考标准精确刻画了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能力进阶路径,而在如今的现实教学场景中,学习者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学习者本身的语言背景和语言输入条件也各不相同,教学者在更基础的能力培养规划、教授知识选取和多场景教学实践上仍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基于此,本书研究者开发了本英语能力模型,它作为整合英语语言能力、知识内容、实践建议的框架,旨在梳理英语能力发展的路径及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者在不同关键阶段的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进一步指导教学设计及教学结果的评价等多个教学场景。
英语能力模型在开发过程中从两方面收集数据:一是通过文献调研法收集了国内外关于母语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英语语言发展研究成果,并结合现存的语言能力框架,形成儿童英语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二是以访谈调研法采访了多位教学研发和产品研发老师,结合斑马多年一线英语教学经验、教师实践需求及学习者学习特点,整合优化并形成了本能力模型。
在详细呈现英语能力模型全表内容之前,本章将简要阐述英语能力模型的开发理念,包括能力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中语言能力的划分、语言能力的进阶逻辑、英语能力模型的边界等,介绍能力模型的整体框架,包括能力模型的结构、主要的表格类型及功能,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英语能力模型的背后逻辑和全景结构,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能力模型的具体内容。
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模型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它影响和塑造人的思维,也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任何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儿童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能够在多种场景下灵活运用语言。汉语是大多数中国儿童的母语。儿童通常在 3 岁左右就已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听懂他人的讲话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此时的儿童处于语言敏感期,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词汇量突飞猛进,读写能力开始发展。然而,关于如何为这一年龄段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目前国内还缺乏成体系的研究。市面上的早教产品大多停留在教儿童识字写字、读绘本听故事的阶段,缺少对语言能力各维度的整体考量,也缺乏对各年龄段应重点培养哪些能力、以何种方式培养、达到什么水平的科学认知。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教学以及为早期语言活动的设计和语言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本书的研究者们开发了一套针对 3—8 岁儿童语言发展能力的模型。本模型以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CCSS)中的语言标准为框架,以中国教材和英语母语国家的早期读写能力训练材料为分析对象,结合文献中的实证研究结论,辅以多位一线教学研发教师的实践经验,梳理了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路径。此外还借助斑马海量的学员操作与作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与优化。对语言能力的划分,本模型参考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母语教学课程标准。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体现了儿童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发展路径。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则将母语能力划分为阅读、写作、听说三个方面,其中“听说”侧重在不同场景下的沟通和语言运用。中国大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中国台湾地区的“国语文课程纲要”从听、说、读、写、识字
五个方面划分语言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写作、沟通交际,是上述标准共同关心的维度。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标准专门列出了识字与写字能力,这主要是为了与理解性的阅读能力相区分。由于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后续文本阅读奠定基础,因此本能力模型仍将其视为整体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项前序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对语言能力做了上述划分,但各种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写作中结构能力的发展是以阅读中的逻辑梳理为基础,而口语交际中的话语能力与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安排结构的能力遵循同样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整体考虑各维度语言能力的培养。下文将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个方面阐述儿童语言能力是如何发展进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