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高中必修古诗文全解与测试(下册)

書城自編碼: 397552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高中通用
作者: 张大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149427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敦煌及周边区域荒漠植物图鉴 》

售價:HK$ 78.2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吴哥王朝兴亡史(方尖碑) 》

售價:HK$ 79.4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夜幕之下.6:神祸降临 》

售價:HK$ 63.3
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奥斯卡艺术指导获得者 叶锦添 50多年的人生经历,近40年的从业经历,向前迈进,步履不停)
《 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奥斯卡艺术指导获得者 叶锦添 50多年的人生经历,近40年的从业经历,向前迈进,步履不停) 》

售價:HK$ 148.4
四十自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代表之作(胡适回顾自己前四十年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
《 四十自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代表之作(胡适回顾自己前四十年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 》

售價:HK$ 78.2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

售價:HK$ 90.9
供应链金融(第4版)
《 供应链金融(第4版) 》

售價:HK$ 113.9
人人都想当网红?新媒体与注意力博弈
《 人人都想当网红?新媒体与注意力博弈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3.8
《高中物理一点一题型(第2版)》
+

HK$ 85.0
《高中训练营实战笔记:思想政治(通用版)》
+

HK$ 40.3
《秒背高中思想政治》
+

HK$ 62.3
《高中数学新体系(圆锥曲线的秘密)》
+

HK$ 73.0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导引》
+

HK$ 83.0
《高中化学竞赛物理化学精讲与实用题典》
編輯推薦:
上海复旦附中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张大文,集6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于一书,《高中必修古诗文全解与测试》上下两册,全面的知识点讲解,精辟的考点、难点分析,无限延伸的文言文赏析,吃透本书,文言文学习无忧。
內容簡介:
把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下两册中的每篇文言文和每首古诗、词、曲进行教学化设计,它们服从于也服务于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群;进行多维解读,按照奠基性目标(包括积累性内容、理解性内容)、创造性目标(包括鉴赏性内容、拓展性内容、思辨性内容、沟通性内容)、课后练习及单元练习的逻辑,层层递进篇目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其分析逻辑是一般语文教辅所做不到的,既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又为学生学习古文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式。
關於作者:
张大文,特级语文教师。1981年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师”(省部级),1991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即教育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现为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提出“语言—思想—语言”的教学规律。
目錄
目录
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
齐桓晋文之事……14
庖丁解牛……28
烛之武退秦师……35
鸿门宴……43
第一单元测试题……59
第二单元……63
窦娥冤(节选)……64
第五单元……76
谏逐客书……77
与妻书……87
第五单元测试题……98
第六单元……10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00
促织……114
第六单元测试题……129
第八单元……131
谏太宗十思疏……131
答司马谏议书……139
阿房宫赋……148
六国论……157
第八单元测试题……165
参考答案……168
內容試閱
本书著者把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下两册中的每篇文言文和每首古诗、词、曲作了教学化的设计。它们服从于也服务于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群,进而做到古为今用,为培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优秀人才而尽责。
这两册书所选的篇目,尤其是古诗文的篇目是比较深的。学生由初中三年级升上来,要马上读好它们会遇到不少困难。所以,本书首先在词句的注释上下功夫,重在培养思维的连贯性,避免思维的跳跃性,使高一新生步步为管,字字落实,经过长期训练,能稳步前进。例如,《师说》一文中对“不耻相师”一句的解释,须分这样几个步骤:一是“相师”即“师相”,“相”是作为动词“师”的对象而前置的,“师相”即“以相为师”,以别人为师;二是解释“耻”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即“以……为耻”;三是完整地解释“不耻相师”:不以“以别人为师”为耻。由于这种例子在两册书的文言文解释中既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又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所以必须及早深入人心,及早纳入统一理解的轨道。
在上述第一步的做法落实以后,在扫除整篇课文在理解上的障碍以后,便会出现一个“积累性内容”的问题。究竟一篇课文中的哪个基础知识或哪个基本写法是值得积累的,就要看它能否“举一反三”了,即要看它能不能对学习其他课文富有启发、模仿的典型意义了。
例如,《师说》一文中的“师”字,一解名词“老师”,二解动词“从(尊)师”“学习”,三解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四解具有专门技能的匠人(如乐师)。这种一字多义的语法现象的价值取向就是把一篇课文中所有的“师”字按词性分类净尽,辨析其基本区别之所在,以便在其他课文中选择
其他一字多义的字而加以仿效,使词句的积累工作成为一种习惯,使词句积累成果转化成为自主学习的动力。
又如,《登泰山记》的写法,纵观全文可知,它是一个由面到线再到点的过程,即最初概括泰山全景,接着从中谷登山、转西谷到山顶,最后在日观峰坐观日出这样一个由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过程。显然,这种写法是值得积累的。
接着便有一个“理解性内容”的问题。因为在文章的表面得以疏通后,便会有种种不理解的问题浮现出来,甚至层现错出。我们必须一一加以正视,才能深入下去。把握课文的精髓所在。
例如,《赤壁赋》主客问答中的客之问,到底问了主人什么问题,是应该首先分析明白的,就像浑浊的水,经过澄清,让内在的问题显露出来一样。这位客人先以曹操与自己作比较,借以说明一世之雄而今尚且不知何在,何况我等庶民更要哀叹生命之须臾了:再以人生之变化快速与长江、月亮之永恒不变作比较,借以表明幻想与水月同寿齐光之不可得,于是只能寄悲情于洞箫了。
这样,就同下文苏子的话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接榫了,并使文章转入人与自然界都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的核心议论,使客人终于自知原有的片面性,而我们的教学化设计也随之进入“鉴赏性内容”的层次了。
所谓“鉴赏性内容”,实指文章的精华所在。我们要在内容上理清层次,辨明句意,提炼观点,疏通思路,领悟主题,鉴赏语言艺术,品味写作技巧。苏子对于客人片面的观点,强调生命的时间如水,有流逝的一面,又有“未尝往也”的一面;生命时间的充实与空虚如月,既有盈亏的一面,又有“卒莫消长也”的一面,文章顺势提高到哲理的议论层面,议分两路,论结一穴。
议分两路:一路“自其变者而观之”,另一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我们人既有变的一面,“曾不能以一瞬”,又有如同长江那样不变的一面,“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因此,得一结穴;一方面,说明变化中的物短暂地属于变化中的主;而另一方面,不变的物却永恒地属于不变的主,“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于是,客人满心喜欢地接受了苏子的观点。一场精彩的对话到此结束,因而也可视之为苏子自己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只是艺术地化为主客两人对谈罢了。
至于“拓展性内容”,其目的是扩大视野,通过同有关材料的比较,可以将课文本身理解得更深入、更正确,将课文的构思意图理解得更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乃至启发“思辨性内容”和“沟通性内容”的思路。
例如,读了《赤壁赋》,就配之以《后赤壁赋》;读了《登泰山记》,就辅之以《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我们在读《登泰山记》时,的确有一个疑问:一同登泰山的好友朱子颍何以在整个登山过程中一字不名呢?原来另有长诗记述。在长诗中,作者记述好友曾在四川任职,夜攀峨眉山看日出,如今两人同登岱宗之顶,看到“中天日月环双循”,东岱西峨一时皆同,感慨之情何以名状?而同时同地观日出,诗歌与散文书写究竟有何不同?这也是“拓展性内容”所应包罗者。
“思辨性内容”一节,放在“拓展性内容”之后,是为了对思辨的内容酝酿得更为成熟。例如日观峰作为《登泰山记》一文中的中心观察点,作者坐在这里亲历日出现场,在长诗中又写到站在这里浮想联翩,出口成诗,真是名副其实。那么,为什么在文章开头人未上山,更未见日观峰的时候,就要写到它的位置所在呢?在文章末尾,人早已离开日观峰,徘徊于山上古祠石刻之间,惊讶于石多平方、树多平顶之时,还要写上一句从日观峰沿途走来时,无树可见却有雪深及人膝呢?对全文结构的完整性和作者之于日观峰的心理寄托有什么作用和暗示呢?这些都是值得玩味再三从而提高自己的构思能力的。
另外,作者一路上山,散文与诗歌并作,脚步与石阶齐上,但他对石阶只是轻描淡写,用“七千有余”一笔带过。而本书著者在爬泰山的时候,曾专心致志地数过它的石阶数,共得6926级。后来本书著者一题三作,把“我数着泰山上的石阶”分别写成散文、诗歌、议论文,现在附录于后,成为课文的教学化设计的最后一环:“沟通性内容”。读者由此可以增加闻识,提高阅读兴趣,乃至自主扩充不止。
在每篇课文的教学化设计后有作业七题,上列六个内容各占一题,为了强化基础训练,“积累性内容”可出两题,共七题。基本上每个单元后又有单元测试题七题。学生可借此对自己的学习质量自查自策、自警自励。
这样的教学化设计,是我从教第63个年头的第一次尝试,虽有志创新,却难免弄巧成拙,敬请大家指正!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传统文化中有关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的重要理念,切入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内核,正确认识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与本单元的关系是循序渐进的、由枝叶花果到主干根柢的关系,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
2、理解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及其深层意蕴,思考其当代意义。
3.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领会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上的不同特点和史传散文在叙事写人上的艺术手法。同时,要认识到本单元与第八单元之间的关联,以便在学好本单
元的基础上学好后面的政论文和史论文,从现在的理解、思考转向以后的推理、判断和对推理、判断的质疑,使我们的认识水平螺旋上升。
4.学习论说方法,鉴古观今,写作议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发展思辨能力。
学习任务群
1.要形成对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的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理念,即大至儒道之间、小至孔孟之间的思想的认识。
2.要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上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具体任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可以“社会理想与人生价值”为情境,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与当代意义,明确课文的观点与思路;《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可以“历史事件全过程”为情境,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历史人物的行为逻辑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3.要在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上学好本单元课文中先秦诸子和史传作者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及对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一般来说,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抽象的背景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具体的史实探索历史发展的动向。这个精神要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
4.要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上学好本单元课文:既要理解先贤思想,又要联系现实,加以阐述。为此,要做到观点明确、意图清楚、主旨鲜明、思路清晰、结构新颖。
5.要在全面落实与重点突出的结合上继续学好文言文的七种基础知识,练好朗
读、翻译的基本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一、奠基性目标
1.积累性内容
(1)一字多义:如、以、方、焉、何。
年(2)句式特点:倒装句。
(3)词类活用:为之小(与”为小相”比较)。(4)引号的用法。
2.理解性内容
(1)座谈会充满着轻松、平等、坦率、融洽的气氛:轻松,是鼓瑟之声的伴奏;平等,夫子态度谦和,弟子坦陈心志;坦率,观点鲜明,表述周到;融洽,促进交流,提高认识。这就达到了孔子问志的目的:在知之有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因材施教。
(2)四个人的理想可理解为一条具有内在联系的逻辑链:一是赶走攻打进来的大国军队,消除灾荒,使人民站起来;二是使人民富起来;三是使人民受到礼乐教育;四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熏陶下,建设幸福、和谐、安宁、健康的生活环境。
(3)孔子赞成曾皙并不意味着反对其他三人的理想,恰恰相反,他看到了他们谈个人理想的务实精神,因而充满了知人之乐。
(4)孔子始终不偏不倚,保持公正,为人师表。对子路的率尔之态,立即哂之;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过分谦虚,也是有保留意见的;对曾皙的“三子者之言何如”之问,本不想在学生面前谈论其他学生。这都体现了老师的气质与分寸。至于后来在曾皙的追问下把意见和盘托出,又是一个老师爱生心切的体现,巴不得他们立即听到,迅速改正。
二、创造性目标
鉴赏性内容
(1)孔子在座谈会上自始至终贯彻着启发式教育。首先是平等的态度:自己不过年长了一
点点,大家尽管坦言,不必拘谨;而且设置情境,以便打开话题。其次是以表情纠偏:听子路的话,便想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付之一哂,发人思考。再次是解除发言者的心理负担:曾皙在座谈会开始时便鼓瑟伴奏,增加亲切温馨的气氛,但他仍然倾听各位的发言,因而他既要坦言自己的理想与众不同,又不好意思马上说出,所以略带不安地用倒装句突出一个“异”字:“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充分理解曾皙的心理状态,便打消他的顾虑:“各言其志”就是要突出一个“各”,也就是“异”字。于是他解放思想,一吐为快。最后是直陈己见:孔子在曾皙发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时,先是笼统地回答,后来在曾皙具体问“何哂由也”时,便直率地指出子路“其言不让”的问题,还指出冉有、公西华不必要的过分谦虚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两人的本性使然,另一方面是受到孔子刚才“哂之”的影响)。孔子认为,冉有可在三年中“使足民”,还不是在以礼乐办国家大事吗?公西华在办宗庙、会、同之事,还不是在胜任“相”务?何必自谦“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愿为小相焉”?这从孔子的反问语气和具体句意中便能心领神会。而这一点在全文结构的完整性上和孔子形象的丰满性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2)立志问题,大家异口同声于要立为国为民的大志,而鄙弃为己为私的小志;在这个大前提下,不管各人的大志在何方,他们都以礼乐仁义为贯穿(子路的“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的“可使足民”,公西华的“宗庙会同之事”和曾皙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无不以礼乐一脉相承)。孔子在作为点评者、指导者方面,都肯定了、赞扬了大家的理想,这个既定态度,并不以“哂由与点”为转移。早在《论语·公冶长》中答孟武伯问的时候,孔子已经谈起对他们的了解:“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今天所谈,可谓一拍即合。至于曾皙,在《孔子家语》第九卷《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中有这样的记述:“曾点,曾参父,字子皙。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可见师生之间是早有默契的。
2.拓展性内容
下列几则材料可以结合课文加以研读,从而提高我们多角度的认识,获得更全面的理解,进一步养成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的阅读习惯。
(1)《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冉求“有才艺,以政事著名。仕为季氏宰,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为性多谦退”。子路”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公西华“束带立朝,闲宾主之仪”。
(2)《论语·公冶长》:①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
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② 颜渊、季路侍,子曰:“阖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论语·述而》: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②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思辨性内容
(1)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已如上文所述,但也有不同意见值得思辨。这个不同意见在文字上主要有这样三点:一是“长”者“老”也,二是“毋吾以也”的“以”作“用”解,三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应为孔子自述。这个意见应该说也有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孔子处于春秋变乱之世,虽周游列国,终自伤不遇。他在《论语·宪问》中感慨于“莫我知也夫”,把自己的社会理想降低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泛泛之谈,所以他倾听弟子们的远大抱负,既感受朝气蓬勃的心愿,又提供切中肯綮的意见。
另外,把“居则曰“不吾知也””一句加在年轻弟子身上,变成他们的牢骚,既缺乏旁证,也显得突兀。
(2)在“哂由与点”的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一种意见认为“哂由”不过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泛指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没有仁爱之心,因而对文中三人“为国以礼”的基本肯定实际上是打了折扣的;另外,孔子的“与点”又是他自身的根由使然;他在《论经·述而》中提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且现在又不是“用之则行”的顺境,恰恰是“舍之则藏”的逆境,加上曾皙的沂水春风又胜过颜渊的陋巷箪瓢,于是喟然长叹”吾与点也”了。
(3)关于课文最后五个自然段根据引号的用法而理解的问题。一是这五段既然每段都加了前引号和后引号,便可理解为是孔子一人所说,但段与段之间已删去其他的话。二是这五段既然每段都加了前引号和后引号,便可理解为一、三、五段是孔子说的,二、四段是曾皙问的。但是这两种理解都是不好的:第一种有违于当时路短话少的实情,还有什么闲话要删除呢?第二种会使淡泊明志的曾皙因纠缠不清而显得十分愚蠢。
因而,这五段话应该是孔子一说到底的:索性合并为一大段,一个前引号和一个后引号了事;或者按五段排版,但只保留第一段的前引号和第五段的后引号。
这样,两个反问的“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不但对他们的过分谦虚表明了保留的态度,而且从国家大事的高度影射了他们在“君子不器”方面的不足。
孔子是充分了解弟子的专长的,但也确实认为他们三人是“不知其仁也”的。这就是说“为国以礼”不仅仅以言行谦让为标准,它涉及仁与义、德与礼、中庸之道、人文素质、正义的判断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有具体的、某方面的专长的“器”,不是只能做一时一地一职之计较,停留于个体对社会的作用的“器”,而是具有整体的、全面的素质的“不器”,是体现社会群体的价值认同,反映整个社会的信仰目标的“不器”。(《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4.沟通性内容
理想(志向)教育,一直是中国学校教育的重点。下文是陶铸同志在1960年5月对华南师范学院和暨南大学学生讲话《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的第一部分的摘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