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中国参政党丛书”系中央统战部一局与华文出版社共同策划、 由中央统战部相关部门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力量编写、审定的一套丛书。“中国参政党丛书”全面、深入、系统回顾了各民主党派创建、发展的历史,充分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创建以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风雨同舟的奋斗历程,集中展示了各民主党派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体现出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大局中不断发展,成为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参政党丛书”彰显了我国政治发展道路、国家治理体系、 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实践与显著优势,旨在向海内外宣传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致公党的奋斗历程有更为准确、翔实的表述和引证,使致公党的历史渊源和它建立时具有的鲜明民主革命性质,脉络更为清晰,能较充分地反映致公党自“十八大”以来,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参政党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业绩,对致公党历届主要领导人有较全面的介绍,其中收录致公党的若干重要历史文献对更好地学习、了解致公党的历史会有较大的帮助。本书要通过编写致公党史,把多党合作的特色优势总结好、宣传好,更好地向海内外读者讲好多党合作的“中国故事”和“致公党故事”,进一步扩大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国内影响。
|
關於作者: |
致公党中央和万钢主席高度重视《中国致公党史》编写工作,多次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万钢主席、蒋作君常务副主席等亲自修改编写大纲草案并对送审稿进行阅改。致公党中央成立《中国致公党史》编写组,吕彩霞副主席担任编写组组长,钱叶用、吴春梅担任副组长。《中国致公党史》编写提纲由钱叶用、吴春梅、孙宇鹏、刘超拟订。
|
目錄:
|
第一章 复兴中华, 中国致公党的创建及转变
一、中国致公党建立的历史土壤/ 3
(一) 近代中国时局与海外华人概况/ 3
(二) 海外洪门的产生与发展/ 5
二、辛亥革命孕育了中国致公党/ 6
(一) 孙中山对致公堂的重组整顿/ 7
(二) 致公堂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10
(三) 辛亥革命对致公堂的影响/ 12
三、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13
(一) 中国致公党建立的准备工作/ 14
(二) 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6
四、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8
(一) 致公党二大召开的准备/ 19
(二) 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19
五、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加深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 22
(一) 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22
(二) 与侨居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 25
(三) 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 27
六、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31
(一) 中国致公党恢复组织活动/ 31
(二) 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36
(三) 历史的重大进步/ 39
七、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 / 40
八、参加新政协迎接新中国诞生/ 42
(一) 坚决拥护“将革命进行到底” / 42
(二) 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44
(三) 以实际行动迎接全国解放/ 50
第二章 团结合作, 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
一、中国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55
(一) 致公党中央党部迁往广州/ 55
(二) 在穗干部会议/ 56
(三) 中国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57
二、加强新民主主义政党建设/ 59
(一) 党务整理/ 60
(二) 恢复与海外组织的联系/ 62
三、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活动/ 63
(一) 拥护土地改革/ 63
(二) 支持抗美援朝/ 65
(三) 参加镇压反革命及“三反” “五反” 运动/ 67
(四) 团结华侨支持祖国建设/ 69
四、中国致公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71
(一) 中国致公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71
(二) 致公党中央迁往北京/ 73
五、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活动/ 74
(一) 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 75
(二) 做好侨务工作/ 78
第三章 矢志不渝, 在曲折中努力前进
一、中国致公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83
(一) 致公党六大召开的背景/ 83
(二) 中国致公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85
二、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 87
(一) 学习毛泽东思想/ 87
(二) 组织构成的重要转变与国内省市组织成立/ 88
三、服务与改造/ 89
(一) 开展自我改造/ 89
(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工作/ 91
四、团结海外华侨贯彻华侨政策/ 93
(一) 宣传和参与落实侨务政策/ 93
(二) 倡导归侨侨眷参加国内建设/ 95
五、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96
(一) 支持和平解放台湾/ 96
(二) 支持西藏平叛/ 97
六、经受“文化大革命” 的风雨/ 98
(一) 停止组织活动/ 98
(二) 坚定地跟中国共产党走/ 99
第四章 调整重心, 聚力改革开放
一、中国致公党恢复活动/ 103
(一) 新的形势和任务/ 103
(二) 恢复组织活动/ 105
二、中国致公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07
三、中国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10
(一) 致公党八大召开的背景/ 110
(二) 中国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11
四、中国致公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13
(一) 致公党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和九大的准备/ 113
(二) 中国致公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14
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117
(一)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117
(二) 协助落实侨务政策/ 119
(三) 在人大和政协中发挥作用/ 120
六、致力海外联谊工作/ 121
(一) 邀请华侨代表人士及社团来华访问/ 121
(二) 以党派名义组团出访/ 122
(三) 多种渠道“走出去” / 123
七、开展社会服务/ 124
(一) 服务“四化” 和两个文明建设/ 124
(二) 总结服务“四化” 建设经验/ 126
八、推动自身建设/ 127
(一)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27
(二) 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129
(三) 组织的健全和发展/ 130
第五章 致力为公,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一、中国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35
二、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39
三、针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表明政治态度/ 142
(一) 谴责“**” 行径, 维护祖国统一/ 142
(二) 深入揭批**” **组织/ 144
(三) 对国外重大事件表明态度/ 145
四、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146
(一) 参加国是协商和重大外事活动/ 146
(二) 认真履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职责/ 148
(三) 积极建言献策/ 149
(四) 推荐党员担任实职/ 151
(五) 多措并举提升参政议政水平/ 153
五、开展海外联谊工作/ 154
(一) 宣传方针政策, 消除“三胞” 疑虑/ 154
(二) 开拓海外联谊渠道/ 155
(三) 开启与未建交国家交往/ 156
(四) 开展对台工作/ 157
(五) 迎接香港澳门回归/ 158
(六) 促进留学人员归国创业/ 159
(七) 倡导开展“五侨” 联动/ 161
六、推进社会服务/ 162
(一) “致酉合作” 开新篇/ 162
(二) 参加毕节试验区建设/ 164
(三) 助力“星火计划” / 164
(四) 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165
(五) 做好社会办学/ 166
七、以政治交接为主线促进自身建设/ 168
(一) 加强思想建设/ 168
(二) 重视组织建设/ 172
(三) 提升机关工作水平/ 176
第六章 参政兴国, 开启助力科学发展新征程
一、中国致公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9
(一) 胡锦涛总书记走访致公党中央机关/ 180
(二) 中国致公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82
二、中国致公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85
(一) 习近平致贺词/ 186
(二) 中国致公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87
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参政议政工作/ 191
(一)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191
(二) 围绕中心开展调研/ 194
(三) 服务大局建言献策/ 198
(四) 创办中国发展论坛/ 202
(五) 在人大、政府、政协中发挥作用/ 204
(六) 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205
(七) 建设专门委员会/ 205
(八) 不断深化参政规律的认识/ 206
四、拓展海外联谊工作/ 207
(一) 加强与海外侨胞联系/ 208
(二) 拓展与未建交国家交往/ 210
(三) 开展同港澳同胞的联谊活动/ 210
(四) 做好对台工作/ 211
(五) 推进“五侨” 联动维护侨益/ 214
(六) 服务留学人员/ 217
五、促进社会服务/ 218
(一) 推进“致酉合作” / 219
(二) 助推毕节试验区建设/ 220
(三) 关注其他贫困地区/ 221
(四) 抗击“非典” 疫情与抗震救灾/ 222
(五) 开展信息扶贫/ 224
(六) 推进社区公益服务/ 225
六、坚持“人才兴党” 强化自身建设/ 226
(一) 提出“人才兴党” 战略/ 226
(二) 推进宣传思想建设/ 228
(三) 促进组织建设/ 232
(四)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34
(五) 探索党内监督工作机制/ 235
第七章 侨海报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39
(一) 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 239
(二) 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244
(三) 开展“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 主题教育活动/ 247
二、中国致公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49
(一) 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致公党中央机关/ 249
(二) 中国致公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50
三、中国致公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53
四、创新引领参政议政工作/ 258
(一) 参与高层协商和民主监督/ 258
(二) 推进年度大调研/ 261
(三) 围绕重点领域建言献策/ 264
(四) 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建言/ 267
(五) 办好中国发展论坛/ 269
(六) 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70
(七) 强化专委会工作/ 273
(八) 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 275
五、深入推进对外联络/ 276
(一) 加强联系, 凝聚侨心/ 277
(二) 持续深化公共外交实践/ 278
(三) 开展港澳工作/ 279
(四) 深化对台工作/ 280
(五) 办好三个论坛/ 282
(六) 做好留学人员工作/ 284
(七) 服务“一带一路” 建设/ 288
(八) 围绕侨海履职建言/ 289
(九) 形成全党侨海工作一盘棋/ 290
六、持续开展社会服务,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民主监督/ 291
(一) “致酉合作” 提质增效/ 291
(二) 深度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 293
(三) “致泸合作” 和黔西南帮扶/ 295
(四) 其他社会服务品牌项目/ 296
(五) 推进脱贫攻坚民主监督/ 298
(六)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299
七、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301
(一) 统筹部署应对疫情/ 301
(二) 多种形式支援抗疫/ 303
(三) 联系海外侨胞助力国内抗疫/ 304
(四) 关心和支持海外侨胞抗疫/ 305
八、贯彻“四新” “三好” 要求, 建设高素质参政党/ 306
(一) 部署组织建设目标任务/ 306
(二) 加强领导班子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307
(三) 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组织建设/ 309
(四) 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311
(五) 提升宣传阵地建设水平/ 313
(六) 创新机关建设/ 314
附录 大事记/ 317
后记/ 379
|
內容試閱:
|
总 序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和侨联界委员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理论判断,为我们理解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其特定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状况和现实国情等因素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形成于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它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的共同政治选择,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功能,实现了执政与参政、领导与合作、协商与监督的有机统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它能够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促进决策施策的科学性,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了通力合作、团结和谐的新型政党关系,奠定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发挥作用。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也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治理。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和参政权利受宪法保护,这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民主党派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献计出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争取民主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除致公党1925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农工党成立于1930年外,民主党派大都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团结下,各民主党派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特别是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后,民主党派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积极参加新中国的筹备工作。在血与火的斗争洗礼和比较选择中,民主党派在政治上实现了从同情和倾向中国共产党到公开表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根本转变。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为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的团结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调动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参加各项民主改革和新中国的建设,参加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自身阶级属性发生深刻变化,逐渐成为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国家统一方面不断作出新贡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发展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成为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良好政治格局更加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和谐政党关系更加融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强调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提出要推动多党合作展现新气象,思想共识取得新提高,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各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多党合作制度、怎样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等重大问题。各民主党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建言资政水平,为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各民主党派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值得铭记的历史和不能忘却的初心。民主党派几经变迁和考验,始终秉持进步理念、认真履行职能、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给人以深刻启示。
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民主党派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民主党派的发展史,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越突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就越有力,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就越稳固。迈进新的征程,各民主党派要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始终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民主党派不断发展的价值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反映着政党的进步性,决定着政党的生命力。我国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经历大浪淘沙、不断发展,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团结奋斗的价值追求。围绕这一价值目标,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的斗争,最后同中国共产党走到了一起。围绕这一价值目标,在新中国建设70多年历程中,各民主党派发挥优势作用,凝聚奋进力量,作出重要贡献。迈进新的征程,民主党派只有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积极践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加有所作为、有所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民主党派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新征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在这一制度下,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作用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迈进新的征程,各民主党派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更充分体现。
坚持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是民主党派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民主党派的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其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的责任。没有进步性,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就没有存在的基础;没有广泛性,民主党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迈进新的征程,民主党派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增强进步性、保持广泛性,认真学习借鉴执政党建设的创新理念、经验做法,转化为符合自身实际、体现各自特色的思路举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不断前进。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在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各民主党派中央持续开展历史传统记录工程,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参政党丛书”。这套丛书共八册,主要目的是回望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回望过去,就是系统梳理各民主党派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帮助民主党派广大成员深入理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因党而生、伴党而行的光荣历史,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发展的指引和帮助,感悟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他们的爱国情怀,弘扬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把握现在,就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中西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深刻理解多党合作所蕴含的制度价值、政治价值、思想价值和文明价值,坚定制度自信;展望未来,就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大趋势,从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参政党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做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民主党派一定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谱写蓬勃发展、凝心聚力的崭新篇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底蕴的好制度,将会展现更加超凡的制度优势,迈出更加坚实的发展步伐!
“中国参政党丛书”编辑委员会
2022年8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 中共中央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共同策划编写“中国参政党丛书”, 具有重大意义。2020 年致公党开展了庆祝成立95 周年系列活动,编写和出版《中国致公党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次党史编写是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再一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致公党的历史, 是致公党从爱国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 是致公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与中国共产党共同争取民族解放, 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史。” 这是2010 年版《中国致公党简史(1925—2009)》对致公党历史进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们要通过编写党史, 把多党合作的特色优势总结好、宣传好, 更好地向海
内外读者讲好多党合作的“中国故事” 和“致公党故事”, 进一步扩大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国内影响。这既是多党合作的重要任务, 也是我们参政党的政治责任。
此次党史编写是加强致公党自身建设特别是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致公党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主党派, 作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要自觉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政治意识, 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个时期的党史研究和编撰成文不仅是对致公党发展历程的总结梳理, 更承载全体党员致力于祖国发展建设的共同记忆, 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教材, 是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据。知史明志, 知往鉴来。只有明确每个时代肩负的政治责任,引导广大党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更好地围绕中共中
央决策部署, 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 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此次党史编写是在《中国致公党简史(1925—2009)》基础上与时俱进、完善致公党历史的需要。2010 年版《中国致公党简史(1925—2009)》只写到2009 年,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开展党员党史教育的需要。此次编写将增加致公党历史中2009—2020 年的内容, 展现致公党在长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贡献。此次扩写将围绕本党十三大以来各项重点工作, 从侨海报国、人才兴党、助力“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等方面总结致公党履行参政党职能和自身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为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党史素材。
致公党萌芽于广大华侨华人的爱国情怀, 产生于近代海外侨胞的报国革命, 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程, 发展于改革开放的兴国实践, 几经风雨, 砥砺前行, 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贡献着力量。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发起, 于1925 年10 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民主党派。历史的车轮, 总会在前行的道路上镌刻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 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 我们共同回顾致公党的创建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历史转折,铭记优良传统, 勇担时代使命, 意义重大。
致公党96 年的奋斗历史, 也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真实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