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重新养一遍自己(富养自己二次长大,做自己的原生家庭。一部循序渐进的“自我养育秘籍”。)

書城自編碼: 39893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女性励志
作者: 周Rich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85762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亚古代史
《 中亚古代史 》

售價:HK$ 102.4
村上春树·音乐
《 村上春树·音乐 》

售價:HK$ 67.9
金钱、道德和做派:法国和美国中上阶层的文化
《 金钱、道德和做派:法国和美国中上阶层的文化 》

售價:HK$ 101.2
大明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大明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售價:HK$ 57.5
广州: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
《 广州: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 》

售價:HK$ 89.7
做自己的靠山:用接纳承诺疗法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 做自己的靠山:用接纳承诺疗法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

售價:HK$ 68.8
技术封建主义(数字经济前沿)
《 技术封建主义(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79.4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

售價:HK$ 102.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0.3
《你就是光》
+

HK$ 60.3
《像我这样的人,就该灿烂过一生(致亲爱的自己:我爱我,每一寸,》
+

HK$ 82.8
《一半命运设定,一半我来决定》
+

HK$ 83.8
《女人如何活出自我:女性生命中的强大原型》
+

HK$ 68.9
《有野心的女性真的会发光》
+

HK$ 83.0
《活着,像光和盐一样》
編輯推薦:
1.把自己当成女儿重养一遍,人生下半场换种活法!
重新解读各大平台热议话题“重养自己”,不是要变瘦、变美、长见识,而是一点点去宴请曾经“被亏欠”的自己。
2.一部循序渐进的“自我养育秘籍”。
第一步:与原生家庭和解,应对一些来自外界的不友善;
第二步:从自身内在出发,提升认知和改变现状;
第三步:找到那个你很爱的自己。
把自己重养一遍,养得独立又清醒,养得平静而坚定,养得丰盈且知足。
3.诚恳分享,人间清醒,不说教,不鸡血,不画饼。
让你从易燃易爆到清澈明朗,从灰心丧气到神采飞扬,从焦虑内耗到自洽自足。

4.装帧精美,图文并茂。
内外双封,封面设计围绕“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这一主题展开,中式撞色,绚烂又不失优雅。内文双色,优选PT专色印刷。随书附赠“重养”主题书签1张。
內容簡介:
我决定重新养一遍自己,养得清澈又明朗!

关于原生家庭:决定人生起点的是父母,但决定方向的是我们自己!
关于精神内耗:自带“疯”芒,我的野心就是快乐生活!
关于慕强与自卑:对世界祛魅,你本就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亲密关系:用恋爱脑拼事业,用事业脑谈恋爱 !
爱人如养花,爱己应如是。请用心把自己照顾好。
關於作者:
周Rich,
自媒体博主,快乐的“富贵姐”。
关注女性成长,人生信条是“永远自信,永远美丽”,
希望让每个女孩都变得更优秀和快乐。
目錄
自序 当自己的小孩
第一章 重新养出痛快的自己
原生家庭的怨,可以放下了自带“疯”芒后,人生自在多了我们真的学会爱自己了吗我的野心,就是快乐生活普通女孩如何破茧逆袭享受高效的慢生活
第二章 养一个对世界祛魅的自己
出身无法决定,其他都可以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对男性祛魅,才是一个女人的顶级魅力不要去爱那些虚假的繁荣你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像大人一样生存,像孩子一样生活
第三章 提升认知,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善良低物欲生活后,我自洽了建立边界感,享受自在生活情绪稳定的人太有吸引力了如何有效运用吸引力法则
第四章 为自己而活,也为他人撑伞
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为自己而活,也为她人撑伞不是不社交,而是有效社交可以低调,但永远不要自贬不吃亏也有福的法则
第五章 爱情像大海,难免遇风浪
用恋爱脑拼事业,用事业脑谈恋爱用男人的思维和男人谈恋爱“躺赢”的人都做了些什么被爱时请坦然享受一切风花雪月的前提都是生活
第六章 我们终会笑着变成熟
允许被人讨厌,是幸福生活的关键当你足够强,生活才会给你好脸色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4.你有美丽羞耻症吗?
做个不着急的聪明人
內容試閱
第一节 原生家庭的怨,可以放下了
1
最近一位精神内科医生开启了一个话题:用你父母的方式在这儿道个歉。很多网友给出的回复都让人会心一笑:“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别得理不饶人”“我生你养你,你跟我计较?”“为什么我不去说外人?”等等。
一位网友总结:“我们父母的道歉方式,一半是靠喊吃饭。”另一位网友则感慨:“活了二十年,没见过我父母道歉。”
确实,我们的父母真的不会道歉,倒不是因为嘴硬,而是不会表达,可能他们心里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歉意,不仅对儿女,对父母、对另一半也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身边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在老家生活的小姨晚上十一点给我打电话,说我表弟在家一边哭一边砸东西,谁都劝不住,想让我劝劝他。我接过电话安慰表弟。表弟说他感觉自己有抑郁倾向,会突然控制不住情绪地暴躁和痛哭。我还没说话,就听见姨夫在旁边喊:“抑郁什么啊?你就是高三了不想学习,一天到晚就你事多!”
只听电话那边,表弟声嘶力竭地大哭,我赶紧安慰道:“姨夫,弟弟现在高三第一学期,正是压力大的时候,刚好快到五一小长假了,我这边工作也不忙,您看要不让弟弟来我这边放松一下,我也帮他约个心理医生看一下,好吗?”
虽说姨夫在学业上对表弟很严厉,甚至有时可以用“粗暴”来形容,但对表弟的爱也是实打实的,嘴上说着不管他,实际上还是立刻给他订好了来深圳的机票。
表弟到深圳的第二天,我就给他预约了一位心理医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心理咨询和检查,结果竟然是表弟患了中度抑郁,直接的原因就是爸爸总是骂他,动不动就说:“我在你身上花费了那么多心血,你呢,文不成武不就,马上就要高考了,就你这成绩能考上大学吗?”这些话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从医院出来,我立刻给姨夫打了电话,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劝姨父好好向弟弟道个歉,父子俩开诚布公地聊一聊。没想到姨父的回答是:“谁的学生时代不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他爸,我难道会害他不成?我还不是为了他好?我让他好好读书,不就是想让他以后有一个好前程吗?我难道还错了?!道什么歉?我跟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可道歉的!”
我一时百感交集,忽然想起一位教育学家说的话:“富养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永不忽视他们的情感。”
小姨和姨夫并不是不爱表弟,而是用了错误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并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也很难耐心倾听孩子需要什么,于是他们和孩子都觉得很委屈。

2
我一直以来很关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心理的影响,经常被网上“人生下半场,与原生家庭和解,重养自己一遍”这样的话题深深触动。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与原生家庭和解”,其实是与每个人心中的内在父母、内在小孩和解。因为最深的父母关系,已经不是在现实中的了,而是父母印刻在我们心里的那个影子,那个我们头脑中时不时会冒出来的自我批评的声音,那个让我们去关注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声音。
我听过很多人说要与原生家庭和解,但很多人之所以“没办法和解”,就是因为“从未听到爸妈说过一句对不起”。好像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激,而子女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
而我们的父母,特别不擅长道歉,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局限,我们的父辈何止不善于道歉,他们也不善于表达爱,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坚忍不发、吃苦耐劳,所以哪怕他们心中满是爱意,脱口而出的却是:“腿不要了是吧,秋裤也不穿!”“就等着眼瞎吧,天天看手机!”
当然,道歉也是一样,即使他们心中满怀歉意,“对不起”可能会变成这几种样子:
“饭好了,出来吃饭!”
“我都主动跟你说话了,你还要怎么样,还甩脸子?”
“要不是你平时没个正经样儿,我会认为是你做的吗?”
希望到我们做父母的时候,可以打破这个魔咒,可以学会放下家长的权威,真正放下身段去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失误的时候能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爸妈错了,对不起。”

3
当然,已经长大的我们无须再去改变长辈的想法,而是思考如何和父母更融洽地相处,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尽量少和父母分享你生活中的不愉快。
“妈,你不知道,我的领导老针对我!”
“为什么只针对你,不针对别人啊?你脾气不要那么大,做事勤快点,我又要说你了……”
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没长大的孩子,只要听到你的倾诉,总是忍不住要给点“指导意见”。可能只是一点小事,爸妈却觉得你摊上大事了。说白了,咱们想听到的是安慰,没想到一通电话打完,不仅没听到一句安慰、一句有建设性的意见,还被父母教育了一番。搞得你觉得父母不理解你,父母也跟着干着急。
其实,那些不愉快的事,我们完全可以找朋友聊聊,发泄一下情绪,面对父母,还是主打报喜不报忧。
第二、引导父母去分享他们的生活。
“喂,妈,我和朋友在惠州旅游,这边好漂亮啊!”
“你怎么又跑出去了,广东有台风吧,太危险了……”
当你在分享一件开心的事,父母却直接泼你一盆冷水。别着急,马上打断她,把话题引导到她身上。
“没事,我就在酒店里待着。对了,天气预报说老家那边也要刮大风,家里阳台窗户玻璃修好了吗?爸会不会修啊……”
只要你及时转移话题,爸妈就忘了要教育你的话,顺势转移到你关心他们的生活上去了。这样不仅父母的情绪价值和倾诉欲达到满足,你也能做到既汇报了行程,还可以愉快地结束聊天。
第三、个人意志与家庭关系分离。
父母虽然生养我们,但我们人生的决定权始终在我们自己手里。如果你的父母恰好是表达欲比较强的那种,你就想象对面是你不熟悉的哲学老师,你听听逻辑就行了。这样一来,即便对方说得不太对,你也不会上火。之所以很多人一跟父母说话就跳脚,可能是因为你把他们的话当成“领导的任务”,做或不做都难受。所以,把自己的位置摆好,咱就秉持“面上顺从不较真”的原则。
毕竟,父辈的成长环境跟我们太不一样了,我们很难要求两代人的思想高度统一。大多数父母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他们想要的结果,无非是子女能好好的。

4
我们的父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家长。一家之长,他们认为自己有扛起家庭的责任,有教养孩子的责任,多少是有“家长权威”的。这种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善意的方式应对这种观念的碰撞,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积极改变,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关于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的问题,我想用一个自己很喜欢的比喻:爸妈是你的风险投资人,而你的人生是一部创业史,你是自己人生的创始人。那些原生家庭不太好的人,有些人把自己留在成年之前,永远活在对家庭与社会的抱怨中,拒绝改变和成长;也有人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从原生家庭中奋力挣脱,终于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我认为,如果你不幸生长在一个不太好的原生家庭中,二十岁之后就不要心存怨气了。因为从你成年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可以对自己负责,由你而起,为下一代打造好的原生家庭。

第二节 自带“疯”芒后,人生自在多了
1
“精神内耗”似乎成了近期的热门词汇。余华老师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筹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与精神内耗一同出现的“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也登上热搜,在旁观者无法理解的同时,却有大批大学生在话题下聚众“发疯”,甚至有人说:“发疯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那么,我们就来聊聊“发疯”为什么突然变得流行,它又真的能治好我们的精神内耗吗?
最近比较流行“发疯文学”,相信很多人在网上都看到过,比如:“人活着哪有不疯的,都是硬撑罢了”“自从得了精神病之后,精神好多了”……似乎有点道理。
在我看来,所谓的“发疯”,是一种温和的情绪宣泄手段,这里的“发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歇斯底里,而是采用夸张的语言、抽象的思维来宣泄心中的焦虑与不安,是一种“放飞自我”。当下的社交环境让许多人变得谨言慎行,当我们用这种“发疯文学”式的语气与人沟通,虽然看似消极地抱怨,但也是积极地表达,在网上“发疯”后,整理好情绪更好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如果说现在流行的“发疯文学”是无须担心干扰他人,也拒绝压抑自我,纯靠“发疯”获得了一种表达焦虑与痛苦的“得体”的自由,那我的“发疯”则是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反击的能力。
曾经我在工作中,也遇见过捧高踩低、阿谀奉承的上司,他为了营造一种整组人积极工作的状态给老板看,几乎不允许组员请假。同事忙得像陀螺一样,疯狂出差和加班。我劝她休假放松放松,她却一边敲着键盘,一边苦着脸说:“老板说了,不要轻易请假。我不敢啊!”
我瞬间听不下去了,这有什么不敢的。难道非要把身体累垮再请病假吗!刚好我那段时间也一直出差,于是索性打开休假系统,填了一天休假申请。
上司收到我的申请后,喊了我的全名,并且当着大家的面问我:“别人都不请假,怎么就你辛苦啊!”
我心平气和地回道:“是啊,这段时间连轴转,我需要休息,而且我并没有违反公司制度,麻烦您尽快审批。”
你看,休假是我应得的权利,我既没有耽误工作进度,也没有给其他同事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大家都很忙”或者“别人也有很多假没休”,关我休假什么事?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敢于反击,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权益,这没有任何错。毕竟老板更在意的是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而不是你任劳任怨从不请假。
估计很多人听过“凡勃伦效应”,概括起来就是:商品价格越低,越是无人问津;价格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个效应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你对一个人越好,越没有底线,反而越不被珍惜;你越有边界感,敢于捍卫自己的权益,别人反而越会尊重你。真正的善良需要带一点锋芒,对待那些一味消耗你的人,要懂得及时反击,让他们清楚你的边界。这样做,可以规避社交上的大部分风险。
2
那我们要如何去做一个有点“疯”芒的人呢?
首先,要有敢于反击的底气。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其实很容易被身边人影响,就以我在公司“请假”那件事情为例,我并非违反了公司的制度,只是为了获得应有的权利,同时也改善工作氛围。仔细想想,我反击的底气并非来源于职位或者老板偏爱之类的,而是源自对自己价值的认知和对原则的坚守。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活得很憋屈,可能是被传统的“老实文化”给误导了。长辈希望孩子们成为“听话、乖巧、懂事”的人,男性希望女性成为“清纯、贤惠、温柔”的伴侣,女性希望男性成为“踏实、可靠、有上进心”的依靠,领导希望下属成为“有能力、肯干活、少废话”的螺丝钉……仔细想想,这些头衔很可能限制了很多人的真正个性。长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难免变得遇事容易退缩,心里不痛快也不敢反抗。
所以,从现在开始,锻炼你敢于反击的底气,遇到任何事都要有当场解决的决心,不妥协、不将就、不拖拉,干脆利索,不见结果,誓不罢休。因为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能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还能守住自己的领地,杜绝外敌入侵。
其次,打破别人的逻辑。
很多人被不公平对待时,总是“有理说不出”,于是觉得是自己嘴笨,实际上是陷入别人的逻辑里了,到最后只能可怜巴巴地自证,委屈的还是自己。
比如,你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应该好好想想,究竟是自己工作能力不行,还是上司安排的工作太多?不要像台机器一样,只知道干活,却不会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当你和别人发生争执时,不要管对方在说什么,不要跟着对方的逻辑走,你只需要明确自己的想法,不过度责怪自己,不费力掩盖过失,向外求助,寻找解决方案。
千万不要过度内耗,让自己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丘吉尔曾经说过:“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们的一生中,常对未知的事情感到烦恼,总觉得有坏事要发生,很多时候是徒增烦恼。
还记得《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他总觉得生活要出乱子。所以在出门时,即使是晴空万里,他也会带上雨具,穿好鞋套和大衣。他常活在自己臆想的担忧里,最后也在忧虑中逝去。所以,适量的焦虑可以作为前进的动力,但频繁的焦虑只能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失误进行反省,以便之后不再重蹈覆辙,但要适度,因为反复考量失误,就是一种过度内耗,且不利于冷静地思考将来。我们一直反刍的错误,可能别人早就不在意了,只有你一直不放过自己。最后,在已成定局的错误里,疲惫不堪。
再次,不要太过在意旁人的言论。
有句话说得好,“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会和他们交流、比较,一起进步。同样,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不同频的人,他们曲解我们说的话,恶意揣测我们的用心。这时,我们要做的是转身离去,不争论,不纠缠。
前几天,有个不太熟的初中同学突然加我微信,我一验证通过,她就发来一条语音:“姐妹,听说你最近在深圳过得不错啊,是不是赚了很多钱?”
我听完之后,就把手机锁屏了,老公问我:“你怎么不回啊?”
我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回,要是跟他说我过得好,她能气死;要是说我过得不好,她能笑死。这种信息,有什么好回的!”
遇到这种“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的人,我们最好的对策是:不要问,问就是“我过得不好”;不争论,争论就是“你赢了”。
因为某些人的问候并不是关心,更像是在窥探;而你的避而不谈也不等于无礼,仅仅是不想因为他而破坏自己的心情。不动声色就能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掰扯;能用实力碾压的问题,就不要讲狠话。
3
当你明确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和定位,你应该追求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去和别人比较谁更好。如果我们太过在意别人口中的自己,就会失去原有的方向和目标,最终导致自我价值的下降。其实,我们破除自证陷阱的根本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明白不为别人的目光而活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们也没必要因为受到指责就讨厌任何人,因为你的讨厌会让他变得特别,还会影响你的判断力。当对方提出和你不一样的观点时,不要急着自证,而是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明白对方的出发点,不要轻易接受信息,更不要因为百分之一的负面评价,就否定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而是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来验证其可靠性。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质疑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因为当一个人不想相信你的时候,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所以我们不能顺着他的逻辑去说话,一定要想办法跳出他的逻辑体系,才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人生在世,我们难免会陷入自证陷阱。如果我们被恶意质疑,请把自证,换成他证,不持续内耗,我们在人群之中生活,最好的心态是:喜欢我的,我报之以喜欢;讨厌我的,我付之一笑。管他命运给我安排了什么魑魅魍魉,我这颗心已全然准备妥当。
还想给大家讲个值得深思的小故事:
有人问大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
大师答:“不要和愚蠢的人争辩。”
那个人反驳道:“怎么可能?我没觉得这样就可以幸福啊!”
大师连连点头:“是的,没错,你说得对!”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就是重视自己的感受。
重视自己的感受不等于自私,更不意味着要伤害他人的利益,而是率先顾及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顾全大局。这是一种有主见,不随波逐流,不听从任何世俗评论的坚定感。学会把自己的杯子斟满后,再去问别人渴不渴,否则,你的大方只会感动自己,没有锋芒的善良和贤惠,可能会被视为懦弱和好欺负。
有句话说得好:人这一生,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丰富自己。把眼光收回来,将自己置顶,才是成年人智慧的选择。

第三节 我们真的学会爱自己了吗
无意间看到卓别林的一句话:“爱别人很容易,爱自己却很难。当你开始真正地爱自己,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生。”的确,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向外寻求:谋生、谋爱、谋子女……却唯独忘了停下来,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好好地爱自己。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我八岁的外甥女来我家玩时,悄悄地对我说:“小姨,告诉你个秘密,妈妈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第二爱的人。”
我闻言一愣,问:“那你第一爱的是谁呢?”我以为她可能会说爸爸、奶奶,没想到她说:“第一个爱的当然是我自己啊,难道你们大人第一爱的不是自己吗?”
你看,这就是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小孩喜欢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他人;而成年人习惯先取悦他人,再取悦自己。
诚然,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懂得“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的道理,然而随着年纪渐长,“爱自己”反而成了一道难题,甚至很多人对“爱自己”这件事,连想都不敢想了。
仔细想一想,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你有多久没停下来好好休息过了?那个努力工作,不由自主陷入“内卷”的漩涡,连病都不敢生的人是不是你?很多人甚至会因为睡了个懒觉而感到愧疚,觉得好好的一天又被自己浪费了。
我们总对自己说,长大了就是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要变得成熟,要学会隐藏情绪,于是所有的辛苦和委屈只能默默堆积在心里,自己慢慢消化,即使某一刻忍不住崩溃了,也不过是偷偷躲在厕所里抹掉眼泪。
成年人的世界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我们总在生活中不断反省复盘“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却很少会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学会爱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也许现在我们是时候停下脚步,找回本心,想清楚该如何真正地“爱自己”了。
首先,我们要学会肯定自己。
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中。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总有些人会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句话就解释了原因。
如果你无法专注于自己,而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比如,别人随口说一句“你可真胖”“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开始怀疑自己,继而陷入焦虑、无助和自暴自弃中,那你会活得非常辛苦。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甚至因此去讨好别人,是对自己的一种轻贱,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认可,还会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极大的被动中。
我有个朋友,她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是“狗血”的家庭伦理剧。她是一个学霸,在英国读完博士,准备回国后大展拳脚。然而,就在她调整自己、寻求未来的时候,家里那些所谓的“过来人”就七嘴八舌地给她出谋划策。前三十年,她一心读书,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恋爱和婚姻,“过来人”便纷纷劝诫她,女孩子大了不好嫁人,于是,她被稀里糊涂地拉去相亲,一次又一次。令人没想到的是,她竟然顺从了家人的安排,放弃自己原本的人生规划,选择和一个合适的人组建家庭。
我很不理解,她却说,那些年她一直在国外留学,也没时间陪父母,现在父母老了,就想看到她出嫁,能怎么办呢?但她斩钉截铁地告诉我,结婚之后就去打拼事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也不枉费这么多年读书受的苦。
然而,结婚之后,“过来人”又劝诫她,“三十多岁了,赶紧生个宝宝吧,可不能当高龄产妇啊”,还有好事者旁敲侧击,“是不是受国外文化影响,要丁克生活啊”……于是,为了不被人说闲话,她开始备孕生子,后来又响应“二胎”政策,要了二胎。
有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原本也想,就这样吧,在家相夫教子,好好陪着孩子们成长。但没想到,结婚第五年,她意外发现老公的真实情况,原来结婚时他所谓的产业都是假的,他这几年一直靠着拆东墙补西墙维持面上的风光,其实早就欠了一屁股的债。
她很生气,主要是气自己,没有深思熟虑就做了结婚的决定,对于眼前的后果,她认,但不能一直认下去,所以她想要结束婚姻关系。“过来人”又劝她,“你离异带俩娃,肯定没人再要你了,而且你带着孩子,找工作也难。日子不会好过的。”但是这一次,她只想和那些人说一句,“我不在乎”。
接下来,她好像开窍了似的,积极交友,拿出自己求学时的劲头,认识了很多能带她、指导她的同行。即便身边仍然有很多人对她随意品头论足,但她脱胎换骨,仿若一根定海神针,风吹不摇,雨打不动,伫立风暴中心岿然不动。那段时间,她做到对外界完全屏蔽,对自己绝对专注。
后来的发展,你们也能想得到,这位家庭主妇摇身一变,成为人生的大女主。她创立的品牌在某个大平台的相应类别里销量排进前三,最后被大公司打包收购,她实现了财富自由。
前几天,我们聚了聚,她跟我说:“你知道吗,我现在很感谢曾经那个咬着牙,不管遭到别人如何非议和曲解,都强撑过来的自己。正是因为我终于不再被旁人的话左右,我才能把自己的人生,重新活一遍。”
其实纵观身边的人不难发现:那些活得“开挂”的人,都是在取悦自己。升职加薪,不是因为讨好上司和同事,而是因为将精力都用在了提升自己、完成业绩上,才能被上司认可。感情顺利,不是因为对另一半言听计从,而是学会了自尊自爱,从而赢得了对方的珍视。
真正的幸福,都是自己给的。当一个人开始顺从本心,取悦自己,所有的美好便会主动靠拢。我很赞同一句话:“做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又勇敢的事情。”我们本来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只会让自己寸步难行。
我们最不需要,也最不重要的,就是他人的评价。它会跟着事情的发展随时产生和消亡,如果你每天最在意的是维持一个好人设,那大概率会蹉跎在各种是非之中,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我们终其一生要学会的,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
而且,远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好。万物皆可断舍离,房子的空间有限,人的心也有限,留下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有自己喜欢的人,他开心的时候你也体验快乐,但是如果哪天他和你的理念发生分歧且不可调和,从而远离你的生活时,请不要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而要明白是缘分已尽。
凡事不强求,永远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你要相信,能够在后面的旅途中遇到更好的人。不纠缠于杂事,不困囿于烦恼,永远保持年轻,永远保持平常心。
其次,我们要学会拒绝。
人生在世,不要活得教条而迂腐,我们要适度突破人际关系的边界,勇敢做真正的自己。你可以把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也可以去帮助别人,但当对方提出让你无法接受的要求时,当对方过度侵入你的生活时,当对方为了自己的利益给你制造麻烦时,请学会果断拒绝。拒绝是一种能力,是在保护我们不要被伤害、被欺骗。
保持自己原有的棱角,懂得适时拒绝的人,大都活得清醒而坦然。我们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源于人性的善良和真诚,但同样,当我们遭到别人的恶语相向和不公平对待时,也要学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及时止损。
再次,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一点很重要。当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去做一件事情,就会不自觉地糊弄。并不是我们不想认真去做,而是我们让自己处在某种“无意识”的状态中,那么做事的过程就变成了草草了事,或者硬着头皮去做,既无法享受做事的乐趣,也离真正的自我越来越远。
反之,如果你做每件事情都有明确的目标,比如,你参加某个比赛,必然会努力地去想办法去赢、去拿冠军,而不会犹豫不决、畏畏缩缩。即使是输了,你或许会有些失落,但绝对不会气馁,而是想着怎么做才能赢回来,不会轻易否定自己,而是擦掉眼泪,继续朝着你的目标前进。
最后,我们要学会适时放松。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很多人经常觉得自己像是一只被不停旋转的陀螺,无法停止。我们总是努力地保持坚强,不想让旁人看到我们的疲惫和脆弱。但实际上,我们不必事事完美,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倾听自己的内心,学会释放情绪和压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遇到麻烦和瓶颈时,不要故步自封,请停止内耗,甚至主动敞开自己,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自由、更加自信,才能抵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很喜欢一句话:“学会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人这一生,一味去迎合别人,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取悦别人,从来都不应该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学会取悦自己,才能奏响最美妙的人生旋律。
这是八岁的外甥女告诉我的人生道理。正如麦克斯?埃尔曼所说:“对待自己温柔一点,你只不过是宇宙的孩子,和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
当你爱上自己、欣赏自己的那一刻,你的人生才算真正开始。很多人都曾质疑过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即便如此,你更要爱自己。就算你的性格孤僻、想法怪异,没有人能够理解你,那又怎么样呢?爱的就是这样的自己啊。况且,如果事事都被旁人所理解,我想你一定活得毫无主见,就像我的朋友之前那样。
所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勇敢去做想做的事,去爱想爱的人,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大胆结交会让你开心的朋友,去爱不会让你流泪的伴侣,去你想去的地方,种你喜欢的花,吃你喜欢的食物,坦坦荡荡地去拥抱生命无穷的可能性。希望我们都能从此刻开始学会真正爱自己,与所有美好不期而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