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根据第1版教材的使用和调研意见,对第2版教材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品种,共包括2个系列17个品种,即口腔基础课系列3种,口腔临床课系列14种。
数字版教材出版将在纸质版出版同时同步上线销售,上线后作者可通过人卫社在线编辑平台实现对数字教材陈旧内容的随时修改和补充,购买数字版教材读者可随时在线更新。
基础课系列:强调与临床的密切结合。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不仅是本领域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的全面总结,内容与国际接轨,体现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而且提示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方向和选题,使得广大研究生可以直接接触到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了解前沿专家的科研思路。修订应删除陈旧内容,增加近年来与国际接轨的新知识点。
临床课系列:以临床诊疗的回顾、现状、展望为切入点。
回顾:主要涉及对一些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某些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的发展过程,重在对这些发展沿革的“点评”并“揭示”其启发意义。如“适应证及禁忌证的评价”、“什么是合理治疗”、“手术治疗的变迁和思考”等。
现状:重在对“目前诊疗中的难点、局限与不足以及诊疗实践中应注意问题等”现状的分析。如“高血压联合用药评价”,“血压分类定义在中国、欧洲等指南中的定位和意义”等。
展望:主要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评议,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拓展创新思维,启迪科研灵感,激发研究兴趣,培养临床思辨能力。
|
關於作者: |
口腔内科学教授、博导、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武汉大学首届十大名师。现兼任泛亚洲太平洋地区牙科研究学会联盟主席。
|
目錄:
|
第一章 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
第一节 龋病学的历史回顾/ 1
第二节 龋病学研究现状/ 4
一、致龋菌/ 4
二、细菌生物膜/ 4
三、免疫学研究/ 4
第三节 牙体修复学历史回顾/ 5
一、窝洞制备/ 5
二、粘接术的应用/ 6
第四节 本学科发展趋势/ 6
一、龋病高危人群的系统性检测及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7
二、牙菌斑生物膜研究/ 7
三、菌斑生态防治措施研究/ 7
四、疫苗防龋/ 8
五、氟化物防龋/ 8
六、窝沟封闭防龋与预防性充填/ 8
七、增加牙齿抗龋力/ 9
八、致龋菌引发全身性疾病的相关性机制研究/ 9
九、人工智能及数字化口腔医学/ 9
第二章 龋病病因学的理论研究 / 11
第一节 龋病病因学研究回顾 / 11
一、内源性学说 / 11
二、外源性学说 / 12
第二节 现代龋病病因学理论 / 14
一、三联因素论 / 14
二、四联因素论 / 14
第三节 龋病研究模型 / 20
一、动物模型 / 20
二、体外模型 / 21
三、临床研究 / 23
第三章 龋病微生物学 / 26
第一节 人类口腔微生物群落 / 26
一、以群为基础的口腔微生物发病机制 / 26
二、营养供给参与口腔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 / 26
三、代谢物质参与口腔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 / 27
四、口腔微生物群落研究新技术 / 28
第二节 龋病微生物 / 29
一、龋病是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 29
二、龋病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 30
三、龋病微生物群落 / 31
四、变异链球菌群 / 32
第三节 牙菌斑生物膜 / 34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组成 / 34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物质代谢 / 36
三、微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对牙菌斑生物膜毒力的影响 / 39
四、牙菌斑生物膜控制新方法 / 39
第四节 口腔生态平衡与龋病 / 40
一、口腔生态区 / 40
二、口腔生态区的基本特征 / 41
三、口腔生态平衡与龋病 / 41
第四章 龋病免疫学 / 44
第一节 口腔免疫系统 / 44
一、口腔免疫组织与免疫器官 / 44
二、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 / 46
三、口腔黏膜免疫系统 / 48
第二节 免疫系统与龋病 / 50
一、龋病免疫的抗原 / 50
二、龋病免疫的抗体 / 52
第三节 龋病的免疫应答 / 54
一、非特异性免疫 / 54
二、特异性免疫 / 56
第四节 龋病的免疫预防 / 58
一、免疫预防 / 58
二、防龋疫苗和主动免疫 / 59
三、人工抗体和被动免疫 / 63
四、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 64
第五章 龋病病理学 / 67
第一节 牙釉质龋 / 67
一、牙釉质龋的病理特征 / 67
二、牙釉质龋的超微结构变化 / 71
三、牙釉质龋的研究 / 72
第二节 牙本质龋 / 74
一、牙本质龋的病理特征 / 74
二、牙本质龋的超微结构变化 / 76
三、牙本质龋的研究 / 77
第三节 牙骨质龋 / 78
第四节 龋病引起的牙髓反应性变化 / 79
第六章 宿主因素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 / 83
第一节 牙因素 / 83
一、牙形态异常与龋病发生 / 83
二、牙理化性质与龋病发生 / 83
三、牙列形态缺陷与龋病发生 / 84
第二节 唾液因素 / 85
一、概述 / 85
二、唾液流速与缓冲体系 / 85
三、唾液的有机成分及其作用 / 86
四、唾液的无机成分及其作用 / 89
第三节 影响龋病发生的全身因素 / 90
一、舍格伦综合征 / 90
二、放射性龋 / 90
三、其他因素 / 91
第七章 碳水化合物与龋病 / 92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概述 / 92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 92
二、膳食中常见的碳水化合物 / 93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 / 94
一、流行病学研究 / 94
二、实验室研究 / 98
三、动物实验 / 99
四、临床试验 / 100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 / 100
一、碳水化合物与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 101
二、碳水化合物对菌斑组成成分的影响 / 102
三、碳水化合物对菌斑 pH 的影响 / 104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致龋机制 / 107
一、糖酵解和产酸 / 107
二、合成细胞内多糖 / 110
三、合成细胞外多糖 / 111
四、为致龋菌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 112
第五节 碳水化合物与龋病的研究展望 / 113
第八章 龋病的早期预防 / 116
第一节 氟化物防龋 / 116
一、氟化物防龋的原理 / 116
二、氟化物防龋的方法 / 117
第二节 免疫防龋 / 120
一、免疫防龋的理论基础 / 121
二、免疫防龋方法 / 121
三、免疫防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 122
第三节 天然药物防龋 / 123
一、防龋天然药物的筛选 / 123
二、天然药物防龋活性成分分析 / 123
三、天然药物防龋尚待解决的问题 / 124
第四节 不同龋病类型的早期预防 / 125
一、儿童、成人和老人的龋病预防特点 / 125
二、继发龋的预防 / 125
三、猛性龋的预防 / 125
第九章 龋病的诊断及易感性和风险评估 / 128
第一节 龋病的诊断 / 128
一、临床诊断标准 / 128
二、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标准 / 129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 / 129
第三节 龋病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 / 130
一、特定人群的易感性 / 130
二、决定龋病易感程度的因素 / 131
第四节 龋病预测与评估 / 134
一、目的与要求 / 134
二、预测评估指标 / 135
第五节 龋病控制与预防 / 140
一、针对患者个体的龋病控制 / 140
二、人群的龋病控制 / 141
三、特殊人群采取特殊预防措施 / 141
第十章 牙体修复生物学原理 / 144
第一节 牙体修复学概念 / 144
第二节 牙体生物学基础 / 144
一、牙釉质 / 145
二、牙本质 / 145
三、牙髓 / 147
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 148
五、牙冠颜色 / 150
第三节 牙体修复生物学基础 / 151
一、树脂修复的混合层理论 / 151
二、修复后牙体组织的生物学变化 / 152
第十一章 牙体修复的生物力学基础 / 156
第一节 口腔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 / 156
一、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 / 156
二、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 / 157
三、口腔生物力学中常见的力学基本概念 / 158
第二节 牙体组织生物力学 / 161
一、牙体组织的基本力学性能 / 161
二、牙体组织的各向异性力学性质 / 163
三、牙体组织的断裂力学性质 / 164
四、牙体组织的磨损与磨耗 / 165
第三节 牙体修复材料的生物力学 / 166
一、银汞合金 / 166
二、复合树脂 / 167
三、陶瓷材料 / 169
第四节 牙体修复中的生物力学设计 / 171
一、牙体修复中的抗力研究 / 172
二、牙体修复中的机械固位力研究 / 173
三、牙体修复中的粘接力研究 / 173
第十二章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术的材料和理念 / 176
第一节 光固化复合树脂 / 176
一、组成 / 176
二、聚合固化 / 182
三、复合树脂的分型 / 185
四、性能 / 187
第二节 粘接系统 / 190
一、酸蚀冲洗类粘接系统 / 191
二、自酸蚀粘接系统 / 196
三、粘接系统的临床选择 / 197
第十三章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 / 199
第一节 概述 / 199
一、优势与局限性 / 199
二、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 / 200
第二节 前牙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 / 201
一、前牙Ⅲ类洞修复 / 202
二、前牙Ⅳ类洞修复 / 206
三、前牙Ⅴ类洞修复 / 211
四、前牙贴面修复 / 213
五、前牙间隙封闭修复 / 215
第三节 后牙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 / 216
一、后牙Ⅰ类洞修复 / 217
二、后牙Ⅱ类洞修复 / 220
三、后牙Ⅴ类洞修复 / 224
第四节 根管治疗后牙体直接粘接修复 / 225
一、根管治疗后的牙体特点 / 225
二、适应证选择 / 225
三、牙体条件评估 / 226
四、临床操作要点 / 226
第十四章 嵌体修复技术 / 229
第一节 嵌体修复技术的分类和适应证 / 229
一、嵌体的分类 / 229
二、嵌体修复的适应证 / 230
三、嵌体修复的临床注意事项 / 230
第二节 嵌体修复技术的临床选择 / 231
一、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与复合树脂嵌体修复 / 231
二、粘接固位与洞形固位 / 232
三、嵌体与高嵌体 / 234
第三节 嵌体修复技术流程 / 235
一、牙体预备 / 235
二、模型制取 / 237
三、嵌体的制作 / 238
四、试戴与粘接 / 239
五、定期复查 / 240
第十五章 牙体修复的并发症及处理 / 242
第一节 牙髓并发症 / 242
一、意外穿髓 / 242
二、牙髓充血 / 243
三、牙髓炎 / 244
第二节 牙周并发症 / 245
一、食物嵌塞 / 245
二、牙龈炎 / 246
三、咬合创伤 / 247
第三节 继发龋 / 248
第四节 修复体折断、脱落 / 249
第五节 牙齿折裂 / 250
第十六章 龋病微创治疗 / 253
第一节 龋病微创治疗的背景 / 253
第二节 龋病的早期诊断 / 254
一、传统的龋病诊断 / 254
二、龋病评分系统 / 254
三、龋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 255
第三节 龋病微创治疗 / 257
一、早期龋病治疗 / 257
二、微创去龋 / 257
第十七章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及其防治原则 / 260
第一节 牙釉质发育不全 / 260
一、研究进展 / 261
二、临床表现 / 261
三、治疗特点 / 262
第二节 氟牙症 / 263
一、研究进展 / 263
二、临床意义 / 263
三、治疗方法 / 265
第三节 四环素牙 / 265
一、研究进展 / 265
二、临床表现 / 266
三、治疗方法 / 267
第四节 牙外伤 / 267
一、研究进展 / 268
二、临床处置 / 269
第五节 牙磨损 / 272
一、研究进展 / 273
二、临床意义 / 273
第六节 牙酸蚀症 / 274
一、研究进展 / 274
二、临床意义 / 276
第七节 牙本质敏感症 / 279
一、研究进展 / 279
二、临床意义 / 280
第十八章 儿童龋病 / 283
第一节 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 / 283
一、儿童龋病的流行病学 / 283
二、乳恒牙的解剖生理特点 / 284
三、儿童龋病的临床特点 / 284
第二节 儿童龋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 286
一、食物因素与儿童龋病 / 287
二、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龋病 / 287
三、家庭因素与儿童龋病 / 288
第三节 儿童龋病的预防和治疗 / 288
一、儿童龋病的防控策略 / 288
二、儿童龋病的治疗原则 / 290
三、儿童龋病治疗 / 290
四、儿童口腔诊疗的行为管理 / 291
第四节 微创和无痛治疗技术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应用 / 292
一、微创治疗技术 / 292
二、无痛镇静治疗技术 / 295
第十九章 老年龋病 / 300
第一节 老年人口腔增龄性改变 / 300
一、全身各系统的增龄性变化 / 300
二、口腔内的增龄性变化 / 302
第二节 老年龋病的发病特点 / 304
一、老年根龋 / 304
二、老年急性龋 / 306
三、老年继发龋 / 307
第三节 老年龋病的治疗 / 308
一、保守治疗 / 308
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 309
三、充填修复治疗 / 309
第四节 老年龋病的管理 / 310
|
內容試閱:
|
为适应现代临床医学需求,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指导下,我们编纂了《龋病与牙体修复学》一书。
《龋病与牙体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主要适用于口腔医学专业型和科学型研究生及临床医师。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要求研究生在完成公共学位课程的同时,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尽量多地摄取相关学科知识,把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把创新知识的能力作为目标。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则要求研究生在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本书是适应牙体修复学的快速发展形势,在第1 版研究生教材《龋病学》的基础上改编扩容而来。本书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对龋病的全方位叙述,同时也介绍了因龋病和非龋硬组织疾病造成的牙体破坏的修复技术及理论基础,包括一些创新性思维和对未来的展望。在形式上通过丰富的临床照片和示意图,形象化展示了牙体修复过程,具备了向数字化、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满足研究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综合需求,为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作出贡献。
目前对龋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基础上的专门学科。本书从多维度全面阐述了龋病学,特别在以下领域对本科教材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深化:一是牙菌斑生物膜的研究,丰富了对微生物与人类共生关系的认识;二是龋病的免疫学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对龋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促进了免疫防龋理论的形成;三是对宿主因素及碳水化合物在龋病发生过程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龋病发病过程的理解;四是关于龋病的易感性和风险评估,对龋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五是微创治疗。微创治疗是外科领域发展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在口腔医学领域,特别是在龋病的早期治疗已广泛应用,减少了备洞过程的烦琐,保存了健康牙体组织,减轻了磨牙的痛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龋病的最佳归宿应该是得到良好的修复,恢复牙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利用自身因素,促进其自我修复,这在龋病发生的早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其二是利用现代科技产生的各种材料进行修复,修复后的牙无论从形态还是功能上都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研究生教材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最新的科学成果引入临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树脂材料不仅具有优越的粘接性能,而且其抗压强度可媲美银汞合金,色泽接近真牙,固化后体积收缩轻微,这些优良的特性推动了现代粘接修复技术的发展。CAD/CAM 的临床应用使牙体修复进入数字化时代,以这种设备制作嵌体、牙冠不但省时省力,而且精密度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牙体修复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化工工业、材料科学、数字科技的进步,本书对相关内容略有叙述,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导研究生更多地关注跨学科研究和医工结合。
本书的编撰汇聚了国内一流的牙体牙髓病学学者,但因篇幅所限,仍挂一漏万,遗漏贤达,祈谅海函。
樊明文 李继遥
2024 年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