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大问题:中国如何成为中国
“华夏”自古如此,天经地义吗?族群、习俗、教育……如何汇流并形塑出一个叫“中国/华夏”的国家?讨论它,既可从今溯古,论证国家合法性,也可从古到今,理解历史合理性;它可能惹出民族主义情感,也可能培养世界主义理性。此时,“历史”开始像双刃剑,关键在于史家的立场、角度、方法。为解此难题,许倬云重新追溯上下五千年历史,梳理这个“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错综历史,回应中国如何成为中国。
大历史、大判断:穿越纷乱的历史线头,下“截断众流”的大判断
大历史要有大判断,非博览硕学之士,不能下大断语。这本书不从单独事件着眼,而从各种现象的交互作用来观察整体的变化,紧抓四大变量——政权、经济、社会与文化,考察中国历史的复杂体系,同时快刀斩乱麻,在纷繁线头中,穿透历史,下大判断。
“二年刀圭,三载疗治,长夜不寐,随时思索”:许倬云回应现实困局之作
在全球化时代,如能审察自己的族群认同原则,就不会轻易被偏狭的族群狂傲挟持。这本书不是为了借历史引出民族主义的盲目情感,而是希望通过历史认识达成世界主义的理性观念。
葛兆光长文解读
附葛兆光万字解读,提要钩玄,讲透
|
內容簡介: |
中国如何成为中国?它的认同基础是血缘,国界,还是文化?刀剑划开疆界,衣食却互相流通;儒家、佛教、道教混合;民族融汇……这些原本散漫复杂的文化,如何逐渐汇流并形塑出一个叫“中国/华夏”的国家?今后,这一共同体还能吸引原来成员的后代,继续被认同为身心归属吗?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个复杂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全书没有铺陈细节,没有繁琐论证,以大历史视野,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
在全球化时代,如能审察自己的族群认同原则,就不会轻易被偏狭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方向。
|
關於作者: |
许倬云,1930 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 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精神》《说中国》《许倬云观世变》《许倬云问学记》《历史大脉络》等。
|
目錄:
|
自 序 我们究竟是谁? / 001
绪 论 在全球化的时代审察自己 / 005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族群的分合 / 017
第二章 夏商周 :核心的形成 / 03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 / 047
第四章 天下帝国 :关键性的秦汉时代 / 061
第五章 秦汉时代的扩张 / 075
第六章 天下国家模式的衰坏 / 089
第七章 隋唐的天下国家 / 103
第八章 辽、宋、西夏和金的时代 / 119
第九章 金、元时代的外族征服 / 137
第十章 明代 :专制皇权(上) / 153
第十一章 明代 :专制皇权(下) / 165
第十二章 清代 :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上) / 177
第十三章 清代 :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下) / 189
第十四章 后论 :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上) / 203
第十五章 后论 :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下) / 217
附录 《说中国》·解说(葛兆光) / 229
|
內容試閱:
|
《说中国》·解说(节选)
葛兆光
什么是“华夏”?或者,什么是“中国”?讨论这一问题,既可以从今溯古,来论证国家合法性,也可以从古到今,以理解历史合理性 ;它可以是一个政治话题,也可以是一个历史话题 ;它可能惹出民族(国家)主义情感,也可能培养世界(普遍)主义理性。在涉及“国家”“民族”和“认同”的时候,“历史”就开始像双刃剑,“论述”的分寸显得相当微妙,关键在于史家以什么立场、取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
近代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自序,4 页)。“中国”是一个传统帝国,还是一个现代国家?它的认同基础是血缘,还是文化?它的历史是同一共同体的连续,还是各种不同族群的融汇?为了解答“华夏 / 中国”给历史学家出的这个难题,为了梳理这个“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以及背后错综的历史,许倬云先生的《华夏论述》一书重新追 溯上下几千年,取不同维度对“中国”的历史形成过程进行论证。仍就一开头的三个疑问而言 :首先,许先生强调“华夏 / 中国”是一个复杂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犹如“飞鸟无影”“轮不辗地”,不可能是定格的(绪论,6 页)。这就说明,他并不从现存中国来逆向追溯“中国”的合法性,而是从曲折变迁中回顾“中国”的形成过程,来理解其历史合理性的 ;其次,在“中国”的历史形成过程中,许先生指出,数千年血脉杂糅、族群相融、文化交错而形成的共同体,其认同基础不一定是国界(国界会变动),不一定是族群(族群是生物学判断),甚至也不一定是语言或文化(语言文化也在变),这说明本书不是从政治角度证成“中国”,而是从历史角度理解“华夏”的;最后,有关这一著作的意图,许先生自己说,这部书是对“华夏 / 中国”历史形成的“自我审察”,他还说,“中国人能如此自我审察,对世界是有益处的”。为什么?因为“中国也因为对自己有所了解,不至于产生大国沙文主义,也会因此消减四周邻居的敌意”(绪论,16 页)。因此可以看出,这部著作也不是为了借助历史引出民族主义的盲目情感,而是通过历史认识达成世界主义的理性观念。
可是,要在篇幅不长的书中,清晰地叙述“中国/华夏”的形成过程,表达对“中国 / 华夏”认识的明确立场,并不是一件易事。“中国 / 华夏”的历史太长,线头太多,国家形成过程曲折迂回,族群地域的分合又重叠复沓。所以,一方面要把中国复杂的体系,如许先生所说,在政权、经济、社会与文化四个变量中考察(自序,4 页) ,另一方面还要快刀斩乱麻,在治丝益棼的麻线团中,穿透历史,下大判断。
《华夏论述》(《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繁体版为《华夏论述—一个复杂共同体的变化》,远见天下文化,2015 年)就是许倬云先生所写的,一部举重若轻、以简驭繁的大历史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