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

書城自編碼: 400112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地球科学
作者: [美]马西娅?比约内鲁德后浪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911285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HK$ 90.9
吞海.大结局
《 吞海.大结局 》

售價:HK$ 63.3
元宴
《 元宴 》

售價:HK$ 216.2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HK$ 227.7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HK$ 135.7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HK$ 66.7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HK$ 181.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93.2
《干旱区稳定同位素水文学》
+

HK$ 227.7
《中国河口海岸滩涂资源及利用》
+

HK$ 193.2
《GNSS多维大气水汽探测理论与方法》
+

HK$ 118.6
《基于完全匹配层的极低频电磁法三维正反演》
+

HK$ 262.2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冷泉系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HK$ 48.6
《消逝的艺术:如何读懂大自然的迹象》
編輯推薦:
夷平喜马拉雅山脉需要多长时间?
极地钻取出远古冰雪,封存其中的气泡如何揭示大气演化?

时间无处不在,过往并未消逝
为我们带来对地球韵律和地球过程的更深层认识。——《自然》

地质学指出了一条折中之道,介于人类对自身重要性的自恋式骄傲,与人类对自身的渺小所萌生的存在主义绝望之间。——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与大众对话的地球科学 地质学家以教学、科研和生命经验在学科层面构建地球科学与大众的对话,精练地球演化史与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发展史,回顾两百年来人们如何校准地质时间,用地球科学新进展为大众读者重建对地球过程的时间尺度的认知,使我们了解人类作为地球居民所拥有的共同历史与命运。

景观、大气和海洋见证时间的转化之力 以地质学为镜头,遍览经过时间雕琢的地球今昔: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演化步伐、地球大气层数十亿年的变化、地球历史上环境危机的起因和后果、依据深海沉积物解析气候变迁、人类世的意义、气候工程引发的争议……

像地质学家一样觉察时间无处不在 我们是否对地球历史中恢弘篇章的持续时间、过去环境不稳定期之间的变化速率,以及地下水系统等自然资本的固有时间尺度知之甚少?像
內容簡介:
万物皆变,无物消逝。身处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如何理解无处不在的时间?又如何理解人类出现之前的悠久过往与没有人类参与的未来?就像显微镜和望远镜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地质学也是一种镜头,让我们能够以一种超越人类经验限制的方式见证时间。《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在讲述地球演化史与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发展史的同时,带我们用地质学的思考方式来认识地球、海洋和大气的时间韵律,理解我们身处的人类世环境,面向可持续的未来。
關於作者:
著者简介
[美]马西娅?比约内鲁德(Marcia Bjornerud)是劳伦斯大学的地球科学和环境学教授。她是一名构造地质学家,重点研究地震物理和造山运动。著有《阅读岩石:地球的自传》(Reading the Rocks: 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Earth)、《地质词典》(Geopedia)和《向岩石求教:发现岩石的微妙智慧》(Turning to Stone: Discovering the Subtle Wisdom of Rocks)。《垂向时间》获2019年美国出版商协会大众科学与数学类的专业与学术卓越奖。

译者简介
林葳,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向往自然,目前从事地质学与地理学科普教育。
目錄
序言 垂向时间的魅力 001
第一章 垂向时间的意义 007
第二章 时间地图集 023
第三章 地球的步伐 067
第四章 大气层的变化 099
第五章 大加速 133
第六章 垂向时间、乌托邦与科学 167
后记 191
附录 193
附录Ⅰ 地质年代简表 193
附录Ⅱ 地质现象的持续时间与速率 195
附录Ⅲ 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危机:起因与后果 199
注释 201
索引 217
內容試閱
垂向时间的魅力
(本书“timefulness”一词译为“垂向时间”或“时间无处不在”。——编者注)

时间是人类公认的超自然力量。
——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Halldór Laxness),《冰川之下》(Under the Glacier),1968年

对于在寒冷气候中长大的孩子而言,生活中很少有别的经历会像雪天一样带来纯粹的快乐。假期的乐趣可能会因之前数周的期待而打了折扣,下雪的日子则是纯粹的奇缘。20世纪70年代,在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的乡下,学校停课是通过广播宣布的。我们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大,兴奋难耐地听着广播员依照令人恼火的字母顺序宣读全县公立学校和教区学校的名字。终于,我们学校的名字将要被报出,就在那一刻,一切皆有可能。时间暂且被“废止”;成人世界中压抑的日程表魔法般地暂停了,向大自然的权威让步。
于是,我们迎来了奢侈的自由时光。首先,我们要在白雪皑皑的寂静世界中探险。房屋周围树林的新颖面貌,以及熟悉的事物因松软的银粟而变得“胖乎乎”的模样,都会令我们惊叹不已。树桩与岩石披着厚厚的“被子”;邮筒则戴着一顶高得惹人发笑的“礼帽”。我们更珍惜这类英勇的“踏勘任务”,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久后就得回到温暖舒适的室内。
我记得一个特别的雪天。彼时,我正上八年级,正处于童年期与成年期之间的过渡阶段。那个冬夜落了近30厘米厚的雪,刺骨的寒风接踵而至。翌日清晨,万籁俱寂,整个世界白得耀眼。儿时的同伴已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对睡眠的渴望超过了对雪的兴趣。然而,我无法抗拒这个已经发生了变化的世界。我将自己包裹在羊毛衫和羽绒服之中,走了出去。冰冷的空气刺痛我的双肺。树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吱嘎作响,这是严寒释放的信号。我步履艰难地下山,朝着房子下方的小溪前进。一根树枝上的红点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只雄性北美红雀,蜷缩在冰冷的日光下。我走向那棵树,奇怪的是,这只鸟似乎并未感知到我的脚步声。我靠得更近了,而后脑中产生了一种令人憎恶又着迷的意识,它被冻结在了栖息之地,如同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安装着玻璃眼珠的标本。树林里的时间仿佛静止了,这让我看清了往常因动态而难以捕捉到的景象。
回到那个下午,我尽情享受着未被安排的自由时光。我将厚重的世界地图集从书架上拿下来,舒展四肢躺在它旁边。我总是着迷于地图;优秀的地图能够如迷宫一般揭示隐藏的历史。当日,我碰巧翻到了地图集中的一张对开图,上面显示了全球时区的分界线(顶部排列着标有芝加哥、开罗与曼谷的相对时间的时钟)。地图上以不同色块标识的时区大多以经线划分,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例外。例如,中国的疆域横跨多个时区,但全国仅以一个时区(东八区)为准。纽芬兰岛、尼泊尔、澳大利亚中部等地的时间与格林尼治标准时之间的差值并非小时的整数倍。此外,少数国家和地区,如南极洲、蒙古国和位于北冰洋的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它们在地图上呈现灰色;依据图例,它们“没有官方时间”。我被一种想法迷住了:那些地域拒绝被一分一秒所束缚,完全不受日程表的统治。那里的时间是否像枝头的北美红雀一样被冻结?还是单纯地按照一种更狂野的自然韵律流淌,不受限制,无拘无束?
几年后,出于巧合或某种宿命,我来到斯瓦尔巴群岛进行地质学博士研究的野外工作。我发现,在某些方面,那片土地确实不受时间的约束。它仍深深地烙印着冰期的痕迹。不同时代的人类历史遗迹(17世纪鲸脂制造者丢弃的鲸骨、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的猎人坟墓,以及德国纳粹轰炸机的残骸)散落在广袤却贫瘠的苔原上,如同一场策划拙劣的展览。此外,我了解到斯瓦尔巴群岛之所以“没有官方时间”,是因为俄罗斯人和挪威人之间的一个琐碎但旷日持久的争论——该地应该遵守莫斯科时间,还是奥斯陆时间?遥想那个雪天,即将迈入成年期的我仍住在父母舒适的房子里;由于暂且摆脱了日常行程,我窥见了一种可能性:在某些地方,时间尚未被定义,亦无形,人们甚至可以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自由地穿梭。因为我对未来的变化与消逝怀有一种朦胧的预感,所以我希望那个完美的雪天可以成为我永久的精神家园。纵使我外出冒险,归来时一切仍是最初的模样。自此,我对时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1984年的夏季,我搭乘挪威极地研究所(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的科考船第一次前往斯瓦尔巴群岛。彼时,我还是一名新入学的研究生(更确切地说,是一名晕船的乘客)。我们的野外考察期要到7月初才开始,届时一部分海冰已经破裂,足以让船只安全航行。离开挪威大陆整整三天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斯匹次卑尔根岛(Spitsbergen)的西南海岸。斯匹次卑尔根岛位于阿巴拉契亚–加里东造山带(Appalachian–Caledonian chain)的最北端,这座岛屿上的山脉的构造史便是我日后博士研究的核心内容。晕船的我被折磨得萎靡不振,幸运的是,那日的海浪太高,我们一行人无法借助橡皮艇登陆。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乘坐直升机,享受一趟更快捷、更干爽的奢侈之旅。我们从摇摇晃晃的顶层甲板上起飞,所有的装备和食物用网兜住,像一袋洋葱一样挂在直升机下方,悬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空,摇摇欲坠。我记得,当直升机接近陆地时,我在地面上寻找可用作比例尺的物体,但眼前只有大小不明的岩石、溪流,以及一片片长满苔藓的苔原。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看起来像是饱经风霜的木制“水果箱”。原来它就是我们将要居住两个月的小屋(见图1)。
自直升机离开、科考船消失在地平线上起,我们的营地就与20世纪末的社会脱节了。这间小屋(挪威人称作“hytte”)其实非常舒适,是20世纪初由机智的猎人用浮木建造而成的。我们携带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式手动栓式毛瑟步枪,以防范北极熊的攻击。除了预先安排的每晚用无线电联络科考船,我们无法与外界联系。这艘船会在夏季期间缓慢地环绕斯瓦尔巴群岛航行,并进行海洋学测量。我们对时事新闻一无所知。在经历了多个野外考察季的数年后,我发现自己竟然不太记得7月至9月期间发生的世界大事。[什么?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是何时去世的?]
身处斯瓦尔巴群岛,我对时间的感知力脱离了正常的范畴。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北极圈夏季的极昼(阳光并非时刻普照着岛屿,天气有时会变得相当恶劣),这种现象令人难以确定适宜的入睡时间。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一心一意地研究这片人迹罕至、荒凉环境的自然历史,就像苔原上的物体大小很难判断一样,过往事件之间的时空也变得难以辨别。岛屿上的山脉坚固并生机勃勃,与之相比,我们零星发现的人工制品(一张缠结的渔网、一个腐烂的气象气球)看起来却更古老、更破旧。在每日返回营地的漫长路途中,我会迷失在纷繁的思绪里,而风与海浪的声音会将我的心神荡涤澄净。有时,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圆圈的中心,与我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保持着相等的距离。那感觉蔓延到了景观与岩石上:沉浸在它们的故事中,我发现过去的事件仍然存在,甚至觉得这些事件会在未来某一天以迷人的面貌再次上演。这种感受并非窥探到了“时间无限”(timelessness),而是洞见了“时间无处不在”(timefulness),敏锐地意识到了世界是如何被时间塑造——确切地说,由时间“构成”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