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岭南文学史论

書城自編碼: 40043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符愔畅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173283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清洁
《 清洁 》

售價:HK$ 65.0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第十三位陪审员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8.8
《看不见的文学(文学如何理论)》
+

HK$ 124.2
《美国中产阶级文化变迁的文学记忆》
+

HK$ 79.4
《1980年代:小说六记》
+

HK$ 94.3
《文苑散录》
+

HK$ 118.8
《故事写作大师班》
+

HK$ 66.7
《空山横:讲演集,关于文学关于人(李敬泽作品)》
內容簡介:
本书是关于古代岭南文学史的论文集。全书将岭南文学置于大空间、大时间、大文化背景下,在线性发展的时间当中,在动态变化的人文空间与地理空间之上,结合主流文化的塑造力和政策的影响力,联系岭南地区的几次民族融合、人口构成变化,从不同时期岭南文学的创作主体、文学基调入手,以前期涵化、萌芽与后期转变、爆发的对比为切入点,探寻岭南文学在不同阶段的面貌、特征及其原因,进而发掘其中蕴含的“岭南性”内涵。本书观察岭南文学视角独特,有独创的学术价值。
關於作者:
符愔畅,澳门大学哲学博士,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专任教师,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兼任教师,《澳门月刊》特派记者,澳门诗社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岭南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承担、参与科研课题近十项,在重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錄
绪 论
第一章 岭南背景与概况
第一节 史料中的“岭南”辨义
第二节 岭南的自然环境分析及物产举要
第三节 岭南的历史沿革、区域地位及发展规律
第二章 化外星火:“前岭南时代”的文学状貌
第一节 奏议、上疏中的文学掠影
第二节 地方志乘中的传说记载与早期小说
第三节 “前岭南时代”的文学特征、中心分布及影响要素
第三章 闻“南”色变:唐宋时期的岭南文学(上)
第一节 前代移民基础:岭南人口主体的转变
第二节 唐代贬官:情绪与环境的文学共鸣
第三节 送别与赴任:想象的魑魅国与真实的岭南道
第四章 近乡情怯:唐宋时期的岭南文学(中)
第一节 岭南文人的故乡情结
第二节 文学体裁取向变化与岭南文学的内部发展
第三节 先宋岭南的文学特性与成因
第五章 家国同心:唐宋时期的岭南文学(下)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与岭南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 宋代岭南谪宦的心态变化及文学表达
第三节 岭南本地作家文学呼喊中的爱国群像
第六章 厚积薄发:“岭南时代”的真正到来
第一节 明清时期岭南社会发展及外部环境概述
第二节 明代岭南诗文:为清算偏见而进行的文学努力
第三节 诗僧遗民的坚守及岭南小说的重生:文学中的反抗精神
结 论
附录 研究综述
参考书目及资料
內容試閱
岭南偏远,自古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地位不显。由于岭外态度与自身发展的原因,岭南曾长期徘徊在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圈的边缘;在华夷观的作用之下,儒家大一统文化圈在框定自身范围时,对岭南这个文化体系中的异质也不予收编。在主流文化的强势期,岭南一度成为了一个在政治版图上孤悬封闭,在文化版图中也远畿无名的所在。翻检史籍, 岭南得到的评价,左不出自然环境险恶、当地人民少礼,如“人杂獠夷,不知教义”“居于山陆,其性强梁”等,围绕着因自然地理区隔而产生的物候特征、环境特征等客观事实而加做主观文章,并且抱持着汉民族文化主体的优越感来审视当地原生人口结构,对岭南居民因地制宜而产生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进行评价甚至是批判。无论是古代社会中,对曾经发展欠佳的岭南地区长期存在误解与偏见,还是当下今日,依然能够听到的“南方文化沙漠论”、“岭南民性远儒说”等观点,实际上都带着比较明显的中原文化、或者说北方文化中心立场。但岭南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一个自身动态演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外界交互影响的过程,岭南自从被纳入统治版图,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毋庸置疑的一部份。岭南是政治版图中的一个局部,也是文化版图中的一个个体,还是政治版图与文化版图中共同的“边缘”,在近代以前,岭南与国家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岭南文化与主流文化是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无论在自然环境上、还是人文环境上,岭南与中原一直呈现出一种既学习融合、又保持独立的姿态,不能够以单一、平面、甚至概念化的文化视角来审视岭南的发展和面貌。
过去对岭南的评价,大多停留在感性、直观、粗略甚至片面的阶段,缺乏精致、系统、科学的论断和分析。这一点,在文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层本质,是以服务政权为根本原则和基本立场的,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朝代更迭、政权鼎革的时间顺序,往往伴随着权力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空间处所和地理位置的转移。每一次时空转换都会形成一个相应的人文地理空间,每一个地理空间内,都有其阶段性、区域性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表现为自然地理馈赠的地域性格烙印,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人文环境的标准与取向中。而这种标准和取向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主要来源是权力阶级的标准与规范。由于文化不仅仅是价值观,也不仅仅是社会规则,它还是一种展示权利的方式,文学作为符号资本与载体,在空间环境之下、时间基础之上、权利环境之中,成为传达合法性a的话语,也成为一时一地样貌姿态的记录和镜子。代次出现的不同区域在空间内并存,在时间里轮动,在文化上交融,在文学中构建。时移世易,地域文学的图景和生态逐渐丰富,整体的文学时空展卷于我们眼前。整体的文学史,是一个立体的合集。于时间层面而言,文学史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出现、不断成熟的各区域文学如江河入海,丰富了它的内涵、扩充了它的类别;在空间层面上看,文学史是立体的、开放的,各区域、各中心、各层级的影响和交融既植根于自然地理面貌,更依托于人文地理环境;从表现姿态与意义功用上来说,文学无疑是多元、多维的, 在情感抒发之余,在精神生活总和之外,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政治的执笔者,是核心文化及其价值标准的传声筒,是权力声音和合法性书写的符号工具。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权意志是塑造文学样貌的思想价值底座, 以王畿为中心逐级向外的空间延伸则是各区域文学生发的土壤条件。人创造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塑造着人,在演进与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地域文化、尤其是文学地理的独特形态与规律。综合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大致可以归结出八大文学区系a,各区系出现的时间先后、力量强弱、姿态特征、承袭影响都各有不同。岭南一隅, 历处疆域南极,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辐射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本土文化及自我意识经历了较为漫长萌芽和积累期;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不断南移,移民、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和融合,政权态度、管理政策的转变,生产力、交通条件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勃兴,教育的普及和推进,岭南的地域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起来。投射在文学上,展映出一段下游波澜壮阔、上游及源头却略显寂寥的岭南文学史。
长期以来,岭南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上,都经历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史上“岭南”的空间意义并不唯一,其地域所指随时间变化而不尽相同,区域内部的发展程度也各有高低,一时、一地的一些表征并不足以代表历时、动态的全景与全貌。没有人否认,在文化的发展进度上, 岭南与岭北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其所导致的时间先后及程度差异,决定了岭南用了相对较长的时间追赶中原主流文明的步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岭南”意味着远离于政治中心之外的荒服,和孤悬文化中心之外的蛮地,意味着瘴疠的横行,人民的不化,文教的落后,这些认知被历史记载、文学作品以书面信息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年深日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刻板印象。直至今日,仍然存在着认为岭南民性远儒重商、甚至将此地视作文化沙漠的偏见。
由于我国地域文化研究、文学地理观念的起步和成型相对较晚,在系统扎实的研究方法和严格缜密的逻辑推绎介入以前,一些岭南地区客观存在的地域文化特质、人文地理特点,只得到了感性、片面、散落的记载,并逐渐形成标签式的印象类别,这样的标签意义又被历来的政权态度a、主流标准(主要是以中原文明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标准)渲染和放大,日积月累,不断泛化,岭南其地其文则不免陷入“被印象式批评”的境地。在对应的历史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岭南岭北文化发展不同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对这种事实的记忆和记载,在差距已经缩小、接近消失以后依然被继续扩散甚至强化,成为文学史的构成部份和书写对象,致使岭南的真实面貌不仅被烟瘴所掩,而更为成见所蔽。占据优势的强势主流文化一度令边远地区文化“失语”,在创作主体泛化印象、回避籍贯或对故乡噤声的过程中,岭南的文学形象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岭南文学的构筑过程与本土转向,则更是一段与文化播迁、权力立场无法割裂的文学历史。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总是与时代风气、政治环境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时期的创作主体及意志、眼光,是构筑岭南文学史面貌的主力军。早期,岭北人用岭外的眼光为岭南着墨;中期,开始拥有执笔能力的岭南籍文人却还未发展出成熟的乡邦意识;直到岭南人口在民族融合的层面和意义上完成汉化和身份认同的转变,在文学场域中,岭南才终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笼罩在地域范围上的岭南烟瘴早已散去,但“横亘在人文之间的南岭,却在时间隧道中延绵至今”。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全国先后出现的多个地理文化区域内,这种发展上的不同步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从北而南、由西至东的轮动进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地理规律,江南、东南等后来居上的文化重镇在早期从根本上来说与岭南并无二致。“岭南”既是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文化立场对五岭以南偏远甚至蛮荒之地的一种带有价值判断色彩的称谓;也是岭南人对自己所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的由不情愿到情愿甚至带有某些自得的一种带有文化立场意味的表述。“岭南”从他者到自我的文化含义与意味的变迁,是复杂、漫长的。尽管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命题与近现代以后的发展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而言,其中的意识和性格是延续的、传承的。近代以后,岭南的区位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了真刀真枪的革命,和思想上的“北伐”。文学活动的触角也不只向北延展,而更伸向了海外,华侨、华人、港澳群体成为了世界华文创作主体中的一部份。岭南的起和落有着自古以来无可隔断的基础和原因,这更加凸显和印证了以宏观立体视角、用学科交叉方法来进行区域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流于感性的印象需要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加以论证,囿于表象的理解需要援背景因素入阐释范围当中,以还原发生现场,拨正理解偏差,清算固有偏见,飘扬和树立起真正的区域旗帜和文学标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