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魏朱商业模式系列5 “第四届管理科学奖(学术奖)”得主又一力作
|
內容簡介: |
商业模式如何不只依赖于商业直觉,而是系统化地进行设计并持续升级?《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Ⅱ》将单个企业的边界打破,开创性地提出了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模式设计工程学等新概念、新方法,使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有依据、有途径、有方法,更加系统化。本书中不仅有定性的方法,比如设计商业模式的原理和原则,还提出了定量的方法,例如基于商业模式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基于商业生态圈的“财务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无疑可以帮助企业家、创业者和管理者设计出更好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与成功。
|
關於作者: |
魏炜,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组织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创维集团、中兴通讯、大连獐子岛、新疆金风科技等多家上市/非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管理世界》《经济与管理》《统计与决策》《创富志等国内外学术和财经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II》《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慈善的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设计》《再造商学院课堂》等。
|
目錄:
|
PREFACE·总序
再回首,商业模式探索之旅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商业模式”是一个可以令所有企业家兴奋的话题,从此开始了商业模式探索之旅。一开始,我们发现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和理论非常混乱,万般无奈之下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一方面,把当时能找到的30余个商业模式概念打印出来,放在办公桌旁,有事没事常念念;另一方面,直接寻找那些有趣的商业模式案例,然后把它们讲给周围的企业家听,以至于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企业家要求见面交流。
持续且巨大的需求(过去30年,中国企业家对某个管理理论的持续关注时间,从来没有超过3年!)激励和逼迫我们不断思考:什么模式是好的商业模式,如何设计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后的某一天,我们两人的脑中几乎同时跳出了一个非常有共鸣的“商业模式的定义”: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很快,“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便诞生了。
非常幸运的是,2006年年底我们又遇到了《创富志》的主编张信东。在他更高要求的“鞭策”下,我们连续七年一期都没落下地写出了诸多商业模式案例,总结并提炼出了各种商业模式理论所需要的构件。
理论建设是痛苦的。我们要学会“无中生有”,建立自己最擅长的阵地。这既需要一整套逻辑一致的概念,又需要能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还需要有分析、解释这些概念和分类之间“因果关系”的能力。尤其当我们发现,数百年前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就能把地球上数十万种物种妥妥地分类的时候,偶尔心中也会不由得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大部分时候,我们能想到的还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只要不停地写,老天总会派人来帮你们这帮人的!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商业模式是不分行业的。在一个行业可以成功的商业模式,放在另外一个行业照样可以创造辉煌。我们还发现,同一个行业也可以有很不一样的商业模式,甚至对战略管理中的一个定律进行猜想:一个行业最后仅会剩下三五家垄断型的大企业,本质上这几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发现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不断变化的,有渐变的,也有突变的。我们把渐变的叫作演化,把突变的叫作重构,并写了一本与《发现商业模式》同样畅销的《重构商业模式》。
我们还发现“技术”真的很需要“商业模式”的帮助。同样一项技术,可以在非常不一样的商业模式下运用,相应的企业绩效也许都很不错,但一定有一个能令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反过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也可以引领技术的发展方向,就像美国的很多创新技术都是由商业模式引领的一样。
我们发现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个商业模式可以用很不一样的战略来驾驭,同一个战略也可以用很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我们发现任何组织都是有商业模式的:营利性公司有商业模式,慈善和公益等非营利组织有商业模式,政府组织也有商业模式,甚至个人都有商业模式。我们的《慈善的商业模式》一书,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本讲公益组织商业模式的图书。
我们还发现同一个行业内,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不一样,它们之间同样存在竞争。不是“同物种”间的竞争,而是“不同物种”间的竞争,或由“不同物种”间的竞争演变为“同物种”间的
竞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商业模式是一个全息结构,商业模式模型的每个要素—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企业价值都包含整体的完整信息。这也成了《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一书的主题。当“商业生态”这个词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又发现在商业生态系统(以焦点企业为中心的持续交易的利益相关者形成的聚合体)和商业模式之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共生体,即持续交易的利益相关者和其扮演的角色的集合。一个个相同或不同的共生体(生态系统)的实例组成了行业生态,不同的行业生态又组成了纷繁复杂的商业生态。
转了一大圈,我们发现原来商业模式可以像物理学、几何学和工程学一样来研究。例如,从事某个业务活动的主体是角色,角色类似于原子,共生体类似于分子,角色相同、角色的交易关系不同的共生体与分子中的同分异构体竟然是相同的!商业模式的三大定律、三大原理、六大定理也写在了2014年首次出版的《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Ⅱ》一书中!
在与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交流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差异化的商业模式都来源于盈利模式,也就是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的不同。以往我们对定价的认知仅仅是“由供需决定价格高低”这一个维度,现在我们突然发现从商业模式视角看价格,实际上还有另外三个维度:反映收支来源的定向、反映收支方式的定性、反映现金流结构的定时。这三个维度的确定取决于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决定的价值增值,而并非取决于供需。当我们发现了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的完整理论后,中文版《透析盈利模式》就这样出版了。
众所周知,商业模式概念是从战略管理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战略、商业模式、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超越战略:商业模式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构建》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战略是站在企业边界做的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选择,商业模式是站在商业生态系统边界做的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选择,而共生体是站在行业生态系统群的视角做的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选择!一旦看到了这样的图景,能全面、深度、透彻刻画和分析行业竞争格局的三度空间、能区分决策范围的焦点思维和格局思维等概念就产生了。基于此概念的企业(顶层)设计理论随之也能顺理成章地完善
起来。
展望未来,一座宏大的商业模式建筑群已经冉冉升起……就在那里!
19年过去了,蓦然回首,身后的商业模式生态建设工地上早已灯火通明,四处立满了脚手架,主体也已建起了大半。令人欣喜的是,队伍中不但一个人也没落下,而且还增加了很多。向前看,更让人激动不已的是,已经有好几路队伍前来帮忙了!哈,曾经的海市蜃楼就要变成现实了,感恩!
魏炜
2023年11月1日
|
內容試閱:
|
总序
再回首,商业模式探索之旅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商业模式”是一个可以令所有企业家兴奋的话题,从此开始了商业模式探索之旅。一开始,我们发现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和理论非常混乱,万般无奈之下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一方面,把当时能找到的30余个商业模式概念打印出来,放在办公桌旁,有事没事常念念;另一方面,直接寻找那些有趣的商业模式案例,然后把它们讲给周围的企业家听,以至于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企业家要求见面交流。
持续且巨大的需求(过去30年,中国企业家对某个管理理论的持续关注时间,从来没有超过3年!)激励和逼迫我们不断思考:什么模式是好的商业模式,如何设计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后的某一天,我们两人的脑中几乎同时跳出了一个非常有共鸣的“商业模式的定义”: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很快,“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便诞生了。
非常幸运的是,2006年年底我们又遇到了《创富志》的主编张信东。在他更高要求的“鞭策”下,我们连续七年一期都没落下地写出了诸多商业模式案例,总结并提炼出了各种商业模式理论所需要的构件。
理论建设是痛苦的。我们要学会“无中生有”,建立自己最擅长的阵地。这既需要一整套逻辑一致的概念,又需要能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还需要有分析、解释这些概念和分类之间“因果关系”的能力。尤其当我们发现,数百年前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就能把地球上数十万种物种妥妥地分类的时候,偶尔心中也会不由得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大部分时候,我们能想到的还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只要不停地写,老天总会派人来帮你们这帮人的!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商业模式是不分行业的。在一个行业可以成功的商业模式,放在另外一个行业照样可以创造辉煌。我们还发现,同一个行业也可以有很不一样的商业模式,甚至对战略管理中的一个定律进行猜想:一个行业最后仅会剩下三五家垄断型的大企业,本质上这几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发现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不断变化的,有渐变的,也有突变的。我们把渐变的叫作演化,把突变的叫作重构,并写了一本与《发现商业模式》同样畅销的《重构商业模式》。
我们还发现“技术”真的很需要“商业模式”的帮助。同样一项技术,可以在非常不一样的商业模式下运用,相应的企业绩效也许都很不错,但一定有一个能令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反过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也可以引领技术的发展方向,就像美国的很多创新技术都是由商业模式引领的一样。
我们发现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个商业模式可以用很不一样的战略来驾驭,同一个战略也可以用很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我们发现任何组织都是有商业模式的:营利性公司有商业模式,慈善和公益等非营利组织有商业模式,政府组织也有商业模式,甚至个人都有商业模式。我们的《慈善的商业模式》一书,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本讲公益组织商业模式的图书。
我们还发现同一个行业内,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不一样,它们之间同样存在竞争。不是“同物种”间的竞争,而是“不同物种”间的竞争,或由“不同物种”间的竞争演变为“同物种”间的
竞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商业模式是一个全息结构,商业模式模型的每个要素—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企业价值都包含整体的完整信息。这也成了《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一书的主题。当“商业生态”这个词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又发现在商业生态系统(以焦点企业为中心的持续交易的利益相关者形成的聚合体)和商业模式之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共生体,即持续交易的利益相关者和其扮演的角色的集合。一个个相同或不同的共生体(生态系统)的实例组成了行业生态,不同的行业生态又组成了纷繁复杂的商业生态。
转了一大圈,我们发现原来商业模式可以像物理学、几何学和工程学一样来研究。例如,从事某个业务活动的主体是角色,角色类似于原子,共生体类似于分子,角色相同、角色的交易关系不同的共生体与分子中的同分异构体竟然是相同的!商业模式的三大定律、三大原理、六大定理也写在了2014年首次出版的《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Ⅱ》一书中!
在与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交流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差异化的商业模式都来源于盈利模式,也就是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的不同。以往我们对定价的认知仅仅是“由供需决定价格高低”这一个维度,现在我们突然发现从商业模式视角看价格,实际上还有另外三个维度:反映收支来源的定向、反映收支方式的定性、反映现金流结构的定时。这三个维度的确定取决于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决定的价值增值,而并非取决于供需。当我们发现了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的完整理论后,中文版《透析盈利模式》就这样出版了。
众所周知,商业模式概念是从战略管理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战略、商业模式、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超越战略:商业模式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构建》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战略是站在企业边界做的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