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唐诗中的节令民俗

書城自編碼: 401646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王士祥
國際書號(ISBN): 9787571122409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0.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为你想要的生活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2
《诗境浅说》
+

HK$ 66.7
《元曲三百首全解(中华经典全解)》
+

HK$ 74.8
《人间要好诗》
+

HK$ 68.8
《纵马踏花向自由(唐宋文坛版《时代风云人物榜》;让读者以第一视》
+

HK$ 240.6
《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HK$ 118.6
《咸酸之外:宋人视野中的唐诗》
編輯推薦: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欣赏唐诗,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同时,通过了解节令民俗,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唐诗中的节令民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本书列举的唐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古代社会浓厚的风土人情。通过唐诗学习和了解这些节令民俗,在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古人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了解他们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感受。
內容簡介: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唐诗中的节令民俗》既能让读者感受唐诗之美,又能体味传统节令民俗的文化之味。书中不仅有元宵节的繁盛,清明节和端午节不忘初心的品质,七夕节少女穿针引线的情思,中秋节团圆的快乐,还有重阳节登高望远对生命的感悟等。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真情通过节日这一形式得以永存,古人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美好期盼和吉祥祝愿凝聚在唐诗中,提炼成万古不衰的节日之魂,
關於作者:
王士祥,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先后出版著作13部,包括《名人妙对》《唐诗趣谈》《从小学到大学:必背经典古诗词》等。曾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工会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年度社科人物、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錄
元日迎春万物知……………………………………………001
天颜入曙千官拜 朝会时能逢观仗 元日何妨问众生
人日已来冬渐远……………………………………………020
漫说子美逢人日 剪彩登高循例俗 佳节最忆玉溪生
妙笔生花逢立春……………………………………………034
民间时令风俗多 朝廷仪式有几何 诗笔纷纷书战乱
正月中旬动帝京……………………………………………051
汉家遗事今宵见 千门开锁万灯明 万人行乐一人愁 重圆破镜上元时
三月三日天气新……………………………………………067
上巳风俗问水边 细说此日风俗多 摩诘侍宴酿佳作 乐天只写人间话
寒食家家出古城……………………………………………088
四海寒食为一人 万井闾阎皆禁火 旧坟新陇哭多时 老人看屋少年行
明时帝里遇清明……………………………………………102
寒食过后是清明 内官初赐清明火 清明时节好烟光
节分端午自谁言……………………………………………112
众说纷纭话起源 竞渡常闻粽子香 兰汤沐浴换衣忙
三伏尽处是立秋……………………………………………126
节时已至立秋时 自古逢秋悲恨多 乐天立秋常思友
银汉秋期万古同……………………………………………144
应非脉脉与迢迢 乌鹊桥成上界通 家家乞巧望秋月
七夕竞相赋新诗
人道中秋明月好……………………………………………157
今宵尽向圆时望 月好共传唯此夜 九霄云锁绝光辉
照他几许人肠断 玉颗珊珊下月轮
每逢佳节倍思亲(上)………………………………… 182
弟妹待我醉重阳 相思只傍花边立 九月九日眺山川
每逢佳节倍思亲(下)………………………………… 202
诗人九日怜芳菊 今日登高醉几人
一年冬至夜偏长…………………………………………… 218
子美乐天至日情 纷纷长至寄思情 何曾取士无南至
除夜家家应未卧 ……………………………………………235
除夜本应欢乐多 亲友殷勤问如何 岁岁乐天数甲子
天南地北有漂泊
引用书目 ……………………………………………254
后记 257
內容試閱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所以时令节日显得十分重要。《礼 记》中专列《月令》 一章,记载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总结与实践,尤 其《二十四节气歌》, 充分体现了古人在生活中“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王国维甚至把诗当作唐朝的标志性文体,认为几乎大事小情都可以在唐诗中找到描写。那么时令节日在唐诗中又有怎样的体现呢?于是我留意了《全唐诗》中关于这一主题的表达,还真的从中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全书集中关注了十四个时令节日,依先后顺序为元日、人日、立春、 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立秋、七夕、中秋、重阳、冬至、岁除。之所以没有囊括全部的节日和节气,是因为一些主题在唐诗中表达过少,不足以支撑篇幅;还有的诗中虽然出现了某节令的字眼,但基本可以肯定与节令无关。我不妨在这里略作说明。
惊蛰是一个重要节令,《礼记 · 月令》中说:“雷乃发声,始电, 蛰虫咸动,启户始出。”也就是说惊蛰这天会打雷闪电,冬眠的虫类 开始活动。但是《全唐诗》中描写到惊蛰的只有两首诗,韦应物《观田家》开篇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贾岛《义雀行和朱评事》开篇有“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诗的主旨都不在惊蛰,只是由 惊蛰引入而已。惊蛰过后紧接着便是春分, 春分在唐诗中也备受冷落, 除徐铉有一首《春分日》是着力写春分外,武元衡的《春分与诸公同 宴呈陆三十四郎中》、权德舆的《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 所思者》、元稹的《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这三首诗,我们从题目上 便可断定诗人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对春分节令的描写上。
《全唐诗》中提到谷雨的有三处,张又新《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 沙东湖》“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王贞白《白牡丹》“谷雨洗 纤素,裁为白牡丹”,齐己《送赵长史归闽川》“莫失春回约, 江城 谷雨前”, 我们无论是从题中还是诗句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到诗人描写 的真正对象不是谷雨。立夏更可怜,只有一首,便是韦应物的《立夏 日忆京师诸弟》,诗的关键点是“忆”字,只不过偏巧是在立夏这天 罢了。
芒种在《全唐诗》中的描写也是两处, 分别是窦常的《北国晚眺》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寒山的《诗三百三首》“草生芒种后, 叶落立秋前”,写的都是芒种后的自然景象。
夏至与前面所列几个节令相比,在唐诗中出现得相对多一点。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只有前两句“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写到了夏至白天最长的特点;权德舆的《夏至日作》是一首五言绝句,“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最后一句点出了夏至的特点“一阴生”,白居易在《思归》中也说“夏至一阴生, 稍等夕漏长”,过了夏至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 白居易除《思归》提到夏至外,还有一首《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诗中说“忆 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夏至”还算露了个脸;另外令狐楚有《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从这首诗中我们很难感受到夏至的气息。
小暑在《全唐诗》中共出现八次,依次是:张说的《端午三殿侍 宴应制探得鱼字》“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韩翃的《赠别王侍 御赴上都》“幸有心期当小暑,曷衣纱帽望回车”;独孤及的《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耿的《登沃州山》“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武元衡的《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武元衡的《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李频的《暮秋重过山僧院》“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李频还有一首《秋夜宿重本上人院》,其中有相同的两句诗。从诗意判断,这些诗句中的“小暑”几乎都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处暑出现在《全唐诗》中,仅有陆龟蒙的《袭美见题郊居十首, 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强起披衣坐, 徐行处暑天”。
秋分在《全唐诗》中共出现八次。杜甫的《晚晴》中有“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赵蕃的《老人星》中有“太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姚合的《赠供奉僧次融》中有“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周贺的《再过王辂原居纳凉》中有“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马戴的《送 僧归金山寺》中有“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中有“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李频的《中秋对月》中有“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莹”,韩偓的《拥鼻》中有“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毋庸讳言,秋分也不是诗人表现的主角,尤其像贾岛说的“时节欲秋分”, 一个“欲”字说明还没有到秋分时节;李频虽然在诗中提到了秋分,但是题目却明明白白地说是写的中 秋夜晚望月的感受,其实与秋分没有太多关联。
《全唐诗》中以小雪为题的诗有,但是不多。张登有《小雪日戏题绝句》: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意思是说,虽然到了小雪天,没想到植物依旧很茂盛,给人一种气候反常的感觉。其他诗虽然也提到了小雪,但那只是雪小而已,比如陈羽《夜泊荆溪》“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 声嘶”,从“已晴”二字可以判断,这个小雪就是雪下的时间短、声势小;元稹的《雪天》中说“小雪沉阴夜,闲窗老病时”,写的也并非小雪节气。
白露在唐诗中出现的次数很惊人,多达百余次,但同样有并非节 令的情况,比如唐德宗的《重阳日即事》“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乔知之的《从军行》“南庭结白露,北风扫黄叶”,这里的白露就是晶莹的露水,尤其是唐德宗明确告诉读者,他写的是重阳日的露水,与白露这一节令撇清了关系。寒露与白露的情况相近,皇甫冉在《婕妤怨》中有“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句中的寒露与早鸿相对,就是指露水;像此类的情况还有张九龄的《晨坐斋中偶而成咏》“寒 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宋之问的《初到陆浑山庄》“寒露衰北阜, 夕阳破东山”,李峤的《安辑岭表事平罢归》“朝朝寒露多,夜夜征衣薄”,等等。
霜降在唐诗中作为节令出现的次数也微乎其微,主要是作为动宾 结构存在。比如张九龄在《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中有“潦收 沙衍出,霜降天宇晶”,霜降与潦收相对应,明显说的是下霜的自然 现象;韦建的《泊舟盱眙》中有“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这句 似乎可以理解为霜降这天溪流清澈,但当把霜降当作原因时则更为恰 切,而这样一来,“霜降”也便成了降霜的意思。我们再看刘长卿的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其中有“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诗人告诉我们他是在重阳节登楼望远的,所以这里的“霜降”不是指节令。
大雪在唐诗中的描写不算少,但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我们,可以 发现这些描写与节令无关。韦应物在《送令狐岫宰恩阳》中称“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这个大雪显然是形容雪铺天盖地;孟彦深有《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诗人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了,是新春时的大雪。我们都熟悉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三》, 其中有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个大雪是用来形容边塞生 活的艰苦的。白居易在《歌舞》 一诗开头中称“秦中岁云暮,大雪满 皇州”,诗人用大雪渲染京城长安岁末的景象,意在突出民间疾苦。薛能有《新雪八韵》, 开篇称“大雪满初晨,开门万象新”,是形容 诗人刚起床时看到门外皑皑白雪的惊喜,从题目中的“新雪”二字来看,有可能是当年的第一场雪。
另外,个别节令在《全唐诗》中未见到相关作品,比如小满、大暑。杜甫的《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 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骞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二首》中有“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不过“立”字下 有个小注“一作‘玄’”,也就是说这句是否与“立冬”有关联,还不一定。“小寒”二字出现在唐诗题中有一处,也是杜甫的作品,题作《小寒食舟中作》。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读的时候不能读成“小寒 / 食舟中作”,而应该是“小寒食 / 舟中作”,这样一来,意义全变了,小寒食指寒食节的第二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又比如皎然《顾渚行寄裴方舟》中有“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提到了大寒、小寒,据小注可知,这是两个山名。据我对《全唐诗》的阅览, 前举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有“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句中“大寒”应指特别寒冷;高适的《答侯少府》 中有“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两句结合到一起,不难理解上句的“大寒”便是下句的“苦辛”。由上可知,小寒、大寒节令在《全唐诗》中没有相关作品。
唐朝时还自设了一些节日,比如千秋节、中和节、天长节、寿昌节等,而且都有诗歌记录。我以千秋节和中和节为例。据《旧唐书》记载,开元十七年(729)八月癸亥日, “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定此日为千秋节。这天不仅允许庶民同乐,而且万国来朝, 郑嵎《津阳门诗》称:“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张祜《千秋乐》诗中也说:“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既然 是万民同乐,就需要有娱乐项目,张祜继续写道:“倾城人看长竿出, 一伎初成赵解愁。”郑嵎《津阳门诗》有相对详细的描写:“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公孙剑伎方神奇。马知舞彻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百戏竞演,盛况空前。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正月颁布《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敕》,其中有“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之数, 内外官司,休假一日”,也就是把阴历二月一日设为中和节,替代正月三十,而且这一天还要放假。吕渭在《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中下 笔即高呼“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唐德宗曾经兴致勃勃地写了四首关于中和节的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和节还被朝廷用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题中,比如贞元八年(792)博学宏词科就有《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贞元十九年(803)进士科试又有《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这都说明当时唐朝政府对这个节日的重视。考虑到自设节日的时代性和普泛性意义,本书没有过多关注。
书中涉及的时令节日坚持诗史互证的原则,每一句话都有据可依, 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值得高兴的是,在写作过程中, 书稿的一部分内容已经应邀录制了五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说故事”春节特别节目,包括《乐天的诗意除夕》 《杜甫春节抒怀》《诗中度人日》《立春风俗多》《元夜万灯明》,这也是河南省思政样板课“唐宋文学”及郑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成果之一。
王士祥
2023年8月

元日迎春万物知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正月初一是最受人们重视的,因为它 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小时候总是盼望着在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 噼噼啪啪放鞭炮,吃好吃的,收长辈给的压岁钱,虽然不多,但是很幸福。 记得当年在老家的时候,每年的这天,满街都是人,大家互相拜贺新年, 热闹祥和。唐人在诗中也表现出了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写出了大量的 诗歌,而且值得说道的是,它几乎是所有节日中名称最多的。
唐诗中是怎么称呼正月初一的呢?元日,是最常见的称呼,唐太 宗李世民专门写了一首《元日》诗;也称岁日,大诗人元稹写过一首《岁 日》“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刘长卿和顾况有同题的《岁日作》; 还称正日,唐太宗有诗歌《正日临朝》,看来皇帝并不好干,大过年 的也不能给自己好好放个假;另外还有元旦、新正、岁旦、正旦、岁 首等说法,而且都有对应的诗歌, 比如方干的《新正》、司空图的《丙 午岁旦》,只是不常见的称呼相对应的诗歌也少。
天颜入曙千官拜
正月初一这天,皇帝需要一大早赶到朝廷,等着百官和使臣朝贺,这就是李世民《正日临朝》中所写的“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① , 其实就是集体向皇帝拜年。《新唐书 ·礼乐志九》称“皇帝元正、冬 至受群臣朝贺而会”② ,所以这不是临时起意,是制度性的规定,是我 们国家的文明,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定的礼仪。
虽然朝贺是象征性的甚至不乏流程式的工作,但从上到下也都在 极其认真严肃地完成。可能越是在这样的日子里, 越能体现皇家的威严, 所以李世民激动地写下两首与春节有关的诗。他在《元日》中有这样 的句子,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全唐诗》,第 8 页),皇宫里到处彩旗飘飘,声乐悠扬,不仅柱子、 廊庑是红色的,就连台阶也涂成了红色, 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又在《正 日临朝》中这样描写“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组练辉霞色,霜戟 耀朝光”(《全唐诗》, 第 3 页),无论车兵还是步兵, 盔甲闪耀着光芒, 雪亮的戟也闪着光,岩廊之上钟鼓齐鸣,护卫簇拥着皇帝的辇车疾驰而来。
这样的日子一定少不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李世民也免不了俗,所 以他先在《正日临朝》中说“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 书文混四方”。李世民还挺谦虚,说自己虽然没有舜帝和大禹的伟大 功绩,但有幸遇到了天下一统的时代,即《礼记 · 中庸》中所说的“今 天下车同轨,书同文”③ 。在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前,各国无论是马车的 宽度还是书写的文字都没有统一标准。统一之后,秦始皇为便于管理, 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车的宽度等。
唐太宗“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在继位之后推行王道无为之治,
“恭己”“垂衣”都是圣人治天下的方法。《论语 ·卫灵公》中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① 舜帝为什么 能够无为而治?就是因为他以身作则罢了。《周易 ·系辞下》称:“黄 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② “垂衣”是顺应乾坤自然的表现。 李世民《元日》中的“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正是其对三皇五帝 成功经验的学习效仿,所以才出现了“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的 盛况。上一句指的是舜帝时的和睦景象,据《孔子家语 ·辩乐解》中 讲,舜帝曾经造五弦琴用来唱《南风》诗, 诗的内容有“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③ , 于是熏风自然就有了幸福的味道。下一句的“康 哉”出自《尚书 ·益稷》: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④ 什 么意思呢?只有天子英明,大臣贤良,才能够万事顺遂,其实这就是 国泰民安的表现。
皇帝都开始秀才艺了,当大臣的自然不能装傻充愣,也得行动起来,于是颜师古、魏徵、岑文本、杨师道、李百药全开始撸胳膊挽袖子地“奉 和”了。作为儒学大师的颜师古会说什么呢?来看他的《奉和正日临朝》:
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 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 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全唐诗》,第 434 页)这首诗搭眼一看,只有一个感觉,有学问就是牛!如果不考虑平 仄的话,这简直就是一首句句对仗的律诗,而且用的词都很讲究。首 先第一句,他把北斗七星称“七府璿衡”,就显得很特别,出自《史记·天官书》: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 以齐七政’。”① 而其中 的“旋、玑、玉衡, 以齐七政”又出自《尚书 ·尧典》: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 以齐七政。”② “正月上日”就是正月初一。在正月初一这天,舜帝观察北斗七星,寻找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规律。于是,“七府璿衡”就成了正月初一的代称。元是首,由 于正月初一是一年之首,一月之首,也是天时之首,于是又有了“三元” 之称。
这么重要的节日,大家自然是要朝贺的,皇帝穿着盛装,头顶冕旒, 很庄重地站在代表权威的屏风前。一个屏风怎么就显得权威了?这不 是一个普通的屏风,上面绣有代表权力的斧形图案。皇帝站在屏风前, 接受着文武百官的朝贺, “百辟”也好, “九宾”也罢,都是指参加 活动的各级官吏。这些人都恭敬地穿着盛装, 秩序井然地向皇帝拜贺。 据说鹓和鹭飞行很有序,后来人们常拿“鹓鹭”比喻朝官。“肃肃皆鹓鹭, 济济盛簪绅”,这两句话也很有讲究:“肃肃”出自《诗经 ·大雅 ·思 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③ , 形容肃穆庄重;“济济”出自《诗经·大 雅 ·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④ ,形容众多。
在这些拜贺的人中,竟然还有远方的客人, 他们来自“天涯”“日 域”,这是和李世民的远交近攻政策相吻合的。由于语言沟通存在障 碍,所以这些远方来使还带着翻译。大过年的,觐见皇帝不能空着手 来,多少得带点稀奇玩意儿。从整首诗来看, 虽然参与活动的人很多, 场面很大,但是像提前排练好了一样,有条不紊。这就让人马上想到 了肃穆感、庄重感, 难怪当年刘邦感叹“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颜师古的诗里,凝重有余,热闹不足。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场面,怎么可能会静悄悄的呢?恐怕皇帝也不希望如此沉闷。你看李世民的诗里就写到了“丝竹韵长廊”和“钟鼓震岩廊”,说明现场还是很热闹的,只不过不像集市上罢了。关于对现场音乐的描写,几乎奉和的人都涉及了, 比如魏徵在诗中说“广乐盛钧天”,岑文本也说“张 乐骇天衢”,李百药说“充庭富礼乐”,都是对音乐的表现。李百药 说的还比较接地气,魏徵和岑文本都吹到天上了。魏徵的“广乐盛钧天” 出自《史记 ·赵世家》: “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 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① 这不就是仙乐吗?到了岑文本笔下,朝廷安排的音乐“高大上”到让天上的仙人们都害怕了,“骇” 就是震惊、害怕的意思。
按照传统,元日这天皇帝为显皇恩浩荡是要赏赐大臣们东西的。
据诗中的信息,一般是柏叶,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柏叶“能令人益寿” (李乂《元日恩赐柏叶应制》, 《全唐诗》,第 1000 页)。据《太平御览》
卷九百五十四“木部三·柏”所引用的《仙经》中讲“服柏子,人长年”② , 《列仙传》中便有这样的记载, 比如“赤须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 古人已经把吃柏子作为修炼成仙的方法之一。《唐诗纪事》卷九《李适》 记载:“景龙四年正月朔,赐群臣柏树。”③“正月朔”就是正月初一。 乍一看,中宗皇帝够豪放的,其实这里的柏树也就是柏叶。当时在场 的李乂、武平一、赵彦昭都有奉和应制诗。武平一曾经和宋之问去探 望病中的杜审言,还被杜审言贬低一番,说他的诗歌水平和自己没法比, 我们来看看这个被鄙视的武平一诗歌水平怎么样。 《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
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
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
(《全唐诗》,第 1085 页)
此诗短小精悍,既写出了柏树的特征,又写出了祝愿,笔触还是比较 雄健的。我们都知道,柏树经冬不凋,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所以 《论语 ·子罕》中才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① 。李乂形容柏树“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 “劲节”与“芳心”,既是皇帝对 大臣们的期待,也是大臣对皇帝的表白。柏叶有一股特有的芳香气味, 嵇康在他的《养生论》中就坚持说“麝食柏而香”,也就是说麝香由 柏香凝结而成。
其实在我看来,皇帝赏赐大臣们柏叶有两个用意,一是用“劲节”“芳 心”来勉励大臣,希望他们能有松柏一样的美好品质,二是让臣子们 借此表达对自己长寿的祝福,于是乎赵彦昭说“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全唐诗》,第 1090 页)。在等级 森严的封建时代,一般人谁敢用万年来形容自己?一定是对皇帝的祝愿。而且这句话是有依据的, 《诗经 ·大雅 ·江汉》中有“虎拜稽首, 天子万年”② 。大年初一,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许下美好的祝福。
朝会时能逢观仗
我在统计关于元日主题的时候发现,有不少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朝 会和仪仗,好像这一天就是专门为官家设置的。在这些诗人中,竟然 有唐德宗的身影,只是别人都是写上朝时,德宗写的是退朝时。这个 是不难想象的,作为一国之君,上朝的时候是需要端庄的,退朝了倒 是相对可以轻松自在一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