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1.重磅作者,联袂巨献。党史专家陈晋和人气作者胡松涛联合创作,资深专家审读推荐,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准确性、理论性、知识性。
2.题材重大,内容震撼。读懂中国,从读懂毛泽东开始。本书从文本解读角度,展现了毛泽东著述如何在党内、在革命队伍中被逐步接受,最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和理论武器。书写不同凡响的智慧谋略,再现中国革命的惊心动魄。
3.细节丰富,人物鲜明。既立足宏大历史视野,亦观照丰富历史细节。本书聚焦毛泽东论著写作史、传播史、接受上的故事,还原潜藏的历史真相,讲述隐秘的历史细节,全面复盘毛泽东的人生路径及命运抉择。翻开本书,了解毛泽东如何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4.通俗易懂,人人可读。大家写给大众的关于解读毛泽东著作的指南。不从高深的理论角度来再读毛泽东,而是以文本带历史、以故事明道理,展现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每个人的案头书、枕边书、学习用书、工作用书。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六大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论断,分为九大专题。每一专题通过选读毛泽东相关代表性文章,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伟大实践所产生的全局性、战略性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进行阐述,再现风云激荡的历史,展现伟人的雄才伟略、丰功伟绩,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消减理论阅读的枯燥感,方便读者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邃广博,该书以文本带历史、以故事明道理,深入到毛泽东著作的幽微之处,以严谨体例、丰富例证、翔实史料展开叙事和点评,兼具理论性和可读性,是一部适合广大党员群众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读本。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陈晋、胡松涛 著
陈晋: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有关毛泽东研究的主要著述有《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毛泽东之魂》《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毛泽东阅读史》《毛泽东文艺生涯》《毛泽东与文艺传统》《读毛泽东札记》等10余部。
胡松涛:作家,学者。著有随笔集《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延安繁露》,散文集《辋·王维》《民间的阳光》《嚼雪录》及长篇小说《嫘祖》等。
|
目錄:
|
目 录
序 回到思想现场——再读毛泽东
第一章 中国将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好得很?糟得很?——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读《新民主主义论》
5.光明的中国之命运——读《论联合政府》
6.敢于胜利——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第二章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1.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读《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新中国的总设计图——读《论人民民主专政》
3.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读《论十大关系》
4.一部新的“矛盾论”——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年——读《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思想
1.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纲领——读《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2.毛泽东“以文人而主持中共红军的战略”——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3.“游击战争”四个字,是制敌一个锦囊妙计——读《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4.判断山河、凌云瞰世的大战略——读《论持久战》
5.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读《战争和战略问题》
第四章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1.有理有利有节——读《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2.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读《论政策》
3.争取“中间势力”——读《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4.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不要四面出击——读《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不要四面出击》
5.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读“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论述
第五章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论述
1.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读《青年运动的方向》
2.吸收大批知识分子参加党,参加军队,参加政府——读《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3.开辟人民文艺的新时代——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怎样才能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读《纪念白求恩》
5.一篇美文,承载永恒宗旨——读《为人民服务》
6.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读《愚公移山》
第六章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
1.打造“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读《反对自由主义》
2.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读《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3.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读《〈共产党人〉发刊词》
4.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读《改造我们的学习》
5.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读《整顿党的作风》
6.党八股“是要害党害国的”——读《反对党八股》
7.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读《学习和时局》
8.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读《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第七章 共产党人靠实事求是吃饭——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读《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
2.“两论”是围绕实事求是而展开的——读《实践论》《矛盾论》
3.“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读《〈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4.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第八章 共产党施展了什么“魔法”让老百姓跟着自己走?——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
1.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3.兵民是胜利之本——读“兵民是胜利之本”等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
第九章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于独立自主的论述
1.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读《反对本本主义》第六节
2.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读《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等文章
3.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读“自力更生”的有关论述
|
內容試閱:
|
序
回到思想现场
——再读毛泽东
毛泽东是思想家,亦是文章大家。其思想融会贯通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传统,既高远又务实,落实到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启发人心,开一代风气;其文章,有浩气,有骨气,接地气,贯穿哲学气,飘洒人间烟火气,一支笔摇曳出多姿多彩的传世篇章。记得胡松涛有篇文章叫《文章华国著作华党—毛泽东写作极简史》,在《中国青年报》上发了一个整版。“文章华国”“著作华党”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概括毛泽东文章的特色与功效。文风是思想的翅膀。能“华国”,能“华党”,彰显出极具魅力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毛泽东的著述,是写在东方大地上的史诗,是认识和走进昨天、今天和未来中国的必经路径。已经经典化的“毛著”,成为许多人的案头书、枕边书、学习用书、工作用书,以及课堂上的教科书,它导引读者走进历史,体验智慧,寻借经验。当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影响着毛泽东著述文章的进一步传播,进一步发挥其应有影响。比如,解读毛泽东的文章,只停留在他说了什么,结果就抽出几条干巴巴的概念进行复述。还有的,则觉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怀疑毛泽东的著作已经过时。
由此想到,阅读毛泽东的经典,也需要很多历史背景知识乃至史料学、文献学方面的学问。如果只知道毛泽东“这样说”,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不知道哪些是原创,哪些是发挥,哪些是借用,不知道哪些是“经”哪些是“权”,如此这般,人们对毛著经典的认识也就是个“大概”,是有限的,很难说抓住了丰富的“思想剩余价值”。毛泽东的著述文章,蕴藏着历史的风云,记载着革命的潮流,展示着思想的光芒,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挖掘和阐释毛泽东著作的写作背景,弄清楚他为什么这样说,说了以后别人是怎样体会和理解的,阐释其文本的历史与政治意涵,揭示并释放文本的理论价值,就显得格外重要。于是,便有了写这本书的初衷:书写毛泽东文章写作史、传播史和接受史上的故事,尽力“破译”毛泽东的“文本密码”,期望能够明晰毛泽东“胸中明月”和他的“实践天地”之间的连接通道。
本书按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毛泽东思想的六大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分为九大专题。每个专题选择数篇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解读,在文章的源头、内部、缝隙里搜寻前尘往迹,对那些关键概念进行词源学渊源的考证,在字里行间阐释文本上没有显示的内容,寻找文章肌肤下面暗藏的胎记和密码,挖掘文章中包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力图展示毛泽东思想的立体面貌。
——聚焦毛泽东文章的写作史。毛泽东的文章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摸着时代脉搏写作的,是为回答和解决时代问题写作的。比如古田会议决议,这是一篇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奠基文章,这篇文章是在红四军内部发生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大争论背景下出现的。这场风波,一度导致毛泽东“下岗”。经过“阵痛”之后,“朱毛”思想统一,同心同德,携手建军,开创出党和军队建设的崭新局面,“朱毛”也成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标志性形象。还原古田会议前“朱毛”为党相争的历史现场,我们不仅可以体悟真理之来之不易,也看到“朱毛”等革命者争相为党的光明磊落和高尚情操。再比如《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全面抗战进行到第10个月的时候写作的。当时,全社会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蒋介石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战略策略,铁蹄之下恐慌的人们甚至用《推背图》和《烧饼歌》对中国的命运进行预测。毛泽东在西北高原的窑洞里推出了石破天惊的“抗战预言”—它超前于战争进程,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外御强敌的胜战之道。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历史完全应验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预测。毛泽东的文章是时代镌刻在大地上的印痕,既反映了那个时代,又克服了那个时代,从而高于那个时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经过时代变迁的检验,成为时读时新的经典文本。本书旨在研究毛泽东著作的写作史,寻找和展示著作“发生地”的故事,“考古”“发现”写作的历史背景和生动活泼的语境,展现出毛泽东的文章“初心”和思想脉络。
——探讨毛泽东著作的传播史。文章是让人读的。一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只有得到传播,与广大人群发生关系并使读者受到启发,才能产生影响。毛泽东的文章写出来后是如何传播的?这是本书研究和书写的一个重点。比如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于1925年夏秋,首刊于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1925年12月1日编印的《革命》第4期,后来又刊登在1926年2月1日出版的《中国农民》和同年3月出版的《中国青年》第116、117期上,同时还在广东汕头出版了单行本。它的传播,使共产党人掌握了阶级分析的理论武器。再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最早刊载于1927年3月出版的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连载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主任彭述之叫停;中央局委员瞿秋白读了《报告》的全文拍案叫好,他把《报告》交给汉口长江书店出版单行本;5—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先后用俄文和英文翻译转载了这篇文章,这是毛泽东第一篇被介绍到国外的文章。毛泽东在陕北山沟的窑洞里创造了“纸老虎”一词,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这在媒介尚不发达的时代,在国民党严密封锁下如何传播出去?毛泽东采取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答记者问这种形式。这就是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这篇谈话发表在美国《美亚》杂志1947年4月号上后,中共在香港的《群众》杂志立即转载。由于选择了一个恰当的传播方式,毛泽东的“纸老虎”之说,迅速为人们所认可,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不能不说这是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国民党统治的很长时间里,在沦陷区,毛泽东的著作被列为“禁书”而禁止传播,有的著作不得不印刷成“伪装本”—封面印上武侠小说或佛经的名字,里面装的是毛泽东的文章,从而瞒天过海,跨域传播。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艰难,也为毛泽东著作传播史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这本书研究和书写了毛泽东的著作在流传过程中“层累地造成”的故事,索隐发微,足见毛泽东著作特有的阐释空间和巨大的理论魅力。
——回顾毛泽东著作的接受史。一部作品,写出来,是第一步;传播出去,是第二步;被人接受,入耳入脑入心,是最重要的一步。与毛泽东同时代的文章多矣,如今看去,能够成为经典的,又有几何?毛泽东的许多文章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打磨愈发闪亮,具有金刚切割万物的锐利品质,成为不朽的经典。研究毛泽东文章的接受史可以发现,毛泽东的许多文章,在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接受,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当时党的负责人陈独秀就不喜欢,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这本小册子主张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陈独秀拒绝在党中央机关报刊上发表它。”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被批评为“枪杆子主义”;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主张“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如此等等。当人们还在时代迷雾中迷茫的时候,毛泽东已经拨云见日,高瞻远瞩。毛泽东的许多文章是人们在经历失败后才接受的,在接受后运用于指导实践,从而取得巨大成功,进一步坚定了对毛泽东的信任,就有了“逢毛必胜,有毛则灵”的说法。贺龙说:《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的四大天书。这个说法在延安颇为流行。“天书”云云,反映了人们对毛泽东著作的敬意与佩服。回顾毛泽东著作的接受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的著作走进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共产党就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史,就是毛泽东的思想的接受史。
毛泽东著作具有文学性,风神秀健,笔力飞动,这是他文章生动活泼、吸引读者的一个“秘诀”。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也尝试采用了文学化的表达,通过搜集毛泽东的文章故事,还原情节细节,展示毛泽东文章的文景与文脉,消减理论阅读的枯燥感。
摒弃杂质,水澄珠莹,秘密呈现。
返回毛泽东的文本现场,感悟毛泽东著作的思想伟力,或许就是再读毛泽东的原本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