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了解京剧艺术大家对京剧表演、理论的认识和见解。
|
內容簡介: |
第六届青研班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先后请了20余位业内资深的艺术家、理论家就京剧表演、京剧发展理论等乐融作专题讲座,他们中间有多年从事舞台实践的表演艺术家,有创排过很多大戏的导演创作者,有著述颇丰的理论家。本文集就是将所有讲座者的口述内容整理成册,其中包含《漫谈京剧流派》《京剧研究印象谈》《坚守传统才有未来》等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名师大家们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可以体会到他们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可以吸收到他们对艺术的成功经验。
|
關於作者: |
舒桐,满族,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工花脸。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执行班主任,原京剧系主任,第六届青研班班主任。 ??先后毕业于宁夏艺术学校、中国戏曲学院。先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景荣庆先生;2019年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为师。先后受业于:张元奎、叶盛富、李维坤、马名群、马名骏、李长春、张关正、贺春泰、席裕身、王福来、苏敬武、贾士铭等名家。擅演剧目:《黑旋风》《连环套》《战宛城》《黄一刀》《取洛阳》《牛皋招亲》《红逼宫》《御果园》《刺王僚》《白良关》《扯旨破金》《瓦口关》等。新创剧目:《祝福》《樊姬夫人》《膏药章》《关天培》等。 ??多次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戏曲电影工程”“像音像工程”“名家传戏工程”等项目,录制和演出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 ??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7届“白玉兰”戏剧艺术表演奖主角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高创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级本科课程带头人,文化和旅游部表演人才提升计划特聘专家。
|
目錄:
|
关于京剧艺术的联想 孙毓敏/1 表演艺术家的养成与戏曲文化的传播 谢柏梁/12 尊重艺术规律?抓牢继承发展—做扎实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表演艺术家叶少兰/28 我的从艺之路 李世济/43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 王玉珍/51 漫谈京剧流派 苏移/59 看戏·演戏 陈国卿/70 京剧研究印象谈 龚和德/85 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有发展、发展有规则 谭孝曾/103 戏曲表演中人物创造的几个问题 黄在敏/121 后?记/135
|
內容試閱:
|
中国戏曲学院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于 2014 年 3 月在京开班,2017 年 7 月毕业。由我担任班主任,吴宇老师担任秘书工作。第六届“青研班”共招收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湖北省京剧院、山东省京剧院、云南省京剧院、黑龙江省京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沈阳京剧院、福建京剧院、浙江京剧团、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大连京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和河南省京剧院的 50 名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在这三年的教学中,我们先后邀请了 24 位业内资深戏曲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理论家为学员们进行专题艺术讲座,这些讲座内容使青年演员开阔了艺术视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术思考能力。这时我思考,如果能把这些专家的讲座记录下来,不仅能使更多的求学者受益,而且还能保存下来一批珍贵的资料,一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这之前的五届青研班的专家讲座,没有留下文字的记录,实为憾事一件。为了将前辈们从艺心得和研究成果进行保存,我们在讲座时把专家们的讲座内容进行了录音,想着课后安排我院在校研究生将录音内容梳理成文字,但这项工作一开展才感觉到难度之大,由于没有专职人员及专项资金,只能邀请一些在读的学生参与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专家年事已高不能校阅文稿,有的专家相继故去,有的专家不便将讲座内容对外发布,更有一些表演实践方面的专家,现场讲座有很多示范的场面、表演、动作无法用文字记录,故本着结合实际并尊重本人意愿的原则,只能将部分专家的讲座内容结集出版。在这里我们要对所有参与第六届“青研班”专题讲座的老师们表示诚挚谢意,向参与文字整理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愿国粹艺术根深叶茂、薪火相传! 舒桐 2021年9月
关于京剧艺术的联想 孙毓敏 讲座时间:2014年11月18日 在座的各位青研班同学,都是全国各戏曲院团的优秀主演,是戏曲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你们既是演员,又是国家培养的研究生,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负有光荣的使命和崇高的责任。我没有上过大学,多年来只是凭着一颗好学的心勤奋自学,我特别羡慕你们,能得到党和国家今天为你们创造的宝贵学习机会。希望同学们都能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对你们的培养初衷和热切期待,好好珍惜这段学习时光,不负众望、努力学习。我作为一个老演员,在此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关于京剧艺术传承以及戏曲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同时也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表演经验。 一、三篇文章的推荐与讲解 《假如你是个演员》 借此机会我想介绍一篇我写的文章,题目叫《假如你是个演员》。假如你是个演员,你要做到五多:多学、多看、多悟、多问、多实践。为什么?作为演员,学得少,会戏少,就掌握不了“以戏带功”的某些特殊技巧和处理。没学过不能作为无能的理由,没学过赶快要去学,补上这一课。作为演员,看得少,就是见识浅,多观摩,多看别人怎么演,演得怎么好,在保持谦逊心态的前提下,通过不断观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档次,才能在戏校毕业之后补上自己的第二课堂,避免自己落后于形式而尚不自知。 作为演员,你还得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向谁去问?问老师、问扮演者、问观众,问就是研究,问就是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善于提问,提问得到了回答,也就增加你所不了解的新的学问。作为演员,多学了、多看了、也多问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多悟,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是悟明白了。最后一多叫作多实践,我最反对没上过台的毕业生去当老师,因为这样的毕业生是没有资格当老师的。老师是需要为学生“传道解惑”,自己还“惑”着呢!怎么让学生能早日悟出规律来呢!因此,我特别强调到台上实地演演,多演几次,多演几出,才能成为舞台上的“虫儿”,才能体会舞台上的美和舞台上的正确演法和规律,这不是自以为是可以办到的。越自以为是,越是“糨糊一盆”自己还糊涂着呢!必须经常上台,不断吸取舞台营养,不断听取师长们的“指指点点”,最终才能做到接近舞台需要的正确分寸,变成一个受欢迎的可爱的演员。这样,当你“人到中年”之时,再返回课堂去当老师,学生在你的指导下才能少走弯路,掌握技巧规律,成为一个开窍的学生,最终变成一个开窍的演员。所以,一个演员必须做到“多实践”。 假如你是导演,我讲了四点:多看、多问、多悟、多试验。为什么没说“多学”呢?因为既然是个导演,在校期间,导演的理论肯定已经学得够多的了,不必再学理论了,把理论记住了,明白了就行了。但一个好导演必须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应主动参加各类艺术节、戏剧节、京剧节以便在离校之后,补上开阔眼界这一课。因为各剧种院团均摩拳擦掌来参加比赛,肯定是拿出最好的排练成果来展示,此时不努力看戏,不观摩吸取营养又待何时?有些人总说:“领导没派我去,没人为我付吃、住、行及戏票的经费。”要我说,你要是爱学习,善于学习,哪怕自费也应下这个功夫,花几百几千是值得的,谁这么集中地供你参观学习啊?因此必须做到“多看”。 “多问”就是要争取参加当地艺术界的研讨会,听别人谈谈,听别人高水平的分析与发言,又是一次补课学习。不明白的时候,借机问问,多交几个朋友,提高了视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多悟”就是作为导演,必须强化独立思考能力,要具备标新立异的创新胸怀和野心,才能逼出一些潜能来使自己成为能人之上的能人。你看陈薪伊、石玉昆、冯小刚、田沁鑫、顾威等,均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之人,在导演手法上他们少走弯路还能成为标新立异之领军导演。我比较钦佩他们,并对他们的新作品充满了期待。 “多试验”和“多实践”只有一字之差,为什么?因为剧种、剧团和剧目就是导演手中的“试验田”。导演的每部作品都是创新成果,不是继承而是直接“发展”了,发展得对与不对,不是导演自己说了算,而是“观众上帝”看完了觉得满意才能算。如果不是不断地进行试验,你怎么能自说自话自以为是呢?因此,多试验是每一位导演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必经之路。盼望每位想当好演员又想当好导演的有志者,可以参考我这篇小文章,这是我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思考出来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老戏新演——我对〈玉堂春〉的修改》 下面我要介绍的是我的另一篇文章《老戏新演——我对〈玉堂春〉的修改》。其实我修改《玉堂春》,也是被逼出来的。自从恢复传统戏以来,全国第一个演出全本《玉堂春》的是我的同学吴纪敏,影响不小。等到我演时已经排到第九号了,《玉堂春》早已经不新鲜了。我这出戏要站住脚就要有自己的东西,否则人家为什么非要看我的呢?我以老戏新演的宗旨不断修改,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说起对《玉堂春》的修改,我也确实有点大胆。这出戏修改了有三十多处,其中包括唱词、唱腔、念白、表情、动作等几个方面。我按荀慧生老师“情通理顺”的标准,来分析和重新认识这出传统老戏,在此也想和大家进行分享。 比如在《起解》一场,苏三的第一次上场,一般是双手端锁链,右高左低,慢步上场。这样,从形象上看,有一种带着问号上场的感觉,因为她是犯人,忽然被叫出来,总有一种紧张感。唱到【二黄散板】第四句时,我把原来的“崇老伯呼唤我所为哪般”改为“问老伯”,虽是一字之差,我想还是用“问”字更合适。因为苏三和这位老伯初次见面,还来不及问他姓什么呢!直到崇公道念出“是老汉我崇伯伯的解差”,苏三才知道他姓崇。戴上刑枷之后,苏三从监门钻出,一般演法有这么几句念白:“啊,老伯,你去领文,我在那厢(或“前面”)等你。”我认为,这句话没必要说,她是第一次当犯人,第一次被起解,关于起解中需要领文一类的手续,她哪里会知道。这句话换成崇公道来说比较合适:“你啊!前面慢慢走着,我去领文去!”苏三只需要答个“是”就行了。接着是苏三低着头戴枷上场唱【流水板】。过去一般处理是边唱边走一个圆场,在走圆场过程中,总有一段时间苏三的背部朝着观众,声音不容易听清。为此,我将这个圆场改为横走八字,只需要一个来回就归了中线,然后就地跪下,身子一直向前,就不存在背部朝着观众的问题了。有些念白过分文雅费解,也是妨碍观众欣赏的阻力之一。比如:“你我父女趱行者!”就太文了,我现在用的“你我父女慢慢地走啊”!据说这是梅派的念法,我觉得很好,有道理,讲得通就应该从善如流。【慢板】中的第三句是“想当初在院中艰苦受尽”(这已经是张君秋先生改过的了,原词是“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颇有自我欣赏之嫌),但“艰苦受尽”四字我感到似可再斟酌。试想,一个受宠爱的妓女,又不服劳役,有什么“艰苦”可言?她的痛苦主要在于受凌辱、被迫接客。为此,我将这一句改成了“想当初在院中凌辱受尽”。唱完这句之后,为了不过分重复地走“八字”路线,我将木棍横拿,让崇爹爹扶着我的木棍过一个“独木桥”。这既表现了父女之情,也体现了长途跋涉之艰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