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现代新儒家的自我观(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三位新儒家代表人物对自我观念的反思)

書城自編碼: 40311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王斐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700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73.7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9.7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5.4

 

編輯推薦:
对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三位新儒家代表人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论证和注释体例清晰,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名家思想。本书详细梳理了梁漱溟早年思想历程、张君劢和科学观与自我观、熊十力的“证人之学”等内容。如梁漱溟反思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如何克服精神危机,写出《究元决疑论》;张君劢在“科学”和“玄学”的混战论争中的“人生观”演讲,如何总结科学与人生、与自我的关系;熊十力面对传统价值的崩溃、意义结构的解体和自我意识的丧失,以《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进行解答。聚焦东西文化论争、“科玄论战”等问题,剖析近代中国知识界的辩争过程和热点问题。近代中国面对外来文化冲击,在亡国灭种危机的背景下,传统道德与秩序崩坏,影响了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东西文化论争、“科玄论战”……中国知识分子就如何重新看待中西文化,如何处理“科学”与“玄学”关系,如何看待群体与个人关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些观点在今天仍会带给我们启示,并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加深理解。
编辑推荐
1.自我观是什么,为什么要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讨论自我观?
“个人”的出现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事件,是人们对自我看法的集中体现,在传统中国,个人依附于家族
內容簡介: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近代社会巨变之下,如何构建自我,回应时代危机?
本书是关于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三位新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自我观问题的研究。作者从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三人的相关研究切入,细致梳理了梁漱溟早年思想历程、张君劢的科学观与自我观、熊十力的“证人之学”等内容,深入探讨新儒家有关自我观问题的论述,对新儒家的兴起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解释,并重新发掘其思想史和哲学史价值。同时聚焦东西文化论争、“科玄论战”等问题,剖析近代中国知识界的辩争过程和热点问题。全书论证和注释体例清晰,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名家思想,并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關於作者:
王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共党史。编著《思政课:抗战史观这样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等。
目錄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自我观的现代转型
一、传统中国的自我观
二、二十世纪初传统自我观的裂变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感官功利主义个体自我观的形成
四、感官功利主义个体自我观带来的道德困境与时人之对策
第二章 梁漱溟自我观之研究
一、梁漱溟早年思想历程
二、东西文化论争中的自我观重建
三、印度、中国文化的重释与功利主义自我观批判
第三章 “科玄论战”再审视与张君劢自我观之研究
一、“科玄论战”:一段学术史回顾
二、“科学”的三重面向:权势话语、知识论和世界图景
三、科学派人生观之典型:吴稚晖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别“自我”与“非我”——张君劢对还原论的抵制
第四章 熊十力自我观之研究
一、“矛盾”的哲学家熊十力
二、熊十力的“证人之学”——理解《新唯识论》的一个视角
三、道德化世界图景与超越性自我观的重建
结论
一、自我观重建与现代新儒家的崛起
二、新儒家对抗虚无主义的两条道路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梁漱溟对于生活非常认真。受饱读诗书的父亲影响,他什么事都讲究功利和实用,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但面对丑恶的现实他无能为力,陷入了失望,同时他对事物的思考也陷入了困境:“快乐”与“痛苦”到底是什么?
——编者按

梁漱溟的精神危机

梁漱溟一生中曾多次强调,自己对人生持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遇事不愿随波逐流,总想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并希望在这些思考中寻出一条定则,来解释事物,评估价值,规范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十四五岁时,他曾一度信服于功利主义思想,后经同学启发,开始质疑这一思想,随着年龄增长,思想进一步成熟,梁漱溟开始反思构成功利主义的两大基本元素“快乐”与“痛苦”到底是什么。
梁漱溟少年时家里曾雇有女工负责家务活,他发现这些时刻忙碌于洗衣做饭等杂事的女工看上去一点也不觉得苦与累,相反经常是满脸笑容。那时他自己作为富裕人家的小儿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简直可以说像泡在蜜罐子中一般,找不到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心中反而充满苦闷。身边这种鲜明的反差对比,促使梁漱溟开始思索苦与乐的缘由。经过反思,他认识到其缘由并不在于外在环境,而在于一个人的主观内心,根源则在于人的欲望,欲望满足就会感到“乐”,反之则“苦”,然而人生在世,欲望是没有穷尽的,欲望也是无法全部得到满足的。
这样一来,人生在梁漱溟眼中便成了一条欲望不断翻滚的河流,所谓“乐”只是河流上短暂翻滚的浪花,最终汇入的却是一片无边的“苦”海。这是一幅十分悲观的人生图景,更可怕的还不在于人生之“苦”,而在于这个“苦”是毫无目的性、看不到希望之“苦”。如果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相信自己今世所受的折磨是为了能在彼岸或来世获得幸福得到拯救;如果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相信自己此生所冒的艰险是为了未来人类更美好的生活;如果是一个传统士人,他相信自己的“劳筋骨”“饿体肤”是成为一个大丈夫、一个君子的必要过程,那么“苦”也许还不是无法忍受的,相反可能成为历练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宗教信徒、革命者和传统士人,他们对于自我的理解同一个更高的超越性价值联系在一起,自我所遭受的各种苦难一旦被解释成价值实现的必要阶段,就被转化成自我磨炼的过程,反而获得一种自我实现、人生充实之感。年轻的梁漱溟却将自我理解成纯粹的欲望载体,这样一来,人生之“苦”只是揭示了人生的毫无意义、自我存在的价值虚无性,而这一点正是他在《究元决疑论》中所谓的“大秘密”“大怪异”:

此世间者多忧、多恼、多病、多苦,而我所信唯法得解,则我面值于人而欲贡其诚款,唯有说法。又此世间有种忧恼病苦最大最烈,不以乏少财宝事物而致,亦非其所得解。此义云何?此世间是大秘密,是大怪异,我人遭处其间,恐怖犹疑不得安稳而住。以是故,有圣智者究宣其义,而示理法,或少或多,或似或非,我人怀次若有所主,得暂安稳。积渐此少多似非暴露省察,又滋疑怖;待更智人而示理法,如是常有嬗变。少慧之氓,蒙昧趋生,不识不知。有等聪慧之伦,善能疑议思量,于尔世理法轻蔑不取。于尔所时,旧执既失,胜义未获;忧惶烦恼,不得自拔。或生邪思邪见;或纵浪淫乐(远生《想影录》所谓苟为旦夕无聊之乐);或成狂易;或取自经(《想影录》所谓精神病之增多缘此,自杀者亦多)。如此者非财宝事物之所得解,唯法得解。此忧恼狂易,论者身所经历(辛亥之冬壬子之冬两度几取自杀)。

由于对人生意义、自我存在价值这些“大秘密”“大怪异”存在不解与迷惑,人的精神非常容易陷入“犹疑不得安稳”的状态,一些智者对这些问题答案的宣讲,常常能说服大多数人,使其获得安稳,但对于少数聪慧之士,这种安稳常常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反思发现原有“答案”的漏洞,便“于尔世理法轻蔑不取”,遂再次陷入意义危机,“忧惶烦恼,不得自拔”,甚至选择自杀,以作了断。这段文字几乎就是其作者本人对精神危机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详细自述。由此可见,青年梁漱溟找不到一个可以赋予自我存在意义的价值中心,而对生活严肃认真的他又急需这样一个中心来阐明人生的价值,并以此作为生活的规范。这种内在矛盾是其精神危机的重要诱因,而精神危机又放大了外界环境的刺激,遂使他陷入极为苦闷的状态,以致两次尝试自杀。这些痛苦经历最终促使他转向佛学,以寻求消除精神危机的良方。

——选自王斐《现代新儒家的自我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