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原生家庭、安全感与自我疗愈

書城自編碼: 403150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灵疗愈
作者: [日]中野日出美
國際書號(ISBN): 978756995389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大模型启示录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3.9

 

編輯推薦:
☆ 意识到依恋伤痛,才能重构接下来的人生:成年人在心理、身体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苦恼,或多或少都可以追溯至“童年时期与养育者的关系”
“人际关系总是经营不善”
“不知为何看别人的脸色,被玩弄”
“自我肯定感低下,迅速陷入消极”
“多次被背叛”
“无法信任别人,因此无意与别人深交”
“认为自己消失更好”
“内心认为自己一定不会被爱、被选择”
……
停止这些自我嘲弄的“心理游戏”吧,你值得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跟随本书,一点点回顾你的人生故事。

☆ 资深心理咨询师中野日出美,20年 心理治疗经验,3000例 心理咨询案例,治愈分享
中野日出美独家开创的“重建依恋疗法”效果显著,评价极高,单次治疗费用超过10万日元,预约爆满,需要等待3个多月。

☆ 治愈上千依恋障碍者的“重建依恋疗法”,读者好评如潮
“当我慢慢地注意到那些事情,可以哭出来以后,我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我在慢慢理解父母,也觉得‘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负责’”“现在我通过治疗痊愈了,也能够摆脱童年时的阴影了。今后,我想珍惜自己。”“现在,我会更加重视自己的真心。”
阅读本书,你也将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內容簡介:
“人际关系总是经营不善”
“不知为何看别人的脸色,被玩弄”
“自我肯定感低下,迅速陷入消极”
“多次被背叛”
“无法信任别人,因此无意与别人深交”
“认为自己消失更好”
“内心认为自己一定不会被爱、被选择”
……

如果你正深受这些“不安全”的情绪困扰,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依恋障碍”在作怪。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作者通过亲历的3000余人的人生案例,发现——成年人的不安全感,或许在童年时期便已写好了注脚。也就是说,成年人在心理、身体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苦恼,或多或少都可以追溯至“童年时期与养育者的关系”。尤其是本书所阐释的五类“毒父母”,更是让成年时期的人际挫折、孤独、不安全感等心理模式有迹可循。

难道这种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真的需要用一生来治愈吗?

幸运的是,通过对自身经历和他者案例的无限共情、思考、研究,作者最终开创了“重建依恋疗法”,将“依恋障碍者”在过去未能健全形成的心理羁绊以其他形式重塑,进而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这种疗法在实际运用中效果颇佳,几乎令所有人从生活煎熬中解放出来,回归自己本来精彩、幸福的人生。

谨以本书献给那些深陷不安全感的牢笼、内心彷徨煎熬、自我肯定感低下、人际关系经营不善的朋友,那些尚未觉察到“依恋障碍”的朋友,以及那些意识到“依恋障碍”的存在却仍然不知所措的朋友。本书或许能成为一盏明灯,照亮你们走向光明的人生道路。
關於作者:
中野日出美

日本心理交流协会会长。
日本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咨询师。
亲子关系治疗专家。
全球会员超过5000名的国际催眠联盟(IHF)认定的首位日本人讲师。美国NLP协会认证教员。
基于交流分析、NLP、现代催眠等理论,独家开创了潜意识疗法。

“重建依恋疗法”创始人。约20年间治疗了3000余个与依恋障碍相关的病例,其独家开创的“重建依恋疗法”效果显著,评价极高。尽管单次治疗费用超过10万日元,但预约依然常常爆满,需要等待三个多月。
现任Inner Access心理疗法中心代表、NPO法人、日本心理交流协会代表。

主要著作包括《青春期男孩养育:父母需要知道的事》《青春期女孩养育:父母需要知道的事》《男孩养育课:在男孩潜意识里种下7颗“成功种子”》《女孩养育课:在女孩潜意识里种下7颗“幸福种子”》等。
目錄
序? 章? 一切不安的源头,是“依恋障碍”在作怪
什么是“依恋障碍”?
“依恋障碍”如何让我们远离幸福?
“重建依恋疗法”:找回我们内心的安全感

第 1 章? 从原生家庭说起:我们的不安如何形成?
童年时缺失的安全感,人际困扰的源头
导致“依恋障碍”的五种父母类型
摆脱原生家庭魔咒,解开依恋枷锁

第 2 章? 我不能、我不配:为什么我们自我肯定感低?
做不到喜欢自己,便一心期待他人认同
过度自责,真实的自己被隐藏、被伤害
六大危害:自我肯定感低让我们反复内耗

第 3 章? 为什么我们的人际关系总在受阻?
深爱却迟疑,亲情最难断舍离
有温暖的刺激,才有健康的成长
从“心理游戏”看“依恋障碍”
不期不待,其实是无法坦率地接受爱
越执着于“被爱”这件事,反而越容易失去
精神依赖:无法离开暴虐的关系
偏执的好胜心,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

第 4 章? 从受害者到伤害者:“依恋障碍”的“遗传”特性
“依恋障碍”会怎样影响下一代?
如果没有克服“依恋障碍”就成了父母
缺乏温暖的“内在小孩”,如何长大?
被孩子“控制”的父母:过度保护不是爱
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治愈“依恋伤痛”
只要抱着改变的信念,就一定会改变

第 5 章? 重拾安全感,找到成为“安全基地”的人
究竟什么是“安全基地”?
寻找成为“安全基地”之人的要点
如何摆脱消极的“心理游戏”
明确对待“积极爱抚”和“消极爱抚”
设定小目标,一步步走向理想状态
克服“依恋障碍”的关键:从依赖到独立和自律
发自内心地感谢成为“安全基地”的人

第 6 章? 在自己内心建造“安全基地”
心态决定命运,用潜意识构建自己的心态
建造自己的专属放松区
从喜欢自己开始,成为自己的“安全基地”
像“理想父母”一样,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倾听“未来自我”的声音:没关系,你真的很努力了

第 7 章? 克服“依恋障碍”成为别人的“安全基地”
感情里,谁更认真谁就输了?
主动去爱更容易幸福
成长与改变,在于成为别人的“安全基地”
内心安稳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在自己内心建造“爱之泉”
不是互相依赖,而是共同自立
爱他/她,就给他/她安全感
给孩子安全的爱,让他开拓自己的人生
即使离婚,也要让孩子继续拥有“安全基地”
宠物也懂情绪,如何给它安全感?

第 8 章? 找回自我,修复童年伤痕
重建生命意义,寻回人生价值
意义疗法:意义即为力量
重建依恋,找到人生的使命
寻找细小的喜悦,填补依恋空间
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克服“依恋障碍”还是屈服于它,这取决于你
因为爱,因为被需要
为了那些需要你但还未出现的人们

结 语? 你的诞生和经历都具有“意义”
內容試閱
自?序
原生家庭的隐痛:
为什么我们总是没有安全感?

致正在感到不安的你:
“也许是‘依恋障碍’在作怪……”
这是我在提供咨询服务时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本书的主题。
我是一名心理医生 , 主要利用潜意识进行治疗,二十年来,有三千多人和我分享了他们的内心想法与人生经历。
我的独创方法是以心理学理论“交流分析”为基础,再综合应用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和艾瑞克森催眠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需要深度倾听并分析客户的成长经历。
我发现,许多在心理、身体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苦恼的人,或多或少都在“童年时期与养育者的关系”这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亲子之间无法形成健全的心灵羁绊,即所谓的“依恋”,就容易导致孩子在长大后产生身心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本书将其称为广义上的“依恋障碍”。
一般来说,依恋类型取决于人在婴幼儿时期和养育者的关系。但以我个人的分析与见解来说,我切实地感受到人与“整个童年时期”养育者的关系同样会影响其依恋类型。年纪越小,影响就越大,这一点是事实。但是,依恋类型绝不仅仅取决于婴幼儿时期,即便到了某个年纪,只要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大影响,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之后的人生出现问题。
以前,人们总认为“依恋障碍”等心理问题来源于特殊的、悲惨的生活环境,但在现代社会中却并非如此。有些孩子即便看上去是在没有任何问题的家庭中长大的,但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没能形成健康的依恋,进而导致他们在之后的人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谓的“毒父母”便是一个例子。我本人也曾饱受“依恋障碍”之苦。
“人际关系总是经营不善。”
“不知为何总看别人的脸色,总被玩弄。”
“自我肯定感低下,极易陷入消极。”
“多次被背叛。”
“无法信任别人,因此无意与别人深交。”
“认为自己最好消失。”
“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一定不会被爱、被选择。”
这些都是病患们的心声,他们深受“依恋障碍”的困扰而不自知,感到生活煎熬、内心挣扎。我也曾感同身受。
“依恋障碍”这一概念尚未普及,但其影响力极大,它会侵蚀我们的心理、身体乃至人生。“依恋障碍”的患者数量亦远远超出想象。
如果你感到生活煎熬,觉得自己容易受伤,没有安全感,人际关系很消极,却又找不到原因,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依恋障碍”在作怪。
曾经的我以及很多患者都对“依恋障碍”一词感到陌生,更无从思考如何克服它。“依恋障碍”患者只是一味地哀叹“我生在不幸的家庭”的命运,甚至因“我没有幸福的权利”而放弃人生,在那些没有答案的想法中烦恼、挣扎。
作为一个曾因“依恋障碍”而感到生活煎熬的人,也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开创了“重建依恋疗法”,将患者过去未能健全形成的心理羁绊以其他形式重塑,进而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这种疗法在实际运用中效果颇佳,正如我在序章中提到的,这一疗法几乎令所有人从生活煎熬中解放出来,回归自己本来的人生。
本书中的案例均为我实际治疗的案例,为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适度改写,且并不指代特定个人。
或许,你和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如今也在承受生活的煎熬,苦恼于活着这件事,在接下来的案例中,你会发现相似之处,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内心刺痛。但无论是哪个案例的主人公,他们如今都以各自的方式走向光明,昂首阔步地改变着他们的人生。
接下来,轮到你展现了!
谨以本书献给那些深陷不安全感的牢笼、内心彷徨煎熬、自我肯定感低下、人际关系经营不善的朋友,那些尚未觉察到“依恋障碍”的朋友,以及那些意识到“依恋障碍”的存在却仍然不知所措的朋友。我真挚地希望本书或许能成为一盏明灯,照亮你们走向光明的人生道路。

日本心理交流协会会长 中野日出美

什么是“依恋障碍”?
我在自序中说到,很多人总是深陷于不安全感的牢笼,真正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依恋障碍”,但“依恋障碍”其实可以克服。那么,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什么是“依恋障碍”。
所谓“依恋障碍”,是指因为母亲或其他养育者未能恰当地养育孩子,导致孩子无法形成“依恋关系”,即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无法与养育者之间建立心理羁绊,进而在情绪和人际关系方面产生某些问题。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诊断标准将“依恋障碍”分为“抑制型”和“脱抑制型”。“抑制型”指的是在和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抑制,与之相对,“脱抑制型”则指的是即便面对陌生人,态度也过于亲昵。
“依恋障碍”的症状并不仅限于此,而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比如:恐惧他人、过度警戒、对自己和他人存在攻击性、晚熟、情绪不健全、行为障碍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出现在童年时期,长大成人后依然会存在。
正如自序中所说,长期以来我以潜意识为切入点,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这些患者在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在咨询过程中,我深度倾听了他们的经历后,发现他们在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是畸形的,而正是这种畸形关系阻碍了他们与父母形成健全的依恋关系,导致他们在成年后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实现自律及独立。
随着包括忽视在内的虐待、父母离婚、家境贫困及缺乏教养等情况不断地增加,人们逐渐了解这些情况会导致孩子产生“依恋障碍”。但最近也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有些父母看起来非常疼爱、珍惜孩子,可他们内心潜藏的阴影也会成为孩子产生“依恋障碍”的原因,比如溺爱或过度保护孩子,等等。
为了防止“依恋障碍”出现,父母不能只一味地疼爱孩子。因为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孩子碰到一点儿事情就受伤,无法成长为直面各种挑战的大人,这就相当于用一条名为“依恋”的绳索绑住了孩子,让他们永远待在父
母的羽翼之下。
现代社会,很多人总是宅在家里,成为独居族,或是人到中年依然依赖父母,无法独立,成为啃老族,我认为这也是“依恋障碍”的表现。

“依恋障碍”如何让我们远离幸福?
正如我反复所说的,根据过往的经验分析,我确信人在成年后遇到的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大多源自“依恋障碍”。因此,在本书中,我希望从广义上来分析“依恋障碍”的原因、表现、产生的问题以及改善方法。虽然这些无疑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幸运的是,我在治疗中深度倾听、分析病患者的经历,从而有机会了解了很多人的人生。
我希望在本书中尽可能地将这些东西分享给大家,详细情况我会在之后的章节中阐述。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依恋障碍”的确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与裂痕。例如:
缺乏对他人的信赖感和自我肯定感,无法控制情感无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反复地过度信赖与背叛他人容易感到受伤,还会引发自残等行为
除此之外,“依恋障碍”还会引发抑郁症、身心疾病、恐慌症、人格障碍等状况,这些问题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人生。
那么,我们是不是束手无策呢?
非也。如果采用正确的方法,最终我们一定能克服“依恋障碍”。这个“正确的方法”,正是我接下来要介
绍的“重建依恋疗法”。

“重建依恋疗法”:找回我们内心的安全感
“重建依恋疗法”除了能够克服“依恋障碍”,还具有巨大的重获幸福的效果。
我提倡的“重建依恋疗法”是在心理学的交流分析理论基础上,综合应用了NLP和艾瑞克森催眠法等。具体方法是:首先分析病患在童年时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性格特质;然后探索现有问题的成因;接着,运用各种方法帮助病患以其他形式重建曾经未能建立的依恋关系。
在过往案例中,这一疗法让三千余人摆脱了内心煎熬,他们开始享受温暖喜悦的人生。
在此,让我们来倾听一下那些克服“依恋障碍”后活出自我的人的心声吧。

“我意识到自己是在父母的忽视下长大的。或许是因为这样吧,我觉得自己平时很不重视问题。我自己成为母亲以后,也没法儿从心底去爱我的孩子,如果无法按照我的想法去控制他们,我就会打他们,我现在真的非常后悔。但可能现在因为我自己改变了,儿子和女儿也坦率地说出了他们的心事。如果我没能改变自己,现在会演变成什么结果,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四十二岁·女性)

“我小的时候,母亲有时对我拳打脚踢,有时无视我,有时又极度溺爱我,我就在那种毫无缘由的养育方式下长大。我明明应该很讨厌那样的母亲,但我成年后也没有从她身边离开,而是一边和她吵架,一边照顾她。老师说我这是因为‘依恋障碍’,我一开始不太相信,但当我觉察到很多过往的事情,逐渐得到治愈时,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的‘内在小孩’(内心‘幼小的自己’)依然需要母亲的关怀。现在,我会和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加重视自己的真心。非常感谢。”(三十九岁·女性)

“那时我和妻子的关系不怎么好,对工作也心生厌恶,于是接受了治疗。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成年后哭成这样还是头一遭。当老师说‘这些眼泪不是现在的你流下的,而是你内心那个幼小的自己在哭泣’时,我哭得更凶了。的确,我在孩提时代就失去了母亲,养母也没有给予我母爱,我根本没撒过娇。我没想到,那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到现在还对我有影响。而当我慢慢地注意到那些事情,可以哭出来以后,我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现在我能和妻子交流真心,也能温柔地对待孩子。真的太感谢老师了。”(四十七岁·男性)

“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对我净是嫉妒。她说我限制了她交友,剥夺了她喜欢的洋装和首饰,所以差别对待我和弟弟妹妹们。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妈妈喜欢我,我努力地学习,考进了优秀的大学,成了一名牙医。可是比起优秀的我,妈妈还是更疼爱‘废柴’的弟弟妹妹们。我不知道我活着有什么意义。我得了抑郁症,就在那时,我接受了老师的治疗。托老师的福,现在我不再在意妈妈的情绪,十分享受我自己的人生。我充满感激。”(四十九岁·女性)

“我小学六年级时遭到了母亲的恋人的性虐待。这件事情我至今都难以启齿。母亲一直很后悔嫁给我父亲,我的作用就是安慰母亲。我没有告诉母亲那件事,因为我觉得比起我,母亲更相信她的恋人。当我意识到我反复陷入或中断不伦关系就是源于我和母亲关系不睦时,我无比震惊。现在我通过治疗痊愈了,也能够摆脱童年时的阴影了。今后,我想珍惜自己。”(三十五岁·女性)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我所承受的生活煎熬都是源于我父亲,他什么事情都要支配我。我一直很恨父母,但我也知道他们很笨拙,只能以那样的方式爱我。我意识到,我把一切的错都归咎于父母,自己却没有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我还注意到,父母溺爱和过度保护我。现在,我在慢慢理解父母,也觉得‘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负责’。”(三十七岁·女性)

看完这些分享,你有什么感想吗?
这些讲述代表了所有通过心理咨询获得全新人生的来访者的心声,他们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依恋障碍”
的确侵害人生,但可以克服。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很重要的人在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上感到烦恼、苦闷,生活煎熬,那么,希望你能读下去,你一定能在某一页、某一行找到逃脱苦闷的窍门。
人生或许是很艰难的旅程,我们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苦,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最终都是要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