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80.3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9.4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7.2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102.4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5.8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42.7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5.7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物理光学”指定教材。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为主体内容。第1~3章为应用光学部分,介绍了几何光学基础知识、光在光学系统中的传播和成像特性,还讨论了激光存储等新型光学系统;第4~8章为物理光学部分,讨论了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同时,还介绍了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双光子吸收、拉曼放大、光学孤子、光子晶体、红外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相衬显微镜和磁光克尔效应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和进展;第9章专门介绍航天光学遥感、自适应光学、红外与微光成像、光学信息处理、有机电致发光、太阳能电池等光学新技术。本书可作为光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光学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有关专业师生和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叶玉堂,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6作为访问学者由国家选派到美国Delaware大学留学。已在Appl. Phys. Lett.、Rev. Sci. Instrum.、IEEE Trans. on Instrum. & Meas.、《物理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SCI 收录近40篇, EI 收录 近150 篇,最多单篇下载近六千次,最多单篇引用近五百次;完成科研课题共计50余项,获授权专利近50项,其中绝大多数为发明专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电子部科技进步奖和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共8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共4本,其中一本《幾何光學/Principle of Optics》版权转让境外, 经台湾“国立交通大学”郭浩中教授译成繁体字后由台湾五南出版公司在境外出版发行;培养博士、博士后近20名, 硕士一百多名;2006年,所负责的“物理光学”以四川全省数百门申报课程中网评排第一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
目錄:
|
第一篇应 用 光 学
第1章几何光学基础
1.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1.1发光点、光线和光束
1.1.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1.1.3全反射
1.1.4费马原理
1.2物像基本概念
1.2.1光学系统与完善像概念
1.2.2物和像的概念
1.3球面与球面系统
1.3.1符号规则
1.3.2单个折射球面的光路计算
1.3.3单个折射球面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1.3.4物平面以细光束经折射球面的成像
1.3.5球面反射镜
1.3.6共轴球面系统
1.3.7薄透镜
1.4平面与平面系统
1.4.1平面反射镜
1.4.2平行平板
1.4.3反射棱镜
1.4.4折射棱镜
1.4.5光楔
1.5光学材料
例题
习题
第2章理想光学系统与实际光学系统
2.1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特性、基点和基面
2.1.1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特性
2.1.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2.2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2.2.1图解法求像
2.2.2解析法求像
2.3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2.3.1放大率
2.3.2节点和节平面
2.3.3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原理
2.4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2.4.1双光组组合
2.4.2多光组组合
2.5球面与球面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2.5.1单个折射球面的主点
2.5.2单透镜的基点与基面
2.5.3薄透镜和薄透镜组
2.6矩阵运算在几何光学中的应用
2.6.1近轴光的矩阵表示
2.6.2物像矩阵
2.6.3用高斯常数表示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
2.6.4薄透镜系统的矩阵运算
2.7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2.7.1光阑及其作用
2.7.2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2.7.3视场光阑
2.7.4渐晕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2.7.5光学系统的景深
2.7.6远心光路
2.8像差
2.8.1几何像差
2.8.2波像差
例题
习题
第3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3.1眼睛
3.1.1眼睛的结构
3.1.2眼睛的调节
3.1.3眼睛的缺陷和矫正
3.1.4眼睛的分辨率
3.2放大镜
3.2.1放大镜的放大率
3.2.2放大镜的光束限制和视场
3.3显微镜
3.3.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3.3.2显微镜中的光束限制
3.3.3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3.3.4显微物镜
3.4望远镜
3.4.1望远镜的一般特性
3.4.2望远物镜
3.4.3望远镜目镜
3.4.4望远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
3.5摄影系统
3.5.1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
3.5.2摄影物镜的景深
3.5.3摄影物镜的类型
3.6现代光学系统
3.6.1激光光学系统
3.6.2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
3.6.3线性成像物镜
3.6.4激光光盘光学系统
习题
第二篇物 理 光 学
第4章光的电磁理论
4.1电磁波谱电磁场基本方程
4.1.1电磁波谱
4.1.2电磁场基本方程
4.2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
4.2.1波动方程
4.2.2时谐均匀平面波
4.3光波的偏振特性
4.3.1光波的偏振态
4.3.2椭圆偏振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4.4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4.4.1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4.4.2菲涅耳公式
4.4.3反射率和透射率
4.4.4全反射与临界角
4.5光波场的频率谱
4.5.1光波场的时间频率谱
4.5.2光波场的空间频率谱
4.6球面光波与柱面光波
4.6.1球面光波
4.6.2柱面光波
例题
习题
第5章光的干涉
5.1光干涉的条件
5.1.1光的干涉现象
5.1.2光干涉的条件
5.1.3从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5.2双光束干涉
5.2.1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5.2.2分振幅双光束干涉
5.3多光束干涉
5.3.1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5.3.2多光束干涉条纹的特性
5.4光学薄膜
5.4.1单层光学薄膜
5.4.2多层光学薄膜
5.4.3光学薄膜的应用
5.4.4高反射率的测量
5.4.5周期性介质与光子晶体
5.5典型的干涉仪及其应用
5.5.1迈克耳孙干涉仪
5.5.2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5.5.3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5.6光的相干性
5.6.1光的空间相干性
5.6.2光的时间相干性
例题
习题
第6章光的衍射
6.1衍射的基本原理
6.1.1光的衍射现象
6.1.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6.1.3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6.1.4衍射的巴比涅原理
6.2夫琅禾费衍射
6.2.1夫琅禾费衍射装置
6.2.2矩孔衍射
6.2.3单缝衍射
6.2.4圆孔衍射
6.3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
6.3.1在像面观察的夫琅禾费衍射
6.3.2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6.3.3光刻机的分辨本领
6.4夫琅禾费多缝衍射
6.4.1强度分布公式
6.4.2多缝衍射的特点与图样
6.5衍射光栅
6.5.1光栅的分光性能
6.5.2闪耀光栅
6.5.3波导光栅
6.6菲涅耳衍射
6.6.1菲涅耳波带法及圆孔、圆屏菲涅耳衍射
6.6.2菲涅耳波带片
6.6.3菲涅耳直边衍射
6.7全息术
6.7.1全息术的原理
6.7.2全息术的特点
6.7.3全息术的应用
6.7.4数字全息术
例题
习题
第7章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
7.1介电张量
7.1.1各向异性介质的介电张量
7.1.2介电张量的对称性
7.2单色平面波在晶体中的传播
7.2.1相速度和光线速度
7.2.2菲涅耳方程
7.3单轴晶体和双轴晶体的光学性质
7.3.1晶体的光学分类
7.3.2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
7.3.3光在单轴晶体中的传播
7.3.4光在双轴晶体中的传播
7.4晶体光学性质的图形表示
7.4.1折射率椭球
7.4.2折射率曲面和波矢曲面
7.5平面波在晶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7.5.1光在晶体界面上的双反射和双折射
7.5.2光在晶体界面上的全反射
7.5.3斯涅耳作图法
7.6晶体光学器件
7.6.1偏振器
7.6.2波片
7.6.3补偿器
7.7偏振光和偏振器件的矩阵表示
7.7.1偏振光的矩阵表示
7.7.2正交偏振
7.7.3偏振器件的矩阵表示
7.7.4琼斯矩阵的本征矢量
7.8偏振光的干涉
7.8.1平行偏振光的干涉
7.8.2会聚光的偏光干涉
7.9电光效应
7.9.1克尔效应和泡克尔效应
7.9.2电光张量
7.9.3KDP晶体的泡克尔效应
7.9.4电光效应的应用
7.10声光效应
7.10.1声光衍射
7.10.2拉曼奈斯声光衍射
7.10.3布拉格衍射
7.10.4声光效应的应用
7.11磁光效应
7.11.1自然旋光现象的观察和规律
7.11.2旋光现象的解释
7.11.3磁致旋光效应
例题
习题
第8章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8.1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8.1.1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8.1.2介质的复折射率
8.2光的吸收
8.2.1光吸收定律
8.2.2一般吸收与选择吸收
8.2.3吸收光谱
8.2.4双/多光子吸收与场致吸收
8.3光的色散
8.3.1正常色散与反常色散
8.3.2光孤子
8.4光的散射
8.4.1线性散射
8.4.2非线性散射
例题
习题
拓展阅读: 现代光学技术进展
主题索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光学理论和技术发展很快,本书再版的目的是力图反映光学领域的高速发展。与第1版和第2版相比较,第3版主要是对全书进行了勘误并增加了一些相关新技术和前沿进展的内容。干涉部分增加了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 衍射部分增加了光刻机分辨本领和数字全息术; 晶体光学部分修订了偏振光和偏振器件的矩阵表示。面对知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变革,我们与时俱进,将第9章“现代光学技术进展”改为数字化内容(拓展阅读),以便于及时更新,助力学生更高质量的发展。本次改版对光纤激光器、有机电致发光、太阳能光伏电池进行了简化和更新,特别邀请祝宁华院士增加了微波光子技术与双光束干涉一节,邀请余金中教授增加了光子集成一节
; 第2版中航天光学遥感、自适应光学、红外与微光成像、光学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根据母国光、姜文汉、苏君红、薛鸣球等几位院士提供的文献、资料编写的,作为纪念未进行大的修改。
本书由张尚剑教授改编第1~6章和第8章,并负责统筹全书各章及拓展阅读中内容的衔接以及数字化内容的改编; 饶建珍副教授核对第1~3章; 杨春平博士改编第7章; 张静博士编写第6章数字全息术一节; 李剑峰教授改编拓展阅读中光纤激光器一节; 杨刚博士改编拓展阅读中有机电致发光一节; 钟建教授改编拓展阅读中太阳能电池一节; 刘霖博士编写拓展阅读中光机电算一体化一节; 张雅丽博士改编全书习题和答案; 叶玉堂教授主要负责改编的进程、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新技术和前沿进展方面的内容组织。
本书第1版自2005年出版后,到2010年,境内已4次印刷; 2008年,版权转让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译成繁体字版,由“国立交通大学”郭浩中教授校订,在境外出版发行。第2版2011年出版后,到2023年,印刷了10次。境内、外广大读者的厚爱是我们改编、再版的动力。谨此衷心感谢采用本书的同行、读者!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缺点、错误或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24年7月
于电子科技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