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9.4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8.3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101.2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6.4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725.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127.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725.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7.3
|
內容簡介: |
众所周知,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世界第大国。为什么拥有如此辉煌经济成就的古代中国最后却没落了?为什么当时技术创新优势明显的古代中国,最后却未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这是引发广泛关注的“李约瑟之谜”,也由此产生过众多的答案。本书以历史大视野,从生产力变迁和新质生产力视角,创新性解释了中国何以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从辉煌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国家。重新审视了“李约瑟之迷”,更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大分流的真相。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新动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
關於作者: |
周文,重庆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日大学“两大工程”首席专家,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四百多篇。
近五年出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历史与现实》《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现代化与世界意义》《繁荣与富强:大国治理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赶超:产业政策与强国之路》等十多部专著,其中多部著作人选丝路书香等国家外译工程项目,被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土耳其卡努特国际出版公司、韩国国际出版社等翻译成英文、德文、土耳其文、西班牙文和韩文等在七十多个国家发行,学术成果和学术观点受到德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学者的关注和引用。
|
目錄:
|
第一章
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
一、繁荣与停滞:生产力的先进与落后 / 3
二、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要发展 / 13
小结 / 24
第二章
古代中国何以超越西方:农业时代生产力
一、农业的起源、传播与影响 / 29
二、人口、经验与农业技术 / 40
三、农业生产力:量的增长与质的缓慢进步 / 55
小结 / 63
第三章
工业革命如何发生:蒸汽机时代生产力
一、农业生产力向工业生产力的演进 / 67
二、大工业的诞生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 80
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满 / 90
小结 / 101
第四章
西方兴起:大分流的真相
一、解释李约瑟之谜的主流理论 / 106
二、李约瑟之谜的新解答:基于生产力变迁 / 132
三、他者镜像:西方中心论视角下的“欧洲奇迹” / 141
小结 / 153
第五章
西方增长的起落:生产力方向的转变
一、科技生产力:国家崛起的根本力量 / 158
二、金融生产力:产业空心化的陷阱 / 169
三、产业政策是推动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 180
小结 / 190
第六章
中国崛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196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历史经验 / 207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制度保障 / 219
小结 / 232
第七章
伟大复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大国科技竞争白热化 / 238
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 254
三、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262
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 272
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创文明新形态 / 281
六、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 286
小结 / 298
第八章
乘风破浪:新质生产力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 305
二、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与供应链 / 315
三、激活创新主体活力 / 331
小结 / 346
第九章
抵达彼岸: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一、推动建立新型生产关系 / 352
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 372
三、推动建设新型经济全球化 / 395
小结 / 411
主要参考文献 / 415
后记 / 4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