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80.3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7.3
《
收尸人
》
售價:HK$
74.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91.8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8.8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3.6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5.7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7.3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为陷入货币之网的我们揭开货币与资本神秘面纱的经济通俗读物。从金银到纸币,从货币时代到信贷时代,从大通胀到魔法货币,货币与资本如何影响经济运行的周期,它们在经济萧条与繁荣之间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究竟怎样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为什么面对货币的谜题,无数经济学家对其如此着迷而又忧愁满腹?本书以新颖的方式讲述了与货币相关的故事,通过不同经济学派关于货币的认知探索了货币的本质。作者透过货币与资本的视角讲述了经济萧条与繁荣背后的故事,将西方当前卷土重来的通胀问题置于货币演变史的背景之下,探讨了21世纪的货币政策是否让西方陷入悬而未决的“认命时代”这一经济话题。无论你是好奇经济世界的普通人,还是寻求答案的经济学爱好者,有关货币的故事你不得不读。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为陷入货币之网的我们,揭开货币与资本神秘面纱的经济通俗读物。从金银到纸币,从货币时代到信贷时代,从大通胀到魔法货币,货币与资本如何影响经济运行的周期,它们在经济萧条与繁荣之间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究竟怎样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为什么面对货币的谜题,无数经济学家对其如此着迷而又忧愁满腹?本书以新颖的方式讲述了与货币相关的故事,通过不同经济学派关于货币的认知探索了货币的本质。作者透过货币与资本的视角讲述了经济萧条与繁荣背后的故事,将西方当前卷土重来的通胀问题,置于货币演变史的背景之下,并探讨了21世纪的货币政策是否让西方陷入悬而未决的“认命时代”这一经济话题。
|
目錄:
|
译者序 导言 写给身陷货币之网的我们 / 1 货币、商品和价格 / 11 货币所渗透的世界经济 / 12 货币的价值 / 14 劣币驱逐良币 / 18 纸币的前世今生 / 21 19世纪的货币争论 / 26 通货膨胀 / 28 恶性通胀的根源:战时金融 / 32 走进经济世界的“通胀” / 34 通胀时代 / 39 通胀:看似永久的特征 / 40 金本位制的终结 / 42 赤字财政 / 46 摆脱经济萧条 / 46 繁荣的“黄金时代” / 51 抑制通胀 / 55 资本主义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 56 沃尔克的天才之处 / 58 理论与政策 / 65 均衡 / 69 货币与经济波动 / 70 凯恩斯主义的兴衰 / 74 静态经济均衡 / 75 凯恩斯主义华彩不再 / 83 货币与政府 / 87 货币主义的“滑铁卢” / 88 饱受争议的货币数量论 / 91 现代货币 / 103 均衡的崩溃 / 104 扭曲经济体系运行的货币 / 105 货币的生产 / 117 “野蛮的遗迹”:黄金 / 118 通胀并非“货币现象” / 125 价格 / 126 追踪通货的数据 / 131 美国CPI的历史 / 132 透过迷雾看趋势 / 137 价格与利润 / 141 货币的故事 / 142 大萧条时期前的“暴力” / 142 “房间里的大象” / 148 重演萧条 / 151 “覆水”难收 / 153 信贷时代 / 155 竞争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 155 从货币时代到信贷时代 / 159 “影子货币”的环球之旅 / 162 从大通胀到魔法货币 / 167 通胀归来 / 168 回溯大通胀之源 / 168 日本经济缘何失落 / 174 通胀的潮落潮起 / 178 保罗·沃尔克的幽灵 / 183 抑制通胀之路 / 183 如何调节经济的引擎 / 189 货币与暴力 / 192 魔法货币的狂欢 / 192 魔法货币的尽头 / 196 昂贵的胡萝卜与软弱的大棒 / 199 悬而未决的“认命时代” / 202 致谢 / 206 参考文献 / 207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家格莱斯顿有一句名言:“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这句话曾为马克思所引用,流传很广。它一语道破了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颇为尴尬的处境:人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处不见货币的环境里,但在以研究现代经济运行为己任的经济学中,却几乎很难看到货币的 身影。 事实上,从亚当·斯密这位经济学之父开始,货币就始终不在经济学家的理论中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而在经济思想史中,关于斯密的论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斯密对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的分析,借由劳动分工与市场扩展的基本框架,以“看不见的手”为隐喻,被各种版本的经济思想史著作或教材浓墨重彩地予以强调和展示。他在这些学说上的贡献也的确对后世经济学家影响深远,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斯密的意见,大家都绕不开斯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称斯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是绝不为过的。 但是,当谈及斯密对货币经济学的贡献,他的工作却几乎很少受到赞扬,或者几乎完全被忽略。尽管《国富论》一书中有大量篇幅用来讨论货币的问题,甚至比讨论劳动分工的篇幅还有过之无不及,但大多数经济思想史学者几乎对此视而不见,或者只是稍微提一提斯密在货币方面的理论,甚至把他视为真实票据理论这一错误学说的创始人,有时候还会批评他混淆了货币与资本。 实际上,斯密很可能是最早认识到货币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既可能会促进又可能会危害其发展的人。 于是,就有了斯密在《国富论》中除“看不见的手”之外另一个著名的隐喻,他把稳健的银行业(18世纪的金融业基本上就是银行业)比喻成“某种悬在空中的马车道”: “在任何国家里流通的金币和银币,很适合拿来和公路相提并论。公路固然能将全国的牧草和粮食流通输送到市场,但是,它本身却不生产任何牧草和粮食。稳健运作的银行业务,如果允许我做这样夸张的比喻,就好像是某种悬在空中的马车道。好比可以让国家把原来的公路变成肥沃的牧草地和麦田,从而大幅增加全国土地面积和每年的劳动产出。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全国的工商活动规模虽然因此会稍微扩大,但是,当工商活动好比是悬挂在纸钞制成的‘泰达路斯飞翼’(Daedalian wings)上运行时,它不可能像在金银砌成的实地上运行时那样可靠。除了纸钞的发行者技巧不够熟练可能带来的意外伤害,还有好几种其他的意外风险会对它造成直接冲击。不管纸钞的发行者是多么审慎或多么有技巧,都无法提供周全的保护。” 这并不是斯密用来描述货币和银行业的唯一隐喻,他还把货币比作一个巨大的为商业提供动力的(水)轮。但悬在空中的马车道这个比喻更加不同寻常,它既抓住了银行业的优点,也体现了其危险之处。 斯密在《国富论》的早期草稿中,只使用了“悬在空中的马车道”这一隐喻,并没有提到泰达路斯飞翼,这或许很能说明他当时的态度。在那个时候,斯密只强调了纸币的好处,而没有强调其危险。使用泰达路斯飞翼的隐喻,则说明斯密主张不能把这些空中的马车道悬得太高,以免太阳把支撑它们的蜡做的翅膀 烤化。 那么,从《国富论》的早期草稿和《法理学讲义》,再到最终版本的《国富论》,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斯密改变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对银行业加以限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自然自由体系学说呢?也许,这一变化的原因正是苏格兰银行体系在《国富论》撰写期间受到冲击,尤其是1772年的苏格兰银行业危机。 斯密当然也认识到,他所提倡的对银行业的限制与他的自然自由体系学说不一致,这也让他有所不安。他承认:“禁止个人在自己愿意接受的情况下,接受银行家开出的无论金额大小的本票;或者,当一个银行家的所有邻居都愿意接受这种纸币时,限制他发行这种纸币,这显然是对自然自由的侵犯,而法律的正当职责不是侵犯,而是支持。”然而,他总结说,在“少数人行使自然自由,可能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受到而且应该受到所有政府法律的限制”的情况下,这种侵犯是正当的。因此,他把“对银行业的监管”比作“为防止战火的蔓延而筑起界墙的义务”。 斯密的这一态度与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颇有相通之处。 与斯密一样,凯恩斯也不否认金融对经济稳定的影响,认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经济发展。 凯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以下简称《通论》)一书的第12章中,描述了推动宏观经济的两个群体:投机者和企业家。每个群体都有独特的个性,受情绪的影响也不同。金融投机者追逐金融回报—他们希望通过买卖金融资产实现利润最大化。 很多人认为,凯恩斯是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家代表,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者对他多有挞伐。他们常常错误地引用凯恩斯在《通论》中的这段话: “如果财政部把钞票塞进旧瓶子,然后把它们埋入废弃的矿井,再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重新把钞票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就不再存在,而且在由此带来的影响之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