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看,这是哲学(套装)

書城自編碼: 29069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美]唐纳德·帕尔默[DonaldPalmer]
國際書號(ISBN): 9787D24044391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10-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61.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編輯推薦:
《看,这是哲学》1: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
本书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心得,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及其演进脉络。
哲学往往屈从于重大问题的引力,让人感到沉重。本书恰恰要打破这种倾向,减轻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用四百余幅手绘漫画,以微讽调侃的方式描绘哲学观点,让读者在观看中感受哲学的活泼幽默,获取快乐智慧。
《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书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心得,深入浅出地梳理了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是哲学通识的极佳入门读物。
哲学大问题往往让人感到沉重,本书以风趣的行文风格和幽默的手绘漫画,减轻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內容簡介:
《看,这是哲学》1: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
本书是作者教授三十余年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教学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述。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使哲学不再显得无聊难懂。本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广受读者欢迎,无论对于人文社科学生,还是普通大众,都不失为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

《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本书是作者执教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原创手绘插图,以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作为哲学通识读物,无论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關於作者:
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写作风格活泼,致力于带领学生和读者通观哲学入门问题,主要著作有:《看,这是哲学》《中心保持不变吗》《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导读》等。
目錄
《看,这是哲学》1: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
序 言
导 言 
思考题
第一章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
毕达哥拉斯
克塞诺芬尼
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
芝 诺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戈拉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第二章 雅典时期 
智 者
普罗泰戈拉 
高尔吉亚 
色拉叙马霍斯 
卡里克勒斯和克里提亚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第三章 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伊壁鸠鲁主义
斯多葛主义
怀疑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第四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圣奥古斯丁
百科全书学者
约翰司各特埃里金纳
圣安瑟尔谟
伊斯兰和犹太教哲学
阿威罗伊 112
迈蒙尼德 113 
信仰和理性的问题
共相问题
圣托马斯阿奎那
奥卡姆的威廉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笛卡尔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霍布斯
洛 克
贝克莱
休 谟
康 德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第六章 康德之后的英国和大陆哲学 
叔本华
克尔凯郭尔
马克思
尼 采
功利主义
边 沁 
密 尔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第七章 现象学传统及其余续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胡塞尔 
海德格尔
萨 特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索绪尔 
列维-斯特劳斯 
拉 康 286
德里达 290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第八章 实用主义及分析传统 
实用主义
詹姆士 
杜 威 
分析传统
弗雷格 
摩 尔 
罗 素 
逻辑实证主义
蒯 因 
告别二十世纪哲学
纳斯鲍姆
本章主要哲学思想
思考题
哲学术语表
出版后记

《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前言
导论1
第一章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做什么?5
哲学是可能的吗?
哲学的起源
当代哲学分支
政治和社会哲学
美学
逻辑学
当代哲学样式
苏格拉底的哲学
结论
思考题
第二章真即是美,美即是真39
理性主义者的认识论
柏拉图的哲学
影像
可感事物
概念
理念
勒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思考题
第三章所见即所得73
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
贝克莱对洛克的修正
休谟对贝克莱经验主义的极端化
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极端化
对逻辑实证主义感觉材料概念的抨击
对逻辑实证主义语言的抨击
康德的折中
结论:前沿研究
思考题
第四章什么在先,什么在后?
本体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
功能主义及其不满者
多元论
结论
第五章奥林匹斯山、摩利亚山及其他圣地151
宗教哲学
有神论
本体论证明
宇宙论证明
休谟对宇宙论证明的批判
目的论证明
达尔文和休谟对目的论证明的批判
无神论
卡尔马克思:作为鸦片的宗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精神分析
上帝和进化论
普兰丁格关于进化论不能消除超自然主义的证据
对于宗教信仰的意志辩护
宗教神秘主义
宗教存在主义
结论
思考题
第六章自由世界里最大的航空公司、
关于自由的哲学
决定论:古希腊以及启蒙运动的观点
激进决定论:现代观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对自由意志的攻击
温和决定论(又名相容论)
非决定论
自由意志论
结论
思考题
第七章你应该变得完美
伦理学
古希腊道德哲学家
利己主义
功利主义
义务导向的道德:伊曼努尔康德
今天的康德主义?
结论
思考题
第八章各有所好
对传统伦理学说的批判
存在主义
休谟和自然主义的谬误
逻辑实证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伦理学与女性主义
伦理学与深层生态学
结论
思考题
第九章让他们吃蛋糕吧
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
政治哲学
社会哲学
结论
思考题
第十章这是艺术?
艺术哲学
艺术的分析哲学
维特根斯坦
柏拉图、弗洛伊德与艺术
亚里士多德与艺术
马克思与艺术
存在主义与艺术
结论
出版后记
內容試閱
《看,这是哲学》1: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
本书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心得,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及其演进脉络。
哲学往往屈从于重大问题的引力,让人感到沉重。本书恰恰要打破这种倾向,减轻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用四百余幅手绘漫画,以微讽调侃的方式描绘哲学观点,让读者在观看中感受哲学的活泼幽默,获取快乐智慧。

《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书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心得,深入浅出地梳理了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是哲学通识的极佳入门读物。
哲学大问题往往让人感到沉重,本书以风趣的行文风格和幽默的手绘漫画,减轻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看,这是哲学》1: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著作或许应由通篇的笑话写成。本书并不是那样一本书,本书也不是把哲学史看成一个玩笑。本书严肃地看待哲学,但并不那么郑重其事。正如副标题所示,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减轻一点哲学的负荷。怎样达到这个目的而同时并不简单地像把货物扔进海里了事呢?首先,我将对公元前6世纪直至21世纪早期的西方哲学作一概述,用简明易懂的形式介绍西方哲学的中心思想及其演进而不让其显得琐碎,同时也不装作已然详尽无遗地探讨了它们或者探究了其深度。其次,遵循历史悠久的中世纪传统,我试图阐明文本的内涵。书中某些阐释试图将难解的思想进行图示化,我希望它们具有扎实的文本依据。但是,大部分的阐释只是试图用一种轻松的笔调,打破哲学家这种屈从于重大事物的引力的天然倾向。(尼采曾经说过,只有重大的事物处于那个方向。)但我希望,即便是这些哲学笑话,也能有教育作用。它们应该有助于读者记住这些受到微讽的思想。我教这门课已有三十年,我热爱这项工作,因为它在我的学生中,激起了远比阵阵笑声更多的东西。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也使我确信这种做法行之有效。我并未宣称我获得了尼采的快乐的智慧,但我赞同他的观点,即快乐的智慧是存在的,并且我们应该去努力获取。
我接下来将向你们介绍泰勒斯和他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水(第一种真正沉重的水),但在此之前,我想稍微谈一下女性及其缺席。在这类书中为何女性如此稀少?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其中包括:
女性确实缺乏升华的能力,因而不能参与高级的文化活动(正如叔本华和弗洛伊德所认为的);
事实上,女性在哲学史上贡献极大,但是她们的贡献被沙文主义的男性哲学史作者们给否认或压制了;
女性被一个根深蒂固的、嫉妒而胆怯的父权制社会通过政治、社会、宗教和心理上对权力的操控而(有意或无意地)从哲学史中系统性地略去了。
我确信第一种观点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有一定真实性,而在压制这一真实性上我也可能有部分过失。例如,仅在古典时代晚期就有至少70名女性哲学家的名字记录在案,其中最重要的有阿斯帕西亚(Aspasia)、狄奥提玛(Diotima)、阿莱特(Arete)和希帕提亚(Hypatia)。(近期一份以希帕提亚命名的女性主义哲学期刊给了她迟到的礼遇。)跳过二十多个世纪到我们自己的时代,可以发现在20世纪前半期有一批著名的女性为哲学史作出了贡献,包括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和苏珊斯泰宾(L. Susan Stebbing)。
然而不论上述这些女性哲学家的思想多么新颖、多么深邃、多么引人深思,我相信,有很多原因(其中相关性最大的大概就是前述第二和第三种观点中给出的理由)使得她们中几乎没有人受到思想史家给予她们的男性竞争者那样多的关注。所幸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若要对当代哲学进行充分的说明,确实不能忽视伊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菲丽帕福特(Philippa Foot)、安斯康柏(G. E. M. Anscombe)以及朱迪雅维丝汤普逊(Judith Jarvis
Thompson)这些哲学家对分析传统所作出的贡献,也不能忽视加娅特丽查克拉维特斯皮瓦克(GayatriChakravortySpivak)、莫尼克维提格(Monique Wittig)、露西伊利格瑞(Luce Irigaray)以及朱莉克里斯提娃(Julia Kristeva)这些哲学家对大陆传统所作出的贡献。而且,新的一批女性哲学家已经开始对当代哲学的内容而不仅是风格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所以,尽管有风险,我也要捍卫第三种观点。我确实认为,如果女性没有被系统性地排除在哲学史的主要参与者之外的话①,哲学史将比现在的这个样子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有同情心,也更有趣(且不说更令人愉悦)。本书以讨论一位当代女性哲学家的工作作结,并针对哲学本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Quo Vadis(汝当何往),这样做并非没有任何意义。
第六版继续从第二版就已经开始的修订工作和从第三版开始的添加新材料的工作。我在第三章中增加了关于怀疑主义的一小节,删除了书中一些过时的材料,替换了一些不那么成功的插图,并且为明晰准确起见重写了很多段落。本书尽量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些,为此我在每章的结尾对该章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概述。此外,旧版的第七章现拆分为第七和第八章两章,这是另一个较大的更改。我将新的第七章题名为现象学传统及其余续,将第八章题名为实用主义和分析传统。哲学在20世纪的确经历过这两个极其不同的方向,但我并不真的喜欢我们赋予它们的名称,但我无法摆脱,姑且接受。哲学家斯坦利卡维尔试图在他自己的著作中超越这个划分,他认为这些是肤浅而误导人的名称,但他接着说道:这个思想划分没有令人满意的名称。
我在写作本书的所有六个版本时都得到了帮助。我想感谢对第六版提出建议的诸位批评者。他们是艾维州立技术学院的马尔西亚安德雷耶维奇、格雷斯港学院的阿里森德波尔、怀俄明大学的苏珊娜古丁、奥斯汀社区学院的马修劳伦茨、特洛伊大学的约翰哈尔丁,以及南内华达学院的马克劳尔斯。在先前各版本的建议方面,我要感谢托泰尔学院的里夫罗伯特莫德、卡尤加社区学院的杰夫德尔贝尔、华纳太平洋学院的帕梅拉彭普顿、圣莫妮卡社区学院的安贝尔凯瑟琳、托泰尔学院的蒂莫西R. 阿兰和罗伯特加普提、河滨社区学院的达奚爱亚加维尔斯胡夫、代托纳海滩社区学院的乔布克莱蒙特、梅
菲尔德出版公司的朱莉安娜斯科特费恩、毛伊社区学院的威尔格里弗斯、韦恩州立大学的汉斯汉森、坎伯兰大学的小弗雷德E. 海夫纳、犹他大学的约瑟夫哈斯特尔、格林斯博罗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杰宁琼斯、梅菲尔德出版公司的肯金、柯克尔学院的詹姆斯莱姆克、梅菲尔德出版公司的罗宾穆阿特、纽约州立大学新德里分校的基尔比奥尔森、圣马特奥学院的唐波尔特、锡耶纳学院的布莱恩施罗德、蒙哥马利学院的马特舒尔特、圣安东尼奥学院的白滨雪夫、奥罗大学的萨缪尔托尔普、山麓学院的威廉汀斯利、约翰卡罗尔大学的詹姆斯丢特尔、奥蒂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凯利沃尔克、密歇根大学的斯蒂芬
斯F. 万德马克、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安德鲁沃尔德、蒙哥马利学院的罗伯特怀特、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大卫奥尔巴赫。梅菲尔德出版公司的吉姆布尔是本书前两版的编辑,从这个项目伊始就对其充满信心。麦格劳-希尔公司的编辑马克乔尔吉夫和策划编辑克雷格莱奥纳德对新版的帮助极大。我还要对麦格劳-希尔公司的项目经理玛丽简兰普表示感谢。我的妻子蕾拉梅一直是我最尖锐的批评者和最大的灵感源泉。她使我在创作手稿最沉闷的那些阶段里也能笑声不断,并经常能发现手稿中的一些笑话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位置。她还成功地看出书中大部分的不当之处。当然,书中有些笑话可能比我原先安排的更滑稽好笑。


出版后记
本书自1988年初版以来,不断修订再版,至今已出到第6版,这个中译本即依此版译出。作者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在美国大学执教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风趣的行文风格,写作了系列哲学入门读物,广受各类读者欢迎。
全书最大的特色是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这些原创漫画活泼幽默,以微讽调侃的方式精准地描绘出相应的哲学观点。诚如书名所示,本书让哲学可以通过观看习得,减轻了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作者还在序言开篇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认为哲学著作或许应由笑话写成,至少应该在课堂上激起阵阵欢笑,因此作者行文注重风趣,与漫画的幽默相得益彰。
虽然如此,作者仍然严肃地对待哲学,只是不那么郑重其事。古希腊哲人认为,哲学家选择的生活方式即为观看(?)的生活(源自毕达哥拉斯),作者以之作为书名本身意带双关。而且,这部哲学史本身是帕尔默的教学成果,也长期被美国各大高等院校用作哲学史课程的教学用书,对西方哲学中心问题及其演进脉络梳理非常系统。每章结尾还对该章重要的哲学思想进行概述,并附有习题,提纲挈领,方便学生识记和复习。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常常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而非单纯罗列观点,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史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本书尤其适合作为哲学通识教育的教材使用。我们希望,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服务热线: 133-6631-2326 188-1142-1266
服务信箱: 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5年12月

《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我遇到过学生家长强迫学生主修商业、生物学,或选修法律预科课程,却不记得曾经遇到过学生家长坚持让学生主修哲学的。当然,从未有人因为贪婪而进入哲学领域,除非他生活在严重的错误理解之中。柏拉图可能因受挫的权力欲的驱使才进入哲学领域,但此后几乎没有人再犯过此类错误。多数学生的第一堂哲学课以此告终:他们对于自己学这门课做什么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概念。他们来上哲学课是因为哲学符合课程要求,他们可以方便地把哲学纳入课程表中,或者因为他们还能选上这门课(这门课的选课还没有截止!)。令人高兴的是,由于朋友的推荐或某位特定教师的良好声誉而选修哲学课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我们当然需要优秀的哲学教师。对于不熟悉哲学的人来说,哲学是很难的,而且令人望而生畏。哲学的要点是什么不甚明了,它的用途也不易察觉。哲学的论证总是非常抽象,也很难看出它们是如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尽管哲学工作者通常看上去与世界脱节(正如我的一些学生所说,他们手中有着大把的时间),但他们显然非常聪明。并且,他们所宣称的最重要的观点,看起来似乎总是依赖于最微小的区分。学生要阅读大段的文字,有时是整本书,这些书和段落都是哲学家们用晦涩的或者高度专业的英语写成,而且常常还是译本。这样的阅读任务在个人的大学生涯中,除了在文学课中,几乎没有在其他课程中出现过。但是至少小说家还是为普通读者写作的,因为如果谁都读不懂他们的小说,就没有人付钱给他们。但在大
多数情况下,哲学家们似乎只为彼此写作(谁付钱给他们?)。最糟的是,哲学家们喜好争辩。每位哲学家似乎都不赞同其他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所以我们很难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东西,或者是否取得过什么进步。
这些只是哲学教师们所面临的部分障碍。尽管面临着这些障碍,令人惊讶的是,大学校园里仍旧开设许多哲学导论课程,因此任何人都曾受到过主修哲学专业的吸引。有些哲学教师是天才,或者至少是魔术家。他们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这方面需要一些帮助。我写这本书就是希望它能够提供这种帮助。除了协助讲授西方经典,即伟大的哲学家们和伟大的哲学观念、论证以及论辩,我还尝试提出具有代表性的疑问、困惑以及异议。这些都是刚入门的学生接触哲学时所遇到的。我已经在导论和哲学史研究中提出了这些问题。我试图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哲学是作为世界公民的每位学生的合法遗产。哲学的历史和观念在全世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适合的。哲学并不是奇怪的、难懂的工作,相反,哲学环绕着其他一切行为,偶尔还会介入这些行为。
我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全都是哲学家意识到萨特所说的有关自由的话语对于哲学而言是正确的我们命定要探讨哲学。同时,我还希望学生能意识到他们祖母说的话也是正确的:任何一件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做好。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哲学问题在他们的生命中有着关乎存在的重要性。
我还希望学生能认识到一种特定的哲学分析和论证形式,它们的技巧可以被学习并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而不仅仅是哲学课堂。我希望学生认识到哲学中有不同种类的报偿,甚至是经济方面的。(法学院喜欢哲学专业的学生。)并且,某些学生但不是所有学生会逐渐认识到,一旦他们掌握了哲学的窍门,哲学就会很有趣。正如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 - 斯特劳斯所说:诚如某些食物值得一吃,某些观念也值得一思。所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对哲学课堂的生动、有趣做出贡献,而且能够使哲学本身变得有趣。我试图以一种有吸引力的方式来写作本书,但并不过多地淡化有难度的思想,也不迎合头脑简单的人。词汇有时可能会超出学生熟悉的范围,但还不至于生僻。毕竟,学生也想接受挑战。为了使这本书更有趣,我使用了漫画插图和笑话,我需要证明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吗?我希望不用。正如我所说,哲学应当是有趣的。
与许多哲学课本的作者不同,我对大多数讨论的主题都有个人立场。与漫画插图相比,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合理性证明。坦白地说,如果一本哲学著作仅仅摆出各种可供选择的观点,并以完全超然的方式衔接起来,我会觉得这本书必定既无聊又不可信。毫无疑问你会不同意我的某些结论,但至少我不认为你会觉得它们是教条的。我是一个无药可救的折中主义者或者也许是威廉詹姆士哲学的拥护者(如果这个东西管用,就用它!)。不仅如此,根据我做学生和老师的经验,优秀哲学课的部分动力在于课本与课堂之间的小小对抗,这与西班牙语课或者生物课不同。把这种对抗当作一次机会吧!我确信我已经给了你充足的素材。
本书把哲学和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领域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艺术、文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我希望本书的这项优势能够被发现。哲学不再是各学科的王后,但她当然是它们的伙伴。
本书在素材的选取方面相当传统,尽管某些地方看上去相反。本书的各个主题都是美洲大陆哲学导论课上所教授的典型论题。我认为各章节的划分就说明了这一点。我试图使某些词汇和某些主题在章节之间贯穿,以此建立全书的连续性,这样学生一旦学到了某些观念,就不会轻易忘记。(要么运用这些观念,要么忘记。)
对于第六版,我扩展了第一章中的逻辑部分,更新了第二、四、七章的材料,更新了第五章中的很多部分,包括讨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上所扮演角色。为了避免给这本已经很厚的书增添过多的篇幅,我已经努力删减了和我所增添的内容一样多的材料,删除的主要是被许多读者认为无关紧要的部分。经过通篇的修订和增补,我还增添了许多插图。
我希望所有这些修订和增补已经造就了一部改进版的《中心保持不变吗?》。
现在该致谢了。如果下面一长串人名使你感到厌倦,你就跳过这一段。我打算在这里表达我的谢意,感谢参与本书成书的许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我要感谢他们,或者并不同意)。首先,要感谢以下哲学家嗯,所有我研究过的哲学家,但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克尔凯郭尔、萨特、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休谟和詹姆士,你很快就会读到与他们有关的内容。(他们中有些人可能正在坟墓中辗转反侧。)其次,我要感谢我的老
师们,包括弗吉尼娅奥克尼、科尼利厄斯韦伯、乔治邓肯、豪威尔伯利斯、约翰瑟尔勒、斯坦利卡威尔、本森马斯特、史蒂夫潘伯、吉利克勒格、J. R. 罗瑟多、里奥纳多坡罗以及(通过潜移默化)漫画家查尔斯亚当斯、维吉尔维普帕奇。接着,感谢三十年来我在马林大学里教的所有学生所有六千名学生。(嗯,也许不是所有学生。有个学生在我课上学到某些哲学家们的观点,认识到他们之间相互反对,因此曾公开要求开除我。他写过一封信给校长,信中说他只有时间学习那些被认定为正确的东西。)除了这六千名学生,这个名单还能再增加几百名,这几百名学生是我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的学生。正如我最初感谢曼菲尔德出版社的吉姆布尔那样(他是我前两版书的编辑),现在我要向第六版书的编辑克雷格莱纳德致谢,同时还要向麦格劳 - 希尔出版社这一优秀团队里的其他勤勉成员致谢,他们一直都在负责此书的编辑工作,他们是:罗宾里德、劳拉威尔克、莎拉耶格尔,我深深感激他们的贡献。
此外,尽管看起来有些奇怪,我还想感谢伟大的美国沙漠。沙漠孕育了许多思想,成就了无数篇章烟溪沙漠、黑石沙漠、莫哈维沙漠、管风琴仙人掌国家保护区、安萨玻里哥沙漠公园,以及晚期爱德华修道院。让我再次感谢我的妻子莉拉梅,她是我的力量、灵感和爱的真正来源,也是本书所要献给的人。如果没有她,哲学对我而言会丧失不少价值。

导论
这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这类书应该不需要太长的导论,否则就会成为一个导论的导论。不过,某些基本的评论还是适宜的。首先就风格而言,每个人的风格都融合了独创与模仿。我有意无意地模仿了我的老师以及我研究过的哲学家。(我在前言中已经感谢过他们。)尽管受这些影响,这本书仍以别具一格的风格写成。我希望哲学教师、修习哲学的学生以及普通读者,都能够感到我的风格与他们自身教学、学习、思考以及获得乐趣的风格相符。我试图使自己的风格既轻松又不失严肃。本书是轻松的,因为我深信乐趣和知识并不相互排斥(尼采快乐的智慧)。我希望你至少会觉得有些笑话在不使人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非常有趣。我觉得其中某些可能还富有启发性。但这本书也是严肃的,因为它在追问严肃的问题。某些哲学家(例如,杜威、萨特、海德格尔)告诉我们成为人就是带着问题去面对世界。我们所有的小问题都由大问题构成,例如实在是什么、知识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如何做个好人,这些都是哲学问题。它们与哲学(以及生活)息息相关。哲学使某些人烦恼,原因在于这些问题似乎从未得到最终解答。每代人似乎都在解答这些问题,新一代人又想要以全新的解答方式去重新阐释它们。但是,生活其实也面临着与此相似的烦恼(同时这也是它令人兴奋之处)。我们将会在后边发现一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他认为我们提出这些问题的能力比我们努力去获得完全令人满的答案更重要。
同学们还需要留意的另一个特色它只涉及西方哲学。书中研究的哲学和哲学家们都出自希腊罗马欧洲传统。丰富的哲学矿藏存在于他者文化之中,但我没有能力开采。本书中的哲学大部分都是西方哲学,不仅如此,它们大部分还都是由男性提出的思想系统。这是本书的不足之处,对此我要负部分责任。我同意女性主义哲学家的说法,她们声称女性过去一直被系统地阻止参与到哲学史中,而且,当她们真的去尝试时,她们会被排斥,甚至被压制。我高兴地注意到曾经阻碍妇女从事哲学事业的障碍系统正在被拆除。
现在,关于这本书的题目中心保持不变吗,我还要再说点什么。我是从诗人叶芝借来的灵感,他在《基督再临》中写道:万物已然解体,中心再难保持。在前反思思维(前哲学生活)中,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中心似乎确实在大部分情况下保持不变。我们栖身的世界以一种相当有序且可预见的方式,将其自身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自然或者社会的灾难也会偶尔爆发(例如海啸、地震和战争),于是事物的秩序与合理性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混乱。同样,在他们生命的某些阶段,大多数人都遭遇过好几回小小的发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中心似乎并非保持不变。(这种体验可能激发了叶芝作诗的灵感。)此外,正如笛卡尔提醒我们的那样,每晚我们都会滑向一个比精神失常更疯狂的梦境世界。我们随后醒来,通过把这些经验置于不真实的领域,从而将非理性的体验减小到最低。
当我还是孩子,我喜欢去旧金山的海滩游乐场玩(现在已经变成市政厅)。我最喜欢的游戏是大转盘。你坐在大转盘中心,转盘开始慢慢转起来。随着它转得越来越快,只有正好坐在以橙色圆圈为标记的转盘中心的人才是安全的(由于向心力的作用)。所有其他人不可避免地从转盘上滑下来,开始是一寸一寸向下滑,随后,他们在一片尖叫声中,扑倒在转盘周围(离心力)。当你最初感觉到自己在向下滑时,你用力抓挠想到中心去,但中心似乎无情地甩开了你。中心不再保持。我猜想,疯狂的发作有时会引起类似的感觉,哲学研究也会如此。哲学在对思想、知识、实在和价值进行详细的审查后,常识的中心和世界的正常秩序似乎都应悄然消失。正如尼采所说,在探究哲学时,我们会感到仿佛已经割断了绳索,飘进了外太空的冰冷黑暗。
如果以不那么生动的方式来展示,我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这样的:当我们提出与实在、知识和价值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我刚刚提到过),我们能够把拥有的答案合并在一起吗?所有这些解答必须永远有效,还是时间和环境要求它们部分或者相对有效?我们是否必须像中世纪和早期近代哲学家那样,要求这些解答永远成立?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是否是永恒的无知?或者,恰恰相反,我们小心谨慎地构想出解决方案,这仍旧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回答?
我相信,哲学会成为这种不断的临时性尝试,为了获得更大图景的观念正如某人所言,去看看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如果事物确实是相互联系的话)。下面回到本书的题目,对于人类经验的详细审查,中心保持不变吗这个说法是否揭示出某种统一性,还是把我们推入混乱状态?本书各章都在试图帮助读者回答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详细审查经验的某个不同特征,我或许做到了这一点。当然,读者必定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我的结论是中心保持不变,但只是大致保持不变。这其中包含有怀疑论因素,我希望这种怀疑论是健康的。某些时候,中心似乎比其他东西保持得更好。事实上,西方哲学史并没有跳出以下争论:有些哲学家认为中心保持不变,而有些认为它并非保持不变。当然,有些哲学家认为中心并非保持不变尼采是其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但真正的论辩常常发生在声称中心保持绝对不变和认为中心保持相对不变的哲学家之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可能会在绝对主义者的论辩中觉察出某种焦虑,尽管他们断言中心保持不变,但似乎仍然担心中心可能并非保持不变。笛卡尔持绝对主义立场,他承认他的哲学问题吓着了自己。)这个论辩在古希腊已经得到清晰的阐释。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 470 年)写下过一则被认为是最著名的哲学格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在第一章中会谈到更多有关他的内容。没有任何两个时刻和事件是相同的。旧的事物毁灭,新的事物便从中诞生。每件事物都成为它自身的对立面。然而,赫拉克利特相信他在混乱的表象中发现了坚实的中心:变化的过程也存在不变的东西,即变化本身。但是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在历史上被视为极端悲观主义,因而必须被拒斥。巴门尼德(约公元前515前 440 年)在一本书中尝试对此进行驳斥。他为没什么会改变这个令人震惊的论点进行辩护。任何事情都是永远静止和永恒不变的。运动和事件本身都是幻觉,这种幻觉带来的欺骗可以被哲学清除。中心保持不变多少带有报复的味道。
巴门尼德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 347前427 年),即便他的对手,也认为他是西方历史上最重要的两到三位哲学家之一。你读过这本书后便会发现,比起任何其他哲学家,柏拉图是证明中心保持不变的典范哲人。柏拉图认为,实在的中心存在不变的理性核心,它的确定性维系着所有表象的混乱。如果你查查索引,你会发现柏拉图的名字比任何其他哲学家出现的频率都更高。他代表了某种确定性的标准,对于这种标准,有人趋之若鹜有人避之唯恐不及。即使是反柏拉图主义者(比如我)也都依赖于他的思想。在研习本书哲学主题时,你将会在不同地方接触到柏拉图的思想。


出版后记
《看,这是哲学》在
2015 年推出后,因其风趣的语言、幽默的插图和系统的哲学史知识,受到国内读者的喜爱。因此,我们决定推出《看,这是哲学》的续篇《看,这是哲学 II》。本书原名《中心保持不变吗?》(Does the CenterHold?),与《看,这是哲学》(Looking at Philosophy)相互配合,内容分别为西方哲学导论和西方哲学史。全书的语言和插图风格延续了前书特色,我们在中文书名上也保持这种延续性,将之命名为《看,这是哲学 II》。
本书自 1991 年初版以来,不断修订再版,至今已出到第 6 版,这个中译本即依此版译出。作者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在美国大学执教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风趣的行文风格,写作了系列哲学入门读物,广受各类读者欢迎。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以活泼幽默的手绘插图精准地描绘出相应的哲学观点,用微讽调侃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
本书以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这部哲学导论本身是帕尔默的教学成果,也长期被美国各大高等院校用作哲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用书,对西方哲学中心问题及其演进脉络梳理非常系统。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常常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而非单纯罗列观点的方式,引导读者对哲学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本书尤其适合作为哲学通识教育的教材使用。作为哲学通识读物,我们希望,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服务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6年9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