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編輯推薦: |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贯穿着整个社会主义思想史和实践史,也是经济学的经典问题。本书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析出发,通过时空两个向度的研究,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时间上,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市场经济实践的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化发展;空间上,对苏联社会主义及市场经济国家的几种类型做了深度讨论。本书既有宏观的考察,也有微观的探讨,逻辑框架清晰,图表数据翔实,结合时代问题和理论争论,对理论和实践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和阐释,对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进一步科学理解和落实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作者对其博士论文的整理、修订、完善,所探讨与思考的问题,是作者所认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为核心的命题之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研究。本书梳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做了阐述。
本书共七章,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析,苏联社会主义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及发展,市场经济国家的几种代表性类型及评价,反思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的结合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此外,本书吸收了一些近年经济学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研究方面的成果,及时补充了新概念和新提法。
|
關於作者: |
王鑫,男,1991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现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编辑,主要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目錄: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析/1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形式/17
第二节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第二形态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0
第三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探索/34
本章小结 科学对待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46
第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及发展/48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矛盾与实践困境/48
第二节 苏联内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争论/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的论战/57
本章小结 在历史与实践中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69
第三章 市场经济国家的几种代表性类型及评价/74
第一节 英美模式/74
第二节 日本模式/78
第三节 德国模式/80
本章小结 市场经济形式的多元化/81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社会主义经济道路的探索/82
第一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市场因素/92
第三节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103
本章小结 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113
第五章 反思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的结合/115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结合的历史必然性/115
第二节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119
第三节 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124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130
本章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历史逻辑/135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新理解/13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13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困境/146
第三节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8
本章小结 从实践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69
第七章 理论体系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71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命题/171
第二节 处理好新时代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81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系/190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向/196
结束语/201
参考文献/203
|
內容試閱:
|
疫情反复,诸多不易。居家成为每个普通人已经适应也必须要适应的状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疫情让我们从诸多社会关系中回归家庭,并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审视自己以及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我们要学会珍惜,居家让我们备感自由时的快乐、朋友间真切的关怀以及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感恩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医疗工作者、警察等,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对我而言,居家生活给予了我充足自由思考的时间,看以前想看的书,思考以前来不及思考的事情。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我从读书起便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也被称为“东方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碰这样的议题,无疑需要非常大的野心和努力。在此,首先要感谢在本书形成过程中提供极大帮助的方松华、姜佑福等老师们,他们给予了我去研究这一问题的勇气和支持。也要致敬出版业的编辑们,他们默默无闻地在这个行业里忙里忙外,对作者是一种鼓励,也是督促,督促我们要产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在这个时代,书连接了作者、读者、编辑,我们彼此取暖,彼此支持。也许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唯有精神能让我们成为一体。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重大历史命题,贯穿着整个现代文明史,而且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反题,代表着矫正资本主义弊病的思潮、制度。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只有这样的经济体制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端。直到20世纪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才由理论变成现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实践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跌宕起伏、曲曲折折,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衰落、复兴,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的实践总是同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并不断深化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认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看到了“传统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间隙,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与实践结合来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成为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崭新的、迫切的时代任务,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反映了当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即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协调经济,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资本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敌对关系,以及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始终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虽然这一套经济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进行革新是必然趋势。苏联社会主义出现的现实困境和理论矛盾以及西方关于社会主义可行性的论战,证明了“现实社会主义”要想成为可能,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核算体系,而市场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核算方式。兰格与米塞斯的论战让社会主义与市场的结合第一次在理论上成为可能。中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受苏联影响,始终没有走出对社会主义的固有认识,没有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从而导致中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发挥好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实践史的新阶段。基于中国前三十年发展的经验,邓小平从生产力的角度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邓小平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社会形态演变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已有多年,当下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如何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摆在当下时代的主要问题。2007年由资本主义国家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当代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系统性、总体性的经济危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仍然没有过时。实践证明,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经验、中国特点、中国气度的发展道路,即党政有为、市场有效、宏观领域政府主导、微观领域市场决定的发展道路。
第三章 市场经济国家的几种代表性类型及评价
从工业革命伊始,西方通过坚船利炮取得了文明的话语权,并通过话语扩张,推销西方的制度,以此树立西方的文化霸权。而市场经济穿上意识形态的外衣后,成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部分,也是西方国家文化扩张的利器。如不少人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充满活力,可以被其他国家复制,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进入现代文明。西方国家也自以为站在文明的最高点,利用东欧、拉美等国家亟须改革的心理,以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条件,实现在其他国家的文化扩张,“华盛顿共识”是其达到顶峰的标志。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内部起到了维护国际垄断资本的作用,并为其资本扩张提供合法性辩护,强化了西方国家对世界话语权的垄断。所以,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垄断时,必然以新自由主义为思想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国家内部并没有统一的市场经济模式,总体而言,西方的市场经济国家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深刻掌握市场经济的内涵,从而认识到西方国家向外推销的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第一节 英美模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英美模式最为瞩目,可以说,英美两国主导了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秩序,其经济、政治模式影响了全世界的所有国家。英国创立了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模式和第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18—20世纪上半叶,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以及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市场。两次世界大战后,依靠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国接过英国的霸主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深受英国的影响,英美模式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分析两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发现,英美两国的市场经济并非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而是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
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扩张的过程。首先,依靠圈地运动,让农民变成了工人阶级,工人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都要从市场中购得,从而开辟了一个国内市场;其次,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第一条铁路,其后,逐渐发展成贯穿全国的铁路网,构建了一个全国性质的商品市场。地理大发现后,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以及先进的工业能力,率先开辟国际市场,通过国际殖民,为本国的工业提供原材料以及商品销售市场,在此阶段,英国的商品可以销售到世界各国。在英国的工业革命阶段,英国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商品竞争力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英国成为世界商品的工厂。此时,英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能力,渴望竞争,不惧怕其他国家对其挑战,因此,产生了以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政府只需要做好“守夜人”的角色,不需要来干预市场,“政府的职能仅限制在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国家免受外来侵犯。二是保护公民免受不公正的压迫。三是建立和维持公共机构”。市场由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其商品在世界上更是所向无敌,人们对政府的期待非常低,甚至流传着“管事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说法。19世纪后期,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供求双方的平衡,国家没有必要干预经济活动。
但是,德国和美国的崛起,挑战了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从19世纪末期开始,英国的外贸开始出现了逆差并逐年升高;同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从1870年的36%下降到1929年的10.8%。英国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在此阶段制约其整体发展,尤其是德、美等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这些加剧了英国经济地位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内部也在发生变化,英国的采煤、钢铁和机械工程等产业由私营转变为国营,股份制的出现也让私人资本逐渐向社会资本转变。1862年,英国政府备案的股份公司仅有165家,到了1897年,共有股份公司5184家。与产权制度的变化相对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开始出现。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萧条,造成了英国企业的大规模倒闭,英国彻底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关税保护。英国依靠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建立了“英镑集团”,实行“日不落帝国”内部的特惠制,防止其他国家向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商品输出。这一阶段,凯恩斯主义是政府干预的主要理论依据,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并不先天具备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的机制,一定程度的、以需求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政府干预行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凯恩斯认为,必须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税收政策,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提高私人消费需求,实行赤字财政,增加社会消费需求,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私人投资。凯恩斯的理论与罗斯福新政的实践,最终形成了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有效需求的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模式。
凯恩斯的理论改变了西方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各国纷纷出台各种经济政策,加强政府干预。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国进入战时管制状态,市场调节更是被放到了边缘的地位。到了1946年,英国在铁路、电力、煤气、电信、航运等方面推行国有化。1946年,成立的航空公司成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随后,英格兰银行也被收归国有。1964年,英国对主要的生产资料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到了1977年,银行、煤炭、铁路、造船、广播、邮政等关乎国家命脉的领域都为国有。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主要特征是:在所有权上,是私人企业制度和国营经济相结合;在经济调节上,是计划和自由市场相结合;在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的关系上,也是二者的统一结合。
1973—1975年,世界经济发生滞胀危机,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西方国家重回自由经济模式,以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为代表。撒切尔认为“大政府”是滞胀产生的主要原因,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财政收入赤字,同时出现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从而使经济停滞。撒切尔夫人执政之后,减少政府在一系列领域的干预行为,缩减公共企业和公共服务的规模,在国有企业中引用市场机制,并且鼓励国有企业私有化。到了1991年,英国近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撒切尔夫人认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由于其处于垄断地位,缺乏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致使企业缺乏创新。英国的自由化改革后,通胀率逐年下降,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也不断提高。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英国达到顶峰。
1997年,布莱尔就任英国首相后,提出新混合经济政策的概念,既包括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又肯定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布莱尔认为:“21世纪不是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相互拼杀的世纪,公有制只是为实现平等和自由等目的而运用的一个手段。”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良好的社会环境、稳定的市场秩序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此后,英国政府继承了新混合经济政策,于2017年发布了产业战略白皮书,规划了英国未来数十年的产业策略,主要形式是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合作。
美国在市场经济上与英国也有很多相似,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发达国家的霸主,其经济政策的变动会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国有企业的比例是世界最少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总统采纳了凯恩斯的理论,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在农业、工业、金融业等领域成立了一些国有企业,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由危机之前的2%至5%,增长到20%至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切社会资源更是倾向于军工企业,政府直接取代市场,在此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两千多家国有企业,以更好为战争提供资源。这种政府干预经济的态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世纪性的滞胀,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美国实行了大幅度减税、企业私有化、减少政府提供的福利待遇等改革措施。英美两国实行了较为自由的经济制度,率先走出低迷的状态,直到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美国通过美元霸权的经济地位,在全球化时代,不断转移低利润的制造业到其他成本低的国家,这也导致美国过度资本化,其实体产业空心化。据调查,2015年,美国的实体产业占其GDP的六分之一,家庭财富中,虚拟经济占到三分之二。而这样的态势,导致普通家庭根本无法阻挡大资本的收割,面对危机,普通家庭损失惨重,而大资本的力量空前强大,又导致政府根本没有力量对金融业进行制约,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从以前的改革转变为救济,这些措施不仅无法缓解危机,而且还在不断加重危机的危害。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又重新开始干预市场,如以美国政府的信用为背书,出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救市计划,强行干预濒临破产的汽车制造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就业,以及加大培育新技术的力度,为未来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更是明确了“美国为先”的施政纲领,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保障制造业重回美国,并且通过大规模的减税、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等方式扶持本国的制造业。美国近十年来的种种政策表明,当美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时候,会大肆鼓吹自由贸易,以此排挤比美国商品成本高的其他国家的产品,从而冲击他国的产业,并抢夺他国市场。但是,当美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时候,美国也会出台各种反垄断法和关贸协定,以打击他国市场跟美国市场的直接竞争。
|
|